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著名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19:13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作者:京原

一: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首次作战。这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歼敌1万5千余人,将疯狂进攻的美国侵略军及仆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的重大胜利。
  第一 战役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人民军越过38度线挑起战端,同美国支持的南韩军队展开激战。6月27日,美国公然以其海军和空军直接入侵朝鲜,同时派遣其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统一,解放台湾。6月30日,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直接参加了朝鲜的地面作战。美国为使其侵略行径合法化,又于7月7日操纵联合国非法授权其指派司令官统一指挥侵朝各国军队。从此美国就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公开对朝鲜进行侵略战争。1950年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成立了“联合国军”的“联合司令部”,由美军远东总部统帅麦可阿瑟任司令官,统一指挥侵朝各国军队。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军队,除美国和南朝鲜的部队外,还有英国的2个步兵旅,法国的1个步兵营,加拿大的1个步兵旅,澳大利亚的1个步兵营,新西兰的1个炮兵团,土耳其的1个步兵旅,泰国的1个步兵营,菲律宾的1个步兵营,希腊的1个步兵营,荷兰的1个步兵营,比利时的1个步兵营,卢森堡的1个步兵排,哥伦比亚的1个步兵营,埃塞俄比亚的1个步兵营,南非的1个空军中队。在上述国家中,有的还派出了少量海军和空军参战。另外,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印度等五国派出了战地医疗队。北朝鲜人民军开战后,节节胜利,曾于6月底占领汉城,8月初占领了朝鲜南部90%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迫使对方退守洛东江以东的大邱,釜山一隅。美国乘北朝鲜人民军主力深入洛东江地区,后方空虚之际,以其海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工兵第2旅,空降第187团,和南朝鲜海军陆战队四个营等部共约7万多人,在二百三十余艘舰艇和三百余架飞机支援下,于9月15日由朝鲜中部西海岸的仁川港地区登陆,截断北朝鲜人民军的后方交通,配合正面进攻,前后夹击北朝鲜人民军,使北朝鲜人民军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严正警告美国立即停止侵略行径,不要玩火自焚,同时倡议和平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国际舆论的谴责,于10月1日悍然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北朝鲜首都平壤和东部重镇元山等地进逼,并多次派遣空军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一些城镇和乡村,还狂妄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指中朝)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不仅威胁着北朝鲜的生存,同时也更严重地威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在此紧急关头,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于1950年10月8日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北朝鲜人民军(此时已失去战斗力)一道抵抗美国及其走狗的侵略。志愿军入朝前,毛泽东于1950年10月4日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曾经设想:“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增强,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军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但是,志愿军出国前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敌人以占平壤,元山等地,并集中了四个军十三万人的兵力,由元山,平壤两地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中朝边境冒进,企图在11月23日前,前出倒中朝边境,一举歼灭北朝鲜人民军,达到占领全朝鲜的目的。
  其具体部署是:以美第八集团军于西线,指挥美第一军(含两个师一个旅)由平壤,沙里院地区沿京义铁路向北进犯,其中英国第27旅沿京义铁路指向新义州。美第24师沿京义铁路及泰州,龟城指向朔州,昌城。伪第1师沿京义铁路及云山,北镇指向碧潼。伪第2军(含三个师)由破邑,阳德地区分经成川,价川及德川,熙川向北进犯,其中伪第6师指向楚山,伪第8师指向江界,伪第7师为第二梯队。美第1军之骑兵第1师及空降第187团于平壤,肃川地区为预备队。另外,以美第10军,伪第1军于东线,由元山,咸兴地区分向江界,图门江边进犯,其中美陆战第11师经咸兴、五老里、长津迂回江界。美第7师经咸兴、丰山指向惠山镇。伪首都师及伪第3师沿海岸铁路指向图门江边。
  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毛泽东和彭德怀商议后,立即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毛泽东于10月19日在给中南,华东,西南,西北等中央局的电报中指出:“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援朝鲜人民继续奋斗。”并确定“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作为志愿军第一阶段的作战方针。为了实现这一新的决心,毛泽东于10月21日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强调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问题。”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将领,依据上述作战方针和当面敌情,进行了精心计划和周密组织。
  具体部署是:以第42军的两个师,位于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进行防御,阻击合钳制东线之敌。以第39军和第40军进抵云山,温井等地,相机从正面伏击冒进中的敌军。 以第38军及第42军的第125师首先歼灭熙川之敌,占领德川,然后沿清川江向新安州方向迂回,阻敌增援和断敌退路。以第50军和第66军开赴安东(今丹东),新义州,辑安等地,作为战役预备队。
  毛泽东于10月23日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强调:“我认为我们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任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其它处增调兵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志愿军各级组织为贯彻执行毛泽东这一指示,抓紧时间进行战前准备,对部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全军将士斗志昂扬,士气高涨,决心为朝鲜人民出气,为中国人民争光,狠狠地给猖獗一时的美军和其走狗当头一棒。
  第二 战役经过
  这次战役于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日晨,窜入温井的伪军第6师的一个加强步兵营向北镇进犯。当该敌进至两水洞地区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突然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敌人,并乘胜攻占温井,揭开了战役的序幕。后来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10月26日,各部敌军仍继续冒进,伪军第6师的第7团已前出到楚山地区。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 40军第118师向其逼进,在第50军第148师配合下歼击该敌。令第38军迅速向熙川前进,歼击熙川伪军。令第39军阻击云山伪军第1师向熙川增援。令第66军急速过江进至龟城,阻击美军第24师及英军第27旅。令第50军主力进入新义州地区防敌北进。
  10月27日,伪军第6师的两个营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与我第40军的第120师进行战斗。志愿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吸引敌主力增援”的电示,决心以攻击龟头洞之敌为诱饵,引熙川,云山之敌来援,然后集中第38军,第40军和第39军主力予以歼灭。但打了一天,仅伪第8师两个营来援。志愿军司令部即令第40军主力将龟头洞地区敌4个营歼灭
  10月29日,我第40军第118师将由楚山窜回古城洞及其以南地区的伪军第6师第7团击溃,歼敌一部。随后第40军主力继续向南突击。第38军占领熙川,但敌已南逃,该军即向球场洞方向突击。第39军对云山之敌构成了三面包围。第66军也进至龟城以西阻敌前进。
  此时,敌虽已发现志愿军入朝,但认为是“象征性出兵”,故仍一面调整部署,一面继续冒进。英军第27旅,美军第24师已分别进至郭山、龟城地区。伪军第8师退守球场地区。伪军第7师东调球场、德川,加强其翼侧。美军骑兵第1师位云山,龙山洞地区。伪军第1师主力撤至宁边及其以东地区。美军第二师也开始由朝鲜南部北调安州地区,作为预备队。
  为歼击、钳制与调动敌人,彭德怀于10月30日九时发电军委,上报了作战部署。毛泽东于10月30日二十时致电彭德怀,指出:“你们三十日九时的部署是很好的。我方对敌人数量,位置,战斗力和士气等项均已明了,我军已全部到齐展开,士气高涨;而敌人对我方情况则至今不明了。”并指出所定歼敌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三十八军全军及四十二军一个师,能确实切断敌人清川江后路,其它各军、师能勇敢穿插至各部分敌人的侧后,实行分割敌人而各个歼灭之,则胜利必能取得。”接着又于11月2日连续两次电示彭德怀:“请注意使用三十八军全军控制安州、军隅里、球场区域,构筑强固工事,置重点于军隅里,确实切断清川江南北敌之联系,歼灭美二师北援兵力及伪六、七、八师余部,并尽可能向南伸出直到平壤附近。只要此着成功,即是战略上的胜利。”“全局关键,在于我三十八军全军以猛速动作攻占军隅里、价川、安州、新安州一带,割断南北敌人联系,并坚决歼灭北进的美军第二师。此是第一要紧事,其余都是第二位”。
  据此,彭德怀果断地命令第38军歼灭球场之敌,迅速从敌右翼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军隅里、新安州方向实施战役迂回,控制上述地区,确实切断清川江南北敌之联系。令第42军第125师向德川突击,并占领该地,阻敌增援。令第40军迅速突破当面之敌,相机歼灭宁边之伪军第1师,令第39军歼灭云山之敌,得手后协同第40军歼灭美军骑兵第一师。令第66军以一部兵力于龟城以西钳制美军第24师,主力视情从侧后突击该敌。11月2日,第39军攻克云山,将美军骑兵第一师和伪军第一师各一个团大部歼灭。第40军攻击受阻,未能包围宁边敌军。第38军前出到院里地区,敌人感到翼侧受到威胁,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乘机继续发展进攻,至4日,先后到达博川、龙登里、飞虎山等地区,并占领了德川。此时,敌主力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志愿军鉴于歼敌机会已失,所携粮弹也已消耗将尽,乃于11月5日结束战役。
  东线志愿军第42军的第124师和第126师与北朝鲜人民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以南地区与敌激战旬日以上,凭借野战工事和有利地形,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阻止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保证了主力在西线作战。
  第三 主要经验
  一、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作战方针 志愿军出国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依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曾计划在朝鲜北部的德川至宁远一线以南地区先组织防御作战,待半年之后再进行反攻。及至志愿军出国时,战场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军委和彭德怀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果断地放弃了原定的作战计划,改取以运动战为主的方针。这是非常实事求是的。
  其一,志愿军入朝时,敌军前进甚速,我已不可能先敌到达德川至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防线。
  其二,敌军兵力分东西两线向北进犯,中间敞着一个八十多公里的缺口,便于志愿军从运动中进行战役分割。
  其三,敌军不仅兵分东西两线,而且每线的兵力相当分散,仅西线就分了五路,每路约为一个师或一个旅,且前出态势先后不一,参差不齐,有利于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从运动中穿插分割,各个歼击。
  其四,清川江以北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不便美“联合国军”机械化部队展开,而便于志愿军从运动中割裂围歼“联合国军”。
  其五,当时志愿军只有通过运动战的进攻作战,歼灭敌人一部有生力量,才能制止敌军乱闯乱窜,稳定人心,使志愿军站稳脚跟。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志愿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为这一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二、荫蔽行动,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为了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各部队采取了一系列伪装荫蔽的措施。
  1、部队入朝时,利用黄昏和夜暗分路过江,使敌军“联合国军”不便进行空中侦察和空中袭击。
  2、入朝后向前开进时,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的地区,以防过早被敌发觉。
  3、 志愿军各部队派遣远出之侦察队,伪装成北朝鲜人民军,而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迷惑“联合国军”。
  4、时机不成熟,大部队尽量避免过早同敌人接触,以免暴露作战企图等等。由于以上措施得当,加之美军判断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因而对志愿军行动未能察觉,使志愿军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这说明,对现代化美军作战,虽然其侦察和情报手段先进,但只要志愿军伪装荫蔽措施运用得好,保持作战行动的突然性,是有可能做到的。
  三、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由弱及强,各个歼敌
  针对美军的进攻态势,此战役志愿军确定以西线作战为主,以东线作战为辅,即以一定的兵力(两个师)在东线进行防御,阻敌北进,集中兵力(五个军另一个师)于西线从运动中歼灭敌人。在西线又确定先打伪军,后打美军。 毛泽东在10月26日连续两次电示彭德怀:“首先歼灭伪一、伪六、伪八等师,然后再打美、英军。”“我军第一个战役,须确定以歼灭上述三个伪军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当时,美军是拥有优势装备的诸兵种合成军队,它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较多,性能先进,炮兵火力也大大优于中国军队。当时侵朝美军一个军计有各种火炮约1400多门,中国志愿军一个军只有约200门。南韩伪军在武器装备上比美军要差,士气也较低,同美军有一定矛盾,先打它,取胜把握较大。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先歼灭了伪军的几部兵力之后,敌军甚为恐慌,志愿军接着又在云山地区将伪军一个团和美军一个团大部歼灭。这就证明,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的步骤是正确的,符合“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作战原则。在整个战役期间,留在敌后的北朝鲜人民军,从10月下旬起,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展开了积极战斗。特别是在三八线以北,北朝鲜人民军收复了阳德,谷山,平康等地,切断了敌东部和中部前后方的交通,钳制了大量敌军,有力地配合了志愿军正面作战。朝鲜军民的积极配合,对取得战役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第38军(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
  第39军(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
