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58:04
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哭?
作者:EDUCARER
早先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要让孩子哭?以下是两个对于这篇文章的评论:
1、至少是不明白楼主说的让孩子“自由表达”和“自我调节”的目的和放着让哭有什么必然联系?
分散孩子注意力停止哭声就是让孩子压抑情绪?我怎么觉得孩子压根就忘了不愉快呢?
另外放任没完没了地哭,就是能实现“自我调节”了?或者说,前面说的分散孩子注意力我怎么觉得恰好就是教会孩子一种很好的调节呢?
总之认为楼主的观点简单片面,或者道理没给我说清楚;并不是理直气壮反传统的都一定是有道理的。
2、在幼儿早期,他们需要的食物,温暖和舒适,都依靠成人提供。“哭“成为了婴幼儿和照顾她/他的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单从这点来说,楼主把“哭“单纯的归类成对情感的自由表达,而且不止在一篇文章里出现,实在有些误人子弟的嫌疑,虽然初衷是好的。
问题是很多没有读过西方关于如何照顾婴幼儿书籍的父母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其实很多西方的看法是着重于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楼主的看法刚刚相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实际上是鼓励在早期只要婴儿一哭,就抱抱,这样不仅不会造成所谓的“溺爱“和依赖,反而有助于小朋友长大以后形成平和的性格。
这两个评论非常好,好在评论本身说明,对于哭这件事我没写明白,或至少写得不够透,让一些人没明白,也让一些人产生了误解。
先写一段我昨天晚上的经历,凌晨2点半,我刚睡下,4点半时,老二尖利的哭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昏昏沉沉的我习惯性地坐起来给他拿了一盒牛奶,因为老二一直都有深夜起来喝牛奶的习惯,但通常他会很平静地起来告诉我:“妈妈,我要喝牛奶。”虽然当时我还没明白为什么他会突然在深夜狂哭,但我的第一反应是牛奶。老二看见我递来的牛奶,哭声更加惨烈,我努力让自己清醒之后对老二说:“你不想喝牛奶是吗?那是要妈妈抱抱吗?”老二没有回应,只是哭得更凶。我试图抱他,遭到拒绝,我递给他牛奶,他扔到一边,我把牛奶拿走,他的哭声中夹杂着一些音节同时向我伸手要牛奶,我把牛奶再递给他,他又扔到了一边,在这些反复的过程中,我努力想听明白老二要做什么,也在努力分析他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想到的是由于当天晚上我在外面谈事,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睡着了,他睡前没看见我,所以现在醒来可能是生气了。我问老二:“你是不是在生气呢?妈妈回来晚了,你睡着了没见到妈妈是吗?”哭声更大了,其中夹杂着怨恨的音节。“妈妈现在在你身边呀,你别生气了好吗?”没有降低哭声的音量。“那你现在想让妈妈做什么呢?”没有回应,哭声听着很悽惨。“你还想喝牛奶吗?”哭声没有停止,但其中夹杂的音节已经出现肯定的迹象。想喝又不喝,还一直不停地哭,还能有什么办法?我突然想到,最近老二刚刚开始明白多少的概念,很欣喜地发现多比少好呀(当然都是基于对好吃的东西的判断),经常让我摆特别多好吃的东西在他面前,其实他也只吃一点。不太确定这个是不是原因,所以尝试地问了一句:“你是想要好多牛奶吗?”奇迹出现了,哭声突然停止,随后是“恩”的一声,我拿了四盒牛奶摆在他的面前,他终于端起了我最初给他的那一盒牛奶喝完之后立刻睡了。
看完这个片段,我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孩子的人还会想要孩子,但这个片段的的确确是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常不断以各种形式上演的,这个充满挑战、无奈、痛苦甚至是折磨的过程中考验的是父母的细心和耐心,而父母在这些关键时期的处理方式决定了孩子情感发育的趋向。对于老二来说,这种突然而来的哭泣可能是由怨气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学到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情绪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状况,他也丧失了理性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他在哭的时候一直期待我能懂他,所以我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最终成功了。想起了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说一百句,不一定哪一句就说对了。”
写完这段经历,我来回复上述评论中提到的疑问:
1、“如果孩子在哭的时候,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停止他/她的哭声,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就被剥夺了。”这句话本身的意义不是说在孩子哭的时候成人置之不理放任孩子哭。在孩子哭的时候,成人需要做的事很多,首先,成人需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其次,成人需要做的是设身处地地想明白孩子为什么哭?成人能做什么来帮助孩子?每一次孩子的哭泣对于成人来说都是教育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如果成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哭,每次都简单粗暴地以各种方式停止孩子的哭声,孩子情感健康的发育丧失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我所强烈反对的是在不清楚孩子基本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转移孩子注意力,原本成人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需求,通过解决他的需求来停止哭声,虽然通过转移注意力也能停止哭声,但孩子丧失了了解自己、理解自身情感的机会。比如,在原文所举的第三个场景中,在孩子想妈妈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当我们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哭,成人也一样,但哭不能让我们见到这个人,我们可以想办法让时间过的快一点、充实一点,这样就不会太难过了。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交流对孩子太重要了,比给孩子吃一块糖重要的多。很多人会认为孩子听不懂那么复杂的话,真的错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永远超过成人的想象能力,只要成人有耐心把一个成人世界的所谓复杂事情说清楚,孩子都能够理解。
2、第二个评论中所提到的“哭”作为婴幼儿一种沟通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我会反对在孩子哭的时候成人第一反应是把孩子抱起来?我更强调的是成人对孩子“哭”所传达的信息的理解,这个比直接抱起孩子更重要。孩子此时的“哭”一定是需要成人抱吗?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当孩子哭,成人立刻把孩子抱起,通过摇摇晃晃地方式停止了孩子的哭声时,你认为孩子真正的需求解决了吗?我非常支持西方育儿理论中所强调的依附关系(Attachment)。这种依附关系的建立对孩子健康成长相当重要。但这种依附关系的建立需要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关注婴儿的需求,满足他的需求,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满足之前要明白婴儿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仅仅是抱着就可以吗?“哭”是孩子很复杂的语言,如果父母不够细心和耐心很多时候很难理解,简单地停止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因为至少表面上问题解决了。
总结:为什么要让孩子哭?这篇文章反对的核心是对于孩子哭这件事简单粗暴地停止,但对于父母来说不简单粗暴地停止孩子的哭声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放弃不管,父母需要做的更多,把每一次孩子的哭泣都当成一堂课来完成,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沟通问题几个层面来帮助孩子认识需求、认识情感、控制情绪。这个“啰啰唆唆”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