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来谈业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6:59

关起门来谈业务

                                            范铭(2010-07-13)

        周日晚《周立波:幽默也是一种实力》播出后,发现网上观众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要么言笑晏晏,要么杀气腾腾;喜欢的人就特别喜欢,反感的人就极度反感。这种观众对片子评价的巨大好恶反差,在我和柴静合作的七年中,只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几次。

        柴静似乎对此早有预感,所以她在片首串场的时候就说过:不管你喜欢他,还是反感他,你都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好吧,来,让我们关起门来谈谈业务。

        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感觉像是给周立波捧臭脚的,像软广告,有销售之嫌”

        “周立波太狂妄了”

        “不像新闻节目,像娱乐节目”

        “周立波在北京出风头已过半年,现在做他,央视反映太迟钝。”

        “为什么对于他和关栋天的风波只字不提?”

        喜欢这期节目的人觉得:

        “曲艺从来都只是娱乐大众,如果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那真是功德匪浅。”

        “节目话题涉及上海倒楼,房价,世博会,政府有关部门,叛逆,反传统……等很多敏感问题,是娱乐包装下的深刻,能播出就是胜利”

        “幽默感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太珍贵了”

        “新闻频道能认可周立波,是社会也是中国官方新闻的一大进步”

        关于柴的采访,有人认为是“舌尖盛宴”“别开生面”行云流水”“交锋充满火花”

        也有人认为:“被周的节奏牵着走了”“为什么不抽丫”

        关于后期剪辑有人觉得“新颖别致”、“有突破”,“象电影”

        也有人认为“过分雕琢”,“用力过猛”“形式大于内容”

        综合而论,我想说的是,周立波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特色的艺人。塑造少了,会失去色彩;塑造过了,会失之平衡。所以这其中的分寸劲儿,确实是值得回头总结的。

        操作上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分享:

        一.关于景别:因为我们采访时用了三台机器,一个机位给了周立波一个很大的特写。于是他的表情、神色、嘴角、眉宇的一丝一动都尽收眼中。好处是:脸部信息量大,展现他夸张性格的感觉会很充分。但坏处是,他表述时压迫性太强,用柴的话就是,太“高大全”了,太像是吹捧了。

        二.关于采访的剪辑:周是极聪明和自负的,他的智慧、机灵、幽默、骄矜、浮夸、膨胀都是从言语中来。从我的角度,我愿意最大化地保留他本真的一面,所以我会保留“这种话太帅了,只有周立波说的出”“我是你采访的最智慧的嘉宾之一”等等的话,听众自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或会心一笑,或不以为然。但剪辑的选择,有时会代表立场,我不知道这种呈现状态会不会模糊传达出媒体“肯定他”的立场,于是会有了软广告的嫌疑。

        三.关于试听语言的表达:不少观众肯定了节目的可看性,也表达了对这期节目视觉语言的喜爱。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许使节目的调子定得过于轻飘了,增强了浮夸之气。这次后期玩了不少花活儿,是因为觉得周立波象一幅油画,是可以泼墨重彩的。我觉得浓烈的特技和夸张的表达特别暗合他内心的气质。所以就整得比较花哨。现在想来,如果按照奥卡姆剃刀法则,“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其实还是可以再做减法的。

        四.关于对趣味的判断:

        片中有一段引起个别争议的后台花絮:

        问:这会儿你还没有到那个状态?

        周:还没有,这会儿我现在在深沉。我从头到底不停两个半小时,可以喝两次水,唱一首歌,不上厕所。

        问:你怎么能保证不上呢?

        周:我从其他地方走掉了。(指自己的额头)

        问:你会流很多汗吗?

        周:会流很多汗,流到你感动。下来我的西装都是湿的,但是我很快乐。

        有人在微博里认为上不上厕所,这个问题太低级,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柴问的,是我的画外音。是为了接另一段记录他表演后,衣服尽湿,甚至出了盐花印子的镜头。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确实不高级,但是很真实。 

        五. 我最想说的是采访。说真的,我从不认为横眉冷对、咄咄逼人、让对方哑口无言、灰头土脸才是采访的最高境界,相反,我个人特别喜欢柴在这期节目里的状态。松弛、舒展、有交锋火花,也有话语美感。他们两个的对话行云流水,在摄像机后面的我,听得相当过瘾。我同意这个网友的说法: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这才是人物访谈的精髓。采访不是非要谁压过谁才证明谁厉害。

        周立波绝对是个不好拿捏的采访对象,这是一次混合着欣赏、质疑、爱惜、提醒和敲打的交流。另外,表情,眼神、感叹的语气,有时蕴含着比语言本身更丰富的信息量。

       记者:大概这就是天分。

       周立波1:天才。

       记者:嗬!真不惜的夸自己。(就这一个“嗬”,其实什么都有了。)

       周:也许我是你采访过的最智慧的嘉宾之一。

       柴(大笑):你反正是我见过的……最肯定自己的嘉宾。

       我喜欢这种不动刀枪、不含沙影,不讥讽,不责备,只是点一点的方式。聪明跟聪明人对阵,其实,只需要轻轻一点。

       六. 我眼中的周立波。

       这是一个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问题。周立波最精华的政治讽刺段落在网上都能查到,我们在节目中不太可能去原貌地展现,但我想列几个采访中的花絮: 

       1.(北京,办公室。)

       出发去上海采访之前,老有人风传周立波表演内容太敏感出格,有可能会被封杀。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为了套近乎,我说:“像你这种群众喜闻乐见,领导有所保留的演员……” 他打断我,说“什么叫领导有所保留?中央领导某某某曾经亲自为我批示过两次……” “哦?是么?”我一愣。

       采访时,柴静问他:你知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言多必失?

