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台海危机揭秘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1:40
学者震惊
研究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学者船桥洋一指出,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决定派独立号航空母舰到台海巡航,日本只是在母舰出发后3小时才获知会;到美国尼米兹号母舰出动时,日本却一直不知情。
台海危机时期负责中国情报的内阁调查室人员川村,亦支持船桥的调查结果,认为日本绝对不可能要求美国派遣母舰,日本亦在台海问题上没有立场。
不过,日本杏林大学教授伊藤洁称,1996年海上自卫队幕僚长曾亲口向他表示,当年独立号在日本出发时,日本海上自卫队曾经先为其扫雷,显示当年美、日军方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1997年第五次台海危机:李登辉提出“两国论”
1997年以后,两岸紧张局面有所松驰,两岸两会也开始了接触,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于1998年10月访问大陆,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也准备于1999年秋天访问台湾。然而,将于2000年5月卸任“总统”的李登辉,突然于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国广播采访时提出“两国论”。
7月11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我们严警告台湾分裂势力,立即悬崖勒马,放弃玩火行动,停止一切分裂活动”。7月18日,江泽民主席向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电话表示,“两国论”是李登辉在分裂国有的道路走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并说“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7月15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面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全军指战员无比愤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但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坚决拥护这一严正立场,正密切注视着海峡对岸的动向和事态发展”。7月31日,解放军举行建军72周年招待会,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庆祝会上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粉碎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8月下旬,空军首次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地对空导弹实弹打靶试验;海军则在台湾岛以北的海域举行反潜演习,由海底发射导弹攻击海上目标,意在加强潜艇攻击能力,提升雷达的扫描范围及精确度。9月初,解放军在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的特种部队和两栖侦察队,在山东中部山区首度集结演练。同月上旬,解放军南京、广州战区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浙东、粤南沿海举行了大规模的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实兵演习。
另外,各媒体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抨击李登辉的分裂行为。
2003年第六次台海危机:从为“台湾正名”到“公投制宪”
李登辉一家三代上演闹剧游街为“台湾正名”
2003年,原定“511”举行的“台湾正名运动”,改在9月6日登场,李登辉以“511台湾正名联盟”总召集人身分,率领一伙“台独”分子,上街游行,发表演说。而李登辉也上演一出三代一起“游街”的闹剧。
“台湾正名运动联盟”执行长王献极说,游行队伍向当局递交声明书,要求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外交驻馆订定时程正名台湾、公营事业机构正名、要求明年台湾当局新当选人订定时程制定新“宪法”等,李登辉已看过相关内容,并亲自做了若干修正。
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2003年9月7日就“台独”分裂势力举行所谓“台湾正名”游行发表如下谈话:
2003年9月6日,在台湾当局支持下,“台独”分裂势力策划在台北举行了所谓“台湾正名”游行。这是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进行“渐进式台独”活动的步骤之一。李登辉等“台独”分子提出的所谓“台湾正名”,旨在图谋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违反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严重破坏两岸关系,违背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出路。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会明辨是非,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最终走向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公投法”
