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了个张悟本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1:03:54
“神医”张悟本最近由天堂跌落尘埃。这位擅长用绿豆和长茄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养生明星”,红时红得发紫,倒时倒得仓皇。从专家号开价2000元,且据说排队已到2012年的盛况,到如今身份被质疑,老窝被端,不得不“闭关”避祸的落魄,对他本人来说,充分显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然而,认真反思张悟本走红和倒台的幕后原因,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命运,其中偶然及必然的原因,我们还需说出个一二,以让大众明了真相,加深认识。
张悟本蹿红的历史必然
养生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遥远的传说时代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有皇帝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来寻求仙方、炼制仙丹,以使自己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可以说,自有人类起,人们就在努力探索延续生命的秘密。现代人虽然无法追求长生不老,但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十分关注。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摄入过剩,人到中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就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而目前,这些疾病还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让人们恐慌不已。最终,现代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不安和焦虑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全民养生热。
这就是张悟本蹿红的大背景。在这股热潮中曾经风靡一时的“神医”还有许多,譬如主张“小孩子不要打针、吃药”“不要吃调料”的“刘太医后人”刘弘章,和将红薯奉为治癌圣品,认为“一天一红薯,癌症远离我”的“地瓜王子”林光常。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有自己的一套学说,奉行中医中“药食同源”的理念,主张“食疗”。照此来说,张悟本还算是小徒弟,只不过在大众媒体的烘托下,他的光环较之前两位更加光亮些罢了。
这些“神医”之所以选择中医“食疗”作为自己理论的支撑,并获得了成功,还要归功于中医作为一种文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特殊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一些常识,比如说,补气要吃桂圆,补血要吃红枣,着凉了喝姜汤发汗,上火了喝梨汤败火,夏天喝绿豆汤消暑,冬天喝羊汤进补……可以说,这些常识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且经久不衰的,它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习惯中。这算是我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具有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哪怕是科学昌明的时代,这种传承也并未消失。因此,尽管目前西医仍占主导,但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医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对于人们来说,神秘的东西仿佛潜藏着仍未被发掘的魔力,人们更容易相信中医有特别的功效。张悟本正是利用这一点,夸大了食疗的作用,将绿豆、长茄子捧为“神药”,仿佛包治百病。而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物并不能代替医药,否则神农氏也就不用尝百草了。并且真正的中医也不是说我们所吃的五谷杂粮都是药,被“神医”们夸得神乎其神的“食疗”也只是配合医药的辅助手段。
除了上述文化认识和传统习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还有社会原因。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次调整已有了相当的进步,但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当你得了感冒去医院动辄要花上百元医治,且对于医生的水平和工作态度未能百分之百放心的时候,当然更愿意去试一试养生专家说的既廉价又无副作用的“食疗”手段,即使没效果也吃不坏,有效果更是意外惊喜。更何况有13个头衔的张大师还言之凿凿“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吃饭给吃好了”。这样,“神医”很容易就得到了信徒。
张悟本蹿红的历史偶然