       周立波说:我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柴静:人家说凭什么?你现在走了三年。

       周立波:凭什么,当你知道我为什么的时候,你就知道我凭什么了。不是三年,三年前还有40年。服务大众,“众”如何写?

       记者:三个人。

       周立波:OK,是叠起来的人。

       记者:你想说什么?

       周立波:你可以为左边服务,也可以为右边服务,同时你也可以为上面的服务。

       记者:你选择什么?

       周立波:忽上忽下。

       2.(上海,长宁体操中心后台。)

      演出还有两小时开始。周立波拿出一张纸,上面都是些断句和关键词,他一边吃着西瓜一边写写划划,我们看见他划掉了郭德纲和其他的几个话题,问旁边人文强判决的最新结果是什么。柴静说是维持原判,他于是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枪毙的手势,在文案上重新添了两行。“我每次都是演出前临时决定,临时改”,他说。

       柴静问他能不能调侃世博会的时候,他撇撇嘴,“当然可以。一个强大的政府,一个强大的城市是可以自我调侃的。” 演出现场,他高声宣布:“只要世博不破产,就是成功……(停顿五秒)当然,破产也不会告诉你。” 老百姓们在底下笑得嘎嘎作响。

       柴静问他:破产也不告诉你,这句话有人会听着不舒服。别人会问你不是世博的形象大使吗?你怎么能……

       周立波说:因为我们的世博不可能破产,我们已经很成功很成功了,人数天天在创记录,上海你去看看,房间你都订不到,三星级的宾馆你都订不到,全部订满了,我家已经准备开门迎客了。

       他还毫不避讳地调侃上海倒楼事件,“睡着的时候在床上,醒来的时候在墙上”,整场演出,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一直坐在第一排,边看边乐。上海文广集团的总裁吴孝明演出前半小时就过来帮他暖场,一口一个“我相信波波,他是个在台上不乱说话的人。”他深得上海领导层的信任,调侃归调侃,调侃完说出的话总是相当漂亮:“当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伤痛能够被用来调侃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民族已经从这种伤痛中走出来了。”

       他说:有人说周立波“敢”说,我说你错了,是周立波会说。

       柴静:敢和会的区别是什么?

       周立波:敢需要勇气,会需要智慧。一个敢打架和一个会打架的人是不同的。会打架的人他可以一剑封喉的;敢打架,他是冲出去,满身伤疤出来的,对吗?

       3.(上海,周的书房)

       我们在拍一组他的空镜。他躺在沙发上,毫不费力把脚脖子直接拉到耳根,说:“看,我的韧带松吧?”

       他可以不用换气地把一段绕口令讲上几分钟,他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在肌肉完全不纠结的情况下,迅速将左眼和右眼交替地一睁一闭,他也能在一瞬间扮出眼睛重度肌无力的表情,仿佛他脸上的器官都是可随意装配调换的零件。但他表演这些“绝活”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只有深度厌倦和不屑。

       柴静问:有的人会觉得你轻慢了传统?

       他说:“我是掌握了以后,我告诉你不要去吃那个老本。”

       他认为自己是“滑稽中的交响乐”,他认为滑稽很长时间以来已经“越来越没内容,会说话的都能演滑稽”,他要在他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用一己之力改变滑稽现状”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去。他说“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我的勤奋在背后,没在人前。”

       所以他一天订14份报纸,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看新闻。聊天过程中,他自己偶然蹦出的妙语,他会立刻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上。一个精美的爱马仕牛皮小记事本。上面记录的灵感,不见得有多惊世骇俗,但他告诉我们,他在练习的是“语法”,这种语法,让他的“技能”变成“本能”。

       “海派清口的精髓是时事,只要新闻联播不取消,海派清口的题材就会源源不绝。”

       4.(上海,小剧场,采访间歇。)

       柴静跟他闲扯,问他,如果这个采访是放在30年前会怎样。他说:放在30年前,我旁边还应该有铁栏杆吧?放在30年前,你这档节目就应该是在《东方110》,或者是《法庭内外》。

       所以在我眼里,他不是一个娱乐艺人,不是一个滑稽戏子,而是一个虽然带点狡猾、带点投机、有弱点,但是极具天赋和才情,勤于思考,并且勤奋地在舞台上说人话的人。周立波的出现,以及他能成为现象,也都有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柴静采访中有句话,其实问得挺狠的,她说:你担不担心你先是把一个门打开了之后,也许你正在进去,但是如果时代的气氛有所变化?

       周说:时代变,我也跟着变。

       柴问:这扇门会关上吗?

       周说:不会。从我对整个国家的信心和我对整个时事的判断,中国只会越来越包容,而且随着它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对快乐和幽默的理解会越来越宽泛。只不过我是在风口浪尖,我是第一个敲门的人,也许里面早就在说:进来吧。

       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