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台海危机揭秘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6:24
当然,大陆的“反台独”战争准备仅仅靠以上作为还不够,增加军费开支、彻底淘汰非作战部队、调整军事体制、重点发展精确打击力量、增强远程打击与奔袭作战能力等,也是取得“反台独”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两年后两岸军力进一步失衡   7月30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中国军力报告》,声称大陆不仅将在2006年取得对台湾的军事优势,而且已部署了450枚中短程弹道导弹,未来几年内每年至少增加75枚,而且随着大陆卫星定位技术的完善,这些导弹的威力大幅提升,再过两年,大陆有能力利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武器等,对台湾机场和防空阵地、通讯指挥中心、能源基地、港口等重要目标发动瘫痪性的奇袭,并对台政治、军事领导人发动“斩首行动”。香港《商报》12月22日报道的消息指出,预计至2005年,以“歼10”及“苏27”、“苏30”、“飞豹”组成的制空主力,将超越台湾的F-16战机、“幻影”2000战机和IDF战机,可一举夺得台海的制空权,这将比西方一般估计的2010年提前5年,也是未来台海战争胜负关键之所在。
海内外军事专家指出,两岸军力对比根本就没有平衡一说。如现在台湾只有450架左右的战机,大陆则超过4000架;台湾的战舰只有40多艘,大陆有100多艘;台湾只有4艘不能作战的潜艇,大陆则有70多艘;台湾各型防空导弹有4000多枚,大陆有10000多枚;台湾有300多辆主战坦克,大陆有5000多辆。更重要的是,大陆拥有台湾所没有的尖端武器,如数百枚中远程地对地导弹、300多架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巡航导弹等,大陆综合实力10倍于台湾,大陆人口是台湾的50倍,大陆土地面积是台湾的280倍。因此,到2005年,不是两岸军力失去平衡,而是悬殊差距拉大。
2006-2010年台海开战可能性大
民进党的报告说,2005年大陆将会攻台。而台“国防部”于今年8月公布的“2003年中共军力报告”亦称,解放军战略重心转移至东南沿海,频频密集举行大型三军联合作战演训,舰艇与机渔船也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每月都有战机出海巡弋,台军预警纵深被压缩,在两岸目前仍缺军事互信机制下,双方因误判、摩擦而发生反应过度与擦枪走火的几率相当高;就大陆战略效益与战力成长而言,解放军在2008年以前采取威慑战可能性较高;2008年后,台军战力若未转型,两岸军力对比若进一步失衡,则有利解放军采取瘫痪战与攻略战,但也不排除大陆“超脱时序”攻台的可能性。
但学界认为,台海开战与何时开战,其根源不在于两岸的军力失衡与大陆的对台政策取向,而是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走向。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大陆奉行和平统一台湾政策,台海一直处于和平状态。然而90年代中期以后,李登辉推行分裂政策,逼使大陆不得不采用武力阻遏“台独”的办法,导致台海爆发危机。此后受李登辉与陈水扁的挑衅,台海又曾于1999年7月、2000年3月、2003年11月三次发生危机。从最近的四次危机来看,它们都是台湾方面挑起的,大陆是被迫出招。依此类推,台海未来是否会发生危机以及危机是否会升级为战争,都只能是台湾当局挑起、引发。
按照以上分析,未来台海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危机与危机后的军事冲突,也可能不会。对于两种结果,各界最关心的是可能以及台湾当局何时挑起、引发台海战争。笔者认为,明年5月20日之前是台海爆发危机与战争的第一个时段,因为陈水扁欲利用挑衅大陆来骗取选票。
陈水扁明年若获连任,其有可能在2005年、2006年在第二个任期过半之后,乘大陆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同时也实现自己的“台独建国”之梦,跟大陆摊牌,公开宣布台海两岸是“两个国家”,或搞“台独制宪”,或举行“台湾前途公民投票”。台海战争进入第二个危险阶段。
2008年3月前后将是台海危机与战争的第三个危险阶段,因为那时台湾又要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民进党及“台独”势力将继续拿炒作统独问题作为胜选的策略与保障。
总之,2008年5月20日台湾领导人换届之前,台海形势都将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台海随时可能引爆危机与军事冲突。当然,连战若当选,台海形势也会会在2008年之前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陈水扁好战 家分析称其只会输得一丝不挂
陈水扁是个好战之徒
早就有人说过,陈水扁当局是个好战的集团,这在他们的言行两方面暴露无遗。首先是他们的话越说越疯狂。陈水扁2000年5月20日上台,1个月后就公然不承认两岸已达成的“九二共识”,否认一个中国原则,使两岸关系骤然紧张。2001年6月,他在“阅兵”式上又搞出什么“决战境外”的战略狂想,宣称要对大陆实施“精准纵深打击”。2002年7月,他有意激化两岸关系,说什么“台湾要走自己的路”、“走台独之路”;说完这话还不到1个月,他又抛出“一边一国论”,声称“有必要考虑以公民投票决定台湾的未来”……2003年下半年,陈水扁言论的挑衅性急速升格。2003年9月底,他又急着要“催生台湾新宪法”;11月11日声称要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宪法”……专家指出,陈水扁已经抛出了“台湾独立”的时间表。尽管他知道,对大陆来说,“台独时间表”等同于“宣战时间表”,但他还是把它提了出来。很显然,陈水扁不在乎台海爆发战争。他的亲信们也使劲起哄。吕秀莲多次宣称:“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一定要走向独立,大陆不会也不敢打台湾。”台“国防部长”汤曜明不久前扬言:“不一定要等对方先动手,不排除先对大陆目标进行攻击。”一些“台独”将领也叫嚣对大陆发动“瘫痪战”、“点穴战”,甚至说要轰炸三峡大坝。日前,台“国防部副部长”陈肇敏甚至狂妄叫嚣,台湾准备以损失12.8万人的代价同大陆拼到底。
其次是他们的行动越来越大胆。民进党打赢2001年12月的“立委”选战之后,陈水扁立即进行人员大换血,使行政、军事系统本土化;台湾党、政、军、特务系统悉数落入陈水扁亲信手中。这些人多数跟陈水扁一样,是好战分子。在军事上,台军在“2002年度国防报告书”中,列入了“决战境外”和“预防战争”的内容,并在2003年4月开始的“汉光19号”演习中演练攻击作战、渗透作战。今年以来,台军共进行了100多次军事演习,其中“重大演习”就有33次。与此同时,台军加强了靠近大陆的金门、马祖和乌丘的兵力部署,不断向那里部署导弹等武器装备。专家指出,2003年简直成了陈水扁当局的“备战年”。
陈水扁有什么资本
陈水扁当局的好战言行,不仅激起祖国大陆的强烈反对,岛内工商界、舆论界和爱好和平的广大民众也是一片谴责声。然而,陈水扁还是要进一步加快分裂的步伐,频频恫吓台湾媒体及民众“必须跟上”他的步子。人们不禁要问:陈水扁当局为何如此好战?分析人士指出,陈水扁自以为有了同大陆对抗的资本。
第一,他自以为有了抗衡大陆的军事资本。陈水扁之所以这么想,第一个根据是台军已拥有大批先进武器,并已获得美国8艘潜艇、12架P—3C反潜巡逻机、4艘“基德”级战舰等的销售许可证,还将从美国得到200枚“爱国者”二型导弹。目前,陈水扁当局手里有400多架F—16、“幻影”2000等新式战机,100多架武装直升机,20多艘先进战舰,2000多枚各型导弹等。他们误以为,有了这些军火,他们搞分裂,大陆不敢也无力攻打台湾。陈水扁的第二个根据是,他觉得台军已完全听命于他了。陈水扁一上台,就开始为台军“洗脑”。只要一有闲功夫,他就往军队底层跑,宣传“台独”理念;每到一处,他都许愿改善官兵的待遇……他炫耀说,迄今为止,台军基层部队,“不管多高多远”,他都至少“巡视”过一次。他以为,这么一来,所有台军官兵都是他的“哥们儿”了,他闹“台独”有靠山了。陈水扁的第三个根据是,台军已有“成熟”的作战计划。今年10月,台“国防部”向“立法院”送交了一份“五年兵力整建计划”,明言要发展能攻击大陆的巡航导弹、中远程地对地导弹等远距离攻击性武器。日前,台军“毒蝎计划”曝光:台军依靠海空兵力、特种部队,将打击目标直指广州、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天津等10座大城市;大陆的指挥中心、导弹阵地、雷达、机场等也是他们重点攻击的对象。陈水扁当局甚至连“战时动员计划”也已备好。11月4日,陈肇敏称,一旦台海爆发战争,台湾45岁以下、退伍8年之内的军人都将被征召。总之,陈水扁当局以为,他们手握先进武器和“高明”的作战计划,加上“哥们儿”肯帮忙,在军事上,“台湾同大陆有一拼”。