泛绿社团组织人员日夜围在“立法院”外,号称要催生公投法
台湾“立法院”2003年11月27日深夜三读通过“公民投票法”,内容以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为主体,含有统独公投内容的蔡同荣版本以及民进党版有关公投制宪条文皆被否决。
“立法院”蓝绿阵营经过两天的辩论协商,当日下午17时许开始对“公投法”争议条文逐条表决,结果在泛蓝多数优势下,国亲两党提出的版本几乎悉数通过,民进党只有防御性公投条文在国亲开放投票的情形下过关。
此间舆论认为,此次通过的“公投法”有几项内容值得关注:
——没有就敏感的“统独公投”设限,但设立了类似“安全阀门”的“审议委员会”。相关条文:全台性公民投票适用事项为法律的复决、“立法”原则的创制、重大政策的创制或复决、“宪法”修正案的复决;公民投票事项的认定,由公民投票审议委员会为之。公民投票审议委员会,置委员二十一人,由各政党依“立法院”各党团席次比例推荐。
——公投“修宪”而不是“制宪”。
——所谓“防御性公投”条款闯关成功。相关条文:当台湾遭受外力威胁,致“主权”有改变之虞,台湾领导人可就攸关台湾安全事项交付公民投票。
——咨询性“公投”的空间被封杀。相关条文:行政机关不得藉用任何形式对各项议题办理或委托办理公民投票事项,行政机关对此亦不得动用任何经费及调用各级“政府”职员。行政机关首长或相关人员违法办理咨询性公投,可处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就行政机关所支的费用予以追偿。
当天的表决过程富有戏剧性。提交表决的“公投法”草案共有六个版本,依序是:蔡同荣版,“台联党”版,民进党版,国亲版和“行政院”版。依照规则,“立法院”对6个版本的争议部分依序逐条表决,通过即不再对下一版本表决。表决时均采具名方式。蔡同荣版第2条因其明确的统独公投内容,在民进党的压力下要求撤回,目的是避免民进党在“统独公投”议题上直接表态,而民进党版的草案含有“公投制宪”,其实隐藏了“统独公投”内容。
下午表决的第一项即是蔡同荣要求撤回自己的草案,结果95票赞成,113票反对,不通过撤回蔡版草案。民进党不甘心要求重复表决,结果还是一样,“院长”王金平裁定:不通过撤回。民进党面临不得不对“统独公投”表态的尴尬处境。最终蔡同荣版以14票赞成、1票反对、175票弃权不获通过。
据悉,国亲两党就当天的表决接连几天沙盘推演,对各种可能情形进行评估,焦点就是逼民进党对“统独公投”表态,结果在充分掌握主导性的情形下,顺利让大多数民进党“立委”对蔡同荣版“统独公投”投下弃权票。
分析人士指出,民进党这次表决,未来“台独”基本教义派必然会质疑民进党为何不能坚持“台独”理念,民进党放弃支持“台独”这块神主牌的做法也必然引发内部反弹,无法自圆其说。民进党势必要对基本教义派有所交代,如果处理不当,恐怕将松动绿营凝聚的基本盘支持力道。
张铭清:陈水扁若执意“台独”必将台湾拉入灾难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在2003年1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台湾当局“公投”问题时指出,若陈水扁继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在“台独”的路上走下去,必然会对台湾广大的民众的根本利益造成伤害,必然将台湾同胞拉到灾难中去。
张铭清表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张铭清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我们将继续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张铭清说,但现在的问题是陈水扁当局提出“公投”、“制宪”及建立“台湾国”,而且打着推进“民主化”的旗号实际在实现其“台独”主张,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严重地破坏了两岸关系,对13亿中国人民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若陈水扁继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在“台独”的路上走下去,必然会对台湾广大的民众的根本利益造成伤害,必然将台湾同胞拉到灾难中去。
张铭清接着表示,我们对此决不会坐视不管,大家可能注意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3年11月21日谈到台湾问题时,对《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讲到“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张铭清说,这也代表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坚强的信念和心声。
20世纪90年代历次“台海危机”中的台湾与内地股市风云
2003年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表决是否透过所谓“公投法”,台湾股市对此反应强烈,当天指数以七周以来的最低点报收,为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下跌。知名学者表示“如果台海危机继续,则将严重影响台湾股市,影响台湾经济。而今天内地股市也小幅震荡。回顾前几次台海危机,台湾与内地股市“危机”前后反应不一。
1995年~1996年“台海危机”