其实,按理说,张悟本一无中医背景,二无中医学识,干中医这行简直是太不靠谱,成名更是遥不可及。但奇迹的是,偏偏张悟本就干成了。当然,这其中就不能缺少“后天”的因素了。
张悟本自称“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其简历中还如是阐述:“张悟本,出生于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父亲张宝杨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而事实上,他原本是“北京第三针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其父其妻均为该厂职工。
这么经不起推敲的背景,竟然能够瞒天过海,直到张悟本已红得发紫,绿豆价格都因他的缘故飙升数倍后,才得以真相大白。不能不说,“江湖游医”张悟本确实有两下子。
当我们审视张悟本的出名之路时,就会发现,他的伶牙俐齿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张悟本与妻子于志玲分别买断工龄下岗。此后,张悟本卖过安利,随后又在世纪劲德公司销售钙片。据张悟本自称,他在世纪劲德公司担任过5年“华北区经理”。
在他的这段搞营销的经历中,一副侃侃而谈的好口才让张悟本迅速发家致富。2000年左右时,他就拥有了私家车。
在张悟本成为“养生专家”后,虽然他的中医知识是半斤八两的游医水平,但是他却能为他的绿豆、茄子进行深入浅出极富吸引力的讲解。看过他节目的人,都认为张悟本不但表达能力超强,言语绘声绘色,更可贵的是随机应变能力很强,有时候现场观众问到比较敏感的话题,他都能圆满应对。
事实上,张悟本的能言善辩也成为了他进阶的利器。2007年,朋友将张悟本推荐到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合作中心总经理鄢良成为他的第一个“伯乐”。鄢良安排张悟本以“中医专家”的身份到社区讲座,“尽管当时张悟本并没有接受过医学教育,但他表达能力强,说起绿豆、萝卜养生自有一套理论,很受社区居民欢迎。实际上我是给张悟本上课的,我单独给他上过两次课。因为他经验有限,理论是讲不清的,那我就把中医理论讲给他听,教他这个东西该怎么讲。”不久之后,张悟本在社区火了。
在社区讲座的过程中,张悟本凭借他的好口才,又被另外一个“伯乐”相中——从遇到张悟本那一刻起,一直从事养生类产品运营的唐燕飞就想包装他。为此,唐燕飞专门注册成立了“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他还是另外一家公司中奥纵横的副总,该公司重点业务也是包装张悟本,后来拍摄了张悟本主讲的《大国医道》。
而张悟本的运气远远没有结束。2009年,出版界策划“奇人”贺雄飞也加入了这场包装接力。“史上第一养生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横空出世。后来,贺雄飞被媒体认为是张悟本一夜走红的背后主要策划者,他为张悟本做了更多的幕后工作,包括为张悟本的书起了响亮的书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找权威的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并整合自己出版和传媒业的资源,扩大该书宣传,大力发行推广。之后,仿佛一眨眼间,大家发现,周围各大书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的都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了。
张悟本真正红到发紫,红遍全国还是在2010年2月。2010年2月到4月,张悟本三上湖南卫视,在《百科全说》栏目开讲座。他在节目中喊出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也迅速成为粉丝们口口传诵的名句。至此,张悟本的知名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在这种接力棒式的“伯乐相马”游戏中,“马”只不过是“伯乐”博弈的棋子,或者是“伯乐”描绘蓝图的符号。棋子和符号固然有一些价值,好好用一下,便声名远播,暴利满手;万一砸了,没什么,丢弃之,删除之。避过风头后,再重新找一枚棋子或一个符号,开始再一轮的“伯乐炒马”的商业表演。
从张悟本不太长的发迹史可知,他本人或许赚了一些钱,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赚大发的一定是他背后的利益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但有一点他们似乎都失算了,那就是张悟本这颗新起的“养生明星”会如此快地陨落,速度之快使他们都还没来得及扎紧自己的钱袋口子。
张悟本倒台的时代必然
就在张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群体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张悟本倒霉了。首先他被质疑简历中所提到的出身“中医世家”是假的,其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也是假的,他曾是纺织工人的身份也大白于天下。这无疑踢中了张悟本的硬伤。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纷至沓来,卫生部在媒体座谈会上否认张悟本为卫生部首批的高级营养专家,有人披露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根本未曾有此人入学;接着传出有人依照张悟本的理论生吃泥鳅,结果身体里长出寄生虫来;各大书店开始陆续自发将《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下架;6月2日,位于奥体中心的悟本堂被定性违章建筑,深夜遭拆除,理由竟然是悟本堂飞檐翘角的“小庙”风格与作为现代体育场馆的奥体中心体育场风格不符……