第二,陈水扁当局自以为在岛内已没有制约力量,政治资本“够用了”。民进党在2001年12月的“立委”选举中成为台湾第一大党。加上李登辉的“台湾团结联盟”,陈水扁认为,由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实力超过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特别是近期,当国民党、亲民党突然改变反对“统独公投”、“制宪公投”的立场后,陈水扁当局更加以为,在岛内,他们是“老子天下第一”了。
第三,陈水扁自以为有钱,有了经济资本。据报道,2003年,台湾岛内生产总值约10万亿元新台币。一名“台独”将领曾说,这个“巨大”的数字将使“台湾军队的后劲超过大陆军队”。
第四,陈水扁自以为他们已经取得了民众的支持,有了社会资本。陈水扁当局的依据是,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他们在支持率上压住了国民党和亲民党。他的一个手下曾狂妄地说,只要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不怕战争”。
陈水扁只会“输得一丝不挂”
不少海外媒体分析说,“台独”分子陈水扁是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为达到“台独”目的,不惜冒险。台湾一些有识之士说,台当局现在“头脑过热,已经彻底发昏了”,但陈水扁“可仰仗的资本”根本就靠不住,他好战的结果只能是“输得一丝不挂”。
在台湾岛内,目前的形势并不意味着陈水扁当局可以为所欲为。从民意上看,陈水扁确实赢得了一些支持,但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这种支持并不牢靠。他把人权、民主与其分裂政策搅在一起,以所谓“台湾前途由台湾民众投票决定”、“制宪公投”等手段来推动“台独”。此招的阴损之处在于,谁反对“台独”,谁就会背上反对民主、人权的骂名。另外,几年来,陈水扁一直在向台湾民众灌输“大陆不敢对台用兵”、“支持民进党没有危险”等,使许多台湾百姓误以为战争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因此,他在民意上的“胜利”是靠诈骗得来的。正如一位台湾老人所说:“陈水扁的那一套,台湾很多人都十分反感,只是他现在当权,整天在嚷嚷而已。”但他能蒙一时不能蒙一世,一旦台海爆发战争,陈水扁当局的阴谋败露,台湾民众还会支持他吗?9月7日,台湾数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群情激昂地高呼“反‘台独’、救台湾”、“‘台独’正名、自寻死路”等口号,表达反对“台独”、反对“台湾正名运动”、渴望和平的心声。从军事上看,尽管陈水扁当局对台军进行全面“洗脑”,强迫军人效忠自己。但台湾目前的“宪法”明确规定,台湾与祖国大陆是一个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属于叛乱行为。陈水扁上台以来,已有众多将领公开表示,他们不愿为“台湾独立”而战,不愿为“台湾独立”而流血、丧命,保护“台独”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他们质问:“到底是‘宪法’大,还是陈水扁大?”
从两岸实力对比上看,陈水扁当局必败无疑。解放军战机是台湾的好多倍,先进战机也多于台军;解放军的主战舰艇至少比台军多出几倍,潜艇比台军多得多;解放军武装直升机、战术地对地导弹等的数量都比台军多;解放军拥有中远程地对地导弹、核攻击潜艇、战略轰炸机等,台军在这方面目前是零,未来10年之内也难有突破。何况台湾地域狭小,军事目标集中、兵力分散,在猛烈、瘫痪性打击下,台湾军队很快就会丧失抵抗力。而且台湾岛孤悬海面,交通严重依赖海运与空运,台湾经济也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岛内连正常生活都难以为继,还谈何“持久坚守”?军事专家指出,战争靠的是实力。同台军相比,解放军拥有绝对优势,一旦爆发战争,陈水扁当局的各种作战计划和买来的大批武器装备都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打赢一场战争还得看经济实力。大陆年产值超过台湾4倍;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大陆经济实力至少超过台湾10倍。力量对比如此,大陆无论采取定点打击、攻占外岛,还是军事封锁、全面抢滩登陆等,台军都无法阻挡。专家同时指出,一旦陈水扁当局公然宣布“台湾独立”,13亿中国人将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台独”分子,哪怕造成重大伤亡,国家经济建设拖后10年,国际反华势力抵制2008年奥运会也在所不惜。
台湾陆海空军情全新透析
在美国与我建交后,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已由“反攻大陆”改为“保台湾”,因此,台湾武器装备体系基本上是防御性的,而且是完全针对我军的。其军事战略的近期目标是滩头决战,中期目标是海上阻击,远期目标是建立吓阻武力,拒我于彼岸。制空、制海、反登陆是台湾军队最基本的作战原则,也是台湾建立武器装备体系的最高原则。
台湾现有正规部队37.6万人,其中陆军24万人、海军6.8万人、空军6.8万人。三军共装备主战坦克700多辆、轻型坦克900多辆、各型装甲车900多辆、各种火炮1600多门、各型主力舰艇130多艘、各型飞机与直升机680多架、各型防空导弹发射架200多部,防空高炮近400门。
近年来,台湾花巨资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现在台湾岛内的人均武器占有量是世界最高的),加速了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妄图在21世纪建成具有先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由“跨世纪”的海军、“装甲化、立体化、电子化、自动化”的陆军以及有强大防空吓阻力量的空军,组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体系。但是,台湾武器装备体系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其C3I系统缺少空间资源的支持;空战体系中缺少对地攻击机;海战体系中没有航母,潜艇数量少;陆战体系中缺少远程精确打击力量,难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1、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但缺少天基情报、通信导航能力
台湾当局将C3I系统作为其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三军C3I系统。台湾陆军的“陆资”C3I系统又称为“陆军战情信息自动化系统”,该系统199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陆资”系统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存有敌情资料、编制实力、驻地部署、武器装备、作战预案等信息,未来将向“决策支援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台湾海军的“大成”系统80年代初开始筹建,1990年5月进入使用阶段。海军C3I系统目前仍使用电话、无线电和邮件传递信息,各海军基地舰队和舰只虽使用了计算机,但其主要功能是管理数据和文件。各级数据管理通信网和军事行政管理均是独立运行的,未建立起C3I系统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
台湾空军的“强网”是台湾三军中最先进的C3I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更换了台空军老式的中央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战管制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与陆军、海军C3I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换装了美国先进的AN/EPS-117,HR-300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防空雷达,实现了对台湾全岛防空拦截武器的全自动化指挥控制。
