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33:53

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

——读毛依长诗《转经轮》

广东  柯博元

 

近日,笔者收到山西太原毛依先生寄来的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出版社出版的毛依爱情叙事长诗《转经轮》的单行本,毛依先生希望笔者能谈谈对他的《转经轮》诗集的意见。此前,笔者也收到过毛依先生几次寄来刊发他的《转经轮》的报刊及其他诗家对他《转经轮》的有关评论的报刊,也曾阅读过《雷池文化》报刊发他的《转经轮》长诗,当时浏览后就很被诗中的故事所感动,曾想动笔写点感想文字,但诸事忙乱,也就没能认真动起笔来。今收到毛依先生的《转经轮》的单行本,便再次认真地阅读了全诗,依然被诗中的故事所感动,深感毛诗《转经轮》就如同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铺展在中国当代诗坛诗人的面前,让我们读之动容、流泪、痛苦、愤懑、高兴和拍案叫绝! 

    从各地民间诗报刊涌动的信息中,我知道了毛依先生的《转经轮》在当代诗坛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先是北京的《中国文艺》和《今日文艺报》刊发,接着各地的报刊相继陆续刊发并发表评论,随后引起了诗坛名家的注视,不少诗坛名家纷纷撰文发表评论,直到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单行本。一首长篇叙事诗有如此哄动的效应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试想在中国建国以来的五十九年来的现代社会里(我所强调的是现代社会),有几位诗人的诗作能引起如此强势的社会效应?能在广大的诗歌中下层的诗人们中——民间诗人中(须知,民间诗人才是中国诗坛的基石)引起如此大的冲击力并震动官方诗坛机构和出版机构,真乃前所未有空前绝后啊!归根到底诸多原因,就是由于《转经轮》以新诗的形式如同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深刻描画和反映了中国社会自五十年代始到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里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实,而引起当代诗坛经历过或目睹过或知道过中国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年代里深受极左路线迫害的中老两代人的同感和联想,引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诗人们的思想共鸣和切身感受,才掀动了整个中国诗坛,这就是毛诗《转经轮》成功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探讨《转经轮》一诗所产生的社会现实意义,才是评论此诗的重要话题。

一、《转经轮》的社会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自建国以后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到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从1962年的四清运动直至196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一直延至1977年改革开放前的这二十多年里,始终都是以“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主线,迂回在“政治”的死胡同里萎靡不振。那个阶段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凡是现在五十五岁以上的这一年龄的中国人都知道和清楚那个年代的中国社会氛围。那年头,一切以“政治标准”来衡量,“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斗人,人分红五类黑七类,唯家庭出身唯成份论。出身于工人贫下中家的家庭的子女是红五类,出身于地主富农或有海外亲戚关系的为黑七类,列入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之列,知识分子被列为臭老九,那个时期,每个人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倘若出身不好或稍说错一两句话者就会被打成反革命或坏分子或打成右派分子牛鬼蛇神,列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在那个漫长的特定的历史年代里,成千上万的干部、知识份子或大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受过那个年代政治迫害的中国人都有切夫之痛。《转经轮》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任峰岚(“我”)和文兰婷的爱情故事,并把它成功地切入这个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漫长的特定的社会现实之中,以任文二人的爱情沧桑被那个年代所贻害的悲剧色彩,而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就象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描画出大约从五十五岁以上的这一年龄段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干部所遭受的苦难和悲伤,这

就是《转经轮》的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毛诗《转经轮》一、二段写主人公“我”(任峰岚)与倩女文兰婷邂逅五台山寺院转经轮,

1.

一见钟情,互生爱慕,彼此倾情,相互了解后两人订下终身。“亲密接触已拆除男女有别的樊篱/轻轻的一吻就确定了一生的缘分/手牵手我送她回单位宿舍/肩靠肩她反陪我来到旅馆大门┅┅。”写“我”与兰婷订下终身后,诗句展开了对两人爱情故事的叙述。三、四段描写两人恋爱的情趣和游览风景区互相嬉戏的情景,这两段内容对二人相爱的描写,铺垫了两人坚实的爱情基础。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人类自从诞生于地球以来,就一直以爱情为生活之基础,若“我”(任峰岚)与文兰婷二人的爱情是发生于今天政治清明的社会时期里,二人自然会顺理成章结成伴侣。但作者诗中的主人公二人相爱却是发生在中国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唯成份论”的社会时期,于是任文二人的爱情便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的大环境下开始产生了悲剧化的色彩。“她返回忻州后开始书信不断/绿色信封一条线牵着两颗诗心/慢慢地我觉得邮差在偷懒/和谐的心曲突然续不上新韵”。诗行笔触轻轻一转,由此将任文二人的爱情故事引向了曲折。接着作者先用一节诗作过渡,将“我”与兰婷的爱情喜剧过渡到悲剧之中。 “我不甘被这可怕的命运捉弄/风尘仆仆再次去忻州探险个究竟/探得缘由我半响反应不过来/如凉水浇头五雷轰顶……”。原来这“邮差在偷懒/和谐的心曲续不上新韵” 是有客观原因的,原因何在?于是诗行进入到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层之中去描写:“局长秦槐对文兰婷垂涎已久/千方百计对她撩拨勾引/兰婷艳如桃花却冰青玉骨/他按捺住性子等待时机降临”。故事引述了一个心怀鬼胎的兰婷的顶头上司局长秦槐。至此,《转经轮》爱情故事开始引人入胜,反面人物登场亮相,秦槐进入诗中,加重了任文二人爱情故事的曲折性。秦槐对兰婷紧追不舍,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之势,利用手中大权,以达到他强占兰婷玉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一面以把兰婷作为入党对象培养再提拔她当主任的诱铒引诱兰婷上钩,另一面又以兰婷的父亲在台湾的出身背景要挟兰婷,施尽奸计。可想而知,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突出政治”的年代里,政治这顶“紧箍咒”威力无穷。那年头,每个中国人都会被“可怕的紧箍咒”咒得死人,何况一个远离家庭亲人的弱女子,读者读到这里自然会感到兰婷被局长秦槐占为已有将是大功告成的事情了。然而,作者却巧妙地把诗笔一转,描述了兰婷却是一个倔强的敢于反抗强权的女性。当她意识到秦槐的卑鄙目的以后,毅然明确表态“秦局长,我可不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她“转身几步愣在那里沉默无语”,拒绝了秦槐非礼的要求。而性欲燃烧的秦局长意识到兰婷是一株“带剌的玖瑰”之后,凭他的老谋深算施展他最后的伎俩。“只要占据了她的玉身,就能控制灵魂。”于是他从她背后扑过去,“疯狂地拉扯她的衣襟”,兰婷这时的反抗也达到了极致,她奋力挣扎,大声斥骂秦局长“你—卑鄙,放开我!”。秦局长欲火燃烧,“伸出紫舌头在她的勃颈上狂舔”。兰婷急中生智,咬住了秦局长的手腕,终于挣脱逃走。诗行生动地描叙了秦槐欲奸污属下兰婷,兰婷与之抗争的双方的行动情态。诗句娓娓道来,生动感人。这段最后一节,写秦槐大发雷霆的话语“你还敢肯命地咬我/看您的牙硬还是我的手婉硬?/你一个反动官僚的臭小姐/我要叫你脱光了亲自送货上门……”讽刺性地刻画了秦槐之流的丑恶用心和肮脏的灵魂。

