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0年隐居山洞 种地拉琴怡然自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28:45
在江西省吉水县 白沙镇上田村一山谷间有一男子,隐居山洞10年。山洞主人叫余水芳 ,至今未婚,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小渡村委会五甲村人。山洞足深三十米,宽二米。找来蜡烛并点上,洞中顿时豁然开朗。洞中两侧有数小洞,分别为卧室、厨房、储存间。钻进小洞,凉气袭人。洞内温度长年保持在20度左右,冬暖夏凉。

此洞并非天然之洞。10年前,老余随一家住当地友人来此游玩,见此山青水秀,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在此挖一山洞,自己隐身于此,一来躲避世间的纷纷扰扰,二来也实现自己多年来想住进山洞的愿望。图为2010年7月12日,余水芳正在洞里取水。

余水芳每天要在洞里生火做饭。厨房的灶是土制的,灶旁有一深水井,井水冰凉,喝一口,凉至心底。此井十余米深,主人挖了一个多月。
卧室宽近二米,地下铺有水泥,水泥上搁一木板当床。洞中没有什么家具,几条破凳子,一个古老石磨,仅此而已。图为藏在老余卧室的书籍。

老余说起哲学来一套一套的,他正在山洞里酝酿写一本书,谈人生、说社会,但不出版。他还说要将自己一些创作出来的优秀歌曲刻在石板上,然后镶在洞内的两侧,让其永世流传下去。图为余水芳正在梳理10未剪的头发。

老余并不孤独,他用琴声喧泄着自己的情绪,在山洞的正中央,一把二胡、一根长笛高高悬挂。路过的人们经常能听到从洞里传出的笛声或二胡声,那声音时而如泣如诉,时而缠绵悠扬。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在深圳打工的老余还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过自己创作的歌曲。

余水芳会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有打工妹 暗恋上了他,并悄悄追他,但美好的爱情之花刚开不久便凋谢。余水芳解释分手的原因为自己个性太强,有点古怪,不喜欢和女孩子去看电影,每天都沉浸在书海里。图为正在吹笛子的老余。

这两年,老余在紧邻洞穴的山上山下开垦了近两亩荒地,栽水稻、种花生、种菜、种瓜,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江西“野人”隐居山洞六年
本报记者赴吉水与“野人”同吃同住体验“洞穴”生活
大江网    2006-09-04 02:57
【字体:大 中 小】   在线投稿      新闻热线:0791-6849275
“野人!野人!”,8月29日清晨5时,吉水县白沙镇上田村一山谷间有人惊呼。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声音惊恐,听后让人毛骨悚然,惊呼者乃一外地来此探亲的男子。男子看到一披着凌乱长发,身穿破衣,脚蹬一双木板鞋的怪人,钻进一个幽深的山洞,在其眼前迅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此怪人并非“野人”,只是一个五旬男人,隐居丛林山涧间过着“野人”般的原始生活。靠捡蘑菇、采野果、捕鱼虾、拾稻穗维持生计,且怡然自乐,一晃6年已过。
对于这个“野人”,记者之前有所耳闻,为了解“野人”的故事和其6年的洞穴生活,本报记者于8月底走进“野人”的神秘世界。