然而,台湾的C3I系统主要由空中、海上、地面设施组成,缺少自己的空间资源的支持,这将严重地影响台湾情报保障及通信导航能力的发挥。因为作战需要分辨率很高的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卫星组成一个系统,而台湾没有这样的系统,从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方面来看,台湾的C3I体系还缺少完整性,缺少空间制高点这一关键能力的支持。
2、台湾计划在2010年建成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但其反导能力有限
台湾目前共有5种国土防空导弹,其中霍克导弹发射架100部,共4个营;天弓Ⅰ/Ⅱ防空导弹发射架48部,共6个单元;“爱国者”导弹发射架24部,共7个单元;麻雀导弹发射架48部(同高炮一起组成12个连)。
目前,承担高空、远程防空任务的是奈其II防空导弹,其有效射程达140公里,能对台湾本岛及周围海域上空形成广阔的保护伞。但由于该弹是美国60年代产品,战术性能已经落后,台湾当局已宣布该导弹退役,目前正在用天弓I/II和爱国者防空导弹进行更新。霍克导弹承担高度为18公里,距离为40公里空域内的防空任务。原型霍克也是美国60年代的产品,经两次改进后其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有所改善,但最多只能服役到2010年。
台湾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PAC-2导弹已经装备部队,台北地区主要的导弹阵地、机动阵地已基本完工,各阵地间的通信网络、装备架设、测试也告一段落,C3I系统已可运作。台已具有一定的反导弹能力,但台湾军方仍在积极谋求更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台湾正在自行研制一种代号为ATBM系统的反导系统。该系统是在“天弓2号”的基础上改进的,重点改进其制导系统,ATBM计划在2000年前完成各种测试,2001年开始装备。为配合该系统,台湾已开始研制搜索距离达1000公里的远距离预警雷达,计划4年内部署。
台湾军方对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极为重视,计划采购“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将弹道导弹的防护区域从目前的台北地区扩大到高雄、台中地区。作为TMD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宙斯盾”系统对台湾建立反弹道导弹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台湾当局企图通过参与TMD采购爱国者PAC-3型反弹道导弹和“宙斯盾”系统及相关预警系统,配合已从美国购买的爱国者PAC-2型导弹和台湾正在研制的天弓Ⅲ导弹构建反导防御体系。
但实际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原因之一是它的技术尚不成熟,八次高空拦截只有两次成功,对导弹的初始段、飞行段、再入段的拦截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再者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目前的拦截试验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离实战还有较大距离,TMD形成战斗力将是下一世纪的事;此外,台湾海峡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TMD反导能力的发挥。
3、花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缺少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台湾当局十分重视空军的发展和建设,将空军列为“第一优先”发展的军种。为此,加紧实施装备现代化,大量采购和自行研制先进的战斗机。到目前为止,已装备了第三代战斗机F-16A/B共44架、幻影-2000共530架、IDF共88架,此外,还有第二代战斗机F-5E/F共274架。
台湾海军除最近几年服役的新型护卫舰等装备技术水平较先进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40年代建造的,其服役已有50年左右,这些舰艇虽经多次现代化改装和整修,作战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舰体、动力系统老化问题,限制了其作战能力的发挥。
台湾陆军装备也较为落后,主战坦克基本是第二代,性能不够先进,装甲防护性和机动性与目前世界先进的坦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炮兵压制武器型号繁杂,多系美国70年代以前的装备,性能落后。反坦克导弹整体水平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70、80年代,目前正在发展更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陆军较先进的装备有从美国购买的AH-1W“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OH-58D侦察直升机以及直升机载的“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从上述台湾陆、海、空三军的装备情况可以看出,台湾的武器装备总体水平不够先进,即使有一些从国外购买的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从外国引进和租借装备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维修和保障问题,由于战时武器装备消耗数量很大,使用强度很高,疲劳和损伤状况非常严重,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就很难保障。比如台湾从美国引进的“爱国者”导弹,打完了自己不能生产,整个导弹发射系统都将成一堆废物;飞机也是这样,由于台湾无法完成F-16、和幻影-2000的中修和大修,如果主要零部件发生问题或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其作战效能。
此外,台湾缺少远距离精确打击武器,如中远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更无核打击能力。仅有的“青蜂”地地战术弹道导弹射程近、精度低,不能满足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4、武器装备部署范围有限,缺少持久的作战能力
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左右,地域的限制制约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抗打击能力。台湾的指挥中心、电厂、桥梁、机场、基地及各种雷达地面设施均在我中远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内。此外,尽管台湾有一定的国防工业基础,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主要靠外援,靠从美国、法国等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来实现现代化。在大消耗战的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下,没有强大的装备规模、没有雄厚的国防工业基础、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战争将难以持久。
此外,台湾外向型的经济基础基本上靠对外贸易来维持。一旦我军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台湾将无法保证其港口及海运线的畅通,而这对外贸占生产总值(GDP)80%以上的台湾经济来说是致命的。据专家推测,一旦有危机,台湾的粮食最多可保7个月,能源储备只能维持6个月左右。
大陆反“台独”:打好“经济牌”和“美国牌”
陈水扁执意推动明年“防卫性公投”,加剧台海局势动荡不安,泛蓝放弃“一个中国”立场,更使岛内统独力量对比发生逆转。未来台海危机将何去何从?大陆在遏制“台独”势力上应采取何种对策?
