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长,究竟该打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0:35
家长为什么打孩子?
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题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短文,开头有一段文字:“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间屋里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论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地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许多家长有过与毕淑敏同样的经历:从来没有打过别人,但打过自己的孩子。
有一位小学教师对班上刚上学三个月的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挨过家长打的47人,其中有27人是被棍子、笤帚把、尺子等打的;18个孩子是被脱了衣服打的;25个孩子被父母拧过大腿和屁股;20人挨过脚踢;15人因犯了错误被罚不准吃饭。挨打的原因:23人是因学习上的问题;24人是因家长让学钢琴、画画、书法、外语而自己不想学或学不好;18人是因为淘气或“不听话”。
凡是打孩子的家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所有的理由都会归结为:打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即便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打孩子致死的夏斐的母亲,也有着一颗爱子之心,在吃穿方面从没怠慢过孩子,总是尽力照料。她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笃信“孩子不打就不会好好学”。孩子死后她痛心地说:“我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材,由于采取了野蛮的教育方式,造成一场悲剧,在世人面前,我感到万分羞愧、悔恨。”夏斐死后,其母饮恨自尽。
为什么爱孩子反而会打孩子呢? “不打不成材”是我国很多父母信奉的一条古训,这一认识的基础:一是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三是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四是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
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是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得出的结论,在他们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成人的附属物。他们觉得“为了孩子好”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许多家长从孩子被打后的暂时顺从中尝到了打孩子的“甜头”,却不知道孩子受到皮肉之苦之后心灵会产生怎样的创伤。
打孩子打出了什么?
不可否认,打孩子是教育方法的一种,但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教育方法。任何一个家长,凭借着长者的权威,凭借着比孩子大得多的力气,举手、抬脚之劳,就可以让孩子在受尽皮肉之苦。这种方法无疑减轻了家长的“工作量”:免去了苦口婆心的说教,省略了对科学教子法的钻研,更无需考虑什么以身作则。打,对顽劣的孩子似乎有一定的作用,就连把“人权”喊得震天响的西方国家,也有教育家认为适度体罚是必要的。不过只能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经常挨打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自尊心受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会越来越强,打孩子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皮”,甚至从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发展到与父母对抗、顶牛。
撒谎。有的孩子慑于家长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了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习惯。一位母亲领着孩子满脸愁容地来找专家咨询:“不知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撒谎。”专家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祥地对他说:“我想你撒谎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在专家的开导下,孩子终于吐露了真情:“我怕挨打。”原来只要孩子做错了事,就要遭到父母的打骂。专家回答父母说:“是你们教孩子说谎的。”父母愕然。
仇恨。有的孩子挨了打以后,会产生绝望心理,可能会忌恨甚至报复家长。一位家长惊恐地说:“不久前,我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想不到他竟抓起一只短凳朝我扔来,险些砸在我的头上。他还恨恨地说,‘走着瞧吧'过几年再算账!'想想儿子的话,我的心都凉了。”
暴躁。家长动辄打骂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变得暴躁。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他遇到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我们对少年犯的调查表明,他们比普通孩子更多地受到家庭暴力的伤害,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浪迹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与家长的打骂不无关系。
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父母动辄打孩子,很容易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个5岁的孩子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指着父亲说:“你有什么本事?就会欺负小孩!”
孩子不打行不行?
上述打孩子造成的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家长所希望的。在绝大多数家庭中,被打的孩子没有成材,棍棒之下也没有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根本不为孩子所接受。古往今来许多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表明,打绝不是好办法。如果您坚持说:“我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那么请不要一味地打孩子,也来“打打”您自己:
——您是否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孩子?孩子的幼儿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同时也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当他们“不听话”的时候,家长最好先考问自己让孩子“听”的“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比如,妈妈一定要让女儿学小提琴,可是孩子偏不去上辅导班,就为这,孩子几次挨打。如果妈妈换个角度考虑,尊重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特长,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后,或许完全不必对孩子大动干戈。
——您打孩子是否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打”或许能够让孩子在压力之下立即认错、服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的引导、娓娓道来的教诲、以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让孩子获得的不是皮肉之苦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醒,而是深嵌在心灵深处的如何做人的感悟。
——您是否应该充多掌握些管教孩子的艺术?教育不可没有惩罚,“打”是惩罚孩子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比如用“自然后果”惩罚,用“剥夺”惩罚,用“刺激控制”改变孩子等等,或许会收到比打孩子好得多的效果。
……
时常这样“打”自己,把打孩子的劲多用些在自己身上,孩子免去了皮肉之苦和心灵创伤,家长也可以在“打”自己中不断提高教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