1995年李登辉访美提出台独理论,时逢1996年“台湾大选”,内地试射导弹,“台海危机”几乎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996年台湾股市几近崩盘,台湾政府甚至不得不出面救市。贺强指出,“台海危机”主要反应在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台湾的经济类型属于海岛经济,自然资源较匮乏,且与内地经贸关系密切,因此“台海局势”的张弛自然会对台湾股市产生强烈影响。而内地股市并未有太强烈波动,只是在4月30日微幅下调,收于681点。但是,“试射导弹”前后,从8月13日开始到8月26日股市持续下跌,每天1~2个百分点,只有21日上涨1%。1996年同期一些厦门板块的股票厦门机场等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而台湾股市的一些内地概念股则出现下跌。
1999年~2000年“台海危机”
有人戏言,台湾股市存在4年周期的现象,就是每4年股市都会有一次大波动。1996年台海危机之后,两岸足足拖了两年之久才恢复海协、海基两会的沟通接触。然而1999年李登辉竟公然抛出了“两国论”,两岸关系再次趋于紧张。台湾股市也再次应声而落,而同期内地股市在7月1日后一直处于下跌行情,直到7月19日收于1479点,下跌2.68%,第二天股市回调,上涨了6%,紧接着持续上涨一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2年“两岸三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台湾股市则迅速做出反应。2002年10月17日,“三通”话题使投资人信心强劲,与之有关的“中国概念股”、航运股带头走强,终场指数收在4280.81点,上涨57.49点,成交值为984.88亿元新台币。
2003年“台湾公投”
受“台湾公投”影响,台湾股市近期已经连续下跌,11月27日,内地股市也出现小幅波动。11月27日上证A股收于1389.1点,比前一天下跌22.81点,成交量也较前一天有所下降。但市场人士分析,因为“三通板块”以及福建沿海上市公司股价并未出现大面积下挫走势,本次下跌与近日台海局势紧张关系并不明显。
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台海危机”主要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海峡概念股、内地概念股。“台海危机”必然影响台湾的投资环境,会严重影响股民对经济预期的判断。两岸关系只有不断走向正常化的道路,才能避免危机的出现,才能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海危机中的美国因素
台海局势的美国版解读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但美国因素始终是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三方博弈的走向。因此,准确解读美国对台政策在眼下比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而美国主流智库对目前台海局势的解读和判断无疑会为我们提供不可或缺的视界。中国读者当然明白,美国主流智库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美国对外政策的忠实辩护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AIS中国研究系主任、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大卫·兰普顿(DavidLampton)、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中心主任、高级中国研究员伊丽莎白·伊考诺美(ElizabethEconomy)和布鲁金斯研究所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布什(RichardBush),就目前的台海局势和其中的美国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不乏火药味。
他们认为现在台湾的局势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自从李登辉上台以来,“台独”的倾向就越来越强烈。其次是台湾内部政治的原因,明年3月要举行选举。政治通常会依赖经济,如果经济好,政治家就会大谈经济。但是现在台湾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陈水扁需要找非经济的因素来获取支持。此外,他想以此将年轻的选举人动员起来,年轻人与年长的选举人相比,在选举中更独立于经济因素导向之外。还有就是因为岛内现在的政治氛围,他得找机会和事由来批评被他指称为“亲大陆”的国民党等反对党。这是长期的政治趋势和短期的政治需求结合的原因造成的。
不过,布什政府的确是给了台湾一个不确切的信号,尤其是布什去年4月份的讲话。而最近陈水扁的“过境之旅”或许也带来了不确切的信号。我并不认为美国的态度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台湾内部的政治,这是个长期的身份认同的问题。
其次,现在的紧张局势主要是因为选举政治造成的。陈水扁面临大选,布什也是。而且布什在国内遭到批评,指责他对中国政策太“软(Easy)”。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夏馨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有些暧昧,但是无论是来自美国国务院、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还是布什总统本人的信号,都相当清楚地表明:美国不支持(有时也用反对)台湾采取任何激怒大陆的行为。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最重要的利益是这个问题的和平解决,不仅是布什这届政府,从尼克松政府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是如此。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国家利益就是和平解决,无论是两岸统一还是出现别的情况,只要大陆和台湾能够“和平”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好。美国最关心的是不能动用武力。如果出现武力冲突,不仅对两岸没有好处,在东亚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东亚的一些国家,如日本,对这个问题就很关切。