  第40军(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
  第42军(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
  第50军(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
  第66军(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
  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
  敌“联合国军”战斗序列
  1、美军第8集团军
  美军第1军(美军第24师,美军骑兵第1师,伪军第一师,英军第27旅,美军空降第187团)
  伪军第2军(伪军第6师,伪军第7师,伪军第8师)
  2、美军第10军
  伪军第1军(伪首都师,伪军第3师)
  美军陆战第1师 美军第7师
  2、美军第2师
  备注:
  1、美军及其仆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犯时,为了欺骗舆论和防止中国出兵,宣布鸭绿江以南60公里至200公里为“麦可阿瑟线”,声称除南朝鲜军队外,其余国家的部队不准备越过此线,该线以北的作战任务由南朝鲜军队单独担任。但是,当侵略军占领平壤渡过清川江后,麦可阿瑟断定:“中共军不会介入,毫无介入的征候。”并说:“中共军队即使介入,也为时已晚”。其实志愿军已有4个军荫蔽集结于长津湖附近。麦可阿瑟对此一无所知,完全蒙在鼓里。就在他的这种错误判断指导下,侵略军分路疯狂向中朝边境进犯,结果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其不意的打击。这时,麦可阿瑟才承认战局的严重性,认为遇到了新的战争局面,不得不由攻势转入守势,并下达了撤退命令。
  2、美军骑兵第1师,又称美军第1师,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时期建立的。由于它在历史上有过战功,其番号一直被保留下来(军人戴的臂章以马头为标记)。随着军事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后来该师变成了一支机械化部队,在朝鲜战场上虽仍叫骑兵第一师,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骑兵部队的性质了。
二: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二十四日)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在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役,中国人民 志愿军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的心里状况,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共歼“联合国军”三万六千余人 (其中美军二万四千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初步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第一 “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双方的企图和部署
  一、“联合国军”的企图和部署“联合国军”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迎头痛击后,气焰依然嚣张,仍对志愿军入朝参战力量估计不足,认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并不是不可悔的势力”。因此,当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即迅速集中其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一次所谓“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过鸭绿江,占领全朝鲜,并狂妄叫嚣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其具体部署是:
  (一)在西线:以美军第一军(含两个师和一个旅)向新义州,义州方向进攻,其中英军第27旅于东边里,九成里地区展开,指向新义州方向;韩国伪军第一师于观鱼里,仓洞地区展开,指向新义州方向;美军第24师于馆下谷,龙山洞地区机动。以美第九军(含三个师一个旅)于龙浦洞,龙登洞地区展开,向朔州,朔潼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其中美军第25师(此师现驻防在夏威夷瓦胡岛,笔者曾亲自到过该师驻地)于龙浦洞,墨时洞,中洞地区展开,指向朔州方向;美军第二师于球场,龙岘洞地区展开,指向碧潼方向;美军骑兵第一师主力于顺川地区,土耳其旅于价川地区机动。以韩国伪军第一军之第七师于杜日岭,寺洞地区展开,伪军第八师于下水里,松平地区展开,向宁远,熙川方向进攻,伪军第六师一个团于马滩里,师部率两个团于假仓里,成川地区为预备队。以英军第二十九旅于平壤,美军空降第187团于沙里院地区,为美军第八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二)在东线:以美军第十军(含三个师)沿长津湖向江界方向实施突击,其中美军陆战第一师沿下碣隅里方向向北进攻;美第七师主力沿新兴里向北进步,其第17团沿丰山,惠山镇公路向惠山镇进攻;美军第三师于高原,元山地区为预备队。以韩国伪军第一军之首都师,伪第三师沿东海岸向图门江边推进。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企图和部署第一次战役刚结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决定增调第九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入朝参战,并于十一月五日电示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等:“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即第九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十一月九日又指出:“争取在本月内至十二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线各打一二个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遵照军委指示,为打败“联合国军”敌军的新的进攻,巩固与扩大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决心集中兵力,向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实施反突击,力求在东,西两线消灭敌军六至七个团,将战线推至平壤,元山地区。
  其具体部署是:
  (一)在西线:第三十八军首先歼灭德川地区之韩国伪第七师,尔后向价川,三所里方向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协同第三十九军和第四十军歼灭院里,价川地区之敌。第四十二军首先歼灭宁远地区之伪军第八师,尔后向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阻敌北援南逃。第四十军向龙门山,西仓方向实施突击,力求歼敌一部,阻击美军第二师东援和美军骑兵第一师北援,以保障第三十八军和第四十二军歼灭韩国伪第二军主力,尔后向院里,价川方向进攻。第五十军,第六十六军和第三十九军分别展开于五龙洞,院丰洞,新上里,天溪洞及明堂洞,外洞地区。当第三十八军和第四十二军打动敌人时,各军即从正面实施突击,歼灭当面之敌后,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向博川方向进攻,第三十九军迅速渡过清川江向价川方向进攻。
  (二)在东线:第二十军首先将古土里,柳潭里之敌和下碣隅里之敌隔离,保障第二十七军歼灭柳潭里,新兴里之敌,坚决阻敌北援。同时,军主力对下碣隅里之敌实施突击并歼灭之,另以一部分兵力攻歼仓里之敌。第二十七军首先歼灭柳潭里,新兴里之敌,尔后协同第二十军歼灭下碣隅里之敌,并以一部分于西于水里,小汉岱地区向赴战岭方向警戒,保障右翼安全。第二十六军位于临江地区,为兵团预备队,随时准备向惠山镇方向机动。
  第二 战役经过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六日,“联合国军”多国部队以部分兵力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试探性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保持接触的部队,为掩护主力进行战役的准备,一面抗击敌军,一面有计划地后撤,有意示弱于敌,以造成敌之错觉。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察明“联合国军”之企图与部署。
  十一月二十四日,“联合国军”在其统帅麦克阿瑟亲自飞临前线指挥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照“节节抵抗,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首先继续引诱“联合国军”向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行动。当西线之敌进至纳心亭,安心洞,延兴洞,五峰山,新兴洞,牛岘洞,丰田里和直上地区,东线之敌进至社仓里,柳潭里,新兴里等地区后,志愿军司令部认为反击条件已经成熟,乃适时令西线志愿军于二十五日,东线志愿军于二十七日向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发起强大攻势。
  十一月二十五日黄昏,西线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和第四十二军分别向德川,宁远等地,以迂回包围战术,将韩国伪第七师,第八师的主力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为志愿军继续发展战役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十军迅速攻占鱼龙浦,将球场洞之敌隔离,并曾一度攻入苏民洞。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向正面之敌发起进攻后各歼敌一小部。
  二十六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第三十八军和第四十二军迅速向价川及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其它各军勇猛发展突击。第五十军向博川,安州方向进攻;第六十六军主力向宁边,价川方向进攻,并一部分兵力向博川方向进攻;第三十九军向宁边,价川方向进攻;第四十军向球场洞,价川方向进攻。各个分隔围歼被打乱之敌。此时,清川江以北之敌,怕被志愿军各个歼灭,纷纷向南退缩。美军骑兵第一师和土耳其旅,为掩护韩国伪第二军主力大部被歼后已暴露的侧翼,制止志愿军迂回,阻止志愿军进攻,分别向新仓里及德川方向机动。
  十一月二十七日黄昏,第三十八军主力沿公路向价川进攻,于二十八日拂晓抢占嘎日岭及其以西地区,粉碎了美国的仆从军土耳其旅一部兵力的阻击,与美军一部在瓦院展开激战。第三十八军第113师在左翼沿小路向三所里进攻。该师克服一切阻碍,十四个小时前进了七十公理,于二十八日八时前出到三所里地区,随后,又主动抢占龙源里,截断了价川敌“联合国军”退路。志愿军司令部当即命令第三十八军主力向第113师靠拢。第四十二军迅速抢占顺川。正面各军则迅速向安州,价川方向进攻,抓住敌人不让其南逃。
  十一月二十九日,第四十二军进至新仓里,遭美军骑兵第一师阻击,未能达成向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的任务。这时,敌“联合国军”在中国志愿军全线打击下,为摆脱危局,开始全线撤退。美军第一军迅速由清川江北岸撤至安州地区。美军第九军收缩至价川地区。“联合国军”在主力沿安州,平壤方向退却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大量航空兵及坦克支援下,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113师阵地猛烈冲击,并以美军骑兵第一师,英军第二十九旅北上接应,企图打开由价川南逃的通路。第113师在“联合国军”南北夹击下连日激战,虽减员甚大,但仍继续顽强战斗,使南北之“联合国军”相距不足一公里,始终未能会合。
  十一月三十日,第三十八军主力已进至龙源里,价川,三所里地区,并在青谷里,新仓里地区歼敌一部,残敌“联合国军”不得不折转西逃安州。
  十二月一日,“联合国军”开始向三八线以南实行总退却。由于“联合国军”拥有现代化装备,撤退迅速,志愿军徒步追击难以收效,加之志愿军连续战斗,急需补给,遂于十二月二日停止追击,主力于安州,博川,顺川等地休整,以一部分兵力尾随敌“联合国军”向南推进。
  十二月五日,收复了平壤。正当西线志愿军猛烈打击“联合国军”之时,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也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黄昏发起进攻。第二十七军向新兴里,柳潭里之“联合国军”实施突击,当夜包围了新兴里和内洞寺之敌,并曾一度攻入新兴里,歼敌一部。第二十军向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等地区之敌突击,迅速占领死鹰岭,将柳潭里之敌与下碣隅里之敌隔离,并从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切断了古土里以北公路,使敌不得北援。经激战,志愿军歼敌“联合国军”一部,将敌分割包围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几个孤立地区,造成了各个歼敌的有利态势。被围之敌为阻止和破坏志愿军进攻,在大量航空兵和坦克支援下,连续向志愿军展开猛烈反扑,均被志愿军击退。中国志愿军奋不顾身,接连向被围之敌攻击,但因火力较弱,加以气候严寒,补给困难,部队冻饿交困,非战斗减员较多,未能奏效。
  十一月二十九日,志愿军决心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新兴里之敌,对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围而不攻,尔后予以各个歼灭。当即调整部署,于十一月三十日晚向新兴里之敌发起进攻。
  十二月一日,敌突围南逃,志愿军将敌大部聚歼于后浦,泗水里地区。至此,敌“联合国军”开始动摇。柳潭里之敌于十二月一日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与志愿军第二十军激战于死鹰岭,志愿军歼敌一部。
  十二月三日,该敌在大量航空兵和坦克的支援下,逃至下碣隅里。为阻敌南逃,扩大战果,十二月二月,志愿军决心以预备队第二十六军围歼下碣隅里之敌。由于该军距下碣隅里较远,加之地形道路不熟和其它各种原因,攻击时间向后推延。
  十二月六日,下碣隅里之敌在大量航空兵,坦克掩护下,突围南逃,志愿军虽层层阻击,予敌很大杀伤,但未能全歼。十二月十二日,敌在美军第三师接应下逃至五老里。志愿军即以第二十六军和第二十七军尾随敌军追击。十二月十七日,敌撤至连浦,兴南港地区,在其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从海上撤逃。
  十二月二十四日,志愿军收复元山港,兴南地区及沿海港口。至此,全战役结束。第九兵团在咸兴,元山地区休整补充。
  第三 主要经验
  一、示形以弱,纵敌骄狂,诱敌深入,果断反击
  这次战役,志愿军准确地识破和利用了敌“联合国军”恃强骄傲和轻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理。在敌人向志愿军发起试探性进攻时,志愿军先后主动撤出飞虎山,德川等地。将主力撤至龟城,泰川,云山,妙香山等地区,构筑工事,荫蔽待机,仅以小部分兵力节节抵抗,故意示弱。当志愿军发现敌因惧歼而行动谨慎,不敢长驱直入时,又于十一月十七日,将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和第四十军撤至云山,球场洞以北地区,以解除敌人疑虑,让敌人大胆地向中国志愿军预定地区冒进。十一月二十四日敌向志愿军发起总攻后,志愿军主力又按预定作战方针,继续诱敌深入。志愿军的行动,扩大了敌之错觉,骄纵并消耗,疲惫了敌人,分散了敌兵力,延长了敌供应线,进一步察明了敌人的企图和部署,发现了西线敌人右翼薄弱,暴露和后方空虚的弱点。志愿军将敌诱到对志愿军有利的作战地区后,见时机已经成熟,西线志愿军便抓住战机,毫不犹豫地向敌发起了猛攻,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迅速打开缺口,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大胆迂回包围,震撼敌军布势,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曾给后人留下一句印象很深的话:“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此战役就是志愿军针对美军对后方交通线依赖大,害怕志愿军断其退路等弱点,特别强调了实施迂回包围,各个歼灭敌人。第三十八军和第四十二军,首先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各个歼灭了韩国伪第二军主力大部。接着,又向敌后方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与志愿军的正面各军对敌形成了合围态势,为志愿军主力分割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九兵团在歼灭新兴里等敌的战斗中,同样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合围,完成了歼敌任务。此战役清楚地说明,只有大胆地实施迂回包围,才能有效地歼灭敌人。当然,这次战役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当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时,战争初期作过大的战役迂回包围,企图一举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应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实行较小范围的迂回包围,待取得经验和创造了条件,然后再逐步扩大。
  三、不怕困难,英勇顽强,连续作战