警惕选举背后的“台独”战略调整
目前蓝绿两大阵营进入全面交锋阶段,选情变得异常绷紧,基本上呈现胶着状态,民调显示仍然是五五波,蓝绿的策略调整都变得这样极端,力度如此之大,说明双方似乎都对胜选没有把握。
在双方力量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相比而言,民进党作为执政党,行政资源较多,掌握庞大的行政体系,主导选局的能力相对较强,比较具有优势。如果蓝绿选情继续维持均衡紧绷的局面,而政治和经济上又平分秋色,泛绿的执政优势会略胜泛蓝一筹。
陈水扁借推动公投一波波深化当前的台海危机,在选举考量的背后,更有透过一系列“台独”诉求,打破台海现状的真正意图,是用选举策略来掩盖“台独”战略的调整。美国担心,陈水扁以选举策略为烟雾,暗中向“台独”目标迈出步伐。
陈水扁上任伊始,承诺“四不一没有”来维持台海现状,最近又称“四不一没有”原本不存在,大有撕破过去承诺的意味。这不仅对两岸关系来说是具有危险性的挑战,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严峻挑战,是公开给了美国一记耳光,因为美国官员曾经多次表示,美方“认真看待”陈水扁上任之初的“四不一没有”承诺。
从另一方面看,陈水扁的宣示仍是一种负面表述,他不敢表明要搞“台独”、要改“国号”等等,这说明中美台三角关系对他仍有制约作用,使他不敢公开碰统独问题。
岛内“台独”意识越来越浓
台海两岸关系发展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越来越有一种摊牌的味道。以前,大陆不急于解决台湾问题,认为可以慢慢等待时机成熟。而台湾却越来越感到时间对它不利,越来越有独立的迫切感,所以,陈水扁搞了个“台独时间表”,这样,台湾等于在逼着大陆和美国摊牌。如果台湾“制宪”,未来几年两岸势必会出现摊牌的局面。
由于陈水扁在统独问题上频频擦边,不断激化两岸对立,这种行为已经在台湾社会产生负面效应。台湾民意已经受到鼓动,泛蓝阵营的政治立场也从统的一端转向中间偏独,从一开始接受公投立法主张,到对陈水扁“一边一国”立场的接纳。
不管陈水扁是否能够连任,泛蓝泛绿花落谁家,经过2004年“大选”洗礼,“台独”思维都已经在岛内获得了新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一旦“台独”意识成了气候,要想逆转过来便很困难。两岸关系越来越朝向台湾独立的方向发展。明年不管蓝绿谁将赢得大选,这种趋势都无法改变,台海危机最令人担忧之处也就在于这一点。
打好“经济牌”和“美国牌”
大陆今后在反“台独”方面可打的有两张牌,一张是“经济牌”,一张是“美国牌”。“经济牌”是着眼于长期,假如两岸出现不稳定的发展,可能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利益,台商将为了维持自身利益有所调整。“美国牌”指的是通过美国影响台湾,约束其“台独”言行。但预计中美在明年台湾大选之前防堵“台独”的空间恐怕不大。对于台湾“大选”期间政治人物的种种言论,大陆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以免被岛内“台独”势力所左右。在这段时期内,对于台海局势应静观其变。
美国未来是否会落实对大陆的反“台独”承诺,对“台独”采取有力压制行动,还是口惠而实不至,虚应大陆,放任陈水扁推动“防卫性公投”?由于美台双方目前都处于大选的盲点,美国恐怕对陈水扁的“防卫性公投”不会采取太大的动作。美国做出任何行动都可能无法奏效,这会使美国感到更加尴尬。布什也要考虑到美国民意的反响,过于强烈的动作可能不会讨好美国民众。这种选举盲点使陈水扁有恃无恐,也令布什投鼠忌器。
要等到明年3月20日之后,随着“大选”尘埃落定,台湾新当局的政策明朗化,美国才会有新的形势判断和部署。如果对台湾做出约束性行动,应在这个时间点之后。
台湾现在有4架“鹰眼”在服役,可以为作战部队提供全天候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这4架“鹰眼”配有AN/APS-138雷达。机组成员5人,其中2个为驾驶员、3个为系统操作员。根据美国外军火销售计划,台湾将于2004年、2005年分别再引进1架E-2T飞机。到那时台湾将拥有6架这种飞机。
相关链接一:如何渡过台湾海峡
1.有限的登陆作战
1947年7月,随着我人民解放军俘虏国民党海军一艘坦克登陆艇,人民解放军拥有了第一艘现代化舰艇。也是现代化的登陆力量。但始终未形成海上作战能力。1949年10月发动的解放金门岛的战斗,由于缺少登陆用的船只而遭到巨大损失。当第一批三个团的兵力和第二批四个连的增援部队运抵金门岛之后,我用于登陆用的各种帆船、木船却未能按时回来,我登陆部队再也找不到登陆用的船只,更谈不上现代化登陆舰艇,9086人(含船工,民夫350人)在无后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近5天,最后全军覆没,除一小部分被俘虏外,其余将士壮烈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在评介这段历史时将等陆舰船准备不充分列为战争失利的原因之一。
建国初期,为迅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人民海军通过购买、交换、征集的各类船只,包括美制LST大型登陆舰,LSM中型登陆舰,LCT,LCM和LCI登陆艇几种类型,不仅数量少、性能落后,以及大量的民用船舶,于50年代中期建立了人民海军的第一支登陆舰大队和分散的登陆部队。虽然这些登陆舰艇远不能适应海上作战的需求,但人民海军仍挟陆地作战的余威进行了1000多次海上战斗,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们,马祖之外的所有岛屿。其中1950年5月的解放万山群岛的海战是人民海军组建以来第一次与陆军协同作战并取得圆满成功。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进行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人民海军的140多艘登陆舰船、运输船组成4个登陆输送大队,在半小时内将4个营的兵力送上陆地,仅一个小时,全部解放一江山岛。
2.台海作战无底线
台湾海峡的制空海权,海峡两岸多有研究,结果也是见仁见智。但实际上如果台湾突然宣布独立,其后果必将是一场无法预料规模的战争,而且战争形式的不确定性将为超限战理论提供一个有趣的注脚。我们未必会使用其中的方法,但当一个国家面临分裂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是全方位的,会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一种观点,建国5O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我国国力大幅提高,经济极大发展,人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民间资源极度增加,但军事力量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却提高不大。第二,我国在建国初期在帝国主义核力量的威胁下发奋图强终于成功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究。但有人说这是劳民伤财。而实际上多少年来确实也是无的放矢。可实际上上述中国政府经常被别人批评的两点恰恰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是制空权、制海权的掌握。把敌机消灭在地面和把敌舰消灭在港内,是空战、海战最理想的作战方式。利用战木核武器可以轻易地在战争初期达成此目的。而经过疏散或逃出的机、舰则难以形成对我大规模登陆部队的作战优势。而我目前的海空力量完全百把握寻歼之。台湾海峡不过160海里,航母无用,也来不及建造;登陆艇艇是第一波攻击上陆的主力,普遍吨位较小,充其量运送万人左右,百多量坦克。不足以形成对敌手地面部队的压倒性优势。而我们进行登陆战的前提是己经取得了制空、制海权,那么用什么样的登陆般艇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强大的运载能力才是解决月题的最关键因素。
3.人民战争的新概念
人民战争可能意味着人民直接参战,甚至参与的程度超过军队的参与程度。商船实施海上封锁、反潜、制空、布/扫雷、监视(动态),如:信息战或封锁战,由军方担任警戒,而由民船实施布雷或远程导弹攻击。另外,民船的装备信息或电子欺骗设备、数据链系统,并将有用信息传送给军舰。商船作为无人机的平台,发射与回收无人机并作为其控制站。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使民船作为传感器的作用提高了。随着美国沿海战战略的开展,民船对我军船的掩护,信息提供等作用将进一步增加。
民用船舶是海军勤务舰船一支庞大的后备力量,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有一支在和平时期准备充分的民船队伍,战时方能有效地担负起海上补给、维修、反潜、甚至防空等任务,使海军作战能力成倍提高。利用商船运载能力强,甲板空间开阔的特点,由舰艇/飞机(直升机),提供远程导弹的中继制导,弥补舰艇载弹量小的缺点。另外各类防御设备的重量与体积对大型商船来说并不是主要的问题。由于商船本身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安装较少,因此电磁兼容问题较易解决。全集装箱船上安放集装箱化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武库船的水平,以应付对陆上的火力压制任务。全集装箱船装集装箱化的区域防空导弹,为舰队提供远程防空能力。采用多-双基地雷达组网,可利用商船作为发射机平台(置于安全区域)或接收机平台(复杂区域等)尤其是后者,即符合商船身份,又能成为信息源的一个节点。其中接收机装船,而发射机置于同步卫星上是未来舰载双-多基地雷达的理想工作方式。其次岸上发射机,舰船接收机,甚至舰船发射机。我们可以制造集装箱化或模块化的接收机,随时装船。