而现在,因为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已经看到了很多冲突与麻烦,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想在别的地方看到冲突。美国政府绝不欢迎在这个时候台湾采取什么行动来引起冲突。
美国一直以来就是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任何一方采取某些不理智的行为而使冲突不断升级的话,对美国来说是有害无益的,美国不想看到北京对此采取武力行动,也不愿意台湾有任何举措来激怒北京动用武力。
里查德·布什认为,美国并不是希望台湾海峡保持“不统不独”的状态。美国的政策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大陆向台湾发出了很好的邀请,台湾也更容易接受的话,美国是不会阻挠的。美国总统选举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重要的是美国政府认为应该如何在具体问题上采取何种方法维持和平与稳定。
布什曾致信陈水扁说,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加入WHO。兰普顿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美国只是想找到一个方法让台湾参加WHO的活动,而避免涉及到“主权国”的问题。华盛顿私下里是认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帮助很大。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事情可能再出问题。迄今为止,中国还是有很大帮助。美国也会对此有所考虑。
伊考诺美并不认为朝核问题是一张可以讨价还价的牌。美国很欣赏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如六方会谈中做出的努力,中国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美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各自的利益。但是,朝核问题与台湾问题是两个互相独立的问题,我不认为美国会感兴趣用这个问题来和中国作交易。其实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会在其中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白宫完全说了算的。这个问题很复杂。
里查德·布什表示,他不知道大陆会怎样把台湾问题与朝核问题联系起来。但是认为如果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是个很糟糕的想法,因为这两件事情毫不相干。而且,中国在朝核问题、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如果中国向美国开这种价的话,美国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的反应。美国希望中国把这两件事情区分开来。
紧张局势有解吗
对于台海目前的紧张局势,兰普顿认为各方都应该对此负责,都试图避免危机冲突,无论是中国大陆、美国还是台湾,都应该对此负责。只要中国和美国采取的“行为适当(behaveappropriately)”,就可以避免冲突。“行为适当(behaveappropriately)”即是中国不采取武力,美国给予台湾考虑周全的建议。美国应该让台湾明白,在战争问题上,它并不拥有美国的空白支票。
兰普顿认为“公投”对美国来说并没有好处。里查德·布什则认为,建立“公投”机制并不必然意味着台湾就会走向“独立”。“公投”是合法的、民主的机制。当然“公投”可能会被用来宣布独立,但是,上周通过的“立法”已经说明了“独立”是不可能的。 里查德·布什同时不认为台湾会像人们现在所感觉的一样去宣布“独立”。台湾海峡不可能爆发战争。因为各方还有足够的机会来谨慎行事。台湾“立法”对“公投”进行了一些限制,就说明了当前的情况还是可驾驭的。
万一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美国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里查德·布什表示:很难说,这取决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以及谁承担更多的责任。
美前资深外交官:布什“空白支票”酿成台海危机
据报道,美国一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表示,布什政府坚决支持台湾,造成了目前的台海危机。
这位资深外交官表示,由于美国目前奉行与台湾建立更紧密政治军事关系的政策,陈水扁才大胆寻求“修宪”和“公投”。“美国给予台北无限度支持的信号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局面……陈水扁感到,无论他的行动带来何种后果,美国都会支持他。”
这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曾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并曾广泛参与中美关系发展的进程。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举行历史性会谈时,傅立民是美方的首席翻译。克林顿执政期间,他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他最近访问了北京和台北。