  这次战役,正值隆冬,志愿军部队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连续行军作战一个月之久,加之冬装不齐,粮弹缺乏,有的甚至断炊四至六日,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困难是十分严重的。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高度发扬了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战斗作风。这是这次战役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
  四、必须十分重视后勤工作这次战役充分说明了后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这次作战,由于一切物资都靠中国供给,运输线较长,又因许多部队行动仓促,准备不足,加之敌人对我后方运输线和仓库狂轰滥炸,补给十分困难,志愿军主要依靠部队本身携带粮弹作战,战役攻势只能持续七到十天,影响了战役的发展。有时因粮弹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对合围之敌的攻歼和对逃跑之敌的追击,丧失了不少歼敌的机会。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论从现代战争的特点看,还是从客观实际看,后勤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没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
  1、西线地区作战部队:
  第38军(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
  第39军(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
  第40军(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
  第42军(第124师,第125师,第127师)
  第50军(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
  第66军(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
  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
  2、东线地区作战部队(第九兵团)
  第20军(第58师,第59师,第60师,第89师)
  第26军(第76师,第77师,第78师,第79师)
  第27军(第79师,第80师,第81师,第94师)
  敌“联合国军”战斗序列
  美军远东总部
  1、西线作战地区:
  美军第8集团军
  美军第1军(美军第24师,英军第27旅,韩国伪军第1师)
  美军第9军(美军骑兵第1师,美军第2师,美军第25师,土耳其旅)
  韩国伪军第2军(伪军第6师,伪军第7师,伪军第8师)
  预备队(英军第29旅,美军空降第187团)
  2、东线作战地区:
  美军第10军(美军陆战第1师,美军第3师,美军第7师)
  韩国伪军第1军(伪军首都师,伪军第3师)
三: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突破三八线的一次进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七昼夜的连续进攻,歼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万九千八百余人,挺进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前出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及仆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
  第一 敌“联合国军”和中朝军队的企图及兵力部署
  一、敌“联合国军”
  以美军为首的敌“联合国军”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第二两次战役的打击,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出于不利的地位。美国为缓和国内外的矛盾,挽救其军事上的失败,在操纵联合国通过所谓在“朝鲜停战”的建议的同时,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阻止志愿军和人民军继续南进,企图争取时间,重整旗鼓,以便发动新的进攻。
  敌军的防御阵地,由两道防御地带组成。其主要防御地带前沿,西起大里洞,经汶山、舟月里、全谷里、龙沼洞、园坪里、楸田里、甲屯里、道采洞,东至长存里一线地区。第二防御地带,由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冬德里地区。为加大防御纵深,在第二防御地带之后至三十七度线之间,又准备了三道机动防御地区:
  其一、沿汉江经杨平、横城至江陵地区;
  其二、从水原经利川、原川、平昌至三陟地区;
  其三、从平泽经忠州至三陟地区;
  敌“联合国”军防御兵力共五个军十三个师另四个旅(团),第一线几乎为伪军。其中:
  美第一军防守盐河口至舟月里六十五公里地段,以土耳其旅、伪第一师为第一梯队,美第二十五师和英第二十七、第二十九旅为第二梯队;
  美第九军防守舟月里至梁文里三十公里的地段,以伪第六师为第一梯队,美第二十四师、骑兵第一师为第二梯队;
  伪军第三军防守梁文里至楸田里五十公里的地段,下属伪第二、第五、第八师成一个梯队;
  伪军第二军防守楸田里至甲屯里十八公里的地段,下属伪第三师一个师;
  伪军第一军防守甲屯里至长存里四十五公里的地段,下属伪第九师、首都第一师成一个梯队;
  伪第七师为伪陆军本部预备队,配置在春川、横城地区;
  美第二师、空降第一八七团为美军预备队,分别配置在堤川和军浦场地区;
  另,美第十军( 辖美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三、第七师)在大邱、釜山地区整顿。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为了粉碎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火”阴谋,不给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以喘息的时间,继续大量歼灭敌“联合国军”多国侵略部队,加深敌人内部矛盾和失败情绪,造成解决朝鲜问题的有利条件,中国人民志愿军放弃了过冬休整的计划,决心以六个军及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歼灭临津江东岸至北汉江西岸地区之伪军第一、第六、第二及伪第五师一部。战役布势成一个梯队,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左右两个突击集团。具体部署:
  右翼突击集团:
  以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五十军并加强炮兵第一师之第二十六团及炮兵第二师之第二十九团组成,于高浪浦里至永平三十四公里地段上突破,向东豆川里、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首先集中力量歼灭伪第六师,再歼伪第一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进攻,并相机夺取汉城。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于开城地区向汶山方向实施佯攻,配合右翼突击集团歼灭伪第一师,另以一部于海州地区警戒海上之敌,保障志愿军右翼安全。
  左翼突击集团:
  以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组成,在永平(不含)至马坪里三十六公里地段上突破,首先集中主力于永平至龙沼洞地段歼灭伪第二师一至二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方向突击。另以一个师(六十六军一九八师欠一个步兵团)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之伪第五师积极佯攻,钳制该敌,并策应左翼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南进。左翼突击集团达成上述任务后,向加平,清平里方向发展进攻。
  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于战役发起前,以一部兵力于杨口,麟蹄地区向伪第一、第二军接合部实施突击,突破后向洪川方向发展进攻,以吸引调动敌人,配合志愿军主力作战。
  第二 战役经过
  十二月三十一日十七时,志愿军经短促炮火准备,在约二百公里的正面上发起了全线进攻,迅速突破了三八线地区敌之防御阵地,并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右翼突击集团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在沿途打破敌人五次阻击后,于一月一日五时迂回到东豆川里南铁路以西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伪军第一师和伪军第六师的联系,但该师未利用有利地形控制东豆川里至议政府的公路,以致未能严密堵击伪第六师。
  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主力于一日拂晓前出到安兴里,上牌里地区,曾以一个连占领了东豆川里,切断了伪军第六师的退路,但由于对情况缺乏了解,又将该连撤回,以致形成缺口,敌乘逃窜。
  第五十军(二个师)在第三十九军协同下,于一日二时突破临津江,至二日十一时,前出到栗谷里、文平里、黄发里地区,逼近汶山。在汶山地区之伪军第一师,于二日十二时急忙南逃。第三十八军突破后,当面之敌即在炮火掩护下南撤,第一一三师一日五时前出到良子里,264.8高地地区,除以一个团在射停里地区配合第四十军攻歼伪军第六师外,师主力协同第一一二师向抱川之敌进攻,当日进占新邑里,抱川之敌南逃。第一一四师向七峰山突击,由于到达较晚,未能于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适时构成合围,形成缺口。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于一日十八时渡过临津江,二日前出到仙游里,坡州里地区,汶山地区之伪军第一师已南逃,随即跟踪追击。
  左翼突击集团第四十二军一举突破后,第一二四师不顾敌机威胁于昼间继续突击,以迅速勇猛的动作,于一日十二时迂回到石长里附近地域,切断了伪军第二师的退路,并继续向上下南淙地区突击,协同第六十六军主力歼灭了伪军第二师之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团,并歼伪军第五师第三十六团大部。第四十二军主力于一日前出至花岘里、中板里、赤木里地区,歼灭伪军第二师一个多营;但一二六师未能在昼间继续行动,以切断加平之敌的退路,以致该敌南逃。
  第六十六军向春川佯攻之第一九八师(欠一个团)由于动作不够迅速,未能抓住敌人,春川以北之敌亦南逃。
  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各一部,在战役发起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即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进。其第十二师于三十一日晨前出到洪川西南新岱里地区,威胁敌人侧后,伪军第三师即南逃。
  战斗至一月二日,志愿军已突入敌防御纵深十五至二十公里,将敌部署打乱,敌被迫全线撤退。
  三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协同下向仁川、汉城、水原、杨平方向追击;左翼突击集团在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协同下向洪川,横城和江陵方向追击。
  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向汉城方向追击中,三日第五十军在高阳地区全歼英军第二十九旅步兵一个营和坦克一个中队;第三十九军于议政府以西釜谷上里地区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两个连。四日,第五十军与第三十九军一个师及人民军第一军团解放汉城;第三十八、第四十军追击至议政府及水落山地区,歼灭逃敌一部。五日,第五十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渡过汉江,继续向水原及仁川方向追击,六日于果川,军浦场歼敌敌人一部,七日占领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一军团于八日进占仁川。
  志愿军左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向横城,江陵方向追击中,第四十二军主力于六日追击至清平川东南地区,其第一二四师于横城西北之梨木地区歼灭美军第二师一个连,另一部进占砥平里、骊州,至八日,军先遣支队占领杨平、利川地区。第六十六军于四日占领洪川。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于六日占领横城,八日占领原州地区,并继续向荣州方向追击。
  战斗至一月七日,敌“联合国军”已退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但在作战过程中中朝军队并未歼灭敌军的重兵集团,说明敌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将领敏锐地识破了敌军企图诱志愿军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的阴谋;同时志愿军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减员也大,亟待休整补充;加之部队南进,使运输线延长,供应更加困难。这些情况表明,志愿军已不宜继续追击,战役遂于一月八日结束。
  第三 主要经验
  一、乘胜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
  这次战役是紧接第二次战役进行的,当时部队经过连续两次战役的作战,已相当疲劳,后方运输遭敌空中封锁,供应也很困难,加之气候严寒,行动有许多不便,原计划第二次战役结束后转入休整过冬,准备来春再战。但这时敌人正利用三八线阵地组织防御,并积极调整部署,整顿部队,企图伺机卷土重来。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以上不能从容休整,于是毅然决定抓住敌人立足未稳之机,乘胜突破三八线,使其遭到更大的打击。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发扬了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连续进攻七个昼夜,歼灭敌人近两万人,解放了汉城,把敌人赶到三七线南北地区,粉碎了敌人挽回败局的阴谋。
  二、隐蔽战役企图,保障发起战役的突然性
  这次战役是对预有准备之敌的进攻,敌人拥有空中优势,又有地面火力优势,还有三八线多年经营的既设阵地作依托,志愿军能否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达成战役的突然性。为此,志愿军十分注意隐蔽战役企图,发起进攻前,部队经过一百八十公里的远距离开进,秘密占领出发地位后,除派出少数先遣支队实施战役侦察外,主力不与敌直接接触;为了出敌意外,还选择元旦前夕的黄昏为发起进攻时间。因此,在二百公里的正面上,一小时 即全线突破敌人的防御,当夜即占领了三八线地区。
  三、断敌退路是极重要的一着
  突破后最有效的歼敌手段是分割包围敌人,切断其退路,这是敌人最害怕的一着。这次战役根据敌人跑得快的特点,采取两个突击集团同时突破,对敌人实施迂回包围,以便达成战役合围。各军迅速投入第二梯队师,昼夜不停地向敌纵深实施穿插分割,迅速前出到敌人纵深,造成了歼敌人的良好条件。如左翼突击集团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在突破后不顾敌机威胁,昼间继突击,对敌实施迂回包围,于发起进攻的第二天,即一月一日十二时,即前出到石长里附近域,切断了伪军第二师的退路,协同第六十六军主力歼灭伪军第二师大部及伪军第五师一部。于敌军机动力强,在不利时撤退得快,在追击中也要尽可能断其逃路。如右翼突击集团第五十军第一四九师在突破临津江后,敌军迅速撤退,该师以两个纵队实施平行追击,并派出精干的先遣支队,抢先占领要点,迅速击溃了美军第二十五师一个营和英军第二十九旅的掩护部队,截住英军第二十九旅的后尾,歼灭其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
  但也有一些部队未能完成迂回包围任务,其原因主要是给敌留下了逃走的缺口。有的是由于敌情不明或对断敌退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控制敌人逃路,以致形成了包围还是让敌人逃走了;有的则是姑息部队疲劳,未能及时赶到指定位置,或顾虑敌人空中威胁,不敢昼间行动,以致未能形成对敌人的包围。实践证明,断敌退路是歼敌的关键,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只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行动中不怕疲劳,不怕牺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第四次战役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 反扑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二十一天的汉江南岸坚 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六十二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七万八千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 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第一 双方企图及兵力部署