运载能力强,高航速,起卸货迅速恰是商业运输极力追求且已达到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的航运大国,拥有极为庞大的船舶,船型包括远于运送装甲车辆所滚装船、适于改装的集装箱船,以父大量的浩海客船、普通杂货船,特别是近年来沿海高速客船的蓬勃发展,使式们拥有一支能在数小时即可渡过海峡的现代化船队。除此之众,我国的浮桥技术、浮码头技术也有突出进展,我们可以结合这西者技术于一体,利用它们浮载十部辆坦克抵达海岸,用普通货船在浮码头上卸下车辆韧资,以浮桥为栈桥,实施台湾西海岸任何位置的登陆作业。商船或称"人民的力量"的间接参战可能会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败。
4.商船改装
商船的战时改装需要遵循一条基本准则,即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船舶的设备,尽量节省改装时间和费用。其改装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自持力,即燃油、淡水、食品的供应;2.居住性和空间,即多出的军方人员所需舱室及车辆装/卸载设施;3.稳性,商船应遵守比IMO更高的标准;4.消防措施,应增加许多便携式消防设备;5.航空设施,由于加装飞行甲板会对船只的性能参数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稳性的影响,因此飞行甲板的安装通常构成整个船只的关键工作。一般来说,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最适于作为飞机搭载船;6.通讯,船桥负近附近应预留出安装此类设备的空间;7.自卫系统,如箔条干扰火箭、反导/防空导弹和小型机关炮。
商船的改装设计应遵循以下三点:1.改装时尽可能不进坞,或破坏船体主结构;2.液舱容量应能增加,以用于油料和压载水之用;3.采用标准件以适用于安装其它船厂的产品。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的改装略有不同,所选用船舶的经济性并不是最好的,而应是最容易改装的。
国外的商船战时使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把商船的设计、建造、装备及操作都纳入军辅船范畴,使之成为国家海上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国家对商船采取高度集中的中央管理模式,如前苏联;2.利用现有的庞大的商船资源,配合以一定数量的经过改装的运输船队,遂行国家战略海运,国家通过立法保证商船的可用数量,如美国。该国亦对现有商船在战时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法律制定和改装技术上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3.集装箱船及滚装船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及适当的通讯设备,如英国。该国参与马岛海战使其战时改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除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外,还应结合海军需求加强开发具有军事潜力的高新技术船舶、高速船、滚装船、集装箱船、载驳船和油船等,并预定改装方案。投入力量开发研制商船改装、改建所需用的各类船用设备。研制战时应用的模块化船载武备、设备、航空设施、通信设备等。模块化舰/船载设备/武备的研究。特别是接口技术,可以使军/民船迅速提高战斗力,而平时则可以减少使用费用。根据国家法令,在为船东进行船舶设计时对适用船型预设空间和接口,战时按照军方要求进行改装、改建设计。
商船改装最复杂的工作是在商船上设置直升机起降平台。除此之外,主要是增设适于军用的高频通讯设备、密码设备和海上补给设备,以便战时迅速转入军用。另外,在普通货船上应用模块化技术,即在商船上预留一定数量的数据、油料、通风、淡水等接口和宽敞的空间,一旦发生战事迅速加装如直升机起降/后勤保障设施、箱载防空/反导武器、反水雷装备、军用通讯设备等各种模块,使商船迅速转变成海军的辅助舰船。
商船改装,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各类民用船只进行改装,另一方面也是利用现有的民用技术和设施满足军事用途。如利用我国近海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研究快速机动浮码头、"登陆船码头"、"海上机动基地"等装备;采用商船建造规范建造军辅船、训练舰,甚至某些大型的直升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此外,政府通过立法有计划地制造适于军事需要的民船。如发展适于运送部队、弹药、各种重型武器装备及食物、油料等物资的大舱口货船;建造外型和结构类似登陆舰,适于坦克、装甲车和其它自行武器迅速登陆的大型滚装船等。我国在"八五"期间结合民船战时动员研制了一艘多功能训练医疗船,其平时担负集装箱运输、航海训练任务,加装集装箱工作模块后担负医疗救护训练、直升机训练和国防动员演练任务等;战时加装医疗特种模块后可担负救护和转运伤病员的任务。这艘船的应用提高了我国战时动员的能力和水平。对军民通用装备的利用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5.集装箱
集装箱化的武备、电子设备,可以用飞机迅速部署或转移,运送到最急需的位置,甚至可以用远程飞机从国内基地运送到某个接近潜在战区或正在冲突的港口,就近装备于我国所属的商船上,使之迅速达到护航的目的。在国内海域也可采取此种办法,通过在商船上安装此装备而迅速弥补当地作战舰艇的某些不足。全集装箱船上安放集装箱化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武库船的水平,以应付对陆上的火力压制任务。
采用ISO标准单元进行集装箱化的原则,以便各种舰船能迅速装备范围广泛的武器设备、探测器和支援设施的途径。装备这些系统的舰船有下列可能用途:保护越洋护航队;扩充现有海军力量;迅速改变舰船作用;增强舰船现有武器能力;将武器系统应用于在严格的商船生产线上建造的舰船,即应用于基本上根据商船设计建造的舰船。
集装箱化意味着先将一完整的系统或子系统安装在一个标准化单元内,尔后把该标准化单元装于船上,这些舰船可以是战舰、舰队辅助船,海上巡逻艇或货船。集成和调试工作尽量安排在工厂车间内进行,以减少在船上的工作量和设备。考虑到护航船队在海上护航中保护了许多高价值的目标,将武器系统集装箱化于ISO单元,意味着可用范围广泛的系统来保护一组船舶,这种保护不是靠更尖端和更昂贵的战舰,而是靠小型、廉价的海军护卫舰,并由某些货船上安装的武器系统来予以加强。当一次航行结束之后,又可以把武器系统转移到另一艘ISO集装箱船上使用。从油轮到战舰的各种高价值的船舶,依靠安装这种无双的集装箱化点防卫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正在开发即将投入实际使用的发射方式也将适合于集装箱化。事实上,几乎任何导弹系统、中小口径炮、鱼雷发射管或假目标火箭系统,都可与支援、探测、维护和船员用的设备一起被装进ISO集装箱内。
为了减少需要时的安装时间,准备安装集装箱化武器系统的舰船,自然应装有若干但不是全部所需的机械的和电气的共界面。严格采用相同的标准配件,只要可能就在任何两个不相邻的集装箱之间使用现代数字数据传输系统,将会缩减这样的准备工作。目前研究表明,这并不是一种耗资大或艰巨的工作。
出于对护航和保护海上航线的考虑,美国在北约海军内提出了称为ARAPAH的计划,这是相当有意义的。美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着手"阿拉帕霍"计划,至1983年结束,其成果是建造了一个为集装箱船提供飞行甲板、机库、燃料舱和居住舱室的完整系统,并完成了海上安全飞行作业的可行性研究。后来该系统出租给英国人,在南大西洋经受了一定程度的考验。最终的结果表明,根据ISO标准模块的使用,在一艘非专用商业集装箱上或岸上适用模块化直升机保障系统是可行的。通过对船舶进行微小的改变,该系统可以在24小时内搭载在集装箱船上。
这计划是试验迅速将商船改变成快速部署的海上防卫力量的可行性。这个项目设想在载货集装箱顶部安装空中支援和反潜直升飞机的工作平台。因为船舶将成为快速部署力量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扩展上述设想,装备ISO集装箱化武器系统进行自卫是明智的。初步计算表明:只要花不到三分之一的费用,就可以武装一艘商船,使其具有专门建造的同样火力的护卫舰所具有C3探测器和武器装置。此外,其管理费用也比传统护卫舰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因为武器部件在非战争时期不须经常操作。
