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真迹“借”出半世纪不知下落,主人追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0:28

孙中山真迹“借”出半世纪不知下落 主人追问

(2010-07-13 11:14:56)转载 标签:

陕西省政协

手迹

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

西安

 

    7月5日,古城西安天气晴朗。上午9点多,两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来到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受老母亲之托,希望能寻找到一件文物的下落。

    这件文物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一副字,用于赠送给两位老人的父亲高又明。

   半个世纪前,这副孙先生手迹由今西安市东木头市23号院的高家堂屋转移至陕西省政协筹办展览。此后,它再也没回到高家。

    这事,也成了高又明的遗孀、95岁的张彩珍放不下的一块心病。“当时说好的是借,可一直没还回来,也再没看到过。我都不敢确定它还在不在。”张彩珍说,自己一定要在生前再看到它。

 



 

一位辛亥革命起义者的遗产

    高又明是何许人也?为何能有孙中山先生相赠的手迹?史志记叙下的高又明(1886-1951)是陕西泾阳人,陕西早期同盟会核心骨干人物,辛亥革命西北军火制造的首倡者、先行者。

    根据2005年版《陕西省志》第七十九卷《人物志》记载,这位革命的“军火大王”当书童出身,一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12岁时在陕西泾阳巨富柏森家中为其子柏筱余作书童伴读,后肄业于三原宏道学堂。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他在淳化县通润沟设厂制造炸弹、武器,为筹备起义创造条件。期间多次往返于陕西、汉口、上海等地,与宋教仁、于右任诸先贤过从甚密,并多次拜谒孙中山先生。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仅12天,西安起义在北方响应并迅速成功,牵制大量清军,粉碎了清王朝试图依靠北方、进军南方的梦想,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其中,时年25岁、任军政府掌械官的高又明日以继夜,操劳不息,所制炸弹、地雷、弹药,以及修复的枪支,为武装起义的胜利建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14年,同盟会反袁二次革命,宋元恺奉孙中山命返陕活动,在西安组织乐群学社,系中华革命党秘密机构,高又明积极参与。

    1918年,靖国军成立,高又明先后任胡景翼部、于右任部军械处处长等职。

    1924年10月,参与胡景翼、冯玉祥、孙岳发动的北京革命,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组织革命军,迎接孙中山北上。此间高任国民二军兵工局局长。

    1930年后,定居西安,被杨虎城将军聘为参议。开始经商并收集散落民间的文物字画,与人集资创办广济大药房、集成三酸厂、阿房宫电影院、西京百货公司等,发展地方工、商、文化事业。其中1933年投产的集成三酸厂解决了十七路军修造军械所需的硫酸、硝酸、盐酸,并对西北地区的火柴、制革、印染、造纸等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抗战期间,该厂产品还以七折的价格,优惠供应给陕甘宁边区政府。

    高又明还创办实业,捐资创办进步刊物,帮助抗日救亡的中共党员,资助革命烈士之子。

    1947年,中国同盟会纪念会成立,颁发高又明陕盟字第002号证书。1951年,病逝于西安。

    高又明给遗孀和子女们留下了大量的古董、字画,包括章太炎、于右任、胡景翼等名人书赠他的字。不过,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孙中山先生亲书并相赠的“博爱”二字。

    “孙中山先生的墨迹当时就挂在我家的厅房(中堂)里,在八仙桌上方的墙的正中。”现年70岁的高又明次子高启纶回忆说,孙中山书赠高又明的墨迹为横幅,大致宽三、四尺,上书大楷字书"博爱"二字,边款书“又明先生属”(注:“属”通“嘱”)。下面有孙中山签名“孙文”二字,并盖有镌刻着“孙文之印”的阴文图章。

    “这是父亲最为看重的东西。”高启纶说。

 

 

 

