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轶人轶事 - 浙江菊花 的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0:30
误入期市,数年痴心不改。看台上各路人马舞动喧嚣,煞是热闹。
林先生,属期货 公司争抢的“红人”,却颇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相当低调。此人其貌不扬,平时不开口则已,一说话则滔滔不绝,可以连续几个小时,完全不需要听众的附和。而更绝的是,听他滔滔不绝,完全不会腻烦。因为,乐趣不断、收获无穷。林先生平时读书无数,尤擅从他人的人生经历中获取感悟和智慧。
林先生的操作手法是频繁短线、绝不隔夜持仓,每日交易量巨大,且通常赚多赔少。据传,林先生由于“收益稳定”而在高风险的期货 界被视为传奇人物,也因要求苛刻、“难以伺候”而在期货 公司闻名。不过多数人对他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事实上,林先生为人谦逊,只有在小范围的朋友内,玩笑之际偶尔会自诩为“宝”。这难怪,期货 公司若有这样的人物,交易量排名必然突飞猛进;普通经纪人若有这样的客户,一辈子不用发愁了;而更多对交易感兴趣或者渴望赚钱的期市投机者,对这样的前辈,更是崇拜有加。不过据笔者了解,外人所谓的“期货 市场提款机”也偶有失手的时候,其2007年在期货 市场便无多大收成。倒是去年转手的两套豪宅,让他进账不少。
李先生,属于那种经常混迹于论坛和媒体的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战,听他讲起来都是一套又一套的。尤其是读他的文章,想要不佩服都难,不禁让人将他跟“常胜将军”之类的人物联系在一起。不过究其实,李先生偶尔“手痒”所操作的账户,却是赢少亏多。另据本人所知,先生曾持5手胶隔夜,已近满仓,第二天胶小涨,斯人雀跃,说话分贝亦提高几成。知情人透露,李先生的收入其实主要来自稿费。他平时喜欢到大户室串门,大伙偶尔开他玩笑,也从不见他生气。
蒋小姐,期货 公司当红经纪人,30多岁,单身。进期货 公司之前,蒋小姐已是身价百万的小富婆了,有房有车。此人夏天直发、冬天卷发,身材婀娜,面容娇丽,绝对是期货 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进期货 公司的第一个月就成了入金量最高的经纪人,此后,排名一直居前,也因此成为其他经纪人津津乐道并甚为羡慕的对象。蒋小姐喜欢找人算命。坊间有传,有次她和朋友一起在郊外喝茶,过来一位算命先生美言了几句,蒋小姐一高兴,当场就赏了人家1000元“大洋”。蒋小姐开发的大部分客户都是身边的朋友。2004年底-2005年期间,由于对铜坚定看空,导致其手上客户损失惨重。当时,很多同期的经纪人都走了,蒋小姐坚决留守。“客户都是身边的朋友,要对他们负责,这一行我是打算一直做下去了,只要这个市场还在,钱就一定能赚回来。”蒋小姐常这样说。很多人对于蒋小姐从政府机关辞职,最后又从一个小有所成的服装批发商转行来做期货 表示不解。但她却是不以为然,说既然上了“贼船”就不打算下船了,不仅不下,而且要把这船一直开下去。最近跟蒋小姐联系,伊人的确还在坚守,并且单身依旧。期货 市场,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经纪人,能数年坚持下来的都不容易。想来蒋小姐做得还不错吧。
吴先生,1996年从大学辍学并专职于期货 经纪人行业,手下客户“死伤”无数。其绝大部分客户爆仓的品种是香港的恒生指数期货 ,该品种当时不仅无涨跌停板,而且在国内是延时行情、电话报单。碰上极端行情,客户在入市的当天就能爆仓。联想当年惨痛的历史教训,也就不难理解如今为何管理层在国内A股指数期货 推出一事上慎之又慎了。
吴先生所在的期货 公司,经纪人的奖金是每周一发,谁的客户交易佣金最多谁就拔得“头筹”,奖金一律是现金。据吴先生介绍,公司当时为了刺激大家对“钱”的概念,进而激发经纪人“CALL客”(经纪人开发客户的业内说法)的热情,对于头奖的奖金都是特地从银行提一元面值的纸币来发。发奖的时候,一元的纸币一摞一摞在桌子上高高叠起,而且公司所有的经纪人都会到场热烈祝贺,场面甚为壮观。在这种情况下,头奖获得者通常需要用麻袋才能将所得奖金全部装进去,有时,一个麻袋还不够用。虽然颁奖仪式一结束,麻袋就被数人簇拥着扛回隔壁的银行去换大面额的纸币,但吴先生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依然觉得十分过瘾。
至1998-1999年因期货 业大整顿而不得不离开这个行业时,吴先生已成功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年仅22。学业自然无大成,但转战实业的吴先生几年内就跻身成功者行列了。笔者2004年与其认识时,“牛人”旗下已有几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在全国数座城市都有项目在做。更为神奇的是,吴先生在2004年底的时候曾向笔者预言中国股市将在2005年6月左右见底,位置要到1000点以下,他进而表示自己将在1000点-1100点左右进场,然后放上两年。对2004年的股市稍有记忆的人,恐怕都不难对当时场内的悲观气氛印象深刻。笔者在当时那种情形下,自然也只当他的话是痴人妄语罢了。数年过去,结合期间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想起他当年那番“妄语”,不得不服。是“妙算”,还是“神机”,笔者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