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发稿率(通讯员培训录音整理) - 高密教育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24:45
如何提高发稿率(通讯员培训录音整理)
前些日子,市教育局举办了一次教育系统通讯员培训会议,聘请资深记者做了一场培训,许多通讯员老师反映受益匪浅。应各位老师强烈要求,特将培训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以供广大老师深入学习新闻写作技巧。
如何提高发稿率
很高兴跟大家见面,这是我第二次来高密,第一次来是前年,也是举办了一次这样规模的培训班,讲的是《基层教育新闻稿的写法》。我发现讲了以后,高密大丰收了,两年以来,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大约发了60多篇稿子。今年元月全国教育新闻宣传会议上,李卫红副部长参加会议,讲了三层意思,善管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中国教育报》总编刘仁镜提到高密,赞扬高密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上做的很到位,在全国居首位。特别是教育局办公室的同仁,都写了好多优秀作品。
今天,我想重点讲一个题目,就是《如何提高发稿率》,在中国教育报改版之后,如何提高写稿发稿效率。
一、一篇好稿诞生需要哪些条件
一篇好稿诞生需要哪些条件呢,我总结了四条:
(1)素材好,选题好,或者经验或做法本身好。
(2)写的好,找到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 构思和语言好。
(3)遇到一个好编辑,接纳认可。
(4)机遇好,写的东西遇到一个好机遇,好形势。
比如现在的校园安全问题,强调安全机制、长效机制。咱教育局同事写了一篇《高密成立家长安全志愿者协会》,就找到了这个机遇。
二、要成为一篇好稿子,首先要素材好
(一)典型素材的四个特征:
1.有特色。
什么叫有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2.有普适性和推广性
某个经验、做法、典型,可以在其他地方开花结果。如河北衡水经验、杜郎口经验。
3.有启发性
文章大家读了之后感觉很好。如《高密市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就是好稿子,发了一版的倒头条。好稿子一般头版头条或者倒头条,这符合心理学的前摄效应和后摄效应。为什么好呢,因为这些年来班主任工作辛苦,但是国家没有重视,没有出台政策,应该给予补贴却没有给予补贴。高密给班主任补贴的做法符合一个大的形势。
4.有超前性
现在有一门重要学科叫《教育策划》,当今生活节奏变得很快,正如摇滚乐中的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便得太快”,如何提高工作水平,提升影响力、提升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做,不如说是写,或者是做和写相结合。
我们更要求提前谋划、提前打造、提前策划。如果说过去发生了,再做跟踪报道有意义,现在是在萌芽状态写有意义。
举一个例子,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虽然从题材上讲,不是新闻报道,但是很具有新闻宣传意义。在抗日战争后期,国人产生悲观论和速胜论两种极端思想。毛泽东预料到我们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我们需要持久抗战,写了《论持久战》,指导应该怎么样打赢这场战争。毛泽东写新闻稿,事情未发生,就写了新闻了。如新闻《蒋傅军妄图突击石家庄》10月25日在电台播出后,把蒋傅军企图偷袭石家庄的消息,及时公布于众,使其阴谋昭然若揭;10月26日播发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明白告诉敌人,解放区军民己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如果胆敢来犯,只能是自取灭亡;隔两天播发的《蒋傅军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以示我军对敌人的具体行动了如指掌,一切均在我掌握中,敌军如果偷袭,将有来无回;10月31日播发的述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国民党军官意识到石家庄不能打,这就打破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略部署。这些文章,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使敌人犹豫数天,不敢贸然南进。毛泽东是军事战略家,笔杆子指挥了枪杆子,有人说“毛泽东用4篇文章打退国民党20万大军”。所以新闻业可以从军事政治思维来看问题,有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