历史让我们知道,在当时那个突出政治,大讲阶级斗争的特定的年代里,多少弱女子在单位里为了入党或为了追求的所谓进步或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被其上司要挟侵犯了玉身,个性倔强的女子如兰婷一类女子自然敢与上司抗争,如软弱的女子就很轻易被迫成了上司的牺牲品,这种社会现象就是那个扭曲的时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秦槐的形象在中国是带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为什么会有这类现象发生?这缘于我们那个特定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人治体制的弊端。因为在一个缺乏监督机制的社会里,领导者是极权人物,正确与错误,就由他一人说了算。那年头,谁反对领导谁就是反党谁就是反革命,这种混蛋逻辑就是那个年代的专利。事实上,在那个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定的年代里,象秦槐之流的人物为数不少,那年头,中国何止一个秦槐啊!诗中深刻地揭露了官场腐败分子秦槐之流的丑恶嘴脸,由此,《转经轮》的诗行已伸进了社会的深层,反映了社会的积弊。

第六、七、八、九、十这五段,逐层深入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逃出虎口

的兰婷惊魂未定/她知道更大的灾祸即将来临/想写信告诉峰岚又担心他痛苦/不安地等待着未

2.

来的厄运。”诗行至此掀开了任峰岚和文兰婷二人的爱情惨遭社会魔手秦槐的扼杀与迫害的序幕。

“我”得知兰婷被秦槐要挟的企图之后义愤填膺,要找秦槐理论,经二人冷静之后作出了尽快结婚的决定,以避免兰婷落入秦槐之手。按理这该可渡过这个难关了,但我申请结婚竟遭秦槐暗算,秦槐竟以“文兰婷系逃台反动官僚的女儿/仍坚持反动立场不改本性/曾用色情去勾引党委书记/目前正在进一步政审。”的蛊惑人心的颠倒黑白的罪名向“我”单位提供证明,使“我”与兰婷的婚事成为泡影。“我”因此遭到单位领导的批评“缺乏阶级斗争观念”,是“原则问题,必须反省”,要给我“处分”等等责难,诗行以对话形式描述形象传神。接着第七段进一步展开描述,写我和兰婷相爱受到的迫害。兰婷被六二年的压缩政策压缩回杭城,失去工作,这一段重点描写兰婷失去工作后“我”送她回杭城途中所见所闻的情景及二人互相表达永生相爱的坚定决心,其中最未两节写了“我”对兰婷的表白,深刻表明“我”对兰婷的爱情的牢不可破的信念和二人的爱情的沧桑。我与恋人相爱至使恋人被压缩回城,事情并没有就此停止,更大的祸害将从天而降。迫害“我”与文兰婷的这只黑手就是秦槐,诗中在此省去了多余的笔墨,不写秦槐如何施展权术处理压缩兰婷,只写兰婷被压缩回杭的忧伤情景和“我”护送兰婷回杭的路途所见及心情状态,来反映兰婷所受的迫害。这正是诗作剪裁的高妙之处,详写略写处理得当,恰到好处。读者读了就已经感到秦槐那只黑手一真在暗暗操纵着“我”与兰婷的命运。第八段更深一层地写了“我”从杭离开兰婷后回家时心灵深处所遭受的伤害和痛苦,“当日我就乘车返回太原/不久就得了一场怪病/茶不思饭不想软弱无力/满脑子都是憔悴的兰婷。”“打针吃药毫无疗效/身体日渐消瘦咳喘不停/爱情的玖瑰不时浸出嘴角/鲜红的血液染透洁白的毛巾。”从此我陷进了死亡的边缘,发高烧,瘦骨嶙峋,连张开嘴唇的那点微弱力量也没有了,心腔中仅只有游丝之气,呻吟声也十份轻微,眼晴无光,两手干瘦无力地吊沿床边,脉博也沉入深处几乎触摸不到。“我“即将走向阴界了,我落到这步田地是为什么啊?诗中在这里并没有提出诘问,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到秦槐就是致“我”于死地的魔手。男女二人相爱竟受如此之灾难,难道一个秦槐就有如此天大的权力使男女二人受到如此大灾大难?不!这是中国那个时期的制度在作崇,是中国当时的“阶级斗争”人斗人的人治体制在作崇。卑鄙份子秦槐恰恰利用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所以才导致了诗中主人公受害的悲剧。诗中逐层深入地揭露了那个特定的中国社会的极左路线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伤害,这就是《转经轮》一诗深刻透视社会反映社会现实感动人心的神力所在。它十分轻易地激起经历过那个阶级斗争年代的中国人的义愤和对主人公的同情,从而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掀起对往事的无限的感叹的洪波巨浪!

