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三峡蓄水迫使消落带治理工程停工(《财经网》 2008-1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4:17

三峡蓄水迫使消落带治理工程停工

《财经》实习记者 邓海    [11-04 08:15]     共有0条点评

图为三峡库区重庆云阳长江段退水后留下的消落带。
三峡消落带治理的惟一工程性项目尽管昼夜赶工,终不及蓄水速度,被迫全线停工,带来潜在生态隐患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邓海】自9月28日零点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来,因水势上涨过快,正在施工的三峡消落带治理惟一工程性项目——重庆开县水位调节坝工程受到影响,被迫全线停工,施工时间也将因此至少增加一年。
  截至11月1日,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进入35天,三峡坝前水位突破了166米节点水位,大大超过大坝围堰止水高度。在高水位蓄水后,消落带治理工程进场交通路段、砂石骨料场、施工营地及施工场地被淹,建筑材料和人员无法进场,工程施工被迫停止。
  根据开县水利局提供的材料,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受库水的顶托,流速显著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稀释扩散能力将明显下降,水体置换能力大大降低,大部分污染物将滞留在开县库区内,形成明显的岸边污染带。
  明年5至10月,大面积的裸露地面陆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将快速生长,蓄水淹没后将有大量植物腐烂,形成严重的内源污染。在限流水位期,正是夏秋季节,沼泽带在烈日的烘烤、曝晒下,蚊蝇滋生,臭气熏天,随时有诱发传染病、瘟疫的可能。
  开县地处三峡水库尾水回水区,在三峡水库按照坝前水位从145米至175米蓄水正常运行后,将在开县形成面积为45平方公里、落差达30米的消落区,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区面积的11.8%,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且集中的消落区。而开县消落区集中环绕在移民新县城和沿河八个重要场镇,人口居住密集,其治理状况将直接影响周边50万人的生命安全。加之开县消落区位于整个流域的中上游,污染源可能将对下游乃至整个库区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尤为敏感。
  此次开县水位调节坝的推迟竣工直接导致消落带治理工程推迟时间。
  据重庆市政府知情官员介绍,开县水位调节坝工程的申请也屡经波折,在13年前重庆专家雷哼顺就提出了建设调节坝意见,直到五年前才正式开始启动调研,最终在2007年8月开工建设,但此时三峡水库蓄水已兵临城下,为此开县昼夜赶工。
  工程项目法人重庆澎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开县水位调节坝项目自2007年8月9日开工以来,已完成一期防渗墙、二期围堰、围堰防渗等工程,工程原本进展顺利。但是,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导致工程原右岸土石坝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进场交通、施工场地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也将相应增加。
  由于水下施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充满风险,在三峡水库水位高位运行后,工程方计划运用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即每年汛期6 月至9 月,水库维持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每年汛后10月开始蓄水,库水位逐步升高至175米运行,选择在每年5月至9月施工。因此停工后只能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三峡水位降至大坝围堰止水高度160米以下后恢复施工,工程计划2010年12月全面完工,推迟一年完成。目前,长江委设计院正在就此开展专题研究。
  重庆市政府知情官员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摆在重庆面前的还有施工费用不足的问题,调节坝工程建设的规划预算超过2亿元,但国家批复的工程总投资为19890万元。而由于三峡工程的提前试验性蓄水,设计变更,以及物价上涨等原因,工程超过概算约12470万元,其中,因为设计变更、物价上涨等因素超概7940万元,三峡今年汛末提前试验性蓄水导致工程时间变长难度增大,也将增加投资4530万元,如果年内超预算款到不了位,明年施工将难以进行。
  截至11月2日中午,开县调节坝坝前水位已达到163.30米,施工围堰、混凝土拌合楼和沙石料场也淹没于水中。由于水位的增加,导致水压变化,开县水利局留下人员在此继续观察。■

《财经网》既往相关报道:
美专家呼吁合理利用三峡消落带
三峡工程蓄水带来系列难题渐显
中国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逾十万处
中国启动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
三峡地质求治

http://www.caijing.com.cn/2008-11-04/110025694.html 

美专家呼吁合理利用三峡消落带

《财经》记者 张瑞丹    [10-28 20:54]     共有3条点评

图为三峡库区重庆云阳长江段退水后留下的消落带。
如能形成新的湿地生态系统,或可减缓三峡工程每年水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瑞丹】根据2008年三峡库区的蓄水计划安排,今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将逐渐抬升至160米。而当三峡工程完工后,最终将达到冬季蓄水发电水位175米,夏季防洪水位145米。
  这意味着,三峡库区从此每年都要经历自175米降至145米、再升至175米的“放水蓄水”循环。而期间30米水位落差所形成的“消落带”,面积最大达到45平方公里。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湿地专家威廉. 密茨(William Mitsch)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撰文称,如果能够合理加以规划和利用,三峡水库周边有望形成一个新的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每年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工程一直受到来自不同方面,尤其是生态环境方面的质疑。巨大的水位变化,使反对者担心,随着三峡水库开始进入蓄水状态,逐渐上升的水位很可能对周围地区,特别是消落带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毕竟,这种水位的变化,是大自然从未出现过的;即使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沿岸,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剧烈的水位变动。
  一方面,库区内农业、渔业以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和有毒物质等,可能会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及支流河口区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水体中逐渐增多的沉积物,也可能会造成水位超出预期,最终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不过,密茨也指出,上涨的江水和不断变动的水位,也恰好为建立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机会。他建议,生活在三峡库区中的人们,与其被动接受事实,不如将其视为新机会,即通过采取合理的行动,来减缓三峡工程每年带来的影响。
  密茨认为,目前那些在水库耕作的农民,需要重新对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在枯水期引进新的农业种植方式,或者最好放弃过去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的耕作习惯。
  因为一旦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就会造成枯水期化肥沉积物中所含的氮、磷成分偏高。而随着氮、磷含量高于正常水平,便会造成富营养化,造成大面积的藻类爆发。
  今年9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移民工作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三峡(重庆)库区水库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就指出,部分支流水体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局部河段尤其是河口段水质的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多次发生。
  因此,密茨建议,如果农民一时无法改变使用化肥的习惯的话,那么可以沿着水库边缘的斜坡挖凿池塘和塘地。这样,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在涨水期可以通过铺网捕鱼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也可以避免枯水期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失到河流系统中。
  虽然质疑者声称,水库的建成将会大大破坏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但密茨强调,水库旁边形成的泥滩,在夏季同样将会为水鸟和其他栖息在湿地上的鸟类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当然,密茨坦言,目前判断水库周围能否真正建立起新的湿地生态系统还为时过早;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仅需要考虑水库本身,更应该考虑水库以外的问题”。■

http://www.caijing.com.cn/2008-10-28/11002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