  一、敌“联合国军”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在遭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三次战役的打击,特别是汉城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后,失败情绪剧增,内部矛盾加深,美国的威信大降。但敌“联合国军”退至三七线后,兵力相对集中,又摸到了志愿军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即企图乘志愿军疲劳和尚未补充之际发起反攻,破坏志愿军休整和新的进攻计划,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回到三八线以北,以挽救其失败的影响。因此,敌“联合国军”集中了五个军计十六个师、三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在朝鲜的全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在二百公里正面上发动全面进攻,以美军打头阵,并集中于主要方向上,第一步以夺取汉城为主要目标,第二步向三八线推进。 其部署是:
  以美第1军、第9军共六个师(美25师、美3师、美骑1师、美24师、韩伪1师、韩伪8师),三个旅(土耳其旅、英军29旅、英27旅),在野牧里至骊州六十八公里的正面上,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以美军第10军、韩伪第3军、韩伪第1军、法军加强营、美空降187团,在骊州以东一百三十七公里正面上实施辅助突击;
  以美军陆战第1师、韩伪第11师为战略预备队,位于义城、大邱地域,韩伪第2师在忠州、丹阳、永春、丰基地域担任警戒。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原以第50军、第38军第112师、第42军第115师和朝鲜人民军第1、第2、第5军团各一部,在水原、金良场里、利川、骊州、横城及平昌以北地区组织防御,掩护主力在高阳、东豆川里、加平、金化、金城等地域集结休整,储备粮弹,准备新的进攻。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一月十五日开始,即向中朝军队汉江南岸阵地进犯,到一月二十五日,占领了水原、金良场里、利川、骊州等地区,同时敌“联合国军”在仁川港外连日炮击海岸阵地,并以小股部队作试探性的登陆进攻。根据这一情况变化,为粉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争取时间,掩护从中国国内调来的战略预备队的开进,志愿军将领决心停止休整,组成东、西、中三个集团,组织监守防御和强有力的反击作战。
  在西线,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组成西集团,由中国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在汉江南北地区进行坚守防御,坚决抗击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之敌的进攻。
  在东线,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组织成中集团,由中国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以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第3军团、第5军团组成东集团,由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官金雄指挥。中、东集团首先采取机动防御,诱敌突出以中集团于横城地区实施反突击,歼敌一部后,向敌纵深发展,从侧翼威胁西线敌人主要进攻集团,粉碎其进攻;东集、团掩护中集团开进与集结后,以朝鲜人民军第5、第3军团协同中集团实施反突击。
  第二 战役经过
  一、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与横城反击 (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六日)
  一月二十七日,西线美第1、第9军所属部队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在野牧里至骊川正面上,向中国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其主力沿水原至汉城公路两侧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志愿军依托野战工事,展开了积极顽强的防御作战,战斗十分激烈。在战斗中对每个支撑点都以积极的反冲击与敌进行反复争夺,大量消耗了敌人。
  二月四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和中国志愿军第50军的第二线阵地被突破,当时汉江已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中国志愿军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势态,于是志愿军司令部将领决定,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和第50军除各留一部兵力坚守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外,主力撤至汉江以北组织防御,第 38军仍在汉江南岸继续抗击敌人,吸引敌主力,保障志愿军主力在南汉江以东实施反突击。
  至二月九日,敌进至仁川,永登浦,广州,京安里,松岘里一线地区。
  在东线,一月二十八日美第10军在骊州以东至原州,武陵里一线发起进攻,分别向砥平里、横城方向突击,韩伪第3军、伪第1军分别向县里,襄阳方向突击。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及人民军第5军团节节阻击,掩护中、东集团主力开进。
  三十一日,第125师在九屯车站包围了美军第2师第23团团部和一个法军加强营,经一天激烈战斗,未能全歼该敌,即主动撤围。
  至二月九日,南汉江以东之敌被志愿军阻止在砥平里、分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乌项里、束沙里、广川一线地区,其中以进至横城以北之伪第8师、伪第5师势态比较突出,兵力也比较分散,利于中朝军队实施反突击。
  此时,志愿军主力已先后到达反突击指定位置,于是决定以中、东集团向突出之敌发起反击,求歼灭伪第8师、伪第5师、美第2师一部,尔后视情况向原州,牧溪洞发展,威胁敌主要集 团侧背,以粉碎敌其进攻。其部署是:
  中集团: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欠第126师及第125师第375团,配属第39军之第117师)、第40军、第66军,在沓谷岘、上高岱、三巨里地段上,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第39军为预备队。东集团:以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钳制韩伪第3师、伪第7师、伪第9师,以人民军第3军团、第5军团向黎湖洞、峰火山、下安兴里地区之敌进攻,求歼伪第5师一部,尔后向横城东南发展进攻。西集团:尽可能保持汉江以南桥头阵地。
  在中、东集团反突击开始时,志愿军第38军以相当兵力向玄方里地区之敌进行钳制性进攻,以配合主力反突击,当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向南撤退时即转入追击。
  二月十一日十七时,反突击开始。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迅速打开了缺口,并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配属该军的第117师从其右侧加入战斗,日终前占领了横城以西之琴岱里,并继续向横城以北之上、下加云发展进攻。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迅速歼灭当面之敌一个营大部,日终前前出到横城西北之台峰、广田地区,歼灭向横城逃窜之敌一部,切断了伪第8师逃向横城的退路。这样,中集团经过七小时的战斗,即在横城西北地区对伪第8师所属各团达成了合围。
  十二日,第117师在横城西北夏日地域歼敌二千三百余人。至十二日终,志愿军第42军、第40军在第66军协同下,全歼了伪第8师所属各团及伪第3师、美军第2师各一部,共一万五千余人。由于由于第66军进展比较缓慢,未能切断横城之敌的退路,横城之敌逃向原州。第42军、第40军之第120师、第66军十四日前出到原州以北地区。东集团于十三日进占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乌原里、上、下安兴里,十四日前出到平昌以北地区。
  从十三日开始,中集团以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42军第126师及第125师第375团、第40 军第119师,对砥平里展开了进攻,由于对敌兵力和工事估计不足,进攻准备仓促,缺乏周密的协同动作,炮兵,弹药又少,尤其缺乏防坦克炮,虽经十三、十四两日猛烈进攻,将敌人压缩在二平方公里狭小的地域内,但未能突破敌人以坦克为骨干组成的环形防御。
  十五日增援之敌突入砥平里,与被围之敌会合;东集团向平昌、宁越方向的进攻亦不顺利。 同时退集原州地区之敌在原州东西一线地区重新组织防御,在南汉江以西之敌亦在骊州、 长湖院里地区布置了纵深防御。这些情况表明,中朝军队歼敌之机已失,遂于十五日十八时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撤出战斗,前出到原州东西地区的各军亦同时向北转移。
  西集团在汉江南岸的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了敌人的连续进攻,有力地钳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保障了志愿军在南汉江以东的反突击。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六日二十一天的积极防御作战,共歼敌二万二千余人。
  二、机动防御 (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阶段的防御,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但未能打破敌之进攻,当志愿军撤出砥平里战斗向北转移时,敌即继续向志愿军进攻。由于志愿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伤亡较大,一时难以补充,战略预备队要四月中旬才能到达三八线,志愿军司令部决定:
  从二月十七日起,全线采取机动防御,争取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各项准备, 再转入进攻。防御部署: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欠第19师)、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第42军、第66军、 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第3军团、第2军团为第一梯队,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圣智山、峰火山、酒峰、东至下珍富里以西共约一百六十公里的正面上,构筑纵 深二十五公里至三十公里的第一道防御地带,争取在此抗击敌人一个月;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19师、志愿军第26军、第40军、第39军为第二梯队,在汶山、议政府、座防山、洪川、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构筑第二道防御地带,准备在第一梯队完成任务后,在此一线进行防御。
  二月十九日,敌“联合国军”以美骑兵第1师、英军第27旅、韩伪军第6师及美路战第1师, 首先在志愿军第42军、第66军正面上展开进攻,二月二十三日,敌又以美第2师、韩伪军第7师和第9师向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第3军团、第2军团阵地进攻。由于中朝军队顽强阻击,敌进展迟缓,至三月六日,始进占中元山、龙头里、丰水院、桑田洞、居文山、横溪里一线地区,至此东西线基本拉直取齐。三月七日,敌以五个军共十四个师、三个旅、一个空降团的兵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向志愿军部队全线发起进攻,采取主力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逐步向北推进。志愿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不足,减员众多,极度疲劳等困难条件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对敌展开了逐山逐水的节节阻击。十四日,志愿军主动撤离汉城。
  三月十五日,敌占领汉城、洪川之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梯队各军先后转移至三八线以北地区休整,第二梯队各军即在预设阵地上与敌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美第1军沿汉城至涟川公路的进攻,遭到志愿军第26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至二十三日始进占议政府、春川一线地区。敌“联合国军”多国匪徒部队为加快进攻速度和截击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于二十三日六时至二十四时,以美军空降第187团四千余人在汶山附近分批空降。
  二十四日,正面进攻之敌与空降之敌会合,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志愿军第26军翼侧进攻,被志愿军击退。中国军队在对敌军的阻击中,对一些要点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大量杀伤了敌人。
  三月三十一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主动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坚决阻敌前进,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19兵团和第9兵团集结。四月上旬,敌发觉中国后续部队到达,基本上停止了进攻。至四月二十一日,敌军已被中朝部队钳制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涟川、芝浦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至此结束。
  第三 主要经验
  一、坚守阵地与反击行动相结合坚守阵地,并以积极的反击行动相结合,粉碎敌之进攻,是这次防御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敌人掌握制空权,地面火力和突击力占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行动,是无法抵挡敌人进攻的。把坚守阵地同反击行动相结合起来,就能提高防御的活力,使防 御增加生命力。这次战役所以能在敌我装备悬殊,中国军队供应十分困难,人员减少严重和部队相当疲劳的情况下阻击敌人达八十余天,歼敌近八万人,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一公里半,就是由于在防御中不仅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顽强抗击敌人,而且及时发起反冲击和反突击,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尽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反突击未能达到粉碎敌人进攻的目的,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为了使反突击起到打破敌人进攻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形成强有力的拳头,迅速歼灭敌主要进攻集团翼侧之重要集团,以便尔后向敌主要进攻集团的侧后实施有力的突击。在敌人处于装备优势的情况下,要歼灭当面之敌,一要切实断敌退路,以免像横城之敌那样得以逃脱;二要分割快歼,以免像砥平里之敌那样龟缩一团,待增援之敌到达后得以合力突围。
  二、实行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
  抗击优势装备之敌的进攻,要有大纵深的设防和前轻后重的部署,以增大防御的弹性和韧性,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因为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想防御阵地完全不被敌人突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仓促转入防御时阵地工事比较薄弱,在强大火力的突击下,就连防御部队的生存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大纵深地设防,便于在部分阵地或地带被突破后制止敌继续发展,和以反冲击或反突击恢复已失的阵地或地带;前轻后重的部署兵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掌握较大的预备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这次战役开始时,由于志愿军着眼于以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并准备在反突击成功后乘 势向敌继续进攻,只构筑了一道防御地带的阵地。实践证明,这样只作一种打算的准备是不够的,因此在战役第二阶段设置了两道防御阵地,以后又增加了一道,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使防御作战坚持了两个月。这次战役的兵力部署始终是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第一阶段第一梯队只有四个军(军团)另二个师,第二梯队达六个军(欠二个师)。第二阶段由于部队减员较多,第一梯队增到八个军(欠一个师),第二梯队减至三个军另一个师,但规定各军应根据情况组成数个梯队,轮番作战,换班整补,并以反冲击打退敌之进攻或夺回已失阵地。在部分部队由于对前轻后重的部署贯彻不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以后,志愿军司令部将领进一步强调不要在一个阵地上堆很多部队,以免遭受过大的伤亡,也不应死守一地不动,让敌人打完。中国志愿军将领这些及时有力的指导和作战中血的经验教训,使部队迅速提高了贯彻这一原则的自觉性,从而减少了伤亡,并有效地歼灭了敌有生力量。如三月二十三日,志愿军第26军第226团三个连向胎封里、霜洞里(铸锦山东侧)之敌实施反冲击的战斗中,毙伤敌二百余人;次日,在抗击敌人进攻326.3高地(铸锦山南侧)的战斗中,该军第264团第8连一个排即毙伤敌一百余人。
