宋 林逋 书法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9:59
宋  林逋 书法欣赏
林 逋(967-1028)
字君复。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游历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不娶无子,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今所传尚有三百余篇。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善书,工行草,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松扇五诗卷》,行书,纸本,纵三二厘米,横三二零·六厘米,凡三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百八十五字。浏览其他各页[2][3][4]跋尾[5][6][7][8]
释 文 :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此卷行书五言、七言诗共五首,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林逋卒于宋仁宗天圣六年(一零二八)。此作款署“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知此卷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一零二三),时林逋年五十七岁。
林逋以诗著称于世,一生隐居。此书诗卷笔势瘦挺健劲,风格独殊。起笔多用侧锋,多见露锋而入,虽有隐锋收笔,而更多露锋而出,牵连映带间亦见露锋,不欲深藏圭角。以此其书势于瘦挺中更为孤峭。林逋生于宋初,晚于李建中。评者多称“林逋伤瘦,建中伤肥。”其实燕瘦环肥,各具其姿,书之为体,不可专执。要在用笔骨力,善笔力者多骨。书贵瘦硬方通神,与其太吧不若瘦硬。但用笔之势,不可一概。林、李二人书体虽异,但都字中有骨。林书瘦而不枯,可乐得法。字形稍长略向右下取势与李建中《土母帖》相似。但林书笔法瘦挺,结字尤峭劲,卷中一个“耳”字,六个“中”字,长竖都用悬针。六个“人”字,一撇侧锋而入,露锋而出;一捺藏锋而入,敛锋而出。神清骨冷,气韵非凡。宋代书法受五代书家杨凝式影响极大,笔势多见遒放纵逸,宋代简帖款工行宽字疏,尤受杨氏《韭花帖》影响。此卷行距极宽,行间是可写入同形字体两行,字距疏朗,字字清劲,气足神完,极为潇散有致。
卷后有苏轼题诗书跋,七言古诗对林逋的诗,书和人品,极尽赞扬。卷中并有弘历(乾隆)四叠其韵,以及王世贞、王世懋、王鸿绪、董诰等五家十段跋,苏轼诗跋有句云:“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林书确如其诗,“得梅之清”,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句,异曲而同工。
三君帖 手札 册 纸 行书 31.5 x 3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喜欢作诗,也善写行书。在这件信札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结体昂挺,笔画线条细瘦,所以许多人形容他的字“有骨少肉”。而这件书法的字距、行距宽绰,字与字间多细笔游丝,起笔、收笔处多露尖削,转折方硬等,因此他的字往往给人“清劲”的感觉。
历代评书,多有“字如其人”的联想。林逋终隐山林,因此有人认为他的字脱却了尘俗的习气。也有许多人认为,他的字犹如他笔底下的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幽淡而雅致,耐人品酌细尝。

尹君处士帖(宋.《风墅帖》上海图书馆藏 图片扫描于《中国书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