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的十大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48:52
录入时间:2003-10-27 16:48:25
中央电视台播放正剧《康熙王朝》,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演绎,不够严谨,漏洞百出。即便不是“正剧”而是“戏说”,也不应该出现以下罗列的原则性错误。姑且不去理论该剧中的其它错误,仅围绕统一台湾这一历实,先举出以下十点不实之处,并加以纠正,以正视听。
错误之一,剧中人物明珠所谓郑成功于明末清初收复台湾一说,是严重失实。实际上民族英雄郑成功众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的时间,应该是清顺治末康熙初。
错误之二,该剧的剧情展开到康熙二十八年时,台湾还没有统一,而刚开始涉及到台湾问题。实际上台湾于康熙二十二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根据《靖海纪事》记载,当年攻克台湾的功臣施琅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具疏飞报“舟师渡海,克取澎湖”。当月二十四日又题报“台湾兵民削发,伪藩赍缴册印”。清宫修《平安海寇方略》卷四载称,“康熙二十二月甲寅,提督施琅奏,郑克塽降,台湾悉平”。还有大量档案文献都能证明康熙朝统一台湾是康熙二十年这一历史事实。
错误之三,该剧中所描绘的施琅这个人物,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施琅原为郑芝龙部下,顺治三年随郑归顺清廷,并参与清政府统一东南沿海省份的军事活动。康熙元年职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加靖海将军。康熙四年率水师进兵台湾,因遇台风未果。据清内阁满文密本档所载施琅奏疏称,“本月(康熙四年四月)十六日,天时晴霁,即率舟师进兵台湾。十七日午时驶入澎湖口,骤遇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波涛汹涌,白雾茫茫,眼前一片迷漫、我舟师不及撤回,皆被巨浪凌空拍击,人仰船覆,悲号之声,犹如水中发出,情势十分危急。臣所乘战船,亦飘流至南方,于十八日巳时,方驶至广东省潮州府海域……”。康熙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施琅又具本陈述“边患宜靖”理由。圣祖皇帝玄烨在该本上批示说:“渡海进剿台湾逆贼,关系重大,不便遥定。着提督施琅作速来京,面行奏明所见,以便定夺。”于是,施琅于康熙七年奉命赴京任职,直至康熙二十年。据清代档案“兵科史书”记载,施琅奉命再次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筹备进兵事宜,于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出兵台湾,终于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大业。
错误之四,该剧中所展开的“台湾弃留”问题,并非康熙二十八年提出,而于康熙三年就已经提出,康熙二年清军在荷兰夹板船的协助下一举攻克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次年,清廷准备派施琅进兵台湾,并研究攻取台湾后的“弃留”问题。据兵部尚书明安达礼奏疏记载,“原议克复台湾城后交付红毛。今夷船回国,应否保留该城,或毁城后班师,此事至关重大”。因此议定“俟克复台湾具题后再议”。所以,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取台湾之后,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具本详细陈述“台湾弃留”的利害关系,指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主张派兵驻守台湾。据清代档案即康熙二十-三年的“起居注册”记载,上曰:台湾弃取所关重大,镇守之官三年一易,亦非至当之策。若徙其人民,又恐致失所;弃而不守,尤为不可。尔等可会同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再行确议具奏”。经过反复会议之后,圣祖皇带玄烨允准在台湾设立郡县营伍制度,以管理台湾,守卫台湾,从此将台湾纳入到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错误之五,剧中所谓大阿哥胤褆来到福建前线,率军出征,把施琅打败说,更是奇谈怪论。”胤褆玄烨的长子,出生于康熙十一年,而施琅归顺清廷时,不要说胤褆本人,而胤褆之父玄烨也尚未出生,试问天地下可有未出生之人能打败一个大活人的道理吗?
错误之六,该剧二十八集中,内阁大学士明珠以钦差大臣名义赴台与郑锦谈判。这一情节又与史实不符。在历史上,清政府确曾被人与郑锦和谈,但不是康熙二十八年之事,也不是派明珠去谈判。实际派人和谈时间为康熙六年,的谈代表为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福建总督祖泽薄于康熙六年九月十六日和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奏疏中,都详细地记载了孔元章赴台谈判的情况。
错误之七,该剧中所有郑锦与施琅的戏,都与历史事实不符。实际上,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台湾,由长子郑锦继承父业,继续抗清,而施琅也在这一年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继续与东南沿海郑军作战。康熙四年施琅率水师进兵,因遇台风,未能登上台湾岛,时郑锦在台湾经营。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郑锦率领郑军在福建沿海与清军作战,时施琅已经奉命进京任职。康熙二十年郑锦自厦门、金门退回台湾后便死,时施琅再次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并筹备第二次进兵台湾之事。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登上台湾岛时,郑锦早已不在人世,而由其子郑克塽向施琅递呈降书。
错误之八,该剧中的历史人物姚启圣,也与历史上的姚启圣有很大出人。该剧展开到康熙二十八年时,剧中人物姚启圣从马厂的叫化子直接升任为福建总督,这又与历史事实不符。实际上姚启圣于康熙十四年前任督粮道,康熙十四年至十七年任福建布政使,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任福建总督,并于当年十二月死。
错误之九,该剧中郑经对施琅说:“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郑经又亲手将施琅眷属全部杀害,等等情节,也与史实不符。据《清史稿》施琅传载称,“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皆为成功所杀。
错误之十,该剧中多次提到“满清”一词。“满清”一词是辛亥革命以后才出现的新词,在清代绝无此词。究其内容意义,是指"满洲的清政府",这种提法很不妥,清统一中国达267年(1644-1911),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清政府所代表的是全中国,而不是满族,因此应称为“大清”更为贴切,何况“大清”这一称谓是中外共认的事实。 (原载《档案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