  三、抓住战役发展的关节,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对优势装备之敌的防御作战来说,更非灵活机动不可。战役上的灵活机动的指挥,中心在于抓好战役发展的关节。这次战役之初,志愿军在察觉敌人全线反扑的企图后,立即组织坚守防御,并准备以强有力的反突击粉碎敌人的进攻;在纵深作战不顺利时,立即停止反突击,并根据敌我情况转入机动防御,都抓住了战役发展的关节。因此,在被动中争取了主动,为战略预备队的调动赢得了时间。为了抓好这些关节,事前应有周密的计划。通过对敌我情况的分析,对战役发展的各种可能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制订多种方案,以便在出现复杂情况时,能及时地加以适当处置。
五: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至六月十日)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是为打破敌“联合国军”从我侧翼登陆的企图而实施的进攻战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八万二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志愿军损失也很大。
  第一 敌我双方企图和部署
  一、敌“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将近结束时,敌人发现中国后续部队已到达前线,遂停止进攻,转入防御,并迅速调整部署。敌军为固守三八线,在汶山、涟川、芝浦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地区建立第一道防御地带,在议政府至春川地区建立第二道防御地带。以五个军计十四个师、三个旅的兵力组织防御,主要兵力兵器配置在涟川、 东豆川里、华川、芝村里地域内;以美军骑兵第1师、空降第187团、韩伪军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在春川、水原和原州地区;韩伪军第8师在大田、光州、晋州等地休整。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结束前(四月二十一日),中国新入朝部队于四月十六日全部到达集结位置。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共有十四个军,除第38军、第42军及新入朝的第47军在后方休整及担任抢修机场等任务外,正面战场有三个兵团共十一个军。
  第19兵团:辖第63军、第64军、第65军,除一部担任一线防御外,分别集结于市边里、金川、新溪地区。
  第3兵团:辖第12军、第15军、第60军,除一部担任一线防御外,分别集结于伊川、安峡、晓星洞地区。
  第9兵团:辖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并指挥新转隶的第39军、第40军、其中第26军、第40军、第39军担任一线防御,第20军、第27军分别集结于淮阳,平康地区。这些部队经过政治思想教育和祖国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的鼓舞,斗志很旺。但新入朝部队对敌情,地形均不熟悉,经长途徒步行军体力亦未恢复;早期入朝的第39军、第40军,经过几次战役作战减员很大,十分疲劳,尚未休整补充;加之战地物资储备有限,部队增多,后勤保障更为困难,三八线附近地区因频繁作战已成无粮区,难以就地筹粮。因此,原拟经过准备后于五月上旬再组织新的战役。但征候表明敌有在中朝军队侧翼实施登陆之企图,为破坏其登陆准备,避免两面作战,遂提前于四月二十二日发起第五次战役。
  这次战役的基本企图是:以三个兵团共十二个军(含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第3兵团居中,从正面突击,第9兵团,第19兵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实施战役迂回,以分割歼灭汉江以北、北汉江以西之敌主要集团美军三个师(第3师、第24师、第25师),英、土耳其军三个旅(英第27旅、第29旅、土耳其旅)和韩伪军二个师(伪第1师、伪第6师)。具体部署是:
  第19兵团指挥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及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为右翼突击集团,首先扫除临津江以西之敌,随即在德岘洞至无等里三十一公里地段上突破临津江,第63军、第65军首先歼灭英军第29旅,尔后向东豆川里、抱川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协同第3兵团和第9兵团会歼美军第24师、第25师;第64军迅速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得手后以一部向汉城推进,并相机占领。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首先歼灭开城、汶山地区之敌,尔后向高阳、汉城实施突击,占领后担任汉城守备。
  第3兵团指挥第12军、第15军、第60军为中央突击集团,在三串里至新兴洞十五公里地段上突破,首先歼灭美军第3师,土耳其旅,尔后协同第19兵团、第9兵团主力在永平、抱川地区围歼美军第24师、第25师。
  第9兵团指挥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为左翼突击集团,第20军、第26军、第27军在古南山至伏主山二十七公里地段上突破,向万世桥里及机山里。抱川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歼灭美军第24师、韩伪军第6师各一部,尔后协同第19兵团、第3兵团会歼美军第24师、第25师。第40军在上实乃洞至下万山洞6公里地段上突破,向加平方向突击,切断春川至加平公路,割裂东西线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联系,并以一部前出到华川、春川间地区断敌退路,配合第39军歼灭逃敌和阻援。第39军以一部兵力于华川以北钳制敌军,主力向论味里、元川里方向实施突击,钳制美军路战队第1师、美骑兵第1师,使之不得西援,保障战役主要突击方向的左翼安全。
  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第5军团,以一部兵力于杨口以北地区钳制美军第2师、美第7师,主力从榆木洞至牛卧里地段突破,向韩伪军第3师、第5师接合部西湖里,麟蹄地区实施突击,得手后向平昌、江陵方向发展进攻。
  各部队于四月十九日全部进入战役进攻出发地位。
  第二 战役经过
  一、西线歼敌(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
  四月二十二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猛攻。
  左翼第40军突破后迅速向敌纵深发展,至二十四日前出到加平以北沐洞里,完成了战役割裂任务。第39军也前出到原川里、芝村里地区,将美军路战第1师隔于北汉江以东。第20军突破后迅速在韩伪军第6师正面打开了一个十公里宽的缺口,但由于缺乏后续力量,未能充分利用以扩大战果。
  右翼第19兵团第63军于二十五日歼灭英军第29旅一个营,但由于该军第二梯队第189师未能完成穿插,堵击任务,未能全歼英军第29旅。第64军突破后被阻于临津江南岸,兵团第二梯队第65军两个师随即加入战斗亦受阻,五个师拥挤在二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连续三天遭敌航空兵与炮兵火力突击,受到重大伤亡,未能完成战役迂回任务。其它各军突破后虽取得一些胜利,但形成平推,歼敌不多。或因穿插不猛,或敌人迅速全部或大部突围逃脱。东线朝鲜人民军集团在战役发起后,以积极的行东向麟蹄以北之敌发起攻击,歼灭韩伪军第 5师一部。
  二十八日,敌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组织顽抗。至此中朝军队已失去歼敌战机,遂于二十九日结束战役第一阶段,迅速调整部署,补充粮弹,准备再战。第一阶段中朝军队歼灭美军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9旅、韩伪军第3师、第5师、第6师各一部,共两万三千余名。
  二、东线出击(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 志愿军于四月二十九日刚结束进攻,敌军即于三十日开始以一部兵力向志愿军发起攻击,企图查明志愿军动向,破坏志愿军新的进攻准备,并掩护其主力调整部署。此时,美军骑兵第1师与美军第3师换防,韩伪军第2师参加第一线防御作战,韩伪军第8师被调为美军第8集团军预备队。
  至五月八日,敌进占高阳、水落山、禾也山、于论里、龙浦里一线进行防御。由于昭阳江以南之敌势态突出,且均为韩伪军,比较好打,志愿军司令部遂决心集中第9兵团(欠第26军,配署第12军)于朝鲜人民军集团(第2、第3、第5军团)共六个军于东线,首先歼灭县里地区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第3师,而后视情况再歼灭伪首都师及伪第11师。
  以第3兵团(欠第12军,配署第39军两个师)钳制美第10军,割裂美军和韩伪军的联系,不使其东援。第19兵团(指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钳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
  志愿军第26军,第40军于第一阶段结束后,分别北移至元山以南及平壤以北地区休整,并向东、西海岸方向警戒。
  中朝军队迅速变更部署后,于五月十六日黄昏前发起进攻。
  十七日,志愿军第20军于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先后到达美山里、芳台山地区、将县里地区之敌韩伪军第9师、伪第3师退路切断,经两天激战,歼敌大部,并缴获其全部重装备,敌一部溃散于丛山密林中,中朝军队当即展开搜剿。因等待粮弹补充,停止进攻三天,失去了向敌纵深发展的有利战机。第27军于十七日在上南里地区歼灭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共五个营,将韩伪军第5师、第7师击溃,缴获大量装备,但由于第12军、朝鲜人民军第2军团分别受阻于自隐里、雪岳山地区,未能及时完成战略迂回任务,致使敌人南逃。第3兵团经数日激战,歼美军第2师一部,但因敌人顽抗,前进受阻,也未完成割裂任务。西线敌军为策应其东线作战,于二十日,向志愿军发起了有重点的进攻,迫使第19兵团转入防御,随即抽出美第3师东援,堵塞战役缺口,增强了其东线的防御力量。同时,敌将韩伪军第8师由大田急调至平昌等地,建立了纵深防御。至此,敌军又形成了东西衔接的完整的防御体系。志愿军所携粮弹已尽,一时难以补充,且雨季已近,为防几条江河水位上升断志愿军交通,故于二十一日停止进攻,主力于二十三日开 始向北转移。
  三、向北转移(五月二十三日至六月十日)
  当志愿军开始北撤时,敌即以四个军共十三师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特遣队”沿公路向志愿军追击。由于志愿军对其行动之快估计不足,转移时未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又因伤员八千余人未能及时后送,影响了部队的行动,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于二十六日被敌围于芝岩里以南地域。该师师长犹豫动摇,未能组织全力坚决突围,该军于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组织两次接应亦未能奏效,以致遭受严重损失。全线经志愿军19天英勇奋战,顽强抗击,至十六日,将敌阻于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金化、白岩山、杨口、鹰峰山、明波里一线,结束了第五次战役。
  第三 主要经验教训
  一、围歼装备优势之敌不宜贪多 敌人装备优势较大,火力猛,突击力强,机动也快,在连续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又比较小心谨慎,进攻时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防御时能守则守,守不住即退。在其被包围时,以坦克为前导,在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下夺路突围,其援兵的行动也比较快,往往被其脱逃。这次战役中第一阶段突围之敌即达十起,少的两个连,多者一个团,志愿军都没能将其吃掉。 同时,志愿军没有制空权,行动主要在夜间,完全靠两条腿走路,一次夜间突击行程有限,加之志愿军后勤供应困难,持续作战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围歼敌人切不可贪多。
  这次战役由于口张的太大,一次就想歼灭美军、英军、韩伪军几个师,结果平分了兵力,虽然杀伤了相当数量的敌人,但没有成建制地敌人有生力量。由于敌人没有伤到元气,在志愿军停止进攻时敌人立即发动进攻,特别时志愿军于五月二十三日开始向北转移时,未能组织可靠掩护,被敌乘机反扑,使志愿军有的部队受到较大的损失。
  二、打现代化装备之敌也要敢于大胆穿插,昼夜连续作战 敌人的现代化装备使其后撤收缩行动相当迅速,如不及时迂回包围,就打不成歼灭战。为了抓住敌人,除了保持发起进攻的突然性以外,必须大胆直插敌人纵深,并昼夜连续行动。由于有空中威胁,昼间行动往往顾虑较大。实际上,只在夜间行动,不一定能减少伤亡,而且容易丧失战机;反之,必要时在昼间行动,不仅能歼灭敌人,还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
  这次战役中第64军不仅未完成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的任务,而且在临津江南岸遭到重大损失,就是与所属部队的一些干部不敢大胆穿插和不敢昼间作战有关。而该军第596团第3营和第19兵团侦察支队则连续突破敌人七道阻击,胜利完成穿插任务,就是因为他们不仅选小路行进,注意荫蔽静肃,而且坚决勇敢,昼夜连续突击,二十小时即插入敌人纵深六十公里。第63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歼敌二万一千八百余人的胜利,也是与他们敢于昼间行动,敢于插敌纵深分不开的。
  他们在以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攻坚突破之后,使用主力迅猛穿插,昼夜连续突击,以分割包围敌人,在追击中利用复杂地形,植被和气象条件荫蔽自己,使空中之敌不易发现,并尽可能粘住地面之敌,使敌人飞机,大炮因分不清敌我而失去作用。可见,只要敢于穿插,昼间行动是完全可能的,也只有昼夜连续行动,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军队近战夜战的能力。
  三、现代作战必须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敌人以大量飞机封锁破坏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加以作战地区几经战火无粮可筹,给志愿军补给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战役后期部队携带的粮弹都以用尽,不得不在缺少弹药和忍饥挨饿的情况下坚持作战,使部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
  这次战役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仗打得艰苦,伤员较多,由于事前准备不足,没能将伤员及时后送,部队转移时又很仓卒,许多伤员没撤下来,这是一个很沉痛的教训。事实说明,现代战争后勤保障是极端重要的,特别在异国作战,缺乏民工之前,后勤保障的组织更要细致周密,才能适应作战的需要。
六:金城以南地区防御战
  (一九五一年十月八日至二十二日)
  一九五一年秋季金城以南地区防御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粉碎敌人在东线发动的“秋季攻势”的阵地防御战。志愿军第20兵团第67军,第68军,先后粉碎了敌人共六个师在大量坦克,飞机支援下的进攻,打击了美军疯狂气焰,直接配合了朝鲜停战谈判。
  第一 战前情况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双方都转入了战略防御,并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开始停战谈判,战线基本上对峙于“三八线”附近地区。美军趁志愿军防御尚未巩固之际,于一九五一年夏,秋季发动有限目的攻势,企图改善态势,配合其在停战谈判中妄图把军事分界线划在实际控制线以北以便多得一万二千余平方公里土地的政治讹诈。
  八月十八日,美军开始发动了所谓“有限度的夏季攻势”,纠集了美军和韩国伪军三个多师兵力向东线北汉江以东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第2军团,第3军团约八十公里正面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夺取东线突出阵地,与其中部战线取齐。朝鲜人民军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经一个月激战,至九月十八日,终于粉碎了美伪军的进攻。同时,美军第7师,韩伪军第2师,伪第6师各一部,于九月十二日,二十一日两次向金城西南的中国志愿军第67军刚接防不久的阵地发起攻击,亦均被志愿军粉碎。
  美伪军“夏季攻势”被挫败后,于九月二十九日又在西线发起了“秋季攻势”。敌人发动“秋季攻势”的目的在于威胁志愿军西线战略要地开城侧翼,为夺取开城创造条件,以便继续达到其攫取“三八线”以北一万二千平方公里土地之狂妄目的。敌人进攻重点指向朔宁,市边里方向,同时在东线北汉江东西地区进行配合行动。
  西线进攻之敌为美军骑兵第1师,美第3师和英联邦师,在坦克二百多辆及大量航空兵支援下,向中国志愿军第64军,第47军防御正面进攻,志愿军在“坚守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歼灭敌人”的原则指导下,与敌展开英勇顽强战斗,大量杀伤敌人,至十月十八日,中国志愿军完全粉碎了敌军在西线的进攻,共歼敌二万二千余名。
  敌西线进攻正在进行之际,又在东线金城和文登里方向向中国志愿军第67军,第68军防御正面发起进攻,金城以南地区和文登里地区防御战由此开始。
  (一)美伪军情况:
  进攻金城以南地区之敌,为美军第7军之第7师(位于凤堂德里,黑云吐岭及其以南地带),伪军第2师(位于松洞,凤堂德里及其以南地带),伪军第6师(位于443高地以南,后洞及其以南地带),美军第24师(位于华川及其以南地区)为预备队;进攻文登里地区之敌,为美军第10军之美第2师(位于白云山,520.1高地以南地带),伪第8师(位于水于口,白云山东南地带)。