据悉,傅立民说,美国政府使陈水扁相信,他得到了一张“空白支票”,可以不顾海峡两岸稳定,任意采取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行动。布什总统在2001年的一次讲话中说,他将“采取—切手段帮助台湾自卫”,从而更加坚定了陈水扁的信心,“布什总统的话给予台北为所欲为的自由。”
据了解,就陈水扁提出修改国民党1947年制定的、以大陆为本的“宪法”一事,傅立民说,这是一种真正寻求正式独立的企图,因为它寻求从法律上改变台湾的“主权”。他说:“根据国际法,这是一种自主的行为,因此这就是独立。”如果陈水扁的“修宪”计划取得成功,两岸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框架将不复存在。中国大陆没有其它选择,只能使用武力。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华盛顿有义务保护台湾不受袭击,因此美国利益将受到直接威胁。
为了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傅立民敦促布什政府明确表示,陈水扁如果不顾及美国利益而采取行动,美国不会给予支持。他说:“如果陈水扁自行其是,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另据报道,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说,在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华盛顿强调政府并未改变其台湾政策,政治气氛十分友善。他说:“环境相当不错。中美两国一如既往地存在一些纠纷。但两国政府知道如何处理,同时又进行合作。”
小布什的游戏与台海前景分析
华盛顿观察上曾经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画地为牢,小布什锁定台海游戏规则”。主要内容是,2003年12月初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小布什发出反对台湾民进党当局推动公投举动的最强硬的声明,称美国“反对任何来自中国或者台湾意图改变目前现状的单方面决定”,批评陈水扁的“评论和行动显示他或许要单方面决定改变现状”。小布什对台湾的“重话”召来来自美国保守阵营和自由派的两方夹击,保守派指责小布什在“离弃朋友”,自由派则批评白宫不支持民主,“向北京磕头”。大概对小布什的最为支持的是强调美国战略利益的现实主义者。
小布什说硬话,敲打陈水扁
2001年4月,小布什曾经说过如果北京攻台,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台湾”。2003年年底的小布什声明是否为美国台湾政策的逆转?美国一些高深研究人员称并不明朗。他们认为美国的对单边主义行动的警告是面对台海关系中的两方。但小布什声明引人注目的一点非常明确,这就是美国现届政府用从未有过的强烈和直接的语言责备陈水扁。他们还认为,布什预感台湾的局势正在变得无法控制,因为明年三月的所谓争选正在向一个非常负面的方向迈进,所以美国需要向台湾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让陈水扁不要自己猜测,认为华盛顿就是台湾铁定的‘保卫天使’。特们同时认为,小布什发表这样一个强烈的声明是因为美国目前鹰派和温和派政策分歧严重,美国整个视线大都集中在如何解决来自阿富汗、伊拉克和中东问题越来越大的压力,小布什现在最不想看到的是台湾海峡出现严重威胁,迫使美国卷入。
有些研究专家称,小布什的台湾讲话极有逻辑,重句套重句,其政策严谨度说明这一讲话是经过美国行政系统的仔细评估,代表了行政系统的声音,将是美国近期内对中国台湾政策的基点。虽然美国存在批评小布什的声音,但批评者无一是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量级人物。比如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迪克·卢格(DickLugar),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海德(HenryHyde),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得州共和党议员汤姆·德雷,都没有站出来批评小布什的对台湾警告讲话。这些迹象都表明小布什在台湾问题上的调子是美国政府内部统一的政策调子。
为什么小布什管不住陈水扁
美国国家安全会议亚太事务资深主任莫健在温家宝总理访美之前,曾亲赴台北带去小布什总统的亲笔信,小布什在信中要求陈“帮他私人一个忙(doapersonalfavor)”,不要搞任何形式的公投,可是陈水扁对于美国总统的请求没有理睬。
看来小布什本来是想私下里、使用外交途径低调处理这一问题,说服台湾陈水扁“自我克制”,但是未能成功。于是小布什似乎失却面子,感到有必要更明确、以更严肃的方式传达这一信息。也就是说,布什公开警告台湾陈水扁是小布什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陈水扁失控同美国的方式有关。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除了两国互利贸易,就是各自对对方的军事威慑,谁也不敢互相挑战。美国对台湾实行的是政治利诱与威慑。美国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威慑眼睛经常看得到,比较实实在在,比如美国派军舰和军事侦察机在中国周边海域活动。但是对台湾则模糊多了,实际上美台关系经常是不敢摆到桌面上来的,大部分是通过与台湾当局秘密或私下里的渠道进行的。因此,美国在影响台湾公投问题上一直做得太少且太晚,一直到现在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所以,布什对台就不得不做得如此戏剧化。
“游戏规则”会保留多久?
