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及公司分析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39:10

1、预计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国家规划的800万千瓦(原规划为500万千瓦),达到1000-1200万千瓦(更乐观的预测为2000万千瓦),2006-2010年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45%。

  2、国产(民族品牌)风电设备份额有望稳步提高。预计未来两年间,国产设备的新增装机容量年增长速度为60-70%左右。估算2006年国产风电设备的总产值约30亿元,销售额约24亿元;2008年销售额有望达到60亿元以上。目前,国产(民族品牌)风电整机厂家约有20余家。

  3、随着国内新进入厂商(内资、外资)的陆续量产,风电整机设备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预计2008年以后销售利润率下滑。目前在手订单情况较好的厂商有:新疆金风、大连华锐、东方汽轮机厂、浙江运达等。金风、华锐是行业领头羊。华锐、金风在手合同总装机容量大约150万千瓦上下。东方汽轮机厂在手合同达到60万千瓦,运达的合同约为25-30万千瓦。但大多数国内厂家在手合同不超过3-5万千瓦,风电场客户数量不超过2个。预计2007年、2008年,国产(民族品牌)风机设备市场份额中,会有70-80%左右属于前四强(新疆金风、华锐、东方汽轮机厂等);大多数国内厂家的份额不超过1-2%。

  4、多数零部件可以在国内配套,少数还有进口。预计未来供应商数量会迅速增多。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等零部件未来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我们相对更为看好叶片厂商。塔筒领域的竞争门槛最低。

  5、现阶段上市公司从中受益较为有限。上市公司介入较晚,当前的风电设备(整机、零部件)规模较小,市占率不高,不必期望过高。若不考虑股价,仅从风电产品的竞争力出发,我们相对比较看好湘电股份( 17.16,0.24,1.42%)、中材科技( 24.99,0.07,0.28%)、天奇股份( 12.88,-0.01,-0.08%),然后才是华仪电气、长城电工( 8.22,0.06,0.74%)、长征电器( 4.53,0.05,1.12%)。但它们都有一些不确定性,前景不甚明朗。若考虑到当前的股价,我们认为上述所有个股高涨的股价均已充分反映了风电题材预期,风险较大,无法仅仅基于风电设备产业的广阔前景而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它们都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能挤入风电市场,成为领先的优势厂商。

    四、国内风电设备市场的主要厂家情况

  1、国内整机厂商介绍

  国内风电设备厂商以新疆金风科技公司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近年来的成长极为迅速。

  2004年,主要的风机总装厂有7家:新疆金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下属合资企业)、一拖――美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一拖集团公司下属合资企业)、浙江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申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万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从2003年至2006年,新疆金风占国产风机设备市场的份额大致在80%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提供商,金风科技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今年该公司收入目标为12亿元,资产规模达6亿元,2005年在中国风机市场上占有27%的市场份额。维德给赤峰、美德给营口供货之后,都归于沉寂,原因是外方不转让核心技术,当时合资厂的产品比进口还贵。在2004年、2005年,金风之外,数浙江运达的出货情况较好。

  2005年以来,更多的国内厂商进入了或试图进入风电设备领域,总数已超过20家,国化产率大致在60-80%之间,一些关键部件(比如,控制系统)还需要进口。近期签订风机订单较多的国内厂商主要有四五家,包括:新疆金风、华锐(大连起重重工集团)、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气集团)、浙江运达等。金风、华锐是行业领头羊。华锐(大连起重重工集团)自2004年引进风电技术正式介入风电市场以来,在手合同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金风在手合同也与之相近。东方汽轮机厂在手合同达到60万千瓦,运达的合同约为25-30万千瓦。

  但是,大多数国内厂家在手合同不超过3-5万千瓦,风电场客户数量不超过2个。预计2007年、2008年,国产(民族品牌)风机设备市场份额中,会有70-80%左右属于前四强(新疆金风、华锐、东方汽轮机厂等),市场集中度下降;大多数国内厂家的份额不超过1-2%。由于风机设备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新厂商众多,2008年以后的情况现在还不好预料(战国纷争阶段,群雄并起),但估计竞争会更为激烈,市场集中度也会继续下降。见表3、表4、表5,图2。

  由于匆匆上马,技术积累不足,大多数风电整机设备企业其实只有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的能力,没有真正地掌握风机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兆瓦级以上的风机,设计图纸多从国外引进),并且没有成熟的商用纪录(应用业绩),能否有效利用风能、平稳运行,电网兼容性好与坏,设计寿命长或短,售后服务如何,都有存疑。

  2、国外厂商在华设厂

  2006年之前,中国进口的外国风电设备厂商品牌超过20个。2006年,国外风电设备厂商大举进入中国。至今为止,西班牙Gamesa公司是大赢家。见表6。我们预计,2007-2008年间,国外风电设备厂商的市场份额会由72%下滑至50%左右。采购外资设备的主要风电开发商有神华集团(国华投资)、龙源电力及一些外商在华风电投资项目等。

  3、国产(民族品牌)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厂商情况

  一台风电设备有18-19个零部件。其中,主要有: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在全部国产化的条件下,它们占整机造价的比重分别约为:20-30%、14-17%、5-7%。此外还有偏航系统、控制系统、钢塔或塔筒(15%左右)等。多数零部件可以在国内配套,少数还有进口,但国内基本上也可以生产,只是质量较差。塔筒技术含量不高,生产企业也比较多,目前国内厂商有能力出口。

  其它零部件的主要国内厂商(民族品牌)见表7。目前,叶片企业最强的仍是中航(保定)惠腾公司,占据了国产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国产齿轮箱的市场份额主要归属于南京高精齿轮集团;发电机市场上,北车集团永济厂一度占领8成市场份额,但预计未来供应商数量会迅速增多。

  由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主要风机部件均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进入门槛不低,尽管今后产品单价可能下滑,但也可以从风电大发展当中显著获益,年销售额增长预计在50%以上。目前,我国国产风机的整机、叶片市场集中度较高,齿轮箱、发电机的集中度略低。齿轮箱、发电机是很常见的工业机器,风电设备对它们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量的比重很小。这些部件厂商同时生产其它通用性产品。行业领先厂商进入齿轮箱、发电机这类风电部件领域的难度不算高,预计未来竞争会趋于激烈。我们相对更为看好整机及叶片厂商。塔筒领域的竞争门槛最低,通常会就近生产。

  预计整机总装商向上游扩展的情况会很少,而上游部件厂向下游总装领域扩展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当然,其它机电、机械、新材料厂商也会寻求向风机部件领域扩展。

  相对于全社会的需求量,风电设备对玻纤增强树酯、碳纤维、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并不大。所以,风电大发展,对于玻纤增强树酯、碳纤维、钢材厂家来说,并不意味着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