曾经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如今成了真正的过街老鼠,媒体一阵讨伐式的曝光有如他辉煌时的盛况。他的书籍策划人贺雄飞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张悟本不接受采访,因为媒体都是恶意的。”
媒体是否恶意我们暂不讨论,事实是,张悟本的走红本就充满着疑点,而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质疑喧嚣声的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质疑的时代。我们不相信章子怡的眼泪是真诚的,正如我们不相信在政府调控下房价会跌;我们不相信天上人间背后没有官场黑幕,正如我们不相信《非诚勿扰》没有刻意利用嘉宾炒作。
在这个物质世界膨胀、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眼中没有永恒的事实,也没有恒久的真理,唯有不断的质疑。所以我们看到,只要有人在太阳初升的清晨出现在新浪的首页上,转瞬间就会被质疑声堆成一座问号山。叫板名人成为潮流,并且成为另一拨人出人头地的绝好机会。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出名了,又怎么样?照样有人出来叫板、挑战,甚至扇耳光。目的无非一个:借你的名用用。别说张悟本身上漏洞百出,就算他是铁板一块,同样也会被借用来炒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畅销时,模仿他的书成千上万,都想借一借东风。张悟本倒台后,有的出版商马上开始策划“揭秘张悟本”之类的选题了,据说有一本书已定名为《张悟本怎么了?》。
想出名的人太多了,张悟本最终被前赴后继的追随者踩在了脚下。有财大家发,这便是商业社会初级阶段的不二法则。
张悟本倒台的时代偶然
张悟本之所以倒台,也有这个时代的偶然性。
《澳门日报》评论张悟本“成也绿豆,败也绿豆”,认为正因为绿豆价格疯长,引起了农业部的关注,深入调查才知道与张悟本推崇绿豆汤有关。在笔者看来,张悟本应是“成也芒果,败也芒果”,枪打出头鸟,如果不是湖南卫视(人称“芒果台”)最终将他捧到了顶点,又怎会有人看到他、嫉妒他、攻击他?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湖南卫视。这个1997年才上星播出的中部小台,扛着娱乐大旗一路走来,自改革以来锋芒毕露,已经成为其他同行眼中的出头鸟。有人总结,目前电视圈的格局是“一个西瓜(央视),三个苹果(湖南、江苏、浙江),满地芝麻(各地方卫视)”。但事实上,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屡超央视,令央视颇为难堪和不爽。从某种角度看,张悟本倒霉就倒霉在,选择了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做讲座。
在张悟本的骗子身份被揭穿后,他接受了央视《经济半小时》的采访,试图澄清、解释,挽回败局。然而,结果是,他陷入了更深的漩涡。随后央视《新闻1+1》报道评论说:“刘太医入狱了,林光常身陷囹圄了,如今,张悟本正在这条路上疾走狂奔。”接着便是连篇累牍地对张悟本的揭露。权威的央视报道让张悟本就此挽回比分的希望落了空,他的败局至此已铁定。有好事者由此猜测,央视是否要借棒杀张悟本,杀杀湖南卫视的锐气?并进一步猜测,如果当初张悟本选择的是央视,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中国,强势媒体左右话语权。依此我们想象,如果再给张悟本他们一些时间,让张悟本及其背后的利益团体撒的网再大些,与全国几大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都搞好关系,最终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在中国,如果想要办事,不给佛和菩萨烧香人就会出事。不妨再次想象,如果张悟本提前找到佛和菩萨烧了高香,在担了虚名的主管部门备了案、沟了通,最终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张悟本应该会有一段时间消失在我们视野里了。正如他滥用食疗罪大恶极,而宣扬食疗本身无过错一样,我们应当在批判他的同时,正视、反思,接着成长。
2010年07月01日 11:01 《记者观察》
张悟本“大师”为什么会那么火?
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关于揭露张悟本的负面报道。他的“大师”形象似乎也岌岌可危了,不过,他为什么会那么火却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一个朋友的关系,我也曾经关注过这个人,还曾亲自到他的悟本堂“考察”过,也曾读过他的著作、看过他的视频。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肯定是个骗子。因为他的很多雷人理论不仅亵渎了中医,也亵渎了科学,比如他认为肿瘤就是长在身体内部的痤疮,比如他提倡生茄子能够吸油,在比如因为羊肠小道所以吃菜对人的小肠好等等,都是无稽之谈。甚至明显违背起码的科学知识。
但为什么张悟本还有那么多信徒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张悟本所提倡的理论其实是些常识。