读至此,人们不禁要向苍天呼号:“悲剧啊,阶级斗争!悲剧啊,突出政治!”

人本是动物,世间五虫之内,羽虫、鳞虫、毛虫、裸虫、甲虫,人为裸虫,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脱去了衣服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裸虫,所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就是人是高等动物,具有思想和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但只要是动物,就有雄雌相爱的自由,猪鸡狗猫虎兔牛羊等其它动物尚有如此权利,为什么人就没有这种相恋相爱的自由和权利呢?“我”(任峰

岚)和文兰婷相爱有什么错?错在那里?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出心底深处的诘问。然而,在中国,在这个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里的1957年—1977年之间的中国,就是如此。“突出政治”,“阶级斗争”的极左路线剥夺了人性的相亲相爱,这种政治桎梏剥夺了一个人应有的动物的权利!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治体制在世界上确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任文二人相爱所遭受的迫害和痛苦是对当时中国那个历史时期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

然而,任文二人的爱情是真挚而深厚的,我”在重病之时依然想着兰婷,当“我”想着兰婷的心越来越宁静,就感到灵魂在飞升,“我静静地在病床上似梦似醒/突然听到一个少女压抑的哭声/难道临死时会出现奇异的幻觉/这哭声多象我朝思暮想的亲人”。诗笔转向写兰婷

得知“我”(任峰岚)病重赶来看望的情景,诗中写了“我”见到兰婷时的心里活动,表情变3.

化,兰婷对“我”的安慰,我似睡非睡从梦中清醒后看到兰婷的消瘦容貌,兰婷陪伴我在病床边的互相抚慰的情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围观者的表情变化及此事惊动保卫科的情景描叙,传神地反映了“我”与文兰婷真挚坚定的爱情,为下文写兰婷和“我”与秦槐之流的迫害抗争到底奠定了基础。任文二人如果没有这个坚实的爱情基础,就不可能有力量与秦槐之流抗争到底。

兰婷来看望“我”使我从病榻上站起来了,第九段进一步深入地写“我”与兰婷受到迫害的情景。“我”这个自学成材的转业军人是一家厂报的主编,却因与家庭出身不好父亲在海外的兰婷相爱受到严重的处分,被贬去当搬运工人。诗中点明我是自学成才的转业军人,厂报主编,暗示了我兼有军人顽强的性格和知识份子的辩识能力。这一暗示也是毛诗的巧妙之处,说明我有知识又有军人敢于正视现实的坚强,这为任文二人爱情故事的最后圆满结局埋下了伏笔,又吻合了兰婷是出生知识份子家庭是大学生的身份,使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而兰婷被开除公职回杭城后被列为黑五类子女(仅仅由于是城市户口而未被赶去农村)被迫去当清扫街道工人。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我被打成了“阶级敌人”被造反派殴打,我与兰婷的通信情书被指控为“里通外国的”罪证,最后被“内定”罪名赶回老家,连母亲也受到珠连,一同被赶,被划为“黑五类”,成了地地道道的阶级敌人。读至此,令我们自然地想起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多少出生不好的子女和有亲属在海外关系的子女都被列为黑五类,属牛鬼蛇神的后代,“文化大革命”是中国一大特色,在那个文化风暴的年代里,无数的家庭受迫害,红卫兵“造反有理”,类似象“我”(任峰岚)文兰婷这样的受迫害的遭遇者千千万万啊,这就是中国那时的社会现实,自然地勾起现今五十六七岁以上的这一代人的人群目睹或经历过那个社会时期的痛苦的联想。