墨宝和两次五十年前的展览

    关于孙中山书赠高又明墨迹的原因,高又明仅在回忆录中有聊聊数语:“因本人自民元前以来,努力工作。蒙总理嘉许,赐书‘博爱’二大字”。

    对于孙中山先生书写该墨迹的时间,则并无记载。高家三子、现年67岁的高启维分析认为,这应该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孙先生从日本回国以后为父亲题写的,作为对其工作的认可和嘉勉,地点在上海。照此推算,该墨迹到明年,就有百年之历史了。

    1959年,高启维还在上初中。“有一天,胡含叔因征集文史资料专程来家,对我说:他见到了熊克武、邓宝珊等先生(均为革命党),他们都提到你父亲并询问你们的生活情况”。此后,他发现孙中山先生的横幅没挂在厅房了。母亲张彩珍告诉他:省里要搞纪念辛亥革命的展览,字被借走了。

    高启维回忆说,展览办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西安城内北大街的美术家协会,是预备展;后来正式展出是在西安刚刚修葺好的南门城楼上。自己都去看过。“看到从我家征集(借)的孙文给先父写的‘博爱’二大字横幅中堂及同盟会陕西第一人井勿幕遗像等,我还给同学说:‘这是孙总理给我父亲写的。’深深地感到自豪。”

    高启维的二哥高启纶,是孙中山墨迹被“借走”的亲历者。那时他因政治原因辍学,在西安西郊一家工厂当学徒。在家里,他见到了正在为陕西省政协文史办征集辛亥革命史料的胡含叔先生。

    “经过前院穿堂入室,胡先生就坐在八仙桌旁的太师椅。和先生的交谈中得知,胡先生是邓宝珊将军麾下旧部。胡亲切认真地告诉我,等到整理好史料你们就是辛亥先烈家属!就会按照辛亥先烈家属对待。”高启纶说,那时候讲政治第一,于是,他们就把父亲生前的遗稿外面用一块织锦大方巾包着,内还有彼时老同志的姓名和联络方法,通讯目录,有会议资料,有井勿幕、胡笠僧、于右任等人照片和一些底版,交给了胡含叔。挂在墙上的孙中山手迹,也被取了下来。

    在把孙中山手迹交给胡先生前,张彩珍说,拿去拍个照片。于是,高启纶去到南大街的“美丽照像馆”,把孙中山书赠的“博爱”手迹拍了下来。照片中,把轴心下方贴有的“孙中山先生真迹”的字条也拍进去了。

    高启纶此后还去过一次胡含叔住的地方,在南大街黄龙巷内。在1982年出版的《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中,高启纶在一篇文章《陕西辛亥前革命思想传播和同盟会的初期活动》的后边看到,调查采访人就有胡的名字。

 

石沉大海的征集?

    孙中山手迹就这样被征集走了,未被归还,高家人从此也再没看到过它,如同石沉大海。曾有传言说:一名研究辛亥革命的学者在70年代在省政协见过,还拍过照片,但他们追问之下,却未得到这名学者的证实。这成为高家人的一块心病。

    7月5日,成都商报记者去到西安东木头市的高家老宅中,看到作为西安著名书画家的高启维的画室中,镜框内嵌有孙中山“博爱”手迹的影印件;而高家老太太的卧室墙壁上,除了其先夫的遗照、章太炎的手迹(木牌制作),也有着用木牌制成的“博爱”手迹。

    “孙中山先生的字他们(政协)借走了,但是一直没还给我。”95岁高龄的张彩珍个子瘦小,有专门的保姆照顾,但谈起孙中山手迹,她精神大好,吐字清晰:“我这个不是捐赠的;我捐赠给国家的文物,都有证书。”

    1960年,张彩珍曾两次向国家捐献高又明收藏的明朝龙泉高足碗、傅山草书立轴等珍贵文物16件,均有陕西省博物馆出具的收据。

    张彩珍说,孙中山手迹,政协征集用于展览时没给任何凭据,她需要知道如今手迹在哪儿,保管得怎样。

    7月5日,张彩珍的两个儿子去到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寻找“博爱”手迹下落。不过,两位老人得到的工作人员的答复是:雷主任出差了,要在10日以后才回来;工作人员均不了解这事。可以下周再去政协。

