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杏林”- 寒江孤舟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6:49:05


我的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人在旅途
■寒江情怀
■寒江评说
■百态人生
■闲言碎语
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名医,董奉。医术精湛,长年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报酬,但有一要求,凡治病病愈者,须在其宅边、院内裁下五棵杏树。
光阴荏苒,年复一年。随治病痊愈者增多,裁下的杏树越来越多,董奉即在杏林中搭建小屋居住。对前来买杏之人,不收钱币,而以谷物来交换。董奉用杏换来的谷物,年年堆满仓房,而他便用这些谷物救济周围贫困百姓和路过这里却又缺少盘缠的人们。
后世,人们遂以“杏林高手”等词语称颂医道高明的医生。久之,“杏林”一词便成了中医界的代称。
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分不开的。
古代中医,既追求医道之高明,更追求医德之高尚。久而久之,中医学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分支。
在秦汉以前,中医学是在与巫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中医学曾有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后来,医经七家和经方十一家只剩下了《内经》一书,其他均已失传。
我说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插的、重要的分支,是有充足理由的。中医学不仅有它的自成一体的治病的辨症纲要和“问、望、闻、切”的诊法,还在于它的理论,根植于人与自然的辨正关系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秦汉以后,中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醉学的创立,到晋代的《针久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宋、元医家的百家争鸣,也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了清代,自西医传入中国,中医学就开始结束了数千年来独占鳌头的地位。客观地说,在文革期间,我们国家是十分重视中医学的研究和开发,中西医结合正是在那个时期孕育而生。
评论(0)┆引用┆阅读(2)┆圈子┆打印┆有奖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