对于美国的对台海关系底线,有些专家分析说,美国不愿意看到台湾朝台独的方向采取主动措施。小布什聪明过人,他所提到的“单边主义行动”外延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所谓公投这一概念。
美国对台湾海峡问题的基调能保留多久?还要看台湾今年三月份的大选及公投能走多远,同时还要看中国大陆如何反应。美国小布什还要看能否吃得住美国各界对其台湾声明的各种批评。
在美国政治中有很强的反共逆潮,比较保守名誉的总统经常可以做到温和派总统做不到的事情,尼克松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布什周围非常得势的新保守派对台湾一直十分友好,鼓励美国发展同中国台湾岛的密切关系。因此小布什现在不用担心各种批评,所以,小布什现在定调的台海关系规则基本不会有重大调整。
虽然小布什不会因为台湾在政治上“受苦”,但是,布什的强调语言会给美国向来不喜看中美友好的所谓“蓝队”注入活力。“蓝队”因为9/11恐怖主义袭击的发生和美国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而“冬眠”了两年之久,现在终于找到一个他们可以挺身而出、为之一战的题目。
回顾美国前任几届总统的对华关系,美国的自由民主党人与保守派为伍,批评老布什对中国过于“怀柔”。而克林顿在台上时一样被批评“向中国磕头”。在美国当总统作任何一个关于中国的决定都会遇到批评。所以,2004年的美国大选,这个问题还会浮出水面的。这是美国大选反对派不得不利用的目标。
如果台独开枪,那么公投就是卸掉保险拴···
美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公投是不折不扣的危机升级和放大机制。如果台独开枪,那么公投就是卸掉保险拴。对于台湾来说,陈水扁利用公投是为了吓唬大陆,但是假戏真做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他们设想,大陆一贯只是作威慑性警告,急了美国出来做一些无关痛痒的敲边鼓,台湾一步步假戏真做、台海危机进一步升级,台湾进行统独公投,台海一战就不可避免了。
美国在台湾的战略利益在于避免冲突,而公投机制又十分危险,现在人们完全看到了陈水扁围绕“公投”一言一行的政治本意和潜在的危险性。因此,美国的有识之士说,在劝阻台湾公投的问题上,美国要拦就现在拦。所以小布什告诉陈水扁美国有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而美国不会允许台湾来操纵其战略政策。其言下之意是,你不要以为我们看不出防御性公投背后的真意。
美国台海政策的两面性体现其国家利益   两岸处于分裂状态是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样台湾作为一张牌随时可以成为美国用来牵制中国的砝码。美国对台政策的基调是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美国跟大陆说不支持台独,跟台湾说不支持统一,这种看来自相矛盾的立场,在美国看来是完美的统一。
美国不可能改变牵制中国的台海政策。因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是要维持它的霸主地位,不允许有任何国家挑战它的地位。美国把中国定位成新兴的超级大国,这就蕴含着中国可能成为威胁美国的一个力量。
台海发生危机对美国并不是最有利的。相对而言,两岸关系的适度紧张可能对美国是最有利的,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为了和大陆对抗,必然全面投靠美国,台海局势的紧张,台独问题显然是要牵制大陆精力,使大陆不能集中力量去发展经济。这是美国在保护和支持台湾分裂势力的同时,对台湾当局的冒险行为进行约束的主要原因。美国绝对不希望中国统一,这是肯定的。至于美国是否支持台湾独立当然还要衡量。
武力解决台海争端,对中国大陆是非常重大的抉择,会非常慎重。如果说现在出兵的话,确实不是最合适的。一方面台湾到目前为止虽然在不断踩线,但是应该说还没有跨线,没有跨大陆对台动武的底线另一方面,大陆也没完全准备好。
同样,美国武力干涉中国统一也是有动武底线的。迄今美国反复重申的对台承诺是,如果台湾主动挑衅的话我就不管,如果中国主动来打你的话我就要介入,我要协助你保卫自己。美国对台湾说,只要台湾不公开宣布独立成立台湾共和国一切都好说。其实,武力介入台海争端,对美国来讲也是非常重大的抉择。美国介入前还要考虑它介入对它的利弊有多大,这个不光是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到美国在整个亚太地区利益的问题,这是美国要慎重考虑的。
但美国人向台湾当局发出最大的错误信号是,以武力解决台海争端是无法接受的,我们反对任何一方片面地改变台海现状的企图,任何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威胁都为美国所关注。这一错误信号令台湾当局误以为,只要大陆动武美国就会武力介入。
对中、台、美三方而言,解决台湾危机,实现中国统一的关键是中国这一方。
