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黄海军演危机 中国的问题还很明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1:37
2010-07-17 01:52:04.0
针对黄海军演危机 中国的问题还很明显
作为中美的又一次比较激烈的碰撞,黄海军演危机有一定的代表色彩。甚至可以说,相关危机的出现和处理,算得上中美近年斗争的一次典型案例。其间的利弊得失,相信各方都会有所总结。
纵向对比来看,中国在处理黄海危机上少有地展现了相对的强势。事实上,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这方面的变化就已经比较明显了。毕竟,利益整体的增长少了,中国要维持自身的发展态势,就必然面对巨大的压力。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中国必须用一定的手段保护住自己的既有利益,并建立起新的平衡。显然,中国选择了比以前更为强硬。在气候大会上,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中国都有着类似的改变。如果单是个别方向,可以理解为战术性质的改变。当前这种全方位的改变,显然是整体斗争战略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然而,横向来看,中国的表现并非无瑕。其间还存在明显的问题。这里头既有绝对力量差距的因素,也有一些力量运用的因素。
近段发生在中国周边的这些激烈的斗争,几乎都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主动挑起的。中国在斗争过程中更多地扮演了被动应对的角色。仅仅这一点,就已经决定了中国不会在这种斗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说到底,对手都经过长期缜密的策动,然后一朝发动。中国却只能匆忙应对。在这种情况下,整体上的被动是难以扭转的。或许一次两次有神来之笔,可以反先。可是就长期的斗争而言,政治智慧和精力的消耗是巨大的。这样下去,仍然是一个泥潭,会有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利益随着这种被动而流逝。
单就黄海军演危机而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士气受到了打击。即便美国的航母最终并不进入黄海,也不足以完全挽回这些损失。说起来,还是之前提到的因素,就是仅仅被动地应对了,主动太少,不能反先。更通俗地说,就是别人上门找事,最终中国也只能做到息事宁人。
在面对危机的反应上,中国并不迅速和明确,或者说是烈度太低。这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反击手段的威力有所欠缺。由于时间上有所拖延,以及在方式上的含蓄,中国的反击无论内外形成的震慑都显得不够圆满。毕竟,类似的反击,对内部安定团结做贡献也是很重要的。就对外而言,过于含蓄总会让对手心存侥幸。或者,这种态度在整体战略上有其独特的考量,但就战术操作而言,会使具体手段效费比严重下降。
这次的东海演习,就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实中国并没有必要去解释我们不是针对谁谁,只需要说明我们是针对谁。很简单,我们是针对可能对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一切敌对势力。类似的一些细节,都是为了加强反击手段所发挥的效力。单方面试图去控制冲突的层次,其实更多会被认为是对于力量驾驭的不自信。毕竟,冲突都在中国周边,都是内线,对手也并不会在力量上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优势。斗而不破,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既然能够确认双方的利益都在斗而不破上,那么中国也应该适时往破的方向使力。对手挑起斗争,本身就是一种“破”的行径。中国也要勇敢地去“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建立起新的平衡,也是一种更高层面的不破。美国在这方面值得学习。苏联都因为美国的“斗破”了,解体了。俄罗斯还经常被美国重点地斗,可双方也没有真正破。同样,俄罗斯也总在运用“破”的力量。在局部地区,这种手段也取得了若干成功。例如在格鲁吉亚的战争,以及更早在科索沃的“奇袭”。
在危机处理整体过程中,中国还表现出了一些急躁。也可以说是底蕴不足,留的后手不多。比如在东海军演过后,从军事层面上,中国更多地成为了一个看客,仿佛等待美国的审判。显然,本来稍微有点易手趋势的主动权,就此再度流失。接下来危机,更多是美国根据现有的态势来选择对他最为有利的应对。或者选择航母不参演,或者选择航母在日本海参演,又或者选择进军黄海。
想要在中美冲突中取得取得更好的斗争结果,中国就需要在以上问题上取得突破。说白了,以上问题,就是“稳”、“准”、“狠”的问题。
排除掉最本质的实力问题,中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当然,限于自身一贯的政治策略的延续,特别是实力的因素,全面主动出击显然是不合适的。可是,中国仍然可以改变战略上的消极防御局面,变为积极防御,或者说是攻势防御。换言之,每次对手在一个战略方向搞事,中国就有针对性地在另一个方向报复性地搞事。这样要比简单地在具体危机中使用战术手段进行抗衡要更为积极主动,也更有威慑力。一来一回之间,虽然说没有赚到什么,但由于己方主动搞事时享有和美国类似的优势,时间地点的决定权在我方,就很大程度上抵消掉美国的全面主动。实事求是地就中美力量对比来说,中国确实可以少输当赢。“狠”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东海演习这一具体反击手段,主要的改进还是从针对性上来下工夫。黄海军演危机中,美国方面最大的主角就是航母,中国的演习也应该针对航母。媒体之前猜测的DF-21C中国就可以用一用,演习的目的就更明确了。另外演习地域放在东海,比之渤海和黄海的意味还是有所不如。针对性上来了,自然也就是打得“准”了。
另外就是东海演习过后,应该继续蓄势待发。比如透露甚至公布下一阶段的演习计划,又或者军舰在黄海海域频繁活动。甚至应该集结一支足以进行海上对峙乃至与美国航母战斗群交战的力量。在力量上充分准备了,冲突的中后期才能有更大的灵活性。否则,若美国航母来了又走了,中国都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做一个不好的假设,若美国航母无征兆地杀到黄海,迅速象征性地完成演习,然后又走了,中国如何办?难道追杀到横须贺?显然不可能。若海上力量部署到位,那么就直接地引发海上对峙,甚至抄袭美航母后路。诸如此类动作,足以很大程度平复负面影响。有准备就有更大的选择,也能给对手更大的威慑。局势就此能够被全程“稳稳”抓住。
当然,以上的想法更多地都是理想化状态下就单独问题的片面探讨,其间相对于实际的决策而言还缺乏更深层次整体的考量和把握,更多可以看作个人的一点希望。回过头来看,无论哪一种手段,都是为了改变现在这种不利的平衡。诚然,靠以上手段仍然不足以从本质上实现反先。可是只要能够更大程度上拉平中美斗争的局势,对于中国最大的攻势而言就会有利得多。至于中国最大的攻势,无非落在综合国力的发展上。中国还维持着自身的发展态势,这是容忍当前一定程度被动的最根本原因。谋略仅仅起到对力量的辅助作用,力量仍然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封立鹤/四代重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