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常让大人“汗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3:56
世博园内外,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四仰八叉躺地休息的人中,体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却很少;而不少孩子表现出的文明有礼,更让一些大人汗颜。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孩子礼让懂事理
世博轴下,一位双手拎海宝玩具、身背巨大行军包的老大爷,正来来回回找座位歇脚。一对母子和三四只包装袋占据了一排四人座,年轻母亲对大爷视而不见,而那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却“噌”地跳下椅子甜甜地说,“老爷爷,诺,你坐这儿。”母亲有些尴尬,忙把大大小小的袋子往地上堆,跟着儿子轻轻说:“您坐您坐。”
日本产业馆旁的草坪上,几个学生在路牙上休息。从红扑扑的脸和几乎湿透的衣服,可以看出他们其实非常累了,但没有孩子脱掉运动鞋轻松轻松,也不胡躺乱睡图个畅快,与不远处几个横七竖八躺着的成年人形成鲜明对照。
两周前,记者在石油馆最热门的4D影院内目睹感人一幕。一对年轻恋人走进放映厅时,只剩两个不相邻的座位,两人吵着非要换到一起。僵持之际,坐在一个空位旁的10岁小姑娘主动站起身来离开身边的妈妈,跑到另一个空位去坐,为这对恋人让座。放映厅里安静了一会,随即响起一片掌声……
孩子为何更讲文明?
许多孩子为何在讲文明上常比成人“高”一筹?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张闳教授说,孩子对文明礼仪的态度自然而单纯。相形之下,成年人对行为规范的态度过于“复杂”:虽然都知道道理,但身体力行时常有例外——有的认为那是小节,不遵守没关系;有的是怕吃亏,时时争先恐后;更多的是从众,看到别人“四仰八叉”,自己也就有理由随心所欲。
“有例外”的大人,可能也是从讲文明的“好孩子”走过来的。为何会这样?社会学的“破窗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一二: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当外部环境以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时,就形成了一座完好的“房子”;而一旦有人打破这一秩序,如不及时惩戒弥补,很有可能令无序状态蔓延,乃至“房子”满目疮痍。
个人也是如此。走上社会后,没有了师长的监督,如果又缺乏自省,偶尔的不文明就会发展到习以为常,心灵的“破窗”越来越多,原有的自律渐渐失据,文明的坚守也慢慢就失落了。
文明休息需要环境托举
社会学家表示,诸如文明休息等行为的养成和坚持,需要环境的托举。首先,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服务应尽量人性化,让坚守文明不再是一件“很累的事”。世博园内长队秩序井然,主办方提供的各种服务如遮阳伞、小折椅、降温喷雾等,功不可没。如今申城长途客运候车室不雅休息者大为减少,也因为便利的信息发布、舒适的等候环境等,降低了旅途艰辛。
严格管理可有效避免“破窗理论”上演。在国外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无论是高雅的展览馆还是普通的商厦、广场,基本上见不到“四仰八叉”的不雅场景,与其管理人员时时“善意提醒”有直接关系。上海曾有段时间整治路口文明秩序,对闯红灯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效果显著,这也说明了严格管理的必要性。专家建议,世博园是世界文明科技的荟萃之所,管理者或志愿者可对不雅休息现象适度提醒,从而体现对全体游客的尊重,当会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专家特别指出,文明的大环境归根结底是由单独的个体组成。大人们之所以会对孩子的文明举止汗颜,其实证明每个人心中都有强烈的道德感。听从内心文明的呼唤,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互动,大人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