(二)选典型素材还需要讲方法
从宏观侧面讲,应该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方向和时代脉搏。
比如我过去写了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1994年山东农业大学学农学专业的学生裴利静放弃分配,回家当猪倌。当时大学生包分配,可以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可是她选择回家养猪。她父亲在畜牧所任所长,母亲在家养猪。父亲有资源,母亲有经验,她有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团队。那时候发生的重要事情是92年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召开,这意味着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包分配是计划经济,慢慢取消大学生包分配。裴利静是一个具有超前性的典型,代表了一个新的择业观。我就写了大学生自谋职业的一个通讯,《大学生回家当猪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山东农业大学裴利静自主择业》。先是发在《现代教育导报》、《中国教育报》,最后《中国青年报》。裴利静作为青年团的代表,受到江泽民接见,还拍成了电视宣传片。这个事件具有超前性,又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看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自谋职业,有钱花钱,有人托人,好多女大学生感叹“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反映了大学生无奈的选择。将来大学生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将成为一种趋势。
还有一个例子,我到聊城职业学院采访。为什么到那里呢,我经过了许多比较。聊城地处鲁西北,比较穷,他们在进行创业教育。我给提升了一种理念,“让创业成为一种文化”,这也是文章的题目,副标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记实”。第一个小标题“创业是逼出来的”。因为他们学校是“三校一所”合并出来的,卫校、电大、旅游学校和畜牧职业研究所合并的学校,他们当时工资都发不出来,他们有一个顺口溜,叫“甩开膀子赚钱,勒紧裤腰带攒钱,厚着脸皮要钱”。当时我想,还要写的带有点传统文化特色。历史上有个武训,千年乞丐办学,也发生在聊城。聊城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还有一个“山陕会馆”是乾隆八年建设的商人住所。聊城过去非常繁华,商业兴隆,电视剧《乔家大院》汇票一集,就是在这里拍的镜头。因此有东昌府、季羡林、傅斯年等等,有很多历史名胜,出了好多历史名人,自古重教重商。可是现在黄河泛滥,成为黄泛区,变穷了,但人们不甘心,要创业。第二个标题“创业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第三个标题“会创业成为学生的明星片”。学生到301医院打工,做到中层的很多。还有一个学生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受到胡锦涛接见。
另外,文章一定要和社会发展进程、趋向结合起来。
举一个例子: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情商的问题、做人的问题应该多关注。如“富士康十二跳”,在这个企业里,过去严格的管理、资本家式的掠夺,单一的刺激行不通了。在外资办的企业,中国青年在那里打工,流水作业,重复机械地做同一个动作,没有媒体娱乐,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倾诉,工资又不高,想多得点钱就要加班加点工作,这使人成了机器人,成了一种人性异化。但是这样就要结束生命吗?共产党连看头都不怕,还怕艰苦吗?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不到位。有一个日本外资企业,给员工发红,员工把工厂当家一样对待。这给我们一个警示,社会呼唤人性化管理,呼唤和谐,呼唤我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有一个大的战略部署,“转方式,调结构”。转变发展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改变只看GDP、只看眼前利益的陈旧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选典型素材要多关注教育教学的四个方面
