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分享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1:31
外化共享(语言表达)方式——问题引领,互教互学,外化共享246
泰安:崔成林
协同教育认为:在意向场,学生的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愿望的表达;在问题场,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在情景场学生的交流讨论;在情境场学生的选择与作业;在意境场,学生的测试与检验,都需要外化。
关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有的学者就对讨论形式作了归纳,共有唧唧喳喳式、轮流发言式、接力发言式、角色扮演式、组际评价式和连锁评价式等六种。在该策略中,讨论的主要方法有:
⊙思考-分享法:全班学生被分成四人一组。组内每人分得一个数字代号(如1号、2号等)。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相互讨论,思考解决的途径和结果,确保每人都能回答。然后教师随机喊出一个号码。所有相同号码的人必须举手,教师任意指定一个同学回答问题。
⊙配对—分享法:当学生听完教师的提问“假如你在2050年重返母校,看到的回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之后,并不急于发表看法,而是用几分钟时间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把同一组的四人进行俩俩配对,分别展开讨论。接着是同组的两对之间进行交流。最后是全班同学交流所思所想。
⊙站立-分享法: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探讨一个共同的主题,比如是“环境污染应如何治理”。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见解和问题解决方案。当小组中所有成员都对该问题有自己想法之后,小组讨论宣告结束,整个小组成员就站起来,以示每人都有信心面对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等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之后,教师就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等他回答完之后就坐下。班上其他有类似答案的同学也可坐下。接着是抽第二名同学回答,并重复上述过程。依此类推,直到全班学生都就坐。
⊙四角-分享法: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分别贴有醒目的标签——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促使学生对此先作积极思考。比如,在历史课上教师针对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一事提问“如果杜鲁门总统知道原子弹的破坏力,他就会改变主意吗?”,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给出理由。一旦所有的学生都做出判断,就到相应的角落去。在每个角落里,一开始学生俩俩组合,相互解释选择该角落的理由。然后是组成四人组,相互复述理由,力争形成对这一论点的创新理解。
⊙演讲-分享法: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演讲主题,如“向党的80周年献礼”。每个组学生各自选择一个演讲视角进行大约半小时的准备。在演讲的构思中,大约需花20分钟。组内的每个成员对演讲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相应地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然后把整个演讲内容抄在发下来的图纸上。字要尽可能大而清晰,便于举起手展示时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最后是每个小组推出一人进行约10分钟的演讲。
⊙辩论-分享法:教师提出一个辩题,并根据辩题的不同观点区分出正反方。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组又分成两方(尽量做到异质搭配)。各方被指定持一种立场,正方或反方。先由一方向另一方陈述他们被指定的立场,然后是另一方陈述。在陈述中,各方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当一方陈述时,另一方应积极倾听,并做记录。等双方陈述完毕就进入自由辩论时间。双方都力争说服对方他们被指定的立场是正确的。在这一阶段,他们必须始终坚持事先被指定的立场。接着两方交换立场,轮流陈述相反的观点。那些先为正方的学生现在要作为反方出现,反方学生则做正方。学生就新指定的立场重复上述步骤。最后一个环节是不再给学生指定立场,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整个小组力争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