第十段写“我”被赶回农村老家后对兰婷的思念愈加强烈,于是在大队会计老朋友的帮助下“我”暗中逃出农村,长途跋涉到杭城去寻找兰婷的情景。“我的处境如此险恶/更加担心娇弱本质兰婷的命运”,既暗示了我与兰婷爱情的坚贞,又自然过渡到下文写我寻找兰婷的情景。诗中通过写“我”寻找兰婷时的艰辛:我艰难跋涉,脸上堆满了污垢,寒酸粗俗,欲哭无泪,夜宿于岳坟旁的杂草丛中和我的思想活动的描述,来展现出“我”与兰婷备受迫害所遭受的爱情沧桑经历。当“我”找到兰婷的家门,只见一把铜销在孤独地守望,当时我便向邻居大婶打听,可是邻居一点也不肯讲出兰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诗中通过了三节诗:“……她用怀疑的眼光向我上下打量/阶级斗争的弦谁都绷紧/……说你是敌人你就是敌人,无法辩分”的描绘,缩影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是的,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日子里,大人小孩老人都讲阶级斗争,一切都从阶级斗争的高度上来看问题,稍有风吹草动就要提高警惕性怀疑是阶级敌人,何况对一个蓬头垢面的远道而来的陌生人“我”,这邻居大娘能轻易提供我要打听的情况吗?这三节诗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在当时阶级斗争的年代里人与人的紧张关系和人人自危的处境。邻居大娘不肯提供兰婷情况,这也是害得“我”找兰婷而打听不到她的真实情况,只听路人言说有漂亮姑娘跳水自杀、教授轻生的消息,而我信以为真是兰婷跳水自尽,导致诗中的主人公“我”绝望之余跳河自尽欲了却此生的原因。这个原因从诗句中表面看,似乎是由于邻居大娘不肯向我提供兰婷情况,而我听信路人的传说有漂亮姑娘跳水自杀认为是兰婷跳水自杀而导致的,但其深层的原因其实却是指控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现实社会。试想,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年代里,人人自危,那邻居大娘为了自保免得惹事生非,岂敢胡乱对一个陌生狼狈的男子说出一个父亲在台湾的兰婷的真实的情况,那大娘不怕牵连自己吗?至于其它旁人自然也就持有和老大娘一样的心理,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气候造就了邻居大娘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绝望之余道听途说,唯有以死跳河自尽和兰婷一道升天来表示我对兰婷的忠贞。我被迫到如此死亡的境地,这个罪魁首就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啊。是那时的社会现实迫得我走投无路啊!其实“我”(任峰岚)的遭遇只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代表的典型罢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的那个历史时期,中

国城乡象“我”这样因亲属家人受牵连被迫害走投无路上吊投河自杀的人大有人在呀!笔者4.

家乡的一位小学校长就是由于家庭出生不好,受到单位批斗上吊自杀的,而他在自杀前深感儿子无望,还把自己的儿子先吊死后才自己上吊而死,类似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胜枚举。这一段诗行用了好几节写“我”跳河自杀前的心里活动,写“我”对兰婷自杀的猜想,“我”投河之后与兰婷相会时的情景,写“我”死后家人困难的处境,写“我”扪心自问遭此惨祸和对秦槐之恨,这些心里活动的描写既展示了“我”与兰婷爱情的忠贞不喻,又展示了我走投无路的那个社会的险恶环境和我受害的苦难,诗句写对秦槐的愤恨也是对那个特定历史阶段年代的血泪控诉!

“我”跳河自尽后被一群年轻人救起,被带红臂章的几个人带我到收容所审问,以为“我”是被管制的“阶级敌人”,当我向他们叙述清楚“我”与兰婷的遭遇后,“竟意外地得到这帮年轻人的同情,”诗行暗示了人间还有真情在。但他们还要派人去居委会调查了解我说的话是真是假,又勾勒出那个年代的政治气氛之浓阶级斗争观念之强。其实在那个年代,中国很多戴红臂章的年轻人(这里指的是当年的红卫兵)是深受那个政治年代的欺骗的,他们凭着朴素的对于国家领导人的崇高的爱戴的感情,自觉地充当了阶级斗争的棍子,其实他们的本质思想是好的。具有人性的同情和怜悯,只不过是那个年代的强权政治大棒致使那时的青年人充当了“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已。

第六、七、八、九、十段诗行,层层深入地细致描写了和刻画了诗中主人公“我”(任峰岚)和文兰婷的爱情悲剧遭遇,也层层深入地展现出中国那个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险恶。诗歌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最精粹的文学体裁,中国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直至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到后期的四人帮时期(邓小平复出前)的一九七七年,这二十多年间一直迂回在政治斗争的死胡同的旋涡里萎靡不振。什么“十五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支援世界革命”,“东风压倒西风”, “形势大好”等等都是空洞的口号和虚假的象征。特别是在政治斗争年代的一九六一年六二年间,人民群众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不少人被饿死被斗死,但还要大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群众自己种作物不准养牲畜家禽,还要天天讲阶级斗争,直是令人费解!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毛依先生采用“我”(任峰岚)与文兰婷的爱情故事悲剧遭遇以诗歌的形式来表现,这就是毛依先生的高明之处。二十多年,生活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有多少啊!凡是经历过或目睹过那个时期的人都能从毛诗中看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果曾经受到过那个年代政治迫害的中国人更会勾出切身的感同身受,这就影响了几代人,所以毛获得了当代诗坛的普遍认同。

“当我从昏迷中醒来/已躺在兰婷简陋的家庭/…….”十一段写“我”跳水后被救起见到兰

婷时、兰婷也在寻找“我”的情景,两人相见时悲喜交集,一夜相对默默流泪互相倾诉的情景,引述了兰婷家人的悲惨遭遇:弟弟被赶去新疆,母亲不堪批斗侮辱被迫死,交代了故事的有关人物结局和延伸到故事的下一步发展中。诗中交代是“台湾来人查找文家亲属”,第二天兰婷刚要出门买粮,被政府派来的人带走,为最后一段诗(第十二段)写兰婷向“我”述说到台湾继承父亲家业埋下伏笔。随后,“我”被公安民警抓走,带回老家进行批斗惩罚。这

些铺述交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线索,进一步深化了故事主人公爱情所遭受政治迫害的极至沧桑经历。尽管“我”遭受如此莫大的磨难,但“我”与兰婷的爱情是矢志不移的,诗中写“我”多次去信探询兰婷的消息,但“封封退信都是‘查无此人’”,表明了我再难见到兰婷的绝望处境,使故事一波三折,为下文展开写“我”思念兰婷伏笔。

“我”与兰婷的爱情看似已经无望,故事到此似乎预示“我”与兰婷爱情将以悲剧告终,

但作者是把“我”与兰婷的爱情放置于中国那个阶级斗争年代的社会大背景来写的,因而我与兰婷的爱情命运是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

   “1978年散去天空中的乌云/沉闷的政坛上凸现出一个伟人的身影/这位老人用他那爱打

桥牌的巨手/出手果断要打赢华夏未来的政治清平……”。毛诗笔锋一转,写出了1978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和邓小平复出后的中国社会形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拨

乱反正,全面开始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往的极左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5.