使用经过考验的ISO集装箱单元中的武器系统,能以很低的费用有效地增加海军的火力。适当时,进行少量的特殊准备工作,标准商船即可装备集装箱化武器系统。实际上,一艘装置集装箱化武器系统的商船,其火力与护卫舰一样,但费用却是新建护卫舰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实行的"应急船"计划(COOP)是一个巨大的反水雷系统工程,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现有的适合反水雷的渔船和其它船只进行登记造册;第二步,通过立法措施,在设计建造新渔船时兼顾反水雷的有关要求。为此,制订渔船用于反水雷作战和快速改装的专用标准,诸如提高渔船作为反水雷平台的性能(降低噪音和磁场特征),装备捕鱼和扫雷两用绞车,装备多用途鱼探器,装备便于拆卸和改装的模块化设计的设备等。与"应急船"计划相适应的反水雷装备必须集装箱化。甚至专门设计一些适用于某些"应急船"的扫雷具。专门设计的集装箱,平时用于储存反水雷装备,战时迅速运输到安装地点。有的集装箱可兼作反水雷控制操作室使用。
6.航渡及登陆工具
为保证两栖战的顺利进行,安全地运输各类物资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在大量的物资运抵目的地附近后,为保证航渡中的运输效率及安全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物资、武备的船-岸/船-船转运问题。大量的运输船由于其主要服务时间与对象都是民间的,运输及转运的时间及地点均可选择,而在战争期间这些方面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可能要在战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或是在大风浪中完成任务。对敌方的火力威胁可由护航舰队及自身火力提供保护,而对海浪、风力的威胁只能依靠船舶自身的能力。
气垫登陆平台
与气垫登陆艇十分接近,其用途是将军用车辆或物资从民用滚装船上卸载并运送到海滩上。实践表明小型气垫登陆平台适宜运送小型车辆,而军用气垫登陆艇经过简单改装亦可承担此任务。大型气垫登陆平台有运送重型车辆的能力,并且它也是各类气垫登陆艇的运载工具;高海情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概念是依靠起重机把集装箱从船上吊运到气垫船上。载有吊车的本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气垫船可直接驶到平台上接受物资。高海情集装箱运输系统可以快速和安全地在超过海况2级以上的情况下卸载货物;气垫浮船是一种带有气垫围裙和充气装置的大型气垫驳船。它可运送达140吨的货物直达海滩,或者运送两辆M-1坦克。气垫浮船由其他机动艇拖带行驶。由于其体积较大抗风浪能力亦较强;倍宽模块化浮箱式渡船是一种与标准集装箱兼容的可装配成倍宽浮箱的模块。它可直接运送40英尺集装箱至海滩,与老式浮箱渡船相比,运送同样载荷由于其体积较大而航海性能更为出色。但由于其干舷仅为1英尺,因此不能适应海况3级时的航行;两栖货运登陆驳船是一种新概念的货物运送系统。其工作原理接近上一系统,但各模块的尺度更大,有超过3个集装箱宽度的空间。每个基本模块为25英尺宽,40英尺长和8英尺高。干舷高度超过了气垫浮船;先进技术重型载运登陆系统。该系统可运送200吨货物,运送方式为:从两栖登陆舰的船坞中驶出,沿海岸以20节的航速行驶至适当地点实施抢滩登陆。
7.浮码头
英国根据马岛战争的经验建立了一座浮动军港(即海上浮动基地)。该浮动军港由各种大型驳船组成,包括靠泊、货物装卸及码头所需的各种设备,可以使货船迅速停靠、系泊及卸下船上货物,并配有锚船、拖船、起重船等。驳船装载登陆作战物资在登陆沿岸水域展开,通过军用舟桥运送上岸。驳船长90米,宽27米,在英国本土建造然后用重型半潜式运输船运送到马岛海域,拼装而成。浮动军港的建立对登陆作战以及抗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具有生命力强、可机动、展开速度快和保障能力强等特点。可在战时由后方基地迅速前往作战海区集结并分类提供各种物资及各项服务,用途十分广泛。另外还有一种称为登陆船码头/浮桥的近岸部署设施。它是由巨型油船(VLCC)改建的码头,船上设有船舶靠泊的全部设施。可同时停靠两艘货船,并通过10,000英尺长的双道浮桥与海滩连接。该类系统如果进一步该为半潜式浮体,则适应海况能力达到5级。
相关链接二:中国核潜艇部队揭秘
中国海军拥有一支核潜艇部队,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1996年3月的台海危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却是鲜为人知的。
波诡云谲的台海危机
1997年3月5日至25日,台湾"总统"选举前后,为了打击台湾岛内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奉命在东南沿海举行了三波规模空前的实兵实弹军事演习。在演习期间,美国先是于3月5日派出了"独立"号航母编队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港驶往台湾东部海域,紧接着在3月12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正从印度洋向台湾附近海域开进。同一天,日本《读卖新闻》援引台湾军事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已将"尼米兹"航母编队的行程正式通知台湾当局:21日抵达高雄外海,22日进人台湾海峡北上,23日在台湾海峡停留(台湾"总统"选举之日),24日驶出台湾海峡,25日从基隆外滩离去。
针对美国不断向台湾附近海域集结兵力的挑衅行动,中国最高决策层并未示弱。作为回应,中国的第二炮兵部队奉命在3月13日凌晨向预定海域发射了第4枚地地中程导弹。时隔一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又宣布:美已向在台海附近监视中国军事演习的航母编队增派三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至此,美国在台湾海域附近集结了两个航母编队共十余艘舰艇,百余架飞机,成为有史以来,美国在此海域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一时间,台湾海域波诡云谲,战云密布,危机起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美航母编队未进入台湾海峡之谜然而,事态的发展,戏剧性地出乎人们预料之外。3月20日,美国海军驻香港联络官异乎寻常地向媒体透露:台湾海域局势有所缓解,因此,美"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已奉命放缓航速,但该战斗群驶赴台湾附近海域的航向和企图暂不改变。其后,美"独立"号航母编队一直在台湾以东200海里以外海区徘徊,而"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则一直在台湾南部200海里以外的海区游弋,一直到25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两个航母编队将离开台湾附近海域,"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并未驶入高雄外海,更未像事前宣称的那样驶入台湾海峡。缘何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突然改变了原定计划?
这一直是个谜。由此引发的各种猜测、议论四起。有分析认为,这是中美两国政府通过紧急磋商而达成的默契;还有的观察家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航母编队担心"擦枪走火",和中国参加演习的海、空军发生不测意外事件。其实,这一谜底只有美国军方心知肚明。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军用侦察卫星从空中拍摄的照片显示,自3月13日以后,原本停靠在青岛核潜艇基地码头上的中国海军核潜艇全部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美国军方据此研判认定,为对付美国的航母编队,中国海军的核潜艇正赶赴台湾附近海域。而一旦发生意外,美国航母编队将很难对付不知藏匿在水下何处的中国海军核潜艇。来无影、去无踪,具有很强攻击力的中国核潜艇迫使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耀武扬威的航母编队在台海危机中不敢轻举妄动。
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
在台海危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真正显示了其是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事实上,中国正是由于先后有了原子弹、核潜艇,才在国际上奠定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才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核潜艇的诞生,是人类将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建成下水。在其后三年时间里,航行6万多海里,并从冰层下穿越北极,而消耗的核燃料却只有几公斤。核潜艇以其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航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等优势,震动了世界。有些军事专家评论说:"核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军军事技术上空前的大变革。"此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不惜斥巨资,重点研制发展核潜艇。英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大国都相继研制成功了自己的核潜艇。
