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苦与甜- 藤荒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7:22
2007-05-03 16:06:14
大中小
标签:玩味苦甜
“说自己的话,老实地”。近来想到这个事情。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对他人说的话大多非必说不可,简言之,不说可能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向重里了说,不能安身立命。可是,对自己要说的话却很多。人这一辈子可以说就是在找一个对话者,自己是最常见的对话者。日光之下无新事,所以人这一辈子就有点像是钟摆运动,这样荡来荡去,起点即终点。失望而希望,希望而失望;坚强而脆弱,脆弱而坚强;成功而失败,失败而成功。期间的苦与甜我们却是反复的去玩味,直至走完人生,我们对自己有说的是假话,却实这样的时候还是挺多,想来也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假的信念在关键的时候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某日,我在桌子上放了一本《郑板桥文集》,一朋友看到后就有话要说。他说:“郑板桥这个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一句结论性语言,就像是墓志铭,盖棺定论。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他一辈子都想做官,尤其是做了进士后,可能天天想的都是做官的事情,可是,就做了个县令,太不尽他意。索性就痛恨起官来,性格也古怪起来。”一人对一人怎么个看法其实并不怎么的重要,除非他的看法可能会让另一人有性命之虞,那才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就只能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我对他的结论不以为然。古代,人人都想做官,这是天下至理,因为做了官就有了一切,还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甚至还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只有傻子才不想。君不见,那些在科举道路上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的人吗?还不是为了考个功名。考功名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做个官。他老兄这点是说对了的,郑板桥相做官,都想疯了。这不是一人的问题,是一个时代,若干朝代的问题。那时人们想的就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想的就是“达则兼善天下”,想的就是“修齐治平”,不做官这些怎么能实现呢?不像现在官商并驾齐驱,甚至于一些商人还做了官爷的老爷,官爷的祖宗,官爷不是他们的公仆,而是他们的奴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世事苍桑,易位之事常有。
所以当局的人,旁观的人可能困惑了,需要找个对话者,找自己这个对话者是最放心的,不怕隔墙有耳,也不怕没有永恒的朋友,即便是自己把自己出卖了,也断不会被别人把卖身钱数了去,只不过利润均沾罢了。
其实最大的利润我认为不是钱财,而是那些生活的酸甜苦辣。苦与甜就是我想要说的。让我们备受煎熬时所得也正是这些不成气的东西,弄得自己神魂颠倒。甜固然是好,谁见谁一辈子都吃糖的?就算他吃了九十九天的糖,可是他最后一天吃了点令人生厌的苦,那就不是一般的苦了,是至苦,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苦居然是这样的,与他的世界完全是两极。相反,也不会有人一辈子吃苦的,就算是九十九天吃的是苦的,可是,第一百天他会尝到点甜的。这对他来说,就是至甜,因为从未尝到过甜是如此美好,即便是甜之一角,他一生就只记得甜了,回味起来,以前那九十九天的苦就是为了这一刻,永恒的一刻准备的了。所以,天不负人呀,只要我们好好的活着,活着就是为了最后的大利润。如果是一直尝甜的,我想他也不会丢掉那些甜的,抛弃一条富贵命的,所以,最后他还是要尝到苦的。天下至公,不信命的人也得服从这个命。
今天无事,我把以前记的一部分日记翻出来看。很有意思,不是写得有意思,而是人生很有意思。日记记的是二零零三年的三四月份的事情,那时心里觉得很苦,有点怨天由人,就像一个人丢失了钱包,钱包里面不单有钱,还有身份证,还有信用卡,总之,钱包里的一切东西都丢失了,也许有些东西能够找回来,可是与找不回来的东西那一段浓厚而真挚的情感却没有了,再也找不会来了。自己都以为自己可能一直这样的愤闷下去,会弄得人不像人,可是自己不是挺过来了,生活得如此美好吗?其实日记是自己给自己对话的方式之一,真正想要对自己说的话,未必能够写来来,词不达意,词终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工具怎么能替代思想呢?人生就像是爬树摘果子一样。我们走了很久,心里念叨着一果子,有它我们就能活着,也不需要太多,一个都没有的时候,还能想要那么多?及至我们到了那棵树旁的时候,就想着上树去摘一个果子,也原本是想要一个果子。可是,我们一到树上,就坏了事。看到满树的果子,我摘那一个呢?一个比一个看起来要大,要丰润圆满,摘取了这一个吧,又想着那一个,摘了那一个吧,就想着第三个,第四个,我们就陷进去,就像是落入了深渊,不能自拨了。就想把一树的果子完全据为己有了。人性就是这样的贪婪的,可是我们何尝想过,我需要这么多吗?我有权利占有这么多吗?也许我们想法相同,所以我们人类就在这树上抢果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失败的,有成功的,有失败而成功的,有成功而失败的。不好闹出人命了,想活着就不能了。也许我们还会在一旁讪笑:“你看那傻子,失败的不是我,没命的不是我,倒霉的不是我......”再到我们下了树,才醒悟,原来我是要不着这么多的呀!
人啊,认识你自己!——塔列斯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看清自己。我记起我女儿有一段时间,央视八套播放《人生路》的时候,她是个迷。六岁的小孩子,我在她那个时候,连电视是什么样儿都不知道。她老说,某人长得帅,某人是个好人,某人好坏呀。某人有点帅,但是他很坏,我不喜欢他;某人长得漂亮.....她有也她的善恶观,是非的标准,却往往与我们的意见不谋而合。什么原因呢?她还谈不上什么人生经历,所以,我想可能某些思想能够遗传,成长的环境,与所接触的人不无关系,与他人的交流不无关系。可是,电视里的善恶忠奸辩,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女儿也是一面镜子。
说远点吧。还是说板桥先生。他在四十岁才中进士,四十四岁才中举人。“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可是还不算是发达。他也要媚俗,媚官,拍马屁,找关系。拜谒主考官,三年无消息;拍安微布政使晏斯盛的马屁;到了五十岁,去拜谒乾隆皇帝的叔叔慎郡王允禧,才得以做个县令。在六十一岁的时候逆忤了大官,被罢了官。他才真正认识了人生,人生不需要与么的果子。所以他说“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苦的还是甜的,悟得了人生的真义。
我最喜欢他的那一句“难得糊涂”。不糊涂怎么独善其身呢?即便是他一生穷困。
俗话说苦尽甘来。我听一中医说,黄连放在嘴里尝,很苦,很苦,可是后来,你慢慢的回味,却是甜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因为我怕苦,没有尝试过,还真得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