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

决策,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必预处理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审查了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些重

大的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的功过是非问题,撤消了中央发出的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

所作出的错误结论,平反了”六十二人叛徒集团“等一系列问题,从此,中国政治开始走向

清平,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捆绑我十余年的无形的绳索随之散

脱/恢复了工龄和公职又焕发了春春……”.“我”平反昭雪恢复公职,这两句诗高度缩影了当

时中国无数的冤假错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平反昭雪的社会现实。

  “我”平反昭雪后自由了,对兰婷的思念更加刻骨铭心。十一段最后七节,细写我获得了人生自由后对兰婷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想见兰婷的迫切心情,进一步深化了我与兰婷的爱情关系,抒发了我对兰婷至真至爱,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真挚感情。

“我“怀着如此迫切的心情想见兰婷不能如愿,于是我上五台山寻找兰婷的踪迹,到寺院佛堂转动经轮祈求神灵保佑,能见到兰婷。正当我在默默地祈祷时,“一群穿戴豪华的香客来到佛堂大厅/群芳羞低枝头衬托出牡丹的娇艳/一个气质高雅女性的出现使我目不转睛……/当她把经轮轻轻转动/那熟悉的的身影和举止让我吃惊/……久别重逢我第一次开怀畅饮”.第十二段一连用这十节诗句描写我重到五台山寺院佛堂转动经轮祈求神灵保佑竟意外地见到兰婷的欣喜欢聚的动人情景,历尽磨难久别深爱的青年男女二人终于在中国拨乱反正的清明政治背景下重逢相聚。而“我”与兰婷历经千难万难之后●,诗中写出“我”与兰婷这一喜剧结局也正是故事发展的必然,这种必然又紧系着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动乱年代里,“四人帮”横行社会,掌握手中的大权,胡乱挥舞着政治大棒,动辙给您一棒或戴上一顶政治帽子,“阶级敌人”,“地富反坏右”、“黑七类”、“牛鬼蛇神”等等,那个年代,不知有多少中国人被政治棒杀,一棒打死,成为千古冤魂而死不瞑目长眠于地下啊!这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是熟知的事实。而“我”与兰婷历经万难后,居然劫后重逢,这个喜剧的结局是必然的,这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安排,既展示出了中国人民最终在历经“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的磨难之后终于走向新生的必然,又展现了我们国家历经走过一段弯路拨乱反正后最终走向光明的必然。写“我”获自由和写兰婷继承父亲产业振兴企业与“我”重逢相见,实质上是反映了中国人民历经劫难后重见光明的结局。中国社会发展虽然经历了极左路线的干扰,在“四人帮”时期走过一长段弯路,但中国社会走向光明是历史的必然。诗歌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要给人希望和鼓舞,我与兰婷的喜剧结局能给读者以鼓舞以光明的想象,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哲理。

  《转经轮》主人公二人劫后终于重逢相聚,按理诗行该收束了。然而,毛依并没有就此结束《转经轮》一诗,而继续铺开诗笔写二人重逢相聚互相倾诉的情景,延伸到写出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现实。诗中通过写“我”与兰

婷重逢相聚时的对话倾诉,追述了当年“我”到浙江杭城看望兰婷时,兰婷接到政府带来父亲在台湾的去世的音讯并急忙打听“我”的下落,追“我”到火车站不见”我”的踪影,后兰婷去台湾继承父亲产业,用自己的努力艰辛振兴了父亲的宠大企业,并多次来寻找“我”无消息的经过,兰婷讲述她回国内投资大陆建设同时将父亲骨灰带回原藉同母亲合茔的情况。诗中写兰婷向我讲述她回国大陆投资冶金建设在前,写兰婷当年打听“我”的下落不见“我”的踪影,后接到父亲去世的音讯去台湾接管父亲的产业在后,写这两件事情倒置了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这是故事发展的情节的需要。因写这两件事是通过二人谈话的倾诉写出来的,故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情节和具体的事理上这样安排是恰当的。这些都是通过二人对话叙述出来的,但其延伸和反映的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实。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

拨乱反正.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走出国门,引进外资建设祖国;同时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回归,国内形势大好,政治清明。兰婷回大陆投资的事实也缩影了世界各国外商进入中国投资的6.

社会现实。这样,诗行就勾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外商进入中国投资建设,人民生活逐日提高的社会现实。这样一个大社会环境,作者却巧妙地通过我与兰婷相见时的倾诉十多节诗歌(第十二段12——24节)表现出来,不能不说是棋高一筹。在诗中,作者并没详写兰婷回大陆投资的具体之事,只是以速写的笔法勾勒出来,因为二人劫后团圆,故事已趋尾声,再详写就是画蛇添足了,以速写的手法略写正是恰到好处。