  其主要进攻指向瑞云里,金城及文登里,柏岘岭方向。美军及韩伪军企图占领金城,昌道里地区,造成侧击我志愿军五圣山和平康之势态;直插文登里纵深,攻占志愿军鱼隐山要点,配合金城方向之敌进攻。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情况:
  志愿军第20兵团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入朝,七月下旬奉命准备接替第27军和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防务。第67军于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十日与第27军换班完毕,第68军于十月八日至十日与人民军第5军团换班完毕。
  第67军第一防御地带由三道阵地编成,其前沿为537.7、491.8、602.2、588、818.9高地,旧岱以东二公里无名高地地区;团预备队阵地前沿为牙沈里北山,522.8、385.2高地,522.6,科湖里西南高地地区;师预备队阵地前沿为鹫峰,城山,栗沙里,472.7高地地区。第二防御地带在532高地,大谷峰,庆坡山,丁山,718.0高地以北地区。
  军战斗队形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展开两个师,以200师配属榴炮第11团二个营,防坦克炮第401团二个连在537.7高地,602.2高地,笼岩里,塔距里地带进行防御,阻止敌人由北亭岭,602.2高地向金城方向进攻,防坦克火炮集中使用在桥田里,外野洞地区及榛岘里,开野里地区,阻止敌坦克沿公路进攻;第199师配属军炮兵团一个营,榴炮第20团一个营,防坦克炮第401团一个连在后洞里北山,旧岱东无名高地,泗川里,笼岩里地带进行防御,阻止敌军由细岘里向金城方向进攻,防坦克火炮集中使用在瑞云里,渊居里地域,防止敌坦克沿公路进攻。
  以第201师为军第二梯队,位于下塔巨里,马加之,城山,古直木里地域,以一个团为反空降预备队,配置在板桥里,歧城里地域,歼灭可能在板桥地区空降之敌。
  该军右邻为第26军,在上甘岭及以西地区进行防御,战斗分界线为下甘岭,五云里,748.9高地,梅桧里之线,线上各点属第26军。左邻为第68军,分界线为北汉江,北汉江属第67军。
  第68军以第204师配属第202师第604团接替北汉江以东水洞里,728,891.5,742.8高地,文登里,635.8高地一线人民军第5军团防御阵地。正面一线展开三个团,以第604团位于鱼隐山地区为该师预备队。该师在文登里,上深浦,下深浦,柏岘岭地区组织防坦克地域。第68军左邻为人民军第2军团,战斗分界线为635.8,904.2,771.0高地之线,线上各点属第68军。
  第67军进入阵地后,第一梯队各师重点加强基本阵地工事,各主要支撑点构筑了多道断续堑壕,以交通壕相连接,加强了掩蔽部和发射点,设置防坦克障碍。并在第二防御地带构筑工事。
  第二 作战经过
  十月八日,正当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接替北汉江以东人民军第5军团防务之际,美军第2师及韩伪军第8师向文登里公路及其西侧发动进攻。志愿军一面仓卒应战,一面交接防务,于10日交接完毕,敌军已在文登里公路及其西侧地区突入志愿军纵深六公里。志愿军第204师在缺少工事,炮兵火力不足,对敌情,地形均不熟悉的情况下,继续顽强抗击敌之进攻。
  在文登里地区,志愿军第601团充分利用文登里至柏岘岭公路两侧山谷狭窄的有利地形,以加强的防坦克炮兵一个营,山炮一个连及工兵一个连和本团的无座力炮,火箭筒(共四十九门)变成团的防坦克大队,在文登里,上下深浦,柏岘岭地区组织防坦克地域。
  十一日,美军第2师,法国营等部,以坦克为先导,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向志愿军文登里地区的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由于当时志愿军工事尚未构成,也对敌坦克缺乏斗争经验,致使敌坦克一度突入志愿军防御纵深上深浦地区,在志愿军反坦克火炮和反坦克小组密切协同下,一举击伤敌坦克五辆,击退了敌坦克之进攻。
  十二日,敌以十余架飞机向志愿军柏岘岭及纵深地域进行轰炸,又以炮兵,坦克炮向志愿军文登里公路两侧635.8,709.6高地及纵深上下深浦地域进行火力准备。二小时后,美军第23团在四十八辆坦克支援下向志愿军文登里公路突击,志愿军根据十一日打敌坦克经验,集中反坦克火炮在近距离上突然开火,击毁敌先头坦克,趁敌坦克速度减慢,队形密集之际,以交叉火力猛烈射击,当其回窜时,又以反坦克小组截击。敌坦克始终被阻于下深浦附近地域,至十六时被迫逃窜。志愿军共击毁,击伤敌坦克十八辆。
  十三日,敌坦克未敢进攻。
  十四日,敌又以坦克八辆成人字队形向志愿军文登里公路进攻,八辆坦克全部被志愿军击毁。
  十九日,敌坦克又被志愿军地雷炸毁两辆。此后敌坦克再不敢向志愿军纵深突出。
  配合美军第2师进攻文登里的韩伪军第八师,十三日后集中兵力攻击志愿军974,742.8,650,922等高地。我军在仓卒占领防御防御的情况下,顽强抗击敌之进攻,反复争夺,予敌重大杀伤。如志愿军第612团一个连坚守的938.2高地,在敌人四个营猛烈攻击下,坚守阵地四昼夜,击退敌数十次冲击,歼敌一千八百余名,全连壮烈牺牲。至二十日志愿军连续十昼夜战斗,毙伤敌七千六百余名,将战线稳定在水洞里,边岩洞,1098.6,709.6高地,文登里之线,粉碎了敌人进占文登里的企图。
  志愿军第67军当面之敌,从十月十三日开始,集中美军第7师,第24师,韩伪军第2师,第六师共四个师,七个工兵营,在十四个榴炮营及坦克二百余辆,飞机一百余架支援下,向志愿军芳通里,犁实洞,后洞里北山,旧岱以南二十四公里正面上发动进攻。十三日至十六日敌攻势最为猛烈。
  十三日,美军第7师,韩伪军第2师,第六师共十七个营,坦克九十余辆,重点进攻志愿军491.8,602.2,569.5高地及旧岱以西无名高地;十四日敌又投入美军第24师共二十七个营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依托阵地坚决抗击,反复争夺,多次打退敌之进攻。至十四日完,志愿军第200师正面,敌占芦洞北山,462.3,491.8,734,632.5,602.2等高地;志愿军第199师正面,敌占居里室北山472.3高地及金城川以南全部阵地。
  十五,十六日敌继续全线向志愿军进攻,在志愿军第200师方向,敌向上枫洞,二青洞一线进攻被击退。向月峰山进攻之敌,以坦克伴随步兵先占栗洞西山,又突进至三南里,志愿军守军一个连在敌四面包围下,坚守至十六日晚胜利突围。在602.2以北高地坚守的志愿军第598团两个连,与敌逐山争夺,击退敌一个营至一个团的进攻,至十六日夜,敌仅占志愿军602.2以北二个高地,有利的迟滞了美军第24师的前进。第199师正面,敌攻占志愿军细岘里东北高地,541,551.6高地后,被阻于585.2高地前沿。
  在连续四天战斗中,志愿军已判明美军主要突击方向在602.2高地,梨船洞,金城,昌道里。敌军虽然全线突入志愿军阵地二至四公里,但也付出了重大代价,美军第7师因伤亡惨重于十五日撤出战斗整补,志愿军仅十五,十六两日即歼敌约七千余人,敌占梨船洞以西高地之企图仍未得逞。
  十六日晚,志愿军第67军首长鉴于第199师,第200师伤亡较大,为巩固阵地,继续挫败敌人进攻,决心将第二梯队的第201师和战役中归第67军指挥的第203师,第202师(欠第604团)投入战斗。以第203师与第200师换班,第201师与第199师换班,第202师为军第二梯队,进至昌道里以南庆坡山,烽火山,唐蛾山地区。第199师,第200师为军预备队,分别以淮东里和楸田里为中心集结。
  十七日后,敌军因伤亡惨重,已无力全线进攻,改变为集中兵力,在坦克,飞机,火炮支援下,对志愿军各主要阵地进行逐个夺取的战法。
  志愿军第203师仓卒投入战斗,防御正面又较宽,纵深工事薄弱,地形利于敌坦克活动,虽经顽强抗击,但敌军进展较快。十七日敌占476.8,418.6高地及南屯里北山,十八日占522.1,415高地,十九日占552.8高地,二十日占烽火山。当日该师撤出金城以南阵地,在城山,422高地地带组织防御。敌占领灰古介,434高地后即停止进攻。
  第201师正面,十七日敌军以五个营兵力组织对梨船洞以西高地围攻,志愿军坚守梨船洞地区的三个连在敌包围下,激战终日,当晚撤出阵地。志愿军坚守梨船洞五天,毙伤美军四千余人,对整个防御战斗起了重大作用。十八日敌人向326.9高地,商山里,585.2,482.2高地进攻,重点转向轿岩山。十九日敌以大量坦克向志愿军443高地进攻,志愿军轿岩山阵地右侧受到威胁。二十日凌晨,志愿军第201师以三个连向443,362.9高地反击,收复阵地。敌军继续集中兵力从东,西,南三面向轿岩山进攻,当晚,除主峰外,443高地,渊巨里东北高地,轿岩山西南高地,448高地均被敌占。激战至二十一日下午,志愿军轿岩山守军大部伤亡,敌即占领轿岩山。二十二日敌又向栗洞东山,690.1,522.8高地进攻,均被击退。二十二日后敌即在其占领阵地组织形式防御。美军的所谓“秋季攻势”到此结束。
  经过十天激战,志愿军第67军共毙伤敌军二万三千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五十六辆。该军也付出了一万五千余人伤亡代价,挫败了敌人进攻。
  第三 经验教训
  此次金城以南地区和文登里地区防御战,是在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不久,阵地尚不巩固,部队刚换班或正在换班时,对敌情,地形均不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敌人在“秋季攻势”中,集中六个师兵力,使用数百辆坦克,实行所谓“坦克楔入战”,变全线进攻为重点进攻逐个夺取。
  敌军虽然攻占近一百九十平方公里土地(金城以南地区一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北汉江以东五十七平方公里),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始终没有突破志愿军第一防御地带,敌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其“逐山夺取”战略的失败。志愿军以顽强英勇的斗志,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地粉碎敌人进攻,取得了在野战筑城阵地进行坚守防御和打敌坦克的宝贵经验,使敌人在尔后长期对峙作战中,再未使用如此大量坦克直接配合作战。
  一、组织大纵深防御,抗击敌人连续突击志愿军第67军接防后,组织力量加强基本阵地和纵深的防御工事,在第一防御地带构筑成了十四至十七公里纵深的三道阵地,在基本阵地若干要点上,有选择地构筑了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与堑壕联接,形成了独立环形防御。因而在战斗中不仅能依托基本阵地顽强抗击敌人,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争取一定时间,而且可以依托第二,第三阵地节节抗击敌人。在敌我装备悬殊情况下,依托野战工事抗击敌人连续进攻,加大防御纵深,适当加强纵深工事,对于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
  山地防御作战,要注意控制制高点和重要山脊,特别是对防御起稳定作用的要点。每个制高点从山顶,山腰,山脚组成多层火网,依托山顶支援山腰,山脚。在火力能控制的条件下,阵地尽量前伸,防止敌人沿山沟谷地迂回侧后,确保主阵地安全。志愿军第67军在602.2北高地,轿岩山和第68军在635.8,938.2高地,能够持续几昼夜抗住敌人进攻,阵地编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志愿军有些阵地由于只守山头。遭敌人迂回分割后,只得被迫撤离。
  工事构筑,除了战斗工事外,还应有待避的工事,以便保存有生力量,减少伤亡。这次防御战中,第67军某些阵地出现了将射击掩体与防炮洞结合的战斗工事和简单的坑道式掩护部,在保存自己,减少伤亡,保持持续战斗能力方面,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是坑道工事的雏形,为中国军队以后修筑坑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兵力部署要重点配置,前轻后重,保持一定数量预备队,确保主要防御方向的稳定。
  在防御正面较宽的情况下,应实行重点配置。以营为战术单位组成防御地域,保持三分之一兵力的预备队(在主要防御方向的营预备队兵力还应更多些),各连既可以依托支撑点和前哨阵地独立作战,也便于营集中兵力火力及时支援第一线作战。
  这次志愿军第67军,第68军第204师在兵力部署上,总的是体现了把主要兵力兵器配置在北亭岭至广大洞和文登里及其西侧地段上,但防御正面过宽,第一线兵力摆得比较分散,这样不仅增加伤亡,也缺少机动兵力,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如第199师第597团主力七个半连,在战斗第二日即大部消耗在金城川南岸阵地上,对尔后的战局发展有一定影响。若能在主要方向适当加强力量,在次要方向果断收缩兵力,以便集中兵力,确保重点,保存力量,争取主动,则有些阵地不至于当天丢失,有生力量也不至于一开始就遭很大消耗。
  为减少消耗,一线兵力不能摆的过多,各级都应保持一定数量的预备队。师,团预备队可适当靠前,根据情况发展,也可提前占领预备队阵地,这对刚上阵地的部队来说,既可熟悉地形,加强工事,又不至于在敌人突破第一线阵地后仓卒应战。但第二梯队不宜过早投入战斗,一般应在第一梯队给敌以重大杀伤,而本身已缺乏继续抗击敌人能力时再进入战斗。这次战役中,各级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均过早一些,团第二梯队在第二日即投入战斗,师第二梯队在第三日投入战斗,第67军第二梯队师在第四夜投入战斗,由于军第二梯队第203师,第201师在地形不熟,二线工事薄弱情况下仓卒进入战斗,虽然投入新生力量,但没有取得战场主动权。实际上第一梯队第200师,第199师伤亡虽比较大,但还是有能力继续坚持战斗的。如果第203师,第201师预先在烽火山,轿岩山一线展开,第200师,第199师再坚持战斗一至二日,在敌人伤亡惨重,而没有新的后续梯队增加情况下,志愿军有可能在烽火山,轿岩山地区阻止住敌人的进攻。再如第200师不过早撤出战斗,而是放弃次要阵地,集中兵力依靠主要阵地节节抗击,坚持到金城附近,以第203师和第201师一部兵力依托忠贤山,白杨里向韩伪军第2师侧背出击,不仅可消灭一部分敌人,战场势态也可能有所改观。
  三、火力组织要有重点,并应前重后轻,多线配备,明确分工,组成多层火网。
  打好防御战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运用好炮兵和组织好火力。这次战役,在火力组织运用上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是把加强的炮兵使用到主要防御方向;其次是通盘组织各种火力,明确任务和指挥,以冲锋枪,步枪,轻机枪,手榴弹为第一层火网,重机枪,六零炮,八二炮为第二层火网,步兵炮,山炮为第三层火网,野榴炮为第四层火网。步兵火器主要由连,营掌握,炮兵分别由团,师掌握,充分发挥了步兵火器和炮兵近战集火歼敌的威力。
  炮兵既可以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的主要目标,又可不失时机地支援步兵作战。特别是野榴炮兵,志愿军炮弹有限,主要集中对付敌坦克群和连以上密集目标,并以一定兵力压制敌炮兵群,力求在火力上达到集中突然。志愿军在梨船洞地区,商山里以南和平共处938.2高地等的作战中,炮兵积极有力的支援,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行动。
  火力组织上还要注意封锁控制谷地,山沟,防敌迂回分割。志愿军在后一阶段作战中,没有能够组织有效火力制止敌人沿山沟和接合部向其侧后迂回,暴露出志愿军火力组织上的缺陷。
  四、对敌坦克防御,要重点保障主要防御方向,并发挥各种反坦克力量的整体威力。
  组织对坦克的防御,直接关系到防御战役的安危。志愿军在缺少反坦克兵器的情况下,保障重点和充分发挥各种反坦克力量的作用更为重要。这次战役加强的防坦克炮兵为数不多,都用于主要防御方向和便于坦克突入的地区,将这些力量与各部队本身可用于防坦克的兵力,兵器紧密结合,构成防坦克地域。在防坦克地域中,将各种反坦克火器按火箭筒,无座力炮,防坦克炮,山野榴炮层层配置,构成多层反坦克火网。防坦克小组和无座力炮,火箭筒穿插配置,混和编组,达到互相掩护,积极配合。以两翼阵地为依托,利用山脚棱坎,沟渠自然地形,设置防坦克壕及防坦克地雷,构成纵深梯次多道反坦克阵地,以便层层阻击,加强阵地的稳定性。并使前进阵地,基本阵地,预备阵地,假阵地巧妙结合,达到发扬火力,迷惑敌人,突然歼敌。加之反坦克分队沉着机智,勇敢顽强,力求近战歼敌,在此次防御战中,达成了对敌坦克的有效防御。如十月十二日敌坦克四十八辆向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在文登里公路两侧的阵地进攻,志愿军采取拦头,截腰,断尾打法,以防坦克炮,山炮直接瞄准射击,无座力炮,火箭筒游动射击,反坦克小组以手雷,爆破筒拦截逃窜坦克,共击毁击伤敌坦克十八辆,取得了反坦克作战成功经验。第67军在榛岘里和瑞云里地区的防坦克地域,也连续击退敌坦克由该两地区向志愿军梨船洞高地两侧之进攻,仅榛岘里地域就击毁击伤敌坦克十辆,保障了主阵地的安全。
七:上甘岭战役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
  上甘岭战役、是我志愿军在金化东北上甘岭附近的突出部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约三点七平方公里)为主的阵地上,依托坑道工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进攻的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役。此役,敌先后投入美第7师,伪第2师、第9师及美空降第187团等部共六万余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我参战兵力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及第34师第102团和炮兵、高射炮兵等共四万二千余人。战斗自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历时四十三天。我军经过反复激烈的争夺作战,阵地多次失而复得,终于粉碎了敌之进攻。取得了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击毁击伤敌机三百架,击毁敌大口径火炮六十一门、坦克十四辆的重大胜利。
  第— 战前情况
  一九五一年六月,我军转入战略防御后,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作战方针指导下,第一线各部队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绵亘正面的坚固阵地防御。同时调整和加强了东西海岸和纵深地区的防御方量,改善了道路和后方供应。自一九五二年春夏以来,我军又开展了一系列巩固阵地的斗争,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小分队攻防作战的经验。