对台湾来讲,美国是台湾的太上皇这种说法不过分。而对中国来讲,台湾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不容其它国家来干涉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处理台湾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美国的因素。同样,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中,我们要涉及台湾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讲不是有太大的变化。美国从来就是希望有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筹码始终存在。美国政策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只不过变化的是过去它承认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全中国,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陈水扁加紧对美军事勾结台海危机不断加深
2003年,台湾当局进一步加紧对美国的军事勾结。据岛内媒体披露,台美已就购买“纪德”舰达成协议,还就军事救援(如《潜艇救援协议》)及发射军民两用卫星等达成秘密协议。
8月份前后代表陈水扁率团抵美活动的台湾“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一行,是台湾当局近年来赴美的最高层官员。邱义仁此行既带有对美军购厚礼,也负有进一步对美军事勾结的使命。
文章指出,陈水扁延续李登辉的亲美、媚美政策路线,大肆采购美国先进武器,以便挟洋自重,以武拒统,拒统谋独。
据美国一家机构统计,过去10年中,台湾是全球最大的武器买家(其中绝大部分是购买美国武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0年的资料也显示,台湾在1995至1999年间武器进口金额,稳居全球之冠。
台“国防部长”汤曜明也曾称,对美国方面建议的台湾三项优先采购,台湾军方经已确定“照单全收”,其中远程预警雷达已经列入下年度预算,“爱国者三型”导弹也预计2005年度编列经费采购。
军事专家认为,美国要台湾采购远程预警雷达,其用意在于建构亚太地区的战区导弹系统(TMD)。尽管台湾当局财政恶化,但仍急切采购此项目,根本原因在陈水扁急于钻入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以对抗大陆方面。
至于台美军方签订的《潜艇救援协议》,台军高层沾沾自喜,称“这是美台双方依《台湾关系法》进行的具体军事合作,也是美军舰艇合法赴台的重要约定”。
此外,台湾亲陈水扁的媒体还披露,台湾空军有意参与美国新一代联合战斗机的研制及采购,双方可望于今年10月召开的“安全合作会议”时进一步确定此意向。
据报道,台湾空军对洛克菲勒.马丁公司研制的F35A传统起降战斗机很感兴趣,也有意采购F35B短距离垂直起降战斗机。
文章指出,陈水扁大肆军购的目的,还在制造美台关系“稳固的形象”,陈水扁千方百计拉拢美国,以作自己的靠山,为争取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以拉抬选情。陈水扁加紧对美军事勾结,令台海的危机不断加深。
台海紧张加重台湾困境 美台关系将更微妙
《瞭望》曾经发表署名文章,对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中的美台关系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在2004年的台湾“选举”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将更加重要,而且这种影响将使未来的美台关系更加微妙。
文章指出,美国因素对台湾的“选举”历来有重要影响。而2004年台湾的“选举”将是历次台湾“选举”中局面最为诡谲的一次,不仅选情本身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而且美台关系也处于十分微妙的状态。
美国因素的影响日益凸显   文章分析称,今年6月份以来,台湾岛内围绕“公投”问题出现的风波,不仅提前拉开了2004年台湾“选举”的序幕,而且已经相当充分地表现了这次“选举”的基本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将更明显、更深刻地卷入,并表现出更重要的影响。
美国对于台湾的“公投”问题,在多个层次上,一再明确表示“关切”,明显加剧了“公投”风波,而且实际上将陈水扁置于颇为被动的境地。这正是在2004年台湾选举中美国因素将发挥更重要影响的预示。
分析指出,美国对台湾“公投”风波的高度关切再次表明,美国十分重视可能导致台湾岛内局势严重动荡的变化。岛内严重动荡不符合美国利益,因而在台湾历次选举中美国首先关注的就是岛内局势能否大体保持稳定,美国发挥的影响也首先在于保持局势的大体稳定。
观察岛内政坛,2004年台湾“选举”局势动荡、前景诡谲的原因在于民进党的基本策略就是“乱中取胜”,即凭籍其执政党地位,进行议题引导,在岛内挑起多方面可能对民进党、陈水扁有利的激烈争论,以乘乱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实现陈水扁“连任”。“公投”风波就很充分地表现了民进党的这一基本策略。