诗中写兰婷回大陆洽谈投资时的说话情景,描写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外商洽谈会上,兰婷见到昔日迫害她和“我”爱情的上司秦槐。这位当年企图强占兰婷玉身的迫害“我”和兰婷的秦槐居然在外商投资洽谈会上作为大陆政府官员的身份莅临陪谈(诗中写我见到秦槐的厌恶感和内心的憎恨与鄙视),这好象显得突凸和意外,然而作者这样安排是另有深意的,一是对故事反面人物秦槐的自然交代,二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秦槐是迫害“我”与兰婷的罪魁祸首,“我”与兰婷劫后欣喜团圆,那秦槐这个反面人物怎么样了呢?读者自然会有此疑问,诗中带出秦槐就圆满地给读者交代了人物的归宿。但这里交代的秦槐并没有死去或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升官而以政府官员的身份登场于外商洽商谈会,这很使读者感到意外,按一般的故事发展情节安排,恶有恶报,恶人应得到可耻的下场,但不是!而是恶人反而升官进爵,青云直上。作者为什么如此苦心孤诣地安排秦槐这样的结局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便可知作者的意图。那时的中国社会时期,人治气氛极浓,不少为官者阳奉阴为,对上阿谀奉承,瞒天过海,对下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秦槐之流不正是这些人的化身吗?其实这种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大,如某市的一个市委书记,在主管那个城市期间,全市地区抢劫盗窃赌博之风盛行,杀人之事常有,群众的摩托车自行车常常被盗,连公安人员的提包也被抢,大白天学生上学的自行车工作人员的手机可随时被抢,夜晚也常发生贼人入屋盗抢事件,百姓提心吊胆,叫苦连天,社会治安十分严峻。但他当着人民的老爷官,却不履行公职,对此严峻的社乱不采取措施,听之任之,后来居然上调省里升了官,这不正是秦槐之流的缩影吗?这也是对官场腐败现状的有力讽刺。那个道德败坏的心术不正的掌权者秦槐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平步青云升官加爵成了政府官员,这正暴露了现实社会的积弊。《转经轮》巧妙地安排秦槐以政府官员的身份登场,正反映了我们官场中的腐败,但我们相信,这种官员终有一天会被扫进人类的垃圾箱里永世不会翻身。

诗中最后写我与兰婷二人相叙表白了各自的心志后,终于结合一体的情景。“兰婷本是个多情的女人/我的表白使她泪光莹莹 /她激动得又一次扑进我的怀里/忘情地在我的脸上亲吻......我捧起她那含泪的秀脸注视着/酸甜苦咸直撞心头也泪光盈盈/二十年了,我们象经轮转了一圈/快到中年才又圆了久盼的缘份”。诗句活现了两人悲喜交集的团圆场面,交代了故事的最终喜剧结局。诗中最后两节(第十二段最未两节)“痛定思痛我们悲恸难忍……我俩只是静静地看着星星.”写出了我与兰婷两对现实的无奈的心境,又是对中国那个历史暗淡时期为什么我和兰婷只因相爱就被迫害到如此地步的社会的叩问?回想那个年代,象“我” 与兰婷一样受迫害被贻误了二十多年的青春的中国人又何止于“我”和文兰婷呢?谁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呢?我们不禁要对此发出悲愤的诘问,这也正是《转经轮》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主题思想意义所在。

诗歌是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不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不反映人民的忧患意识

和疾苦的诗歌那是无病呻吟,这样的诗是不能感动人的。《转经轮》其所以能振撼诗坛,就

是由于它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的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特定历史时期人民所受到的深重的苦难和受到的极左路线的迫害的社会现实,所以才得以登上中国诗歌的大雅之堂的。

 

二、《转经轮》的艺术特色

写叙事长诗,很容易流于一般化形式,难以引起人们的回味和兴趣,不是轻易能写得好

的,原因何在?最主要的是反映的主题的深浅度问题,但故事能否吸引人和诗的表现手法也

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毛诗的《转经轮》能感动人的重要原因的就是作者把曲折有趣的爱情故7.

事切入了那个特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政治”的历史年代,从而反映出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本质特征,但还与作者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功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此笔者顺便略述一下毛诗《转经轮》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1、诗语明白易懂,亲切柔和,清新自然。阅读毛诗,感到毛诗如行云流水,汩汩如泉涌出,娓娓道来;时如月下的轻轻倾诉,时如浓荫下的柔柔低语,诗句中流动着一种舒适和谐的自然之美,清新亲切。如“露珠在青草上闪亮晶莹/盛开的山花显得格外高兴/树枝上跳跃着欢闹的喜鹊/喳喳喳喳发出愉悦的叫声//趁着五台山农村采访即将返程/总算有机会到寺中看个究竟/白塔挺着胖肚子在等候我的到来/寺院敞开山门表示对我的欢迎……”诗一开首就以这种行云流水式的自然而清新的笔调展开叙写,这种格调一直自始至终贯穿着全诗。

2.在自由新诗中插入新韵古诗或旧体诗词,既增加了本诗整体的形式美,又增强了本诗整体的韵律美。如“轻风着意转蛙声/皓月聚焦融爱情/共转经轮牵一线/鹊桥今夜渡双星”(第二段15节)、“兰卉葳蕤正逢春/寂寞心圆未涉痕/嫩蕾欲绽期时雨/高山流水盼知音”(第二段17节)等等,类似的还有第二段26节,第三段第四、五、八、十节,第四段第八节,第十一段第九节等,这些传统旧体诗使新自由诗体增色不少,在新诗美中夹带着传统诗的美韵,徒添了整首长诗的韵律美感。

3、较强的节奏感和富于优美的韵律。《转经轮》是自由体新诗,“五四”时期产生的自由体新诗一般是押韵的,后来有的诗人写作新诗时由于内容的表达限制不苟求押韵,尽管现在通行的新诗也不苟求韵律性(押韵),但如果尽可能地使新诗保持较强的韵律性(押韵),则会增加诗体的音乐美。毛依这首《转经轮》长诗基本保持了诗体的押韵,或隔一句押韵或隔二句押韵,全篇1108行诗一韵到尾,使全诗表现出较强的音乐美感,读之朗朗上口亲切和谐。