  一九五二年秋,我军为了锻炼部队,争取主动,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局部进攻,令第一梯队各军于九月十八日起对敌营以下战术要点的的进攻进入第二阶段之时,敌取得宣传资本,并加强其在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发动了所谓‘金化攻势”,上甘岭战役由此开始。
  敌军企图及兵力部署
  敌人发动所谓金化攻势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一步夺取整个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防御态势,为尔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条件。其主突方向为菊亭视,五圣山。进攻正面宽二点五公里。为实现上述企图,敌纠集的主要兵力是:美第9军所属美第7师(配属美空降第187团、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伪第2师(配属步兵第37团)及伪第9师等部。其部署:美第7师在上佳山至松亭一线,伪第2师在鸡雄山至外也洞一线。进攻发起前,美第7师接替了伪第2师鸡雄山阵地,作为进攻597.9高地的集结地域。
  我军决心与任务
  我志愿军第15军在栗木洞、佳视里、柴霞洞。蔓山地带组织防御,阻止敌人从上佳山、王在峰向平康方向与从上甘岭向五圣山方向突破。决心坚决固守基本阵地各主要支撑点,与敌展开反复争夺,以大量消耗敌之生动力量,粉碎其进攻。’第15军事前制定了粉碎敌三至四个师进攻的计划,根据敌情和地形判断,’认为敌向上佳山、王在峰、平康方向进攻的可能性较大,相应加强了西方山,上佳山一线的防御力量。
  第15军防御正面展开三个师,以第44师(配属第29师第87团)担任栗木洞至芝村一线防御,阻止敌人从上佳山;王在峰向平康方向突破。第29师(公第86团,第87团)、担任芝村至灵台一线防御。以第45师担任灵台至佳岘里一线防御,制止敌人从上甘岭,菊亭视向五圣山方向突破。军预备队为第29师第86团。
  步兵第45师配属军炮兵第9团第3营在灵台、佳视里、真菜洞;塔巨里地带进行防御。以第135团第2营在灵台、454.4高地及东南无名高地、781高地地域组织防御:第3营在597.9高地、上甘岭,菊亭地域组织防御;‘第1营在537.7高地北山,448高地,菊亭东南无名高地地域组织防御;以第3营第7连及师警卫连为团预备队。第135团友邻为第133团,右邻为第29师第85团。
  我基本阵地各主要支撑点构筑有坑道一至二条、班阵地有小坑道或掩蔽部,并有明暗发射点,堑壕,交通壕等,储备有相当数量的弹药和作战物资,以及一周主副食,饮水等。
  我五圣山地势险峻,可俯瞰敌金化全纵深,597.9高地与537.7高地北山又我阵地突出部,楔入敌阵地,可威胁敌金化以北交通,是通向五圣山主峰的重要战术要点。
  第二 战役经过
  第一阶段:坚守阵地与敌反复争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日)
  十月十二、十三两日敌对我的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十四日四时半以美第7师,伪第2师各一部共七个营在三百余门火炮,二十余辆坦克,百余架战机支援下,分多路向我两高地发起进攻。战斗第一日敌向我阵地发射各种炮弹三十万发,飞机投弹近五百枚,表面工事大部被摧毁,我坚守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建第135团两个连,在缺少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依托坑道工事,抗击敌人多次冲击,给敌以惨重杀伤。至十七时;除5597.9 高地主峰及西北山脊(阵地编号为3、0、4、5、6号)我军仍领强坚守外,其余表面阵地均为敌所占,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亦为敌占,我军退守坑道与敌继续战斗。
  当晚,我以第135团和第134团共四个连兵力实施反击,全部恢复阵地。随即以第134团,第133团各一个营作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预备队,准备继续抗击敌之进攻。
  十五日至十八日,敌先后投入两个团另一个营连续向我进功,我军依托坑道昼失夜反,与敌反复争夺。十八日,597.9高地西北山脊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十九日晚,我第45师以五个连向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实施反击,在坚守坑道分队配合下,全部恢复了阵地。二十日敌复以三个营兵力向我反扑,激战至傍晚,我除597.9高地西北山脊外,其余阵地再度为敌占领,我即退守坑道,继续坚持斗争。
  在敌人进攻我上甘岭地区同时,美第7师、伪第9师各一部分别向我第29师之419高地、第44师之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高地、39l高地进攻,均被我击退。
  此阶段,敌先后共投入十七个营的兵力,我也投入二十一个连队,在两个连的阵地上反复争夺;战斗残酷激烈。经七昼夜激战,共歼敌七千余人,我第45师也遭受较重伤亡,表面阵地被毁,基本阵地弹药补充不上,我遂转入坚守坑道的斗争。
  第二阶段:坚守坑道与准备大反击(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
  敌人占我表面阵地后,即对我坚守坑道分队进行攻击,‘坑道斗争出现了围攻反围攻, 破坏反破坏,封锁反封锁的激烈而复杂的局面。占领我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两次攻我西北山脊阵地末逞,转为巩固既得阵地,同时,对第134团第8连和第4连分别坚守的东北山脊1号、2号坑道加以围攻。
  敌人采取了筑堡封锁,轰炸爆破、燃烧烟熏、放毒、石土、堵塞、铁丝网围困等手段,妄图破坏我坑道,困死我坑道分队。我坚守坑道分队,克服了缺粮、缺水、缺弹,缺药和空气污浊以及人员伤亡不断增加等严重困难,在纵深火力和兵力支援下,展开了英勇的坚守坑道斗争。积极开展小分队出击活动,炸毁敌堡:以冷枪冷炮杀伤敌人,’打破敌人对坑道的封锁围困。为支援坑道斗争,我于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以两个班至几个排举行不断的反击,以配合坚守坑道的作战。坚守537.7高地北山坑道分队,在我第133团以小分队不断反击配合下,曾于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三次恢复阵地,最后一次恢复阵地,曾坚持至三十日下午,由于尚无守足够力量坚守表面阵地,于是在杀伤敌一千三百余人后,再次退守坑道,以保持生动力量,准备持续战斗。
  为牵制和调动敌人,配合坚守坑道斗争,我第29师,第44师,于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对柏德里东无名高地、381高地东北无名高地、391高地南峰进行攻击,毙伤敌二千余人。
  由于我积权顽强战斗,敌伤亡惨重,不得不调整部署,美第3师接替了伪第9师铁原地区阵地,调伪第9师至上甘岭地区参战;美第7师将597.9阵地交伪第2师, 向西则收缩防御正面,伪第6师接替了伪第3师灰古介以东阵地。
  为做好大反击的准备,第15军根据志愿军和兵团首长指示,检查总结了前一段的作战情况,进行了部署调整,补充兵员、加强炮兵和防空火力等一系列工作。以第29师第86、第87团,接替上甘岭以北和忠贤山之防务,以加强上甘岭纵深地区防御之稳定性;第45师集中全力于597.9高地和537.7高地此山作战.兵团预备队第12军第31师第92团,接替第44师发利峰,王在峰阵地,第91团、第93团位于五圣山、庄子山之间为战役预备队。以榴炮第11团及高炮第601团、第610团增强五圣山、上甘岭地区之防御:第15军并抽调机关勤杂人员和新兵一千三百名补充第45师战斗连队;
  十月二十九日我部署已调整完毕,反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就绪。鉴于敌人伤亡惨重,美第7师又西调,敌似已无力继续扩大进攻,我进行决定性反击时机已成熟,遂决定由坚守坑道转入下一步反击作战阶段。
  第三阶段:反击与巩固阵地.(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15军首长遵照兵团以坚决反击恢复阵地的决心,于十月二十五日召开作战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和部署了下‘步的反击作战,认为597.9高地地势险要,是敌我争夺的重点,恢复并巩固该高地;对整个战场形势有重要影响。决定:首先集中兵力反击597.9高地,巩固后再转用兵力反击537.7高地北山。参加反击部队为第135团四个连,依托西北山脊之O、4、5、6号阵地,攻占主峰3号阵地西南侧9、10号阵地;第134团和第86团四个连,在坚守1号坑道分队配合下,首先夺回1号阵地,尔后协同第135团分队会攻3号阵地;第86团两个连反击8号阵地,并配合坚守2号坑道分队相机夺取2号阵地。第12军之第91团进至菊亭岘附近,准备担任597.9高地阵地恢复后之防御。
  十月二十八、二十九两日,我炮兵进行预先火力准备,二十九日晚,我第86团一个连秘密进入1号坑道。三十日二十一时我反击分队在一百零四门火炮支援下向敌发起冲击,二十三时许,除8号、2号阵地战斗失利外,我恢复了3、9、10、7,1号阵地,全歼守敌一个营,并打退敌营以下兵力反扑二十余次。十一月一日晚我军继续向8、2、11号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恢复了上述阵地。至此,597.9高地除12号阵地外,已全部恢复战前态势。自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五日,美第7师、伪第9师先后以十七个营兵力在飞机大炮火力支援下向我反扑。2号阵地一度为敌所占,我先后以第93团两个营加强防御,终于将敌击退。五日以后,敌即停止对597.9高地进攻。
  在反击597.9高地同时,我第29师第85团于十月三十日夜攻占柏德里西北275高地,全歼美第7师一个排;第87团对537.7高地北山之敌连续实施反击,歼伪第2师一千余人,有力地配合了597.9高地的反击作战。
  由于我597.9高地已得到巩固,遂按预定计划准备向537.7高地北山反击。为此调整部署如下:以第12军第31师接替第15军第45师防务,第45师移驻兵马洞附近整补。第31师第9l团、第93团防守597.9高地;第92团全力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由第12军在德山岘开设前进指挥所,以加强反击作战指挥。第15军第29师第86团、第87团以主力防守五圣山、忠贤山一带阵地,以部分兵力配合第31师战斗。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102团调至文岩里、洗浦里地区,准备支援上甘岭战斗。
  十一月十一日十八时,我第93团两个营在炮火支援下向537. 7高地北山之敌发起反击,当即收复了阵地。从十二日开始,伪第2师先后以第32团、第17团和第37团等部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向我多次冲击,阵地数度为敌所占,但均被我第92团顽强抗击所恢复。十八日我以第102团接替第92团作战任务,击退敌多次进攻,巩固了阵地。二十日后,敌已无力继续进攻,每日则以轰炸、炮击对我阵地进行报复。至二十五日,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已恢复战前态势。至此,敌之所谓“金化攻势”为我彻底粉碎,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第三 主要经验教训
  一、根据战场情况,及时变更部署,力争去动
  根据战场情况变化,作出正确判断,这是指挥部队作战行动的依据。上升岭战役前,我军曾估计九月间敌人可能发动秋季攻势,敌进攻的主要方向可能为我西方山、平康方向。平康是我军防御主要方向;西方山又是平康门户,在地形上西方山以西地区与右邻第38军接合部地形开阔,便于敌机械化部队行动,当面之敌又是战斗力较强的美第7师;而五圣山附近,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当面之敌是伪军。
  依据上述分析,当时我判断敌人向西方山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以主要兵力部署在西方山方向。十月初,得悉美伪军将向我进攻,我仍判断敌向西方山方向进攻可能性较大,加强了西方山方向的防御,在五圣山方向只作了一般的准备,我第45师主力仍继续作进攻注字洞南山的准备,上甘岭地区防御力量显得比较薄弱。当敌突然以优势兵力向我猛烈进攻时,我第45师一时无法机动兵力、兵器;一度有些被动。经一天战斗,我已判明敌之主要企图是夺取五圣山时,即根据这一情况,定下新的决心,第45师立即停止对注字洞南山之敌的进攻准备,把作战指挥重心放到五圣山及597.9高地和537.高地北山两个要点上来,并立即以第134团和第133切一营和师属炮兵,迫击炮支援上甘岭地区战斗,迅速扭转了初期被动局面,保障了战役第一阶段有足够的力量.坚守阵地与实施反冲击,抗住敌人的猛烈进攻。
  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我又以第29师第86团、第87团接替第45师防务,第45师全力用于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作战,支援坚守坑道斗争。又将兵团预备队第12军第31师及第102团和各种火炮八十九门机动至五圣山地区,这样迅速改变了敌我态势,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为第三阶段反击作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上甘岭战役经验说明,战场情况瞬息变化,随时注意查明敌人动向,及时修正自己的决心,是避免被动争取主动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
  二、集中兵力,坚守要点,掌握强大的预备队
  集中兵力,坚守要点,是山地防御的一条重要原则。上甘岭地区山高坡陡,地形险要,是五圣山的前沿要点,对金化附近地区之敌威胁很大,地位十分重要。我第45师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以野战工事和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阵地,组织了严密的火力配系,形成了以点制面,点面结合的重点防御。
  战役开始前,原为我第45师第135团两个连的防御阵地,当我判明敌人作战企图后,迅速集中力量加强两高地的防守力量,为便于指挥协同,以第135团和第134团组成联合指挥所,加强597.9高地的防御作战,以第133团并配属第134团第2营加强537.7高地北山的防御作战。又先后机动了第29师两个团和第12军四个团投入战斗,增强炮兵、迫击炮、高炮至上甘岭地区,使山野榴炮增至一百三十三门,追击炮增至五十二门,组成了强大的火力支援群,保证了我军坚守阵地的战斗和最后的战役反击。战术上我以小部兵力坚守表面工事,大部兵力屯于坑道内,保持较多的有生力量,以便抗击敌人轮番攻击,还不断地投入新生力量,增强防御的稳定性。
  因此,即使敌人在强大的空、炮火力支援下,以成连成营兵力向我多次冲击,我军仍能依托坑道,利用表面工事抗击敌人,把战场始终限制在三点七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使敌以伤亡二万五千人的惨重代价而宣告失败。
  三、依托坑道,反复争夺
  依托坑道,反复争夺,是上甘岭战役的主要特点。整个战役过程中,我举行较大的反击达二十九次,除四次失利外,都取得了成功,大量杀伤、消耗、歼灭了敌人。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坚守防御作战中稳定防御态势,挫败敌人进攻的有效手段。
  (一)坚守表面阵地战斗
  以坑道和野战工事为依托,充分发扬火力,近战歼敌,这是我军坚守防御挫败敌人进攻的基本手段。坚守表面阵地,必须利用有利地形,依托坑道,利用和抢修工事,组织周密的火力配系,搞好步炮协同,以少量兵力坚守表面阵地,以火力控制阵地。当敌火力突击时,表面阵地留少数观察警戒人员,其余进入坑道待避。敌发起冲击时,则以炮兵、追击炮在阵地前沿组织火力封锁,步兵迅速占领阵地,利用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近战歼敌,边打边补,增强防守力量。如十一月一日,我第91团一个营抗击敌三个多营在飞机三十余架次、坦克四十余辆配合下向597.9高地2号、11号阵地的进攻中,我以榴炮五十门集中火力控制阵地前沿,以迫击炮三十门集中射击向我阵地前沿进攻之敌,步兵利用弹坑与石缝打击敌人,激战竟日,终将敌击退,毙伤敌达一千三百余名。我第34师第102团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与敌反复争夺中,亦是利用战斗间隙抢修工事,多屯少摆,加强火力控制要点,使阵地得到巩固。
  (二)坚持坑道斗争
  在坚守防御作战中,即使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只要坑道仍在我军手中,敌人就无法巩固阵地,还可使敌昼夜惊慌不安,不断遭我袭去歼灭;另方面只要我们坚持着坑道斗争,就可以源源不断从纵深投入兵力进入坑道,以坑道为反击出发阵地,我地面反击分队就可在坚守坑道分队的配合下恢复原有阵地。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多次反击都是在坚守坑道分队的配合下取得成功的。因此,敌人在占领表面阵地后,即对我坑道进行围攻、破坏、封锁,此时我坚守坑道分队必须与敌展开积极的反围攻、反破坏、反封锁斗争,确保坑道的安全,以利于我军尔后的反击和恢复巩固阵地。
  坚持坑道斗争的部队,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具有最大的勇敢,忍受最大的艰苦。在战斗中既要反对意气用事,与敌人硬拼,又要反,对消极躲避。指挥员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沉着冷静的指挥,对坚持坑道,斗争有重要的意义。
  坚守坑道斗争,必须周密组织。在退守坑道时,注意互相掩护,防敌尾随冲入。退守坑道后,应迅速整顿组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安置好伤员和烈士遗体;进行战斗编组,明确分工,派出警戒观察人员;统一管理生活、医疗、物资、弹药;制定作战方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利风坑道口部工事,开展冷枪狙击活动;不断组织小分队出击,打破敌人封锁。