1.重点问题
(1)质量问题,综合考核(2)效益问题(3)资源问题,特别是隐形资源问题,比如校园文化、信息(4)做人问题,比如情商、人文教育问题。富士康十二跳,从一个反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真正的共产党员连坐牢都不怕,这样的小困难,一时的小困难就要跳楼吗?一个问题辩证地看,多方面审视。(5)自主创新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呢?我们基础教育不行,高等教育更不行。如果说中国基础教育是个青年的话,高等教育还是个顽童,他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呢,因为他历史短,都是从国外照搬照套的。
2.热点问题:
(1)择校问题(2)离异子女教育问题(3)诚信问题(4)学业负担问题(5)校园安全问题(6)考试问题。中国人比较急功近利,比如说艺考,我写了篇文章,认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没有艺体方面的特长,只是为了上大学而走终南捷径。有了热点问题,我们很容易再想到其他小热点问题:(1)“谢师宴”。高考完了举行谢师宴可不可以?咱们高密就写了文章,拒绝谢师宴。(2)雨季安全问题。雨季到了,校舍问题、学生雨季上学放学路上安全问题(3)学生卫生安全问题。甲流、手足口病,不写直接正面写问题,写我们的措施,写怎么办。
3.难点问题
(1)德育时效性问题。德育分三个层次,而只抓了道德层面的教育。最基本的一层是指学生同情心,这是道德的发端,道德的开始,如果没有同情心,学生可能会发展为暴徒。如潍坊暴徒砸学生。一个庄稼我们都不会随意去踩,我们感觉是生命。最高层面是宗教,宗教是信仰。(2)素质教育、教师的业绩考核。素质教育本体化是原教育部部长何东昌提倡的,“解决教育应试化这一涉及面很大的问题,看来只靠教育部门的努力很难奏效,所以建议中央加以关注。”2005年6月,针对教育应试化难以遏制的状况,何东昌上书中央领导,希望全社会来关注“素质教育”,引来了新的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并直接推动了围绕素质教育的系列大调研。
4.亮点问题
教育改革中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新生事物。比如(1)高密小课题实验(2)高密支教日记,写草根人物,写人物不要写成表扬稿,要写心灵、写命运(3)网络教研室(4)名师讲堂。都是高密教育的亮点。
重点热点难点亮点四个方面抓住了,思考到位了,就会出东西。四个方面不分开,相互结合交叉。
(四)如何提高发现典型素材的能力
发现典型的能力可以培养,可以锻炼,从哪里锻炼呢,从阅读中、实践中、反面中寻找。
1.从阅读中寻找
阅读报纸、网络、文件、内参。要善于捕捉信息,找出事件的相关,进行横向比较。
2.实践中寻找
3.从反面中寻找。
我所指的面是指教育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陈景润这个典型,十年文革动乱中,停课闹革命,大家都荒废了知识,看不起知识分子,知识越多越反动,交白卷的张铁生成了英雄。所以这时候,文革一结束,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立即写了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把陈景润推出来了。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陈景润不是素质教育的苗子,但是在当时看,文革刚结束,全国正在反思,需要人才,需要知识。陈景润坐车别人少找给他钱,他花比少找的钱更多的钱坐车去找,他不小心碰到树会对树鞠躬说对不起,他不会恋爱不会生活,但是会科研。张海迪也是这样,身残志坚,自学成才,也是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典型。推出这两个人物就是在树典型。