4、诗行的排列讲究艺术性,加强了诗体的形式美:《转经轮》全诗每四行为一节,以形式整齐的布局进行排列,体现了诗歌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增强了整首长诗的诗体美感。

5、诗句中运用拟人、比喻、对偶、夸张、排比、对话、联想等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就不再举例陈述了。全诗在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同时,并以“转经轮”为基调贯穿始终,“转经轮”形成一条连缀全诗各章节的诗线,使诗体与诗题紧密吻合,并给诗体注入了一种神秘化的色彩。“转经轮”乃寺院之物,诗中自始至终出现“转经轮”、“菩萨显灵”、“神灵保佑”等话语,并将之镶进我与兰婷的爱情祈祷和关系之中,这使诗歌涂抹上了一种宗教色彩,神秘而诱惑人。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自由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的宗教化的思想倾向,迎合了现时社会上不少人信仰宗教的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诗歌艺术哲学思维的神秘感。

综上所述,《转经轮》就如同一幅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社会的长诗画卷,高悬于中国诗坛的天空之下,读之让诗人们感动和震荡。

 

三、《转经轮》对中国诗坛的启迪

毛依长诗《转经轮》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自由体新诗以明白易懂、朴素自然,清新

流畅的语言和一扫旧日诗坛长期以来一个腔调为现实大唱赞歌的旧日诗风,以全新的关注社会现实的视角反映人民大众的疾苦和心声,从而描画出中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的社会现实,嬴得了诗坛的广泛赞议和好评,它对中国当代诗坛是具有深刻的启迪的。

1、从毛诗《转经轮》的成功来看,中国自由体新诗大有发展前途。一度以来,中国诗坛出现一种对新诗(指自由体新诗)悲观失望的论调,甘肃有一位喜写旧体诗词的诗人认为新诗(即自由新诗)已接近了死亡的边缘,并对刊发以新诗为主体的中国民间诗报刊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公言要弘扬旧体诗词,建立其“新风雅诗词理论体系”。毛依之诗《转经轮》无疑很好地回答了这种悲观论调,它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论调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在反映社会重大题材时,写作时以新诗体来表现是最合适的。自由新诗其诗行长短不受限制,篇幅

大小不受限制,分行排列不受限制,更易于容纳大社会大题材。象以《转经轮》这样一个悲8.

怆忧喜的爱情故事来反映中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政治”的二十多年的特定社会时期,又延伸至十多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用自由新诗来写是最合适的最实际的。这样漫长而曲折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变化,如果用旧体诗词或散文诗来写,是难以写好的。因为新诗可大篇幅大气慨大容量地接纳重大的社会题材,同时还可采用多种修辞艺术手法来表达各种复杂的内容,这种优势是旧体诗词和散文诗无法具有的。我们主要克服目前新诗中有的存在着过于直白,平淡无味和有的晦涩难懂,分行冗长,排列杂乱无序的缺点,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毛诗《转经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中国诗坛的现状不尽人意,诗歌优劣无公认的标准。毛依长诗《转经轮》是一首好诗,这已为诗坛所公认,真正的好诗必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但毛诗见诸报端的全是民间诗刊,官方诗刊并没有给予重视,只是在民间诗刊的强大影响力下,官方出版社山西太原出版集团/山西出版社给出了单行本。这就可见时下中国两个诗坛的趋向:官方诗报刊维护着他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形象,因为毛诗反映的是一个二、三十多年的中国社会的现状,诗中不乏对那个动乱年代现实社会的暴露和批判,对那时的政治制度的鞭挞与叩问,而官方诗坛历来喜欢唱颂歌,稍有触动社会神经的反映人民大众疾苦的作品,他们是不会刊发的,因为他们怕引起官方的非议,怕丢掉铁饭碗。而民间诗人生活于人民大众社会,抒发的自然是反映人民疾苦的心声,民间诗坛与官方诗坛在诗歌思想的方向上看来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看,中国诗坛的现状不尽人意,民间诗坛公认的好诗,官方诗坛不加推介(因为官方诗刊有权),这就使中国诗坛难以达成共识,诗歌优劣难以形成公认的标准。究竟什么是好诗,总是高唱赞歌一个调子唱到底的应时诗是好诗吗?当然,艺术作品坚持正面宣传的大方向是对的,我们现实社会很多光明的东西是需要诗人来歌颂的,但我们现实社会很多不如人意的腐败东西和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什么就不能用文学形式尤其是诗歌形式来反映?为什么我们的官办诗刊就不能让反映人民大众疾苦的诗歌作品登台亮相?官方诗刊使用着人民大众赋予他们的权利占据着官方诗人编辑的位置,拿着人民大众纳税的奉禄,不去反映人民疾苦和忧伤欢乐的心声,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难道这就是我们中国诗坛应有的现状?