面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和海军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国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高瞻远瞩,认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潜艇,才能以威慑对付威胁。
最高机密的09工程1958年6月27日,中国最高层批准了国防工业委员会"关于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绝密报告。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当时,研制核潜艇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意味深长的是中国有关部门以"09"作为这项工程的代号。"09"当时是中国大陆城市火警的报警电话号码。也就是说,中国研制核潜艇已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当时一无图纸,二无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指点迷津,其难度可想而知。说起来,谁也不会相信,可供研制人员参考的只有两张模糊不清、从外国报纸上翻拍的外国核潜艇照片,一件从西方玩具店里买来的核潜艇模型。
就是在这种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0多个科研单位、工厂,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建造完毕下水。核潜艇技术工艺复杂,涉及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一艘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堡。一般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倘若把核潜艇内的管路、电缆连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仍有富余。在核潜艇的"五脏六腑"内,安装有各类设备数千台,各种仪器和仪表、指示灯和大大小小阀门成千上万,五花八门的零部件数以万计,而所有这些,全都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堪称是一个奇迹。其后,在经历了将近四年时间,数以万次的严格试验之后,这艘核潜艇正式服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它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后发制人的核反击力量
海洋国家的海军是一个战略军种,而拥有海上核打击力量,是海军作为战略军种的标志。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太空中的大量侦察卫星,加上其它侦察手段,陆上固定的导弹发射基地和较大的导弹机动车队很难不被对方的间谍发现和受到监视,在这种情况下,海上核力量就显示出其生存上的优势。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来无影,去无踪,造成敌方战略防御的困难,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可以后发制人,对敌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中国只有拥有了战略导弹核潜艇,才真正具备海上核反击的能力。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动了世界。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美联社对此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技术性能安全可靠
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主要依靠核反应堆,稍有闪失,就会酿成事故,有些甚至是像前苏联在挪威附近海域发生的艇毁人亡、引发恐慌的灾难性惨剧。因此,核潜艇的核安全始终是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中国海军一直将核潜艇的核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据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对核潜艇部队的要求是:必须百分之二百地确保核安全。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现已安全航行近30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核潜艇未发生过事故的国家。这证明了中国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及核安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核潜艇的其它技术性能也显示了良好的安全可靠性。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中国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安全航行两万余海里,打破了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中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隐蔽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1988年春,中国核潜艇首次穿越台湾海峡,远赴南中国海,并成功地进行了极限深潜、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海捞雷等多项试验,表明中国的核潜艇完全符合隐蔽、突袭、适合中远海、大深度、远距离作战的使命要求。
据中国军方权威人士透露:经过28年的建设,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数量和总吨位不断增加,活动范围已逐步扩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海域和西沙、南沙群岛海域。中国海军的核潜艇近年来还多次与水面舰船、海军航空兵协同,参加打击敌海上编队、封锁海岛、侦察与反侦察等合成训练,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快速反应、电子对抗、远洋航行、深海攻击、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
中国重视核潜艇
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是和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十分关心、重视分不开的。中共的开国元勋们为核潜艇的研制倾注了大量心血。核反应堆在陆上第一次运行正式开始发电曾用专线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总理下达了"严密组织,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指示。朱德元帅在第一艘核潜艇服役后,亲自观看了核潜艇的海上演练。邓小平任军委主席期间,对中国的核潜艇部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的指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更是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建设。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先后两次到核潜艇基地视察,并欣然为潜艇部队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我国威,壮我军威。"李鹏委员长在任总理期间,也曾于1988年的8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准备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导弹核潜艇参观。他走遍了每个舱室,详细地询问了艇员们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并高兴地为核潜艇部队题词:"壮大海上核威慑力量,利国利民。"