我看了张的书,发现虽然他的“论证”很荒谬,但他提倡的晚上吃素,不吃油,早睡早起等都是养生的基本常识,任何人如果能够贯彻,都能收到比较好的养生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张悟本其实是个“营销大师”或“推广大师”,把这些基本常识包装成他的“独创”,并进行推广,在他的带动下,一些人开始身体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悟本在推广这些养生常识方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既然任何人如果贯彻这些常识,身体状况都能够得到改善,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发现按照“张大师”的教导做了以后,身体的确变好了,于是就成为“张大师”的铁杆信徒,殊不知,自己贯彻的其实只是一些常识,并非“张大师”独创的养生秘笈。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郢书燕说的故事——楚国人给燕相国写信,由于晚上灯火不亮,于是让仆人举烛,随手也在信上写了举烛二字,燕相国接书一看,啥叫“举烛”呢,揣摩到应该是“尚明”的意思,也就是推举贤人治理国家的意思,于是就和燕王说了,燕王非常高兴,按照这种方法治国,果然国力大增,于是因此去谢楚人,谁知楚人当初不过是误写了这两个字而已。这故事告诉我们,燕国强大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方略,而并非是因为楚国人的两个字。同理,我们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是因为按照养生常识做的结果,而非某个大师的忽悠,至少对我来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和“早睡早起身体好”都是大小就耳熟能详的常识。
张悟本向大众推广一些养生常识本来无可厚非,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如果因此就把人们身体状况改善的功德揽到自己身上,还假造一些学历、专家的身份把自己忽悠成专家,收取两千一次“挂号费”,就有诈骗的嫌疑了。如果自己是白菜,你能卖出人参价是你的本事,但你要是说自己不是白菜就是人参,那就是诈骗了。
其次,张悟本独创的一些“验方”没有大害。
在十几年前,也曾出现过一个“神医”叫胡万林,也很是火过一阵,据说是能治百病,还有作家写了70万字的巨著来吹捧他,一度有上万信徒,甚至当他医死了人警察去抓他的时候还被信徒“保护”起来,不过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法网。胡神医治病的药就是一种芒硝,重病多用,轻病少用,这和“张大师”的绿豆很类似。我发现“张大师”治病主要就是一味药,那就是绿豆,重病每天5斤,次之3斤,养生则也得几两。
在这个意义上,张悟本要比胡万林聪明多了,绿豆本身是一种食物,和芒硝不一样,再吃多也不会死人,至多有点不舒服而已。而且,即使是不舒服也很难证明是绿豆惹的祸。所以虽然在张大师的提倡下,一时“北京豆贵”,但却没听说有什么人因此而丧命的。
张大师还有一个法宝是生吃茄子,而且必须是长条茄子,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写到“原配蟋蟀”的文章来。不过,茄子(不管长的还是圆的)也是人们的日常食物,生吃也没毒,只是不好吃而已,所以提倡生吃也不会带来大害。尤其是在我国,一切以死不死人为标准的时候,就更无碍了。
张大师的理论根据是茄子吸油,会炒菜的人都知道,炒茄子时,即使放很多油茄子一下去也吸没了,但张大师也许忘记了,人的肠胃和放了油的菜锅多少是有一些区别的,而且当茄子熟了的时候,先前吸进去的油又会再次渗出来。所以,指望茄子吸油估计是办不到了,因为即使生着吃下去,吸了油,茄子也不会再被原样拉出来。
最后,张悟本是利用了一些人对医生、医院的不信任
张大师的理论不过是一些养生常识,有些理论甚至缺乏逻辑到了可笑的地步,但为什么人们仍旧对其趋之若鹜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医疗服务实在太差。
很多人认为张悟本不可能是骗子,因为他不卖药,开出来的治疗方法都是食物。这其实正反映了我国百姓对医药不分的憎恶。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医药不分,在医的部分依然维持计划经济体制时的低价政策,而药则有暴利,于是就导致医生要想赚钱就只能靠多开药,开贵药。所以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块钱也是常事,更别说高血压、糖尿病了,这时出了个张悟本,告诉你根本不用吃药,只要少吃,生活规律,再多吃些绿豆加茄子就能好,而且试一下还真有效果,你说对于囊中羞涩的百姓来说,还会再听医生的吗?
这最后一条到不能赖张大师,谁让咱的医疗体制不争气呢,无法满足百姓的需要呢?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张大师的流行也就不那么奇怪了,甚至最近他的造假身份被揭露之后,还有不少人依旧非常相信他,连我那个朋友还表示要“力挺”他,我倒觉得与其力挺张悟本,还不如力挺“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和“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养生常识。另外,为什么类似张悟本的“大师”层出不穷,我们的医疗部门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呢?在一个人们的医疗负担不重,看病权利得到很好保障的国家,还会涌现出这么多“养生大师”吗?
2010-05-31 12:35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