  在战役第二阶段我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和2号坑道之第134团第8连和第4连,在坑道内人员多、建制乱的情况下,将人员组成统一战斗集体,由连干带领分别,防守各坑道口,积极与敌人斗争。他们以木箱装土堆放坑道口部和在坑道口挖沟、修短墙等办,法,对付敌人手榴弹、炸药包的破坏3利用夜间派出战斗小组炸毁敌封锁我坑道口的地堡;乘夜间敌疲劳之际组织少数兵力,以小群多路突然地实施反击,部分或全部恢复阵地。这样,既打破了敌之封锁,坚定了坑道斗争胜利信心,又使敌人惊恐不安,无法巩固阵地上甘岭战役经验还证明,坚守坑道斗争,必须有纵深兵力,火力和物资的支援配合。要指定专门火炮控制坑道口周围地区,摧毁敌封锁我坑道口的地堡,阻止敌接近和破坏坑道;还要不断组织小型反击,支援坚守坑道的作战。
  在第二阶段中,我为配合坚守坑道分队的斗争,组织二个班至二个排的小型反击达一百五十八次,歼敌二千余人。除此,:还要不断组织对坚守坑道分队补充兵员、弹药;物资,增强其持续作战的能力。
  (三):坚决反击,恢复阵地
  坚决反击,是防御中的攻势行动,是大量杀伤和消灭敌人,最后恢复和巩固阵地的有效手段,只有坚决适时地实施反击,才能彻底粉碎敌人进攻。反击必须掌握时机,选择良好地形,并根据敌我力量消长和工事变化情况灵活组织实施。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反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占领我表面阵地而又立足末稳之敌的反击。我首先以一部兵力于反击前秘密进入坑道,作好准备,待我炮火延伸时突然发起冲击。这种反击特点是,接敌距离短,突然性强,在敌人还未来得及调整兵力和火力时,我已与敌短兵相接,往往可一举全歼敌人,而我则伤亡小,收效大。
  如战役第一阶段十月十九日我对597.9高地之敌反击,十八日晚间先派两个连秘密进入坑道,以坑道为反击出发阵地,反击开始,以突然勇猛动作与坑道外反击兵力内外夹击,七个多小时全歼守敌美军五个连,恢复了阵地。二是对已站住我表面阵地之敌的反击。敌占领我表面阵地后,虽经我多次反击,但已初步站稳,并筑有一定工事为依托。对这样敌人,我反击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查明敌情、地形,选好接敌路线,明确各分队任务,成小群多路、多梯次,反守结合的部署,组织好步炮之间、反击分队与坚守坑道分队之间的协同。反击发起时间和我炮火准备不应形成规律,以免为敌军握。反击开始,按预定计划在火力掩护下突然发起冲击,第一梯队应以迅猛动作指向预定目标,第二梯队紧跟第一梯队后适时投入战斗,在歼灭敌人恢复阵地后,立即抢修工事,控制要点,调整部署,布置火力,准备抗击敌人反扑。
  战役第三阶段,十月三十日我对597.9高地之敌反击前,先以两个班进行试攻,掌握了敌步炮行动规律,反击前夜,又以,一个连秘密进入1号坑道,另三个连秘密进入上甘岭西侧之废矿洞待避,反击开始时间选在二十一时以后,并在我第三次炮火延伸时部队发起冲击。第一梯队分三路,每路又以三至五个波次投入战斗,在坚守坑道分队配各下,使敌无喘息之机,迅速歼灭了敌人,恢复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实践证明,只要依托坑道,坚守表面阵地,适时机动兵力兵器,采取小群多路和反守结合的部署,有重点地反击,在反击成功后,抢修工事,控制要点,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歼灭敌人,就能最后挫败敌人进攻,稳定防御态势。
  四:组织抢运,保障供应
  上甘岭战役弹药物资消耗很大,后勤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战前,我一线部队虽储存机枪弹、八二迫击炮弹各十至十八个基数,但战斗中弹药消耗甚大,必须及时补充。据第45师后勤统计,从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五日二十三天中,前送弹药和物资达二千五百五十多吨。特别是准备第三阶段的反击战,需要运输各种弹药达数十万发,按此数,字,每天需一百八十台汽车和组织四千五百人进行运输。为了保障战役中的弹药物资供应,主要措施是:
  (一)
  加强后勤运输力量。以志愿军后勤第2分部、第15军、第一梯队师共组织汽车一百二十六辆、大车四十五辆、牲畜五百二十五头参加运输。此外还组织大量人力,仅第45师即组织参加运输的人员即达三千六百五十一人。为保障第三阶段的战役反击,又从军的二线部队中抽调三个营参加运输,全战役担任运输的部队达八千余人。整个战役中,我后勤保障分队共伤亡一千七百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四多,付出了重大代价。
  (二)
  采取逐级运送的办法。由分部直接运送到军、师仓库;军,师后方运送到团仓库;团后方组织牲畜和人力运送到各分队。
  (三)
  分片包干运输。从团后勤到前沿分队约十公里距离,要通过十多道敌机、敌炮封锁区,而且山路崎岖,通行不便,又主要靠人力运输。为了减少伤亡,采取了分片包干,分段倒运方法,从团仓库.到前沿分队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由一个单位负责,在敌炮火封锁区修筑待避所、防炮洞,这样,便于熟悉地形、道路和掌握敌炮火封锁规律,有利于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安全抢运。
  (四)
  加强对空防御。除加强两个高炮团参战外,将三七高炮前伸上山,构成高、中、低空三层火网,迫使敌侦察机和炮兵校正机不敢飞临我阵地上空。沿途增设防空警报勤务,构筑防空洞和车辆掩蔽部,保证昼夜安全运输。
  (五)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威力 上甘岭战役我军能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大规模进攻,是与我军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战前政治动员深入,把作战指导思想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战役中适时提出鼓动口号,宣扬英雄事迹,鼓舞群众斗志。
  在战役前,我军为准备迎接敌人的秋季攻势,在政治工作中,把“坚守防御,寸土必争”和“以阵地为家”的指导思想,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揭露美帝侵略者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中朝人民无限热爱;又教育全体人员懂得对美帝国主义要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这个基本道理,要求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人员要有守必固、攻必克的决心,和敢打硬仗、恶仗的思想准备。
  在战役中适时提出鼓动口号。如提出:“五圣山后通北京”、“以阵地为家”,视死如归”、“当人民的功臣,不当祖国的罪人”、“立功回国见毛主席”等等;及时宣扬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英雄事迹,提出向英雄学习,为烈士报仇;通过传达志司、兵团对战斗部队的嘉奖、表扬,鼓励指战员奋勇作战;通过祖国人民慰问团到五圣山前线和将慰问品分送到前线作战部队和坚守坑道分队,号召人人杀敌立功,以积极作战行动向祖国人民和毛主席汇报;通过朝鲜人民积极支援我军作战的事迹,鼓舞指战员英勇杀敌的决心;对坚守坑道的分队则要求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用心同德,战胜困难,等等。
  因此,战斗分队都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组织上、思想上统一的英雄战斗集体。尽管敌人动用三千余架次飞机,一百八十辆坦克,一千五百余门火炮向我上甘岭阵地猛烈轰击,每天发射炮弹二万余发,最多一天达三十万发,我表面阵地全部被毁,山头被炸低,土层被炸松,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扬了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依托坑道,与敌顽强奋战四十三天,先后击退敌人从排到数个营的九百余次冲击,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王万成、朱有光等英雄人物。
  上甘岭战役证明,及时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激发广大指战员执视敌人,藐视敌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克敌致胜有效方法。战斗越是残酷、激烈,越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干部要以身作则,党团员要起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动全体人员同仇敌忾去夺取胜利。
八:金城以南进攻战役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三日至二十七日)
  金城战役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于7月13~27日,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韩国)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1953年6月中旬,朝鲜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达成协议即将签订停战协定,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扣留朝中被俘人员2.7万余名,破坏停战的实现。为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志愿军决定再次给南朝鲜军以沉重打击,主要向金城以南地区实施进攻。该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由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防守。其基本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
  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指挥5个军,担任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任务。该兵团组成3个作战集团:第68军(欠第202师)、第54军第130师为西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欠第605团)为中集团;第60军(附第605团)、第21军(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师)为东集团;第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根据志愿军领导人关于放手作战,情况有利时向敌纵深作有限度扩张的指示精神,第20兵团决心在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上,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路突破的战法,首先攻占梨实洞、北亭岭、梨船洞一线及金城川以北地区,歼灭当面南朝鲜军4个师的8个团另1个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尔后视情况向三天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一线发展进攻,并准备在打反扑中大量歼灭南朝鲜军有生力量。东集团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第9兵团第24军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进攻,阻击金化方向美军和南朝鲜军东援。
  志愿军参战各部队经过前一阶段反击作战,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士气更加旺盛,已取得对营、团坚固阵地进攻的经验,并察明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军防御纵深工事的情况。为有效地摧毁敌坚固工事,确保步兵顺利突破和纵深战斗,从6月下旬开始,志愿军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种火炮1100余门、坦克20辆;动用2000辆汽车昼夜抢运物资1.5万吨,并向参战部队配发渡河器材。第20兵团组织6个工兵营和11个步兵团参加抢修公路、桥梁。参战部队在作战双方中间地带秘密构筑大量屯兵洞,选择潜伏区,演练对坑道工事连续爆破和攻击的战术、技术动作,按时完成了作战准备。
  7月13日21时,第20兵团及第24军在1100余门火炮支援下突然发起进攻。炮兵经7~28分钟火力准备,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毁南朝鲜军地面工事30%、障碍物80%~90%,保证步兵在1小时内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西集团右翼第203师攻占522.1高地后,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执行穿插任务的1个加强营,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猛插,14日2时左右进至二青洞附近,先后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大部及美军炮兵1个营;其先头分队1个班在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以极小代价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团部(见奇袭白虎团)。左翼第204师攻占552.8高地后,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在战斗中生俘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第130师攻击424.2高地后,向烽火山发展进攻。至17时40分,西集团先后占领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团右翼第200师攻占官里西南高地后,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华川公路向纵深穿插,于14日6时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地区,将南朝鲜军第6师防御部署割裂,使其轿岩山、烽火山阵地侧后受到威胁;主力则乘胜渡过金城川,向梨船洞发展进攻。左翼第199师经一夜激战,于14日10时占领轿岩山后,继续发展进攻。东集团第181师(附第605团)突破后,一部西渡金城川,进抵梨船洞东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461.9高地。第24军以1个师的兵力,向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阵地发起进攻,于14日零时攻占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时30分攻占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间公路,保证了第20兵团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时,第20兵团和第24军经21小时激战,占领西起新木洞经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间棒岘、豆栗洞、巨里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线以北地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为贯彻“稳扎狠打”的指导方针,第20兵团和第24军即在上述地区巩固既得阵地,同时各以一部兵力扩大战果。自14日夜起,东集团第180师南渡金城川,于16日攻占黑云吐岭、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汉江一线阵地;中集团第135师一部于15日晨攻占后洞里;西集团和第24军在击退南朝鲜军反扑后,将阵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岭、间棒岘公路北侧。16时第24军攻占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无名高地。这时,由于连日降雨,河水上涨,金城川上的桥梁全部被美机炸毁,新修道路泥泞难行,炮兵机动、通信联络和前线运输均发生困难,加之“联合国军”战役预备队已调近战场,第20兵团和第24军遂转入防御,准备抗击反扑。
  16日,“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D.泰勒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决定夺回失地。从当日下午开始,先后以美军第3师和南朝鲜军第5、第7、第9、第11师及第3、第6、第8师余部进行反扑。17日,以6个团的兵力,重点向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阵地猛攻。东集团第180师在无坚固工事依托和无纵深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激战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阵地。鉴于东集团新占阵地过于突出,且背水作战,炮兵支援与补给一时尚难解决,第20兵团遂决定该集团除以一部兵力固守461.9高地外,主力转移至金城以北地区防御。中、西集团和第24军也适当向北收缩,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实洞、北亭岭、间棒岘、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
  18日后,“联合国军”反扑重点转向志愿军中集团正面的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阵地,先后展开1~3个团的兵力连续猛攻。第200师凭借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除巨里室北山阵地失守外,固守了已占阵地。27日,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在金城战役期间,我在其他正面上的各军和朝鲜人民军也积极地组织了对敌连以下目标进攻27次,毙伤俘敌1.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