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支能够有效地巩固海防,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核潜艇部队,举世瞩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国家的海军首脑参观过中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这其中包括美国的前"核潜艇之父"里科弗,美国海军的作战部长、英国、法国的海军参谋长及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等。
相关链接三:台海危机中处于风暴眼里的台商心情
一位国民党党员的心声
身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台商服务中心委员,同时任太平洋俱乐部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的李茂荣向记者表述了他的心声:“无论何时,两岸关系的紧张对我们在内地的投资都非常不利,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打击更大。要知道,无论在备战状态,还是战时,不动产都是最不值钱的。”
“从我们公司的名字可以知道,我们是1996年前就进入内地、一次性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可以发行合法会员卡的公司。这种公司1997年后,内地就不再批准建立了。但即使是这样,我们的业务仍然完全仰仗于两岸的稳定。我们新近在上海拿下一栋3万平方米的大楼,房地产业务起色不小,可台湾一闹‘公投’,长远来看,肯定对我们的生意有很大影响。”
“我现在的心情很乱。我实在搞不清台湾的‘本土派’是怎么想的。在内地,‘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大陆一定会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加以阻止’,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可好像台湾的‘本土派’总是天真地认为,大陆是在吓唬台湾,是在哄小孩玩。”
“台湾是个海岛,长期以来,与天争食,与海搏斗的强悍心态,让台湾某些人有了一种逆反心理,这是最要命的。这种心理要将台湾人民推上战争火线。”
“我是国民党党员,国民党现在在台湾是在野党,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少数人的阴谋得逞。好在最新消息说,比较温和的国亲版的‘公投’方案被通过,而有严重‘台独’倾向的蔡同荣方案已被否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台湾民意,也是在内地投资的广大台湾工商界所希望看到的。”
担忧中的十周年庆典
东莞是广东地区台资企业最多的地区。11月28日正是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为筹备十周年庆典活动,会长张汉文前一天晚上整整忙到深夜12点才回到住所,回到家里首先就是打开电视收看“公投法草案”表决的情况。
“大家都非常关心表决的结果,尽管很忙,没有时间看电视,但是我们都互相打听相关信息,结果一出来我们就知道了。”28日上午正在参加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议的张会长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因为一旦“公投”的内容涉及最敏感的内容,基本就意味着战争,张会长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太大,我们真的不敢设想。不过大家估计一些敏感内容不会被列入公投之中,所以在知道表决结果之前,只是有些紧张。”可以想象,如果东莞的台商认为表决的结果触及到敏感问题,他们可能也没有心情去筹办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庆典活动了。
张汉文说:“作为生意人,我们都知道政治、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政治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必然会遭受重创。所以,我们希望两岸关系正常化,不要分家,不要冲突,应该用和平的手段处理中国的问题,不要伤害任何一方,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
东莞目前大约有5500家台资企业,是我国台资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最早成立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地方,张汉文会长的话是有相当代表性的。
其实台商非常关心两岸局势的一举一动,因为如果两岸局势紧张甚至开战,他们的利益将首先受损,不过作为生意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赚钱,自己并不想卷入政治之中。广东某地级市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新闻负责人表示,他们11月27日一直与台商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过,不方便将有关情况对外透露。
上海40万台商:赚钱是第一位的
上海及周边聚集了近40万台湾商人及家属。经调查,在上海的台湾人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加班的还得加班!”在某跨国企业中担任客户总监的杨先生平静地说。他表示,台商们的心情并没有因台海危机激起涟漪。有些在台湾的家人可能会紧张,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但内地台商本身并没有任何恐惧的心态。
“我们现在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在上海赚钱。”某台湾置业公司一位高级经理毛女士对传言似乎毫不在意。在台商们的私下聊天中,这个话题虽然是热点,但大家都非常默契、习以为常了。
“这种选举花招,看久了已经麻痹了。”台湾庄周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周鹏邦先生表示。他认为,人民求安定和经济发展是大方向,以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和则两赢”。
台湾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住商不动产今年4月才开始进驻上海,目前扩张迅速,目前已经开了30多家店了,明年预计要在杭州开分店。林倩说:“我刚到上海的时候,站在黄浦江边看见两岸美景,很是激动。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最繁荣时候。现在,真不希望这样局面被破坏。如果战争爆发,我们企业所有发展计划将被全部打破。”
来自台南的林建南先生今年3月到上海,他说,我在内地做生意,就希望能够多多赚钱,两岸局势稳定对大家都好。“一旦打仗,两岸就成了仇人,生意自然没法做了。”已经成了上海女婿的林先生担心战争会对台湾和内地经济造成危害。
台商普遍表示,他们最希望的是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经济发展,否则他们不会背井离乡来到内地辛苦创业。“这些年,台湾整体经济不好,政治人物忙于内斗,这种闹剧我们不感兴趣。”战争对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两岸老百姓。林倩说:“我个人是反对公投,反对台独的,现在是考验两岸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也相信两岸领导人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不要打起来。”
发展经济,把人民生活搞好才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其实,两岸局势紧张最可怜的就是夹在中间的台商,尽管他们只把这场危机视为炒作议题,但他们也担心有人借此话题煽风点火。
“有知识的人都不会赞成公投”
范先生是某知名生物制品公司老板。他用一个生动的事例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说,从台北出发的一条东西快速干线,途中需要经过一个叫坪林的地方。当时建设这条干线时,当地居民为是否在此间修一条匝道有争议,在当地居民来看,修这个匝道对他们的生活有利,后面公投的结果也显示出了这种“民意”。但是,这个结果出来之后,当地环保署郝姓署长即提出辞职,因为在他的专业和科学眼光看来,这个匝道就不应该修,这种公投也不代表民意。
范认为,公投只能反映一种民众意向,而这种集体意识往往要受到视野的限制和自我利益局限,因此,“用公投来决定台湾的局势和走向完全是胡扯!”他说,公投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周先生是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来内地后已经多年没有回台湾。周说他的产品是通过欧美进口的,不需要经过台湾,这些年跟台湾的联系也少了,但是对台湾的局势还是比较关注。周告诉记者,对于台独,他是绝不赞成的。他说,尽管台湾形势对他的生意不造成直接影响,但局势一旦紧张,必然会从政策面上对他的生意造成不利。“我非常希望能维持稳定、和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