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预后要考虑的:上腔静脉综合症及其应对--清风匿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4:38
肺癌晚期预后要考虑的:上腔静脉综合症及其应对 [ 2007-11-29 9:57:00 | By: dazhi ]  

上腔静脉综合症(superior vein cave syndrome SVCS)是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受阻而致的一组综合症。SVCS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起病的急缓,梗阻部位,阻塞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由于上半身静脉回流受阻,致静脉压升高,出现一系列特殊症状和体征。常见症状包括:

  1)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两上肢水肿。
  2)颈静脉充盈,胸部和上腹部浅表侧支静脉曲张、皮肤发绀。
  3)喉部、气管与支气管水肿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声嘶和喘鸣,平卧或弯腰时上述症状加剧。
  4)咽部水肿,致发生吞咽困难。
  5)眶周水肿,结合膜充血,可伴有眼球突出。
  6)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引起头痛、眩晕、惊厥及视觉与意识障 。
  7)周围静脉压升高,两上肢静脉压高于下肢,肘前静脉压常升至30-50cm H2O。

    上述症状的出现多少与轻重,视上腔静脉阻塞程度、发展速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而定。

    上腔静脉综合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肿瘤内科急症,应尽快取得组织学诊断,然后给予快速放疗。凡遇并发脑水肿、心排出量减少或呼吸道水肿时,便应采取急救措施,多数SCVS患者容许放疗。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射量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病期。

    上腔静脉综合症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缓解症状,而且要尽可能治疗原发肿瘤,肺小细胞癌、NHL及生殖细胞瘤几乎占有SCVS恶性病因的50%,这些肿瘤即使引起SCVS也是可以缓解的。

    对于广泛转移而又需立即见效者,可能化疗比放疗更可取。一般来说,对小细胞肺癌及恶性淋巴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症,首先应给予足量的化疗,以控制全身播散,然后对局部病灶行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目前认为SCVS选择联合化疗和放疗应用,是标准的治疗模式。

    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内科对症治疗也有一定价值。患者应限制钠盐及液体的摄入。利尿剂对缓解颈、面部以及上肢水肿有效,吸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也有一定帮助。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及放射治疗所致的炎症反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困难。由于缺氧所致的高碳酸血症,常使血粘度增加,流动减慢,易形成血栓,可适当采用抗凝剂类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裨益。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表现

【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其部位、大小、类型、发展的阶段、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有5%-15%的患者于发现肺癌时无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一)咳嗽 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肿瘤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当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高,且呈粘液脓性。   (二)咯血 由于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常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三)喘鸣 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音。   (四)胸闷、气急 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腺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急更为严重。   (五)体重下降 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   (六)发热 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一)胸痛 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若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则有压痛点,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二)呼吸困难 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咽下困难 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四)声音嘶哑 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五)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   (六)Horner综合征 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下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三、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病人自已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痛感,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四、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有下列几种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ry osteoarthropathy)常见于肺癌,也见于胸膜局限性间皮瘤和肺转移瘤(胸腺、子宫、前列腺的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前者具有发生快、指端疼痛、甲床周围环境红晕的特点。两者常同时存在,多见于鳞癌。切除肺癌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   2.分泌促性激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常伴有肥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4.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   5.神经肌肉综合征 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确。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和有无转移无关。它可以发生于肿瘤出现前数年,也可作为一症状与肿瘤同时发生;在手术切除后尚可发生,或原有的症状无改变。它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6.高血钙症 肺癌可因转移而致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可与呕吐、恶心、嗜睡、烦渴、多尿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同时发生,多见于鳞癌。肺癌手术切除后,血钙可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又可引起血钙增高。   此外在燕麦细胞癌和腺癌中还可见到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所造成的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哮鸣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等。还可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肤炎、掌跖皮肤过度角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毛细血管病性渗血性贫血等肺外表现

肺尖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概述]

        肺尖肿瘤综合征指患者发生肺尖部肿瘤,侵犯臂神经丛和局部组织,引起患侧肩、前胸、上臂、手持续顽固性剧痛或伴同侧Horner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下陷和额部少汗),称Pancoast综合征。本征常见病因为肺癌,其次为其他肿瘤。 本征发病年龄多数为16~73岁,男性发病率高,右侧病变多。当临床表现出现本征的征象时,应进一步查找病因,避免漏诊或误诊。治疗和预后取决于病因。

        [症状体症]

        1.病侧肩、臂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


        2.同侧上肢麻痹、手部肌肉,尤其是大小鱼际萎缩。 
        3.同侧Horner综合征。

        [诊断依据]

        1.一侧肩臂持续性进行性剧痛,并同侧手部肌肉萎缩或伴Horner综合征。 2.X线胸片示:病侧肺尖部可见一致性密度增加阴影并有向其周围骨组织侵蚀、破坏的现象。

        [治疗原则]

        1.放射治疗。 2.化疗。 3.姑息性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本征原发病一般无治愈机会。 2.好转:肩臂疼痛减轻,原发病源缩小。 3.未愈:症状无改善,原发病未愈。

        [专家提示]

        本征主要由于肺癌或其他肿瘤引起。当临床出现患侧肩臂剧痛、手部肌肉萎缩伴同侧Horner综合征的征象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进一步寻找病因,若为肿瘤所致,一般无手术根治机会,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