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毛泽东(1)]一、二把手的距离有多远:以毛泽东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40:07
[观察毛泽东(1)]一、二把手的距离有多远:以毛泽东为例
也许,专制与民主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优劣之分。专制看上去去不“道德”,但一旦有一个强有力的当权者,则决策的确定和执行效率都会出奇地高——纵使是在“江塘集中营”的战俘中都需要一个“说了算”的,就是因为众中难调极可能贻误大局;民主看上去很人道,但群龙无首的局面下每每是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在皖南事变中,并不擅长军事的项英主持对应变方案的讨论,把最要命的十几个小时白白耗去,就是因为否决了专制而纵容了“民主”。
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许会滋生出不同的决策模式。比如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讲求长幼尊卑的国度里,专制、家长制、一人专政就特别时兴。
表现在一个组织的一、二把手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上,专制与民主的效率差别也就清楚地显现出来。
在历代皇帝直至毛泽东自己的眼里,二把手与自己仍然差了很远。当刘少奇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性和主导迹象时,毛泽东感觉到了一种被人问鼎的威胁;当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从而会距离自己的距离超越了自己的容忍度时,毛泽东冲冠一怒。在一个自视为主宰者的眼中,一二把手间最安全的距离也许应该以仍然确保第二把手对第一把的切实忠诚或服从为宜。
为了消除二把手可能在距离上对自己的“伤害”,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干脆取消了第二把手的设置。比如明朝就取消了在历史上特别容易导致君相矛盾的丞相而代之以一个在行政级别上很低的大学士——实际上相当于秘书长——来枢纽朝政。
但完全取消或淡化二把手又可能导致独立王国的产生。于是为加强对下属和下属单位的控制和牵制,“双主官制”这种理论上仍然区分一二把手的设置也被较多的使用。双主官情况下的一二把手间的距离较近,发生冲突、牵制和相互监督的可能性也就很大。在掺了沙子的情况下,一个组织的行政效率虽然很低,但集体造反的可能性却大大下降。
一二把手相距太近也未必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因为诸多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二把手两个脑子确定而大大地降低了三把手以下的积极性。而如果把二把手与三、四把手的位置尽量扯平,说不定更符合“扁平化”的原则。
易劳逸所称的“权威——依附模式”也是中国的一、二把手距离不可能很近的原因。在所有强有力的一把手那里,自己是无可争议的独裁者,二把手以下全是“奴才”。“副手”可以理解为“副官”,一如有些副团长还不如营长的功能突出。
关键还在于一把手的能力和人品。在一、二把手相距很远的情况下,一把手的整体素质就决定了这个组织的一切作为和行事效果。这也是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原因。这也是如韩信、赵子龙这类英雄在当“小兵”时根本不能改变战争格局的原因。
可谁也无法确保一把手的个人素质能够一以贯之地强大和稳定。汉武帝和毛泽东一样,壮年时的霸气随着“唯我独尊”意识的强化和对权力的本能唯护而转化为老年时的戾气。汉武帝一废再废太子,毛泽东一次次抛弃接班人。打压二把手的同时,是“只控权而不管理”的散漫。权力的秩序井然,国家治理的秩序却零乱。
过分注重对权力的拥有而并不特别关心社会发展、国计民生,这差不多是历代一把手的性格共性。这可能也和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包括战争)太频繁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这类环境更适合导向独裁。
我怀疑毛泽东从来没有真正产生过确定“接班人”的想法。只要他活着,那个被认为是接班人的人,只不过是他认为最强有力的依靠力量的政治盟友而已。毛泽东通过与刘少奇的结盟战胜了王明、张闻天、彭德怀并牵制了周恩来,他又通过林彪成功地驱除了刘派势力,后来,他又利用张春桥们抵制老帅们的影响力——也许这就是帝王之术,而根本与一、二把手的名义设置无关。
2006年4月13日草稿
标签:笔公史论   毛泽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