前两天,大连海事大学推出一个典型,贾凤姿老教授,特别会上政治思想课,大学“两课”本来是很枯燥的,但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她把枯燥乏味的思政课讲得生动活泼, 学生都来听,她的思政课成了大连海事大学的招牌课,成了“最迷人的课”,也成为学生最抢手的课。她实际是在用马克思主义诠释人生。这个典型的意义在哪里?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郁闷,搞传销、肆意放纵、进网吧,极其需要引导他们生活、工作、学习、做人的引路人。
还有诚信问题,大学生上大学贷款,毕业了不还款,这种现象太多了,我们可以找正面的典型,来反映这种反面现象。
我给在座的各位提出要求:多阅读,多读报,多看新闻联播,多观察社会现象,多思考。哪个地位出现天坑、泥浆、滑坡等等思考后面的东西,多思考,就比别人的思想有深度,比别人的文章有水平。由技巧型、传播型的通讯员转变为专家型、研究型的通讯员。
三、文章如何写的好
(一)好文章的标准:“三有”
《中国教育报》改版以后,提出“三有”要求:“有人有事有细节”。比如,写股票跌了,中国报道一般直接写股市,什么道·琼斯股票指数指数下降多少。外国一般这样报道:某某女士愁眉苦脸,为什么愁眉苦脸呢,她买了股票,股票跌了多少,然后由点到面,股市指数下降多少,跌破多少,与昨天相比怎样。这就是抓住细节,现在我们中国也学国外,抓住细节。
过去我们写报道写“为了什么什么”,现在即便是小消息,也点出人物。比如我写《高校干部制度改革》,上来就写:山东建筑大学规划学院教授刘苏教授当选为副校长,他不是后备干部,他的学历也不是最高的,但是他教学成绩突出,管理水平高,群众威望高,像刘苏这样的干部还有一大批。最后点题,最近山东省高校根据XX进行人事改革。首先就把人物点出来,然后再对事件进行叙述。
(二)找一个好的角度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国王是个残疾人,一个眼睛瞎了,一条腿瘸了,他想让画家画像。如果这个画家是通讯员的话,他一定是个很好的通讯员,他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打猎,一眼睁一眼闭,一腿伸一腿收,把国王的缺陷都掩藏起来,还显示了国王的威风。咱们写新闻呢,这个角度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特色就是会议多,我想举例说明,会议如何转换为新闻。九十年代,那时候我还是兼职通讯员,教育部在泰安座谈教师资格问题,一个小型的专家座谈会。当时我们都很困惑,教师还要有资格?师范毕业了不就有资格了吗?民办教师转正了,不就有教师资格了吗?当时让我去报告这个会议,我就想把它转变为新闻。我就找了个角度,《不具备资格不能当教师——我国将要施行教师资格制度》。正文就写不具备资格不能当教师,教育部最近邀请XX专家在泰山脚下探讨教师入口问题,第二段写国外对教师都有限制,第三段写我国以后将怎样怎样。这是一个会,但是我写的是会议的核心问题。如果单单写什么时候开了个什么会,平淡无奇,不突出主题,那完了。
还有一次是市委书记的讲话的会议,许多媒体都去了,他们都写会议规格,参会人数。我只写了200字,题目《泰安教师心态仁安,民办教师年底前将转公办》,上来就写“今年元月,民办教师将都转为公布教师”;然后写会议,“这是在XX会议上泰安书记胡建学宣布的”;下面写背景“目前有民办教师多少,他们大多工作在山区湖区革命老区”。这篇稿子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行了,做了一个很大的标题。听到这个消息后,民办教师高兴地奔走相告。接着国家教育部开了现场会,全国的民办教师都转了。好多人给我写信,说我把书记的一个讲话转化为新闻了,用文字影响了一种决策。这个转换是平凡转换为伟大,腐朽转化为神奇。
谈起来,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这实际上是用你的思想、你的理念对事件进行一个包装。比如90年代初,宁阳有个普教科,寒假前布置任务,第一条,要注意安全;第二条,不要给老人磕头烧香了;第三条,多做一些家务。我到宁阳听说了这件事情,大家看我是怎么转化的。我想,这是个会,但是不能报道会。我想到,寒假学生有作业,但是寒假作业太平凡,我就写《宁阳县布置寒假德育作业》。第三条肯定是德育,帮父母做家务嘛;第二条也应该是德育,对父母老人起教育作用;第一条也是德育,安全教育是大德育,生命教育。
本来这件事情没有多大新的东西,但是我给他换了一个新名词,寒假德育作业,那是个新概念。但是要支撑起来,支撑不起来不行。本来是个窝窝头,你扔了面瓮里打个滚就叫他馒头,那老百姓不买账。要自圆其说,怎么办呢,要三个思考。这是我自己多年的写作体会。第一步思考:首先想到的,一定舍去,因为人家也想到了;第二步思考,往新处想,这时候有点意思了,但是也不要,也舍去;第三步思考,再往新处想,这样就可以下笔了。