“野人”余水芳在开凿山洞

记者和“野人”同榻而眠

“野人”能歌善舞
一年多时间挖出一个“三室一厅”
吉水县白沙镇境内山高林密,蜿蜒起伏,田间一无名山岭间,一山洞挂在半山腰,此乃“野人”之“仙居”。
8月29日,记者赶到这里,与“野人”一起生活两天。
洞口没人,有笛声传出。走进洞中,一长发男子翘着二郎腿在吹笛。此男子应该就是众人所说的“野人”。男子身高1.7米左右,身着一件破旧的汗衫,一条黑裤上已打了数个补丁。见记者贸然造访,习惯一个人生活的他显得很“感冒”。
“我不喜欢和外人接触,我爱静!”长发男子说。
明白了记者的来意后,男子也不忌讳,将记者领进“野洞”参观。“野洞”足长30米,宽两米,洞内黑乎乎,凉飕飕。
男子点上蜡烛,顿时明亮起来。洞中两侧有数个小洞,分别为卧室、厨房、储存间。钻进小洞,凉气袭人。男子说洞内温度长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
厨房的灶是土制的,灶旁有一深水井,喝一口井水,凉至心底。此井十余米深,男子说,挖了一个多月。
卧室宽近两米,水泥上搁一木板当床。洞中没有什么家具,几条破凳子,一个古老石磨,仅此而已。
“野人”说,他叫余水芳,鄱阳人。此洞并非天然之洞。6年前,他随当地的友人来此游玩,见此地山清水秀,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在此挖一山洞,自己隐居于此。
从此老余便真的甩起膀子干开了,每天挖土十多个小时,为此砸烂了数把斧头,手脱了几层皮,身上掉了十多斤肉。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挖掘,山洞渐呈雏形。
随后,老余一边安身于山洞,一边向洞内两侧挖出三个七拐八拐的小洞,分别用作厨房、卧室、储存间等。如今,老余在“三室一厅”的洞穴里过着逍遥自在,与世隔绝的生活。
过着抓鱼捕虾的原始生活
“野人洞”所在的无名山下,有一片肥沃的田地,百姓靠种水稻为生。每每水稻收割之际,也是老余收获之时。当天蒙蒙亮,或日落西山,山下路上没人时,老余便提个破篮子,钻出山洞,下山在稻田里捡稻穗,有时一天都能拾数十斤稻穗。老余到山上找来两块圆圆的大石头,将石头平面砸成一道道浅沟,制成石磨,用石磨将稻穗加工成大米。老余连分离出来的米糠也不放过,磨碎后做成糠饼食用。
山上的野蘑菇、野菜等对于老余来说可是上等的美味佳肴。老余还在山洞附近的一些水沟里抓鱼捕虾,补充营养。
他说喜欢刀耕火种的日子
在老余的内心深处,他羡慕古代人的生活,喜欢过刀耕火种的日子。老余蓄发三年,长发披肩,发长近一米,野性十足。
这两年,老余在紧邻洞穴的山上开垦了一些荒地,种花生、种菜、种瓜。记者来访的那天,老余正用自行车载着自己种的冬瓜到离山洞达十余公里的集市去卖,换点零钱购油买盐。此前老余已经好几个月没出山了。
想将自己创作的歌曲刻在洞内
“野人”并不孤独,他用琴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在山洞的正中央,一把二胡、一根长笛高高悬挂。
老余能歌善舞,有着美妙的歌喉,有时便到山洞前唱歌跳舞,自娱自乐。
老余只有初中文化,但却通晓棋琴书画。他每天除了拉二胡、吹笛子、看书外,还会作词作曲,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创作成歌曲,一本厚厚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满了他的原创歌曲,歌曲题材大都涉及爱情与人生,歌词大多为朗朗上口的打油诗。
老余说,他正在山洞里酝酿写一本书,谈人生、说社会,但不出版。他还说要将自己一些创作出来的优秀歌曲刻在石板上,然后镶在洞内的两侧,让其流传下去。
“歌从我这里升起,笑从我这里出发,留住孩子的梦,美美地想个够,香香地睡个够……”老余写诗一首,表现自己的超脱与快乐。
也是村民眼中的“侠客”
当地民众告诉记者,老余不欺负人,但别人也不敢欺负他。“要是惹毛了他,他也不会放过你的,他的个性很强。”当地百姓对这样一件事记得很牢,此事也得到老余的证实。附近一个村庄,有户人家兄弟多,在当地无人敢惹,其家放养的小牛崽经常啃吃一些村民种的禾苗,而村民只能自认倒霉。去年上半年,这户人家的小牛啃食了老余的花生苗。老余火冒三丈,一路追着牛崽打。老余甚至对那户势力大的人家放言:“都说你坏,你坏得过我吗?”老余从此名声大振,众人皆竖大拇指:“敢在那家人头上动土,佩服!”
“野人”缘何远离尘世?
当地百姓想不通,老余为何独自一人跑到吉水深山,隐居洞穴当起现代“野人”?这个“谜”没有人能揭开,老余也不想说。
老余对此问题的回答往往欲言又止:“我喜欢在山洞里生活,冬暖夏凉。”但老余说完后,其眼神中却透露出些许伤感。记者与其相处两天,老余才将谜底揭开。
“老余很聪明,但52岁了还没有结婚,他不喜欢和女人接触。”一孟姓村民说。
上世纪70年代,余水芳被招工进城当了工人,他好学,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理化。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余水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
其后,余水芳在厂里当仓库保管员。据余水芳老家所在地的余书记透露,在厂里工作期间,余曾追求过一貌美的姑娘,但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走到一起,余水芳从此变得忧郁起来。
1992年,余水芳远离家乡,到深圳闯荡。
余水芳会吹拉弹唱,能歌善舞,有打工妹暗恋上了他,并悄悄追他,但美好的爱情之花刚开不久便凋谢了。余水芳解释分手的原因为自己个性太强,有点古怪。“我脾气不大好,一般的女孩子不能容忍我。”余水芳说。
对其个人曾经经历的感情,余水芳不愿多谈。也许是那些最终没有归宿的感情经历使余水芳变得消沉起来,他想远离人世,最终选择藏身山洞,过起野人般的生活。
记者与“野人”同睡一榻
这次记者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和“野人”同睡一榻,体验一下“野人”在山洞中度过黑夜的感觉。
记者和老余和衣而睡。烛光熄灭,凉意与恐惧感侵入记者心底。记者与老余在“床上”聊天,谈着谈着,老余就打起了呼噜。
记者困意袭来,但不敢睡沉,迷迷糊糊间,洞内突然“呼啦”一声响,记者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上,不久又发出同样声音。记者一身惊呼,吵醒了老余。老余哈哈一笑,“没事,只是一些蝙蝠,它们是我的好朋友,每晚都光临卧室。”听老余这么一说,记者怦怦直跳的心才恢复平静。
老余聊天的劲又上来了,他说他身体很棒,大冬天即使下雪,也只穿身上这件薄薄的汗衫。春天,他在山上采野果,捡蘑菇,日子过得很美。“冬天我要睡十五六个小时。”
说着、说着,老余又进入了梦乡,而记者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亮,老余就醒了。醒来后他拿起笛子,走出山洞。笛声在山间弥漫。
家人想让他回去他没接受
9月1日,记者对余水芳老家鄱阳县昌洲乡小渡村委会五甲村的一些人进行了采访。该乡、村的地方官员大多知晓其人,昌洲乡政府办公室胡主任对记者说,余水芳在村里的名誉还不错,并且还做过一些好事。
老余说他家人想让他回去,但他不愿意回老家。
“我不想被世俗拖垮,我永远要呆在山洞里。我要像孩子般无忧无虑地生活,当个快乐的‘野人’。”
老余的心思谁也难懂,他还在继续着自己“野人”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