尽管美国将更加关注2004年的台湾“选举”,并且肯定会发挥更重要影响,但仍将继续采取在以前历次台湾“选举”中采取的做法,即:“不过早也不明确表示支持哪一组候选人”。这不仅是美国一贯的做法,也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
文章指出,正如在这次“公投”风波中的做法一样,美国将会对于2004年台湾“选举”中一再出现的各种议题的争论,明确地表示“关切”,从而在实际上表明了美国的态度和产生必要的影响。这很可能成为与美国在以前历次台湾选举中做法不同的做法,而且可能成为今后美台关系中的一种经常性做法。
保持台海局势相对稳定是美国既定目标
“9·11”事件发生后,反恐迅速成为美国首要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美国的对华政策和对台湾问题政策都有相应调整。布什政府将对中国的定位由“战略竞争对手”调整为“建设性合作伙伴”的同时,其对台湾问题的政策目标也由强化对台湾的支持调整为重视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稳定。
文章指出,显然,保持台海局势相对稳定,将是美国关注和影响2004年台湾选举的重点。6月1日,布什总统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把“不支持台独”明确列为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三个支柱之一,但布什总统仍然表示要坚持“与台湾关系法”,并“协助台湾自卫”。这表明,美国对于台湾问题明确采取“双向战略清晰化”。这是美国将保持台海局势相对稳定,作为其对台湾问题政策目标的必然结果。
需要重视的是,2004年的台湾选举可能导致的台海紧张局势,其严重程度完全可能超过前两次。更为严重的是,2004年台湾选举的序幕刚拉开,陈水扁严重刺激和挑衅动作就已出台,“护照”加注英文“台湾”字样,特别是掀起“公投”风波,明显是对大陆方面严重挑衅。
文章分析指出,而出现台海紧张局势,必将损害美国利益,尤其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台湾“选举”期间,正值美国反恐的关键时期,出现严重的台海紧张局势,对美国利益的损害更重大。
从2002年8月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以来,布什政府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陈水扁对大陆方面的刺激和挑衅,是导致台海紧张局势的基本原因,最近的“公投”风波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尽管布什政府采取“双向战略清晰化”的政策,但在陈水扁一再挑起事端、制造麻烦的情况下,必然更明确地强化对陈水扁的约束,甚至可以说这正是“双向战略清晰化”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
美台关系将更加微妙
伊拉克战争期间,陈水扁对美国表示了十分积极的支持,其主要目的是改变“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台关系出现的对台湾不利的变化趋势,即台湾和台湾问题在美国战略中的边缘化。
尽管陈水扁做了很大“努力”,但美国的反应却很冷淡。因为美国并不重视台湾给予了多少支持,而是关注台湾是否会制造台海紧张局势,给美国带来麻烦。实际上这是“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台关系微妙变化的一次明显表现。可以预料,由于美国对2004年台湾选举的关注和影响,美台关系将更加微妙。
文章指出,2004年台湾“选举”中必然出现的美台关系微妙状况,是陈水扁挑起事端、制造台海紧张局势的动作,与美国保持台海局势相对稳定政策目标冲突的必然结果。对于陈水扁而言,面对诡谲的选情,挑起事端、制造台海紧张局势,是其习惯的必然选择;对于美国而言,对台湾“选举”的关注,虽然包括保持岛内局势稳定和保持台海局势稳定两个重点,但在2004年台湾选举的现实条件下,显然对后者更为重视得多。由于事关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不会迁就陈水扁,而陈水扁则既需要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又不得不认真考虑美国的意图。所以,美台关系必然更加微妙。
文章最后在分析美对台关系实质时指出,实际上,2004年台湾“选举”中美国因素的影响,以及美台关系的微妙状况,都是“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台关系变化的表现。这将再一次表明,台湾的国际处境更加困难,而且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只能更加重台湾的困境。
美20艘间谍船监视台海 最关注大陆潜艇导弹
据美国《水手杂志》报道,美国第七舰队的数艘侦察监视船,已经从夏威夷驶往靠近中国大陆沿海的太平洋水域,搜集海峡两岸军力调配的最近动态。同时,部署在南太平洋的美军侦察船只也将调往该地区。另据新加坡媒体报道,美军负责海上情报侦察的“特种任务船”近日加强了对中国大陆的情报搜集活动,估计约有20艘各种类型的大小舰只部署在东南亚水域,执行监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