3、好诗在民间,民间诗刊好得很。毛诗《转经轮》从民间诗坛脱颖而出,为社会所公认,震动中国诗坛,深刻说明了好诗在民间,说明了民间诗坛好得很!在中国,很多诗歌作者诗人,长期以来都有一个传统观念:都希望自己的诗作在官办的诗刊尤期限是能在省或国家的官办诗刊上发表,以证明自己的诗作是好诗。这种“秋菊打官司,要个说法”的观念其实是中国诗人作者在新时期里的传统观念的反映,因为,长期以来,官办诗刊一直在垄断中国诗坛的主体地位。今天,毛诗《转经轮》给这种观念提出了反问,好诗在官办诗刊吗?不,好诗在民办诗刊!好诗在民间!中国几千年以来的诗歌文化史,也足以说明了真正的好诗是在民间产生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作。《诗经》三百六十多首作品,其中大部份优秀的有价值的诗作也是在民间收集的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这就是明证。所以民办诗报刊政府要加以扶持,放宽政策,让民间自筹经费的诗报诗刊真正活起来。可喜的是,现在全国各地民办诗报诗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显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为沉闷的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鲜活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荡激了官方诗报刊。也许真有一天,随着文化体制不断向纵深方向改革,文化也会象经济一样趋向世界化的方向发展,民办诗报诗刊也会象现时左右中国经济的民营企业一样发展起来成为左右中国诗坛的诗报刊。

4、中国诗歌报刊改革势在必行。其实,中国文人都知道,用小说或报告文学的体裁来反映中国阶级斗争动乱年代的文学作品,早已屡见不鲜,但建国以来用诗歌文体来反映中国“阶级斗争”的那个动乱年代的诗歌作品一篇也没有。毛依先生写《转经轮》长诗,就是想尝试

用诗歌的形式来反映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定年代里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政治迫害的深重苦难,毛依先生这个写作意旨在笔者与他于2008年12月11日关于谈《转经轮》一诗的长途通话中已获得了证实,他本人也确认了写这篇长诗的这个写作目的。有的诗家把《转经

 

9.

轮》说成是一部长篇爱情史诗,这是片面的。准确地说,《转经轮》就是一幅高悬于中国诗坛上缩影中国社会现实的长诗画卷,让我们读之动容、感愤、流泪、同情和欢笑。《转经轮》正是毛依先生以自身的感受或相似的经历以诗歌文本的形式来反映出中国那个阶级斗争动乱年代人民所受的苦难,才引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同感,才使诗界同仁觉得别具新意,才掀起诗坛的大波,才震荡了中国诗坛。这对中国诗坛刊物无疑也是一种追问,为什么文坛作

家们早就以小说,报告文学等形式文本来反映暴露中国那个动乱时期的极左路线人民所受的伤害,而诗坛却从没有诗人以诗歌文本的形式来反映那个动乱年代人民所深受的苦难呢?也许有诗人作者创作有这类的作品,但投稿给官方诗报刊却没有登出来,由此说明了传统的保守主义思想依然如旧地左右着中国诗坛。今天,毛依先生大胆地用诗歌文本的形式反映了在阶级斗争年代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迫害的苦难,中国民间诗坛民间诗刊大加赞议毛诗,但官方诗刊却沉默不语,足见中国诗坛存在的弊端严重。

我十分赞同马晋乾先生在《转经轮》单行本的《序》言中所说的“诗报诗刊的体制必须改革”,目前中国官办诗报诗刊的现状不如人意,正如马晋乾先生所指出的“就是因为他们是‘铁饭碗’ ,没有危机感。他们象《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诗的命运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最关心的,是不要让自己在‘皇帝’面前失宠。于是那些晦涩的连他们自己也不懂的五花八门的诗,反而成了炫耀他们‘懂’的首选;他们掌握的资源象自家的菜园,互通有无,一个个都成了‘诗人’或‘著名诗人’。诗要走出困境,就应该让所有的诗报诗刊一律平等,该‘断奶’的‘断奶’,……也不要分什么官办的民间的,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让所有的诗报诗刊在同一起跑线上竟争!”

诗歌是最高雅的纯文字艺术,把文字艺术人为地以作者所生活居住的地域界限划分等级, 这种观念,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观念,但延续至今天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依然没有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制的错误。譬如说,甲某诗人作者诗作水平很高,但他生活居住在县级乡镇,他在当地县市刊物所发表的诗作是市县级的;乙某诗人作者的诗作水平极其一般,但他生活居住在北京或广州或上海等大城市,他在当地刊物所发表的诗作则是省级以上的或国家级的;同理,如甲某诗人作者诗作水平很高,但他是普通的老百姓,他投给官办诗报诗刊的作品难发表或发表很少,而乙某诗人作者诗作水平普普通通,但他当了官,他投给官办诗刊诗报的诗稿能经常发表或发表较多;这样相比较,就表现出本是诗作水平不高的乙某诗人作者,其诗歌作品反比水平高的甲某诗人诗歌作品的水平级别高了一、二级。由此看,诗报诗刊分官办民办,分级别弊多利少,完全障碍了诗歌文化的正常发展。所以,现时的中国诗歌体制,不改革是不行的,非改不可,不改革,中国诗歌就没有出路,诗歌艺术就无法达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诗人应在诗歌面前人人平等,其它小说、散文等文体也一样,让诗歌进入大众社会,彻底打破官办诗刊垄断诗坛主体地位的传统观念,让诗界来个百花齐放公平竟争,优胜劣汰,只有这样,优秀的诗作才能登上中国诗坛,中国诗坛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5、新诗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主流。毛依《转经轮》长诗还给我们诗坛昭示一个新的启迪:新诗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主流,新诗以它灵活不拘一格的形式和足可容纳大社会大题材的优势,成为中国主流诗体,毛诗的《转经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此外,从毛诗还可启迪我们:如何评价诗歌?什么是好诗,好诗的标准是什么?当前中国诗坛存在的两大阵营:官办诗刊阵营和民办诗刊阵营,如何统一好诗的标准和向人民群众推介好诗?两大阵营中目前有写自由体新诗和写旧体格律诗(含在旧体格律诗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新旧体诗,也称新韵诗),还有写散文诗的作者也不少,究竟那一种诗体才是中国诗歌的主流?相信读了毛诗《转经轮》后,诗人作者便不言自明了。

2008年12月11日初稿,2009年1月8日修改定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