前些日子,历城教师进修学校请我去写一写他们的教师培训。好多教师进修学校都合并了,消亡了,而他们一枝独秀,红红火火。第一想到的是培训,培训多少教师,培训到什么程度了。第一想肯定是大家都想到的,全国一个样。第二想:培训有没有送教下乡啊?有。我仔细看了看材料,问到细节,“为什么到仲宫镇送教,而不到遥墙机场去送教啊?”他们说“仲宫镇这地方有需求啊。我们把教师培训的课题题目列一个单子出来,哪些名师讲什么课,挂了网上,看点击,点击多了就说明他们需要。”这就成了第三想:主题出来了,《鼠标轻轻点,名师到面前》,副题是《济南历城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创新培训纪实》。然后找例子,支撑起来,在一个隆冬,教师不出校门就听到自己想听的名师讲课了,专家冒着严寒送教下乡。
农大校长温孚江,是省政协副主席,又是专家型校长,和老师关系很好。一个通讯员写了个稿子说校园安装了校长信箱,我一看就皱眉了。校长信箱哪里都有,或许不用,但普遍有这个东西,不是新闻,新闻在于新吗。我就问他,“校长信箱起了多大作用?”他说,“起作用可大了,一年解决几百个问题。路灯不明,学生崴脚,通过校长信箱一晚上给解决了。”
我就开始三想:一想校长信箱,太浅显;二想通过校长信箱解决问题,还是太平淡;三想:出来好东西了,现在社会上太过于制度管理,缺乏人性管理。我就想用校长信箱解决师生迫切的问题来展现人性管理,套用《常回家看看》这首流行歌曲,把标题定为《把校园里的事跟校长说说》,很亲切,发了个二版头条。
(三)要有好的表达
好的表达也是有标准的,我总结了一下好表达的标准特征:
1.主题集中,三个一:一个点、一条线、一个侧面。
前年的时候,给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写了个头版头条,《把职业教育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按照“一条线”的标准写的按照需要用三个点:第一点新农村;第二点工业区;第三点监狱,这是个新鲜事情,登门为服刑人员提供教育,然后我就发挥了一下,成了一条线,把职业教育搬到被人遗忘的角落去。
我写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出学校门,已知企业事》就写了校企合作这么一个点,把一个点拉成一条线:(1)成立新载体:成立国家级实验中心。把企业引进来,校企联姻,搭建新平台。(2)搭建新平台:建立二级学院。福瑞达的产品就是和二级学院一起开发的。福瑞达的经理、中层干部、技术员都是二级学院客座教授,学生去福瑞达实习。(3)拓展新途径:建立中外合作国际学院,和国外联合办学。就这样,三个点:新载体、新平台、新途径用校企合作这条线,串起来了。
前两个是高等教育的例子,再举一个基础教育的例子。90年代,宁阳二十四中做的非常非常好,校长认为他抓管理抓的好,局长认为找的校长好,普教科科长说抓的德育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呢?我发现了几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门口划线。农村中学学生当时能骑大金鹿自行车是很威风的事情,在门口从来不下车,威风凛凛地闯进闯出。为了改变这个不良习惯,学校在校门口三米处画一条白线,叫“下车线”,学生在这里下车,毕恭毕敬地问老师好。第二个细节中午食堂,房子破破烂烂,与此相映衬,队伍整整齐齐。学生们双手托着饭盒,恭恭敬敬地对大师傅说:“老师好,我要一份土豆。”打完饭毕恭毕敬地说“谢谢老师”。这么有秩序,文明。第三个细节是取消了三好学生评选。以往是一好遮百好,现在是五星级达标,行为作风不论哪方面都不能落后。我想,这是养成教育。于是我写了《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养成教育纪实》,文章也是“三点一线式”,三点:(1)门前有条下车线;(2)打饭打水也要排队;(3)施行五星级达标制。一条线是“养成教育”。正好94年全国开始《中学生行为规范暂行办法》,全国各地都去宁阳二十四中参观去。乡镇党委书记都说,教育激活了第三产业,镇上的小餐馆、小旅馆渐渐多了起来,土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泰安市胡建学书记作了批示,其他行业向宁阳二十四中学习。最有戏剧意义的是,这个中学的校长来了个三级跳,从乡镇中学跳到泰山学院附中当校长了。大家发现了吗,媒体就是生产力,宣传就是生产力。
2.概念要新颖
像我们的作文,不就是改了改写法吗,但是换了个新名词“新概念作文”,如果获一等奖了不得,免试推荐上大学。昨天高密市教育局姚局长说,“支教是老词,是单方的,不互动,本来是新事物,用了个旧词语,就没有一点闪光点了。”写新闻也是如此,陈词滥调不要用。就如第一个用花朵形容姑娘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朵形容姑娘的就是蠢材了。
3.开口要小,切入点要小
