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鲍尔森回避国会 中美提前进入多事之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04:09
在美国国会选举结束后,观察家曾预测今年的中美关系将迈入“多事之秋”。不过,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近日却为第二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说尽好话。这反映出布什政府在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上,与美国民众及国会的看法相去甚远。事实上,鲍尔森不仅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作了辩护,而且还指出“浓厚的保护主义思潮”才是美国国会面临的更大危险。
《亚洲时报》刊文称,他的这番讲话是符合中美长久以来保持“接触”的外交政策的。虽然“接触”政策与美国民意以及国会代表的多数意见有所抵触,但布什政府不可能改变这一政策。
美财长是在5日面对保守派组织——传统基金会发表这番讲话的。他的讲话体现出一条近乎迷信的准则:一味批评中国的根本性问题只会带来反效果,因此必须避免。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经数十载了,因此在许多观察家看来,要求美国人保持耐心并且继续与中国“发展关系”的说教毫无意义。越来越多的美国议员和公众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而美国已经久等多时,现在应该是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时候。
鲍尔森的讲话恰恰发生在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中美经济和政治关系也许不再是互利互惠的关系,这一点在过去数周尤其明显:一方面,美国把中国当成自身经济失调的“替罪羊”;另一方面,中国又将美国迫使其开放的压力视为威胁。
美国政界意识到,美国在与中国展开的战略经济对话中获益不多。华盛顿越来越多的政治家认为应该让中国臣服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鲍尔森显然不同意这种出于政治动机的观点。他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一个长期任务,这在一个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国家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的确,近利主义是华盛顿政治决策的主要“运算符号”,可是那些要求中国兑现例如入世承诺和承担国际责任的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文章说,鉴于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美国政府更不可能为求达到目的而向中方施压。最近中国官方媒体《上海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美对话圆满成功》的文章,但却被华盛顿解读成中国拒绝面对现实,而且中共领导层并没有对美国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美财长最近的讲话,隐隐让人们感觉到:中国似乎占尽了上风,现在是华盛顿害怕惹恼北京了。在被问到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否有任何实质成果时,鲍尔森表示,“我们达成了一项新的航空服务协议,让美中之间的客流和物流变得更简单、廉价和快捷。”然而对那些一心想着抑制中国出口、迫使民众币升值以求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国会议员来说,增加空中航线的安排毫无帮助。
在那些关注中美关系二十余年发展史的专家看来,中美两国互动缺乏新意是常有的事。每隔一段时间美国都会提出同样的问题,而中国只是通过极其缓慢、细微的变化来做出回应。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均认为中国必须改变现行贸易政策和遵守WTO规则。与此同时,华盛顿也向北京发出了有可能采取立法行动的警告信号。
这里还有另一个因素:一方面,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无法提出让美国从伊拉克全身而退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两大政党在选民面前都力争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积极性和洞察力。于是中国问题就成为了他们自由发挥的最佳“舞台”。
5月下旬,曾经强烈支持自由贸易的共和党议员唐·曼祖罗(Don Manzullo)在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国会对中国现行的贸易政策十分不满,并警告称国会很可能将推动《2007年公平货币法案》来向北京施压。
同样地,民主党参议员多德(Chris Dodd)和共和党参议员谢尔比(Richard Shelby),在5月20日联名致信鲍尔森,要求美国财政部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进行沟通、寻求必要的立法措施来确保为美国企业和工人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5月中旬,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还发出了一封由两党联名、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公开信。信中要求中国政府遵守世贸规则、立刻取消出口退税以及其它补贴政策。
大多数人认为,民主党重新夺回美国国会的控制权,意味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措词将会更加强硬,但是根本性的对华政策将不会改变。无论是在民主党还是在共和党内部,只有极少数人完全反对“接触”中国的政策。不过,通过立法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意见在两党内部都有广泛的支持率。鲍尔森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到“保护主义思潮”。
也许迫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下滑、住房贷款危机以及制造业强烈抵制中国商品等问题的压力之下,华盛顿意识到自己不得不挑战中美关系的现状。就连像曼祖罗和谢尔比这样的中美贸易支持者,也转而推动旨在向中国施压的法案。所以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美国是否具备行动的决心,而在于采取何种行动。
毫无疑问,中国非常希望看到美国经济保持健康。可是当中美贸易关系倾向于恶化的时候,中国必须做出一些改变,包括拓展与其它贸易伙伴的关系。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教授最近在国会的听证会上证言,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总量中约占60%,在技术出口总量中则占87%以上。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感谢外来投资。
正当美国开始针对中国的非公平贸易操作具体制定反制措施时,中国政府也准备拿美国方面的非公平做法开刀。如果美国官员认为北京当局是一个愚昧、媚外,愿意成为华盛顿代理人的政府,那么他们便大错特错了。美国智库“经济策略研究所”(Economic Strategy Institute)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Clyde Prestowitz)日前评论说:“中国知道有对自身有利的先例,它的所为和日本、爱尔兰等国家并无不同,所以也应该受到相同的对待。”
世界著名汉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景迁(Jonathan Spence),曾在《改变中国:在华的西方顾问》(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一书中提出了不少深刻的见解和分析。
他指出,当中国从西方国家获取了足够的科技知识后,或者当西方影响力侵蚀了中国认为值得保存的中华传统文化时,中国的领导人将毫不犹豫地向内转变(turn inward)。美国当代政治家没有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我们对全球化趋势怀着巨大的自信,因此不愿意相信中国当今的领导人会沿袭前辈的历史足迹走下去。”北京也许不会把西方顾问驱逐出境,也不会冻结外来投资,可是如果当中国人觉得自己被美国拿来当作“出气筒”的话,那么中国政府牺牲经济利益也并非不可能。
虽然中美两国政府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华盛顿似乎比北京更迫切希望有所改变。如果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失业率和负债率继续攀升,那么美国国会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据估计,到今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将达到17000亿美元。所以到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前,中国将会尽量配合美国政府改善美国经济。但是在2008之后,中国将很难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兼顾美国的经济状况。到那时,美国国会也许才会后悔应该在2007年推动实质性的财政改革、恢复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而不是出台针对中国的制裁性措施。
在这个意义上,鲍尔森是对的:美国国会首先应该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其次才是促使中国政府改变政策。不过,他的讲话只是强调了美国自身的政策,回避了关于中方拒绝转变的问题。看来2007年夏天将会是中美两国的“多事之秋”。(文/Benjamin A Sho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