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的三派构成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7:33
文章提交者:李克洲        发表时间:2010-5-6
A. 中国马派
中国马派,是中国经济学界人多势众的部分。人员比例估计在80% 以上,他们教授的是中国官方认可的主流经济学,即官方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马派,既不是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学派,也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因为它不是一个学术流派,它是指在中国宣讲、传播归拢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名下的官方认可的知识分子集群。这个最大的势力,又可以细分为如下三个分支:
1.原教旨分支 ,以刘国光为代表。阵地在中国社科院及各级党校。比如2005年,中国经济学界出现强烈的学术专制回潮。第一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刘国光等人公开提出回到文化大革命那种“独尊马学”。一时间专制主义竟然呈现“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这些人一提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将其归结为“阶级论”,而后又将“阶级论”归结为“剥削论”。 但是现在这一分支人,正日暮途穷,人数越来越少。
2.中国化分支。以 社科院程恩富、人大的孟捷为代表。这些人,是名正言顺的体制内
(官方)经济学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对这些官方经济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他们提供一套正确的经济理论,为建立一个以商品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上思想上和伦理道德上的依据。但是,因为他们信奉的理论和实践相矛盾。比如说,目前这些人编篡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资本主义部分,一直照搬马克思的半部《资本论》,从劳动价值理论开始,中经剩余价值理论,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结束。所有读过这种教材的人,都能看出,在马克思的这种经济理论的分析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是一个存在剥削制度,从而必然是一个分裂的互相仇视和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的社会,它的结局是被革命并走向灭亡。为了为官方政策提供合理性辩护,他们只好对马克思的经济学,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塞进现行的经济政策,以适应社会需要。这些人的缺点是,没有西派的市场经济运行操作知识娴熟,许多时候被西派争了宠。
中国化分支,在学术上最出名的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概念,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建一个堡垒,以保护自己不受西派的攻击,翼求以划江而治。
这一分支,因为丧失了理论创新的功能,而时常不能完成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所以,社会实践,只能靠“摸着石头过河”了。只是由于官方意识形态的保护,这一分支才能继续维持其正统地位。
3.沉默的大多数分支。这一分支,是中国高校和官方科研机构的主体。他们按官方发布的文件和教科书,照本宣科。他们把这当作仅仅是一种职业,如果抛弃学术原则的拘束,为了生存,宣讲一种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也无可厚非。
B. 中国西派
中国西派,科书化的西方经济学信徒在中国的那部分人。人员比例估计低于20%,。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中国西派,不能称为中国西方经济学派,因为这儿说的这个派不是学派。事实上,中国西派本身也没有学术创新功能,他们只是在中国传播教科书性质的西方经济学。
这些人以海龟为主,大多是教科书性质的西方经济学的二道贩子,因为多是学艺不精的人,时常歪曲西方那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这派人大多留过洋,受过西方经济学的教育和熏陶,在中国,也身体力行着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原则。他们拿着高薪,当着中官(相当于处级),除了参与教学之外,部分被官方认可的学者,还能够参与制定或提供具体政策建议。
西派这些人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因此只要可能,他们都狡兔三窟,随时准备拔腿走人。他们心中知道,他们虽自封为主流经济学派,其实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他们永远是少数派,是随时可以牺牲的羔羊。经济学界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刘国光大肆攻击北京大学,当时,被刘国光当作对立面代表的林毅夫,曾经三次请求,并一再解释和刘国光没有原则分歧,才得到刘国光接见。正如胡景北所说,学术专制和学术自由两者泾渭分明,如何可能“没有原则分歧”?其实,即使林毅夫下跪,一旦专制再起、“反右”、文革重来,他同样逃不脱牢狱之灾、“冤屈”之哀。值得庆幸的是,林毅夫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总算解脱了。
西派中有些人,和刘国光一样,也具有原教旨性质,他们一旦有点小权,就会搞学术专制。比如北大的海闻,搞了个CENET,托学术自由之名,行打击异己之实。在这个网站,你骂政府可以,但只要说他们理解的那个西方经济学有错误,则格封勿论。
C. 中国民科派
中国民科派,人员比例不超过0.01%。是中国经济学界最势单力薄的一派。
主要阵地,各个网站。
民科,即民间科学研究者,也就是非职业的科学研究者。有人概括其特点如下:
第一,对于探索未知世界有强烈的热情。第二,这些人一般属于偏才。
第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依靠自学,对于自己的研究非常执著;或受过高等教
育,但努力方向却并不在他所学的专业方面。
第四,他们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功利。
但是,中国社会的恶俗化,把许多美好的概念也进行了丑化,比如“小姐”本是指富贵人家的千金,现在却变成妓女的别名。民科,也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其实,民间学者,一直是创新思想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思想的主要来源。
纵使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不少民科的典范,例如,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专业科学家,而是一个政府小职员。应该说他是先有成就,后进体制。经济学家界,就更多了:魁奈是医生,李嘉图是个股票商,马克思是个革命家,瓦尔拉斯是个倒霉的银行家,甚至凯恩斯也是个不务正业的民科,既做官又经商,在剑桥,他从来也没有混上教授。
中国的经济学领域的民科派,也是一个从事不同职业类似的民间学者群体,包括曹国奇、黄焕金、李克洲、张建平、黄佶、王志华、唐有东、党爱民、张挥等人。
举个形象化的例子,纵观经济学说史,按经济学家的境遇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用一种不恭的比喻,好似家鸡和野鸡。家鸡,就是在大学和官方科研机构的经济学家;野鸡,就是处在民间的经济学家。家鸡,有主人加以饲养,当然既然不必到处觅食,省却了冻饿之忧,但是也失去了自由,无法飞翔了。而且主人既然加以圈养,也必定不是无偿的,这些家鸡有的被要求下蛋,有的被要求打鸣,有的被要求作为角斗的材料,不一而足。
民科派,是中国的经济学创新之源,许多被冷嘲热讽为“民科”的经济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黄焕金提出,斯密的“行业分工”分析比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分析,更正确的描绘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李克洲则提出,应该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解成,从阶级观点出发去认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如何运行的科学方法论,并且应该用全面的正确的观点看待“阶级论”,阶级的斗争和合作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斗争(“剥削论”),而否定阶级合作这一主流社会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