比如说杀鸡,专业杀鸡懂得怎么一步到位,刀具锋利,手法利索。写作也是这样,一定要从一个小切入点切进去。
90年代很多地方教师工资都发不下来,而肥城发下来了,为什么呢?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洒向教育都是情》,用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文章写道“教师节前夕,肥城市委书记又一次到他的联系点肥城一中看望教师,照例问教师有什么困难没有。工会主席开玩笑说:‘我们正盖办公楼,书记给我们拨10万吧。’市委书记说,‘十万太少,明年列一个政府十大工程,给你们盖一座教学楼,给你们拨六百万。’然后接着说,这仅仅是肥城市委重视教育的一个镜头。这就是小切入点,用小的事情反映大的层面。95年财政预算的时候,市委真的给肥城一中拨了六百万。97年开素质教育现场会,李岚清副总理看了肥城经验,写了批示,请舒文调查研究。然后就开始县里统筹教师工资,吸纳了肥城的经验,写入了政策。
4.好的表达,内涵要大
开口小,细节细,但是这个背景一定要突出来。只要符合主题的,就按一条线串起来,善于写进历史去,善于写文化。如写冠县,写“隆冬三月,黄河古道”,有文化底蕴在,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厚重感。如写冯玉祥小学,我就写“抗日战争时候,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就曾在泰山脚下办学。现在冯玉祥小学是目前唯一一处冯玉祥办学的时候留下的一处学校。”这样一来,人们就发现,这所学校不是一般的学校,有历史厚重感。
5.好的表达,结构要灵活
过去我教过语文,我发现世界上好的语文教材,不管是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还是巴金的《日出》,板书能写的很对仗,很和谐。这是因为找到他们的结构。写好稿子,要弄清自己的题材,先找到合适的题材文体,是消息?还是通讯?还是现场新闻?还是综述?再找到表达文体合适的表达方式。
6.好的表达,语言要生动
用善于用语言打动别人。因为教育报道太平凡,事件本身很难打动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结构和语言上要下功夫。多看杂文,看杂文多了,小孩高考都有很大帮助。201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是一副漫画,这是山东莘县美术教师画的《有鱼还要捉老鼠吗》,四只猫坐在餐桌前,面前都有一盘鱼,有一只老鼠出现了,三只小猫继续吃鱼,有一只猫要去捉老鼠,另一只洋洋得意的猫说,都有鱼吃了,还捉老鼠干嘛?很有启发意义。杂文中很多理念很好,比如校园事件,一般出现三篇杂文,第一篇抨击作案者没有人性,第二篇分析社会深层次原因, 第三篇分析教育本身,角度都很新。
南京气象局天气预报预报连着三天下雨,并发出了警报。结果连着三天都没有下雨。气象局局长很人文,马上要三天过去了,他给全市人民道歉,承认预报错了,这个道歉还没有播完,哗得下了一场雨。写文章的这个人很会写,说“气象局长承认错误,上帝也赶来安慰他。”
还有一位德国足球教练看到自己队要输了,赶紧祈祷上帝。有位文人就说“可惜上帝不是德国籍”。就是说,祈祷是没有用的,上帝听不懂你的话。王蒙说过,唐朝留下唐诗,宋朝留下宋词,明清留下明清小说,现代,留下手机段子。我们平时听一听歌手大赛,一定会有灵感。
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三月份传递到西藏时受破坏。如何从反面找到正面典型,展现国家稳定和各民族友好的国际形象呢?正好到聊城参加宣传部长会议,聊城大学办了藏族班,藏族毕业生支援西藏。于是我就写了题为《聊城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如雄鹰般翱翔在西部》的报道。第一部分写“带着孔繁森精神去支教”,到西藏支教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天山脚下精神飞扬”,定居新疆后怎么搞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第三部分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聊大学生志愿去西部支教呢。这样一来,民族团结有了,对西部的支援有了。
最后,给大家说一下,教育有周期性,比如高考谢师宴、高考怎么看待录取、假期学生安全问题、教师节、党的生日、国庆等等,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事件提前写好文章,有针对性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