    “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想重新见到手迹,但都没能如愿。”高启维说,80年代末,他曾专门找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胡景通,提出看孙中山写给父亲的手迹,并重新照相。对方说,孙中山先生写的字很多,这幅字并不特别。高启维说,该手迹是孙中山专门题赠给父亲的,对高家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于是,胡就给他写了个字条,让他去查。但文史资料室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他:她只见过复印件,没见过原件。此次查找,于是不了了之。

高又明遗孀张彩珍老人现已95岁高龄

 

    去年6月,民革西安市委和高又明的家人出版了一本《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在为该书出版准备资料时,高的家人再次找过省政协,提出找到孙中山手迹原件,以拍出更为清晰的照片。但手迹也未现身。

    高家族人担心:孙中山先生手迹会不会下落不明,或者落入了他人手中。“这次,我们一定要把手迹找到了。”高启维说。

 

现状:说不清  不给查

    沈全忠,陕西省政协前副秘书长,今年73岁。他1962年到陕西省政协文史委工作,后担任该委负责人,90年代自省政协副秘书长位上退休。成都商报记者在他家,找到了他。

    沈全忠说,陕西省政协在西安南门上所办为中国近代史展览。政协就搞过那两次展览,此后再没搞过。征集文史资料是从1959年开始,1961年才成立专门机构(文史资料委员会)。至于当时孙中山题给高又明手迹的征集的方式,他不知情。

    沈全忠证实,自己在政协内看过这个手迹的原件,但他不愿就看到的大致年代等信息进行更多的交流。至于手迹现在还在不在政协,是不是转到博物馆去了,沈全忠表示他不知道。不过他认为,不管去了哪里,档案里面一定会有记载,只是查询起来比较费时间,可能一天两天查不清楚。

    还有谁在陕西省政协看过这个孙中山手迹?成都商报记者还找到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应超——也即传闻看过手迹的那位辛亥革命研究学者。

    “是的,我看过。”张应超对此予以了承认。

    张应超说,1974年,他还是西安冶金机械厂子弟学校教师,就开始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从事陕西的辛亥革命史研究,长期在省政协查阅资料。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他表示:自己在70年代末,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给高又明题字的原件。

 

    7月13日下午,高启维等再次来到陕西省政协,见到了文史办雷主任。

    高:我是高又明的儿子,我想看下当年孙中山先生赠与我父亲高又明的手书。之前办公室人员说等雷主任回来跟您说一下。

    雷主任: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我2000年才调过来的。

    高:之前都展览过两次,还有人在政协照过照片,能不能帮我查一下?

    雷主任:你要知道这个资料室是政协的内部资料室,不能查。

    高:我们怕没了,掉了。

    雷主任:我们是内部资料不对外查,现在不能查,我们也不能查,等于封存了,一般(来讲)资料不对外查的。

    高:陕西对辛亥革命是有贡献的,谈革命都要从辛亥革命开始谈,找不到也查不成,规定吗?

    雷:现在不对外查,不可能随随便便查。

    高:有什么手续?有什么正规渠道可以查一下?

    雷:文史办是内部的政协机构,内部规定,我也不知道你申请在哪申请。

    高:连捐赠人都可以查自己的捐赠资料。孙中山送给我父亲的,我想见一眼还好不,会不会霉掉了?还在不在?能查下么?

    雷:我给你说了很清楚的,内部的,不能查。

    高:内部的人,你可以查?

    雷:内部的人,也看啥情况,也不是谁都可以查。

    高:你是个领导是不是有空可以查一下?:

    雷:我没有时间查。

    高:如果领导派个任务让你做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能查不?

    雷:那可能就查一下,不是这个事就不能查了。资料放出去造成负面影响怎么办?

    高:那是孙中山写给我父亲的字,我想看一眼还在不,怎么就造成负面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