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德·K 索尼、丽娜·玛尔瓦:印中关系中的西藏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7:31
沙拉德·K 索尼、丽娜·玛尔瓦:印中关系中的西藏因素时间:2010-07-13 09:34 作者:〔印〕沙拉德·K. 索尼、丽娜·玛尔瓦 吴宗翰译点击:738次
  提要:印度官方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对逃亡到印度的达赖集团富有同情心,但不允许其活动损害印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学界、媒体、智库对西藏问题的态度也取决于印中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印中关系中,西藏问题也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西藏 印度 印中关系
  最近几年,印度政府积极鼓励研究当代中国,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社会具有丰富的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已在世界事务上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这一影响力在21 世纪可能还将会持续增加。许多学者认为,在未来,了解中国越多的人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从过去到现在,那些了解欧洲语言与文化较多的人尝到了甜头也是同样道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印度来说,中国并不是一个在印度“外边”的重要文明,而是紧邻在印度“这边”的邻居。1950 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印度官方不断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中国也从此从“远邻”一变而成为就在印度次大陆旁边的近邻了。很明显,原先只着眼于南亚的印度学者们,从此就有了研究中国的必要性。西藏于是在中国研究领域中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应该说,只有对西藏进行更全面的探讨,才能了解它如何在中国研究以及印中关系之间具有如此重要的分量。
  沿着这一脉络,我们在探讨近年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所导致的对印中关系的正反面影响的同时,还将分别从文化、政治、战略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研究机构、学者、媒体、智库以及政治人物的西藏意识。更广泛地说,要了解印度如何看待西藏在印中关系上产生的影响,我们还要考虑到学术界、新闻界、政策制定者、政治人物( 包括主要的国会辩论情况)以及中国专家等的意见。此外,我们也试图了解印度的中国研究是否能够摆脱西藏问题,如果不能,至少要了解新闻媒体与学术界如何相互强化了西藏在中国研究上的影响。
  一、印中关系中的西藏因素
  1959 年,达赖喇嘛及追随者逃入印度后曾引起一些印度学者与分析家的同情。根据他们的说法,1959 年之前,尼赫鲁基于潘查希拉协议( Panchsheel agreement) 就已经接受西藏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后的印度政府也持续遵循着这一政策。然而,中国一直关注尼赫鲁似乎想让西藏独立。在这样的观点下,只要一谈到西藏就会让印中关系有所矛盾。达瓦诺布( Dawa Norbu) 从印度视野阐述说:“中共对于独立后的印度,它的政策是极为巧妙地把深层的战略考虑与表面的外交关系结合起来。”
  从潘查希拉协议提到的5 点原则看,尼赫鲁的最主要贡献就是世界和平。他认为,潘查希拉模式可以被应用到世界上的所有条约,而且可以为他们带来和平。印中关系的5 点原则是:尊重彼此领土的完整与主权、相互友好、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这些原则虽然引导了印中关系的发展,而西藏事务以及边界议题却阻碍了双边交流的顺利发展。
  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长时间充满对抗氛围的印中关系最近开始活跃起来。两个国家在外交关系上逐渐解冻。当人们在达兰萨拉问及流亡印度的所谓西藏“总理”桑东仁波切( Samdhong Rinpoche) 关于印中关系时,他说到,一个友好的印中关系对世界来说是“正面的”,他描述西藏就像是一个“有时候是一个能够使印度与中国之间达到维持联系双方关系的重要议题”。但不同的是,根据《展望》( Outlook ) 杂志的调查,有超过71% 的印度人认为,达赖喇嘛滞留在印度境内将会对印中关系产生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印度的中国研究所的莫汉蒂(ManoranjanMohanty) 也认为,若主张达赖喇嘛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或说他的行动并不会有政治性,那是“错误的”。然而,尼赫鲁大学的谢刚( Srikanth Kondapalli) 则认为,“达赖喇嘛待在印度乃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展现”。维斯万坦( Shiv Visvanthan) 从社会逻辑的观点也强调,达赖喇嘛“代表了一种不同于意识形态的伦理,而这是那些左派人士从来没有理解到的东西,但却吸引了我们全部注意力”。
  印度与中国两者都是现代的民族国家,而且也都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崛起。那么,两国文明之间过去彼此的交往会影响到当代的印中双边关系吗? 这个提问很重要,因为中国与印度都在崛起,而且也都是第一次要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钦奈中国研究中心( Chennai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 的所长拉詹( D. S. Rajan) 认为,应该从中国对印度的历史概念进行分析。
  过去,人们相信印度是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个惟一能与中国共同分享天堂的地方; 其他国家只能在天堂或者“天子”之下。中国在天的概念与印度对中国文明的影响间看到了一个明确的关联。无疑,像这类印中之间的“天”的观念可以提供一个让我们得以思索现在双边关系的哲学背景。从政治上来说,两国政治领导人高层的会面次数也在快速增加,而双边的经济关系也在持续改善,贸易额日益增长。
  也有许多学者从学界观点来看待西藏议题。最近,西藏评论家的言论就值得重视,我们先看一下《印度教徒报》( The Hindu) 的总编辑N. 拉姆(N. Ram) 的观点,他认为,这几年,中国西藏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与中国在当地的既有政策立场完全适合。而关于印度的藏人问题,巴斯卡尔· 罗易( BhaskarRoy) 评论说:“新德里已经不能再无视于这个涉及中国人的显著发展”,而“印度基于人道理由也不能对那些贫困的藏民们置之不理”。他特别指出,印度并不只接受了达赖喇嘛以及其他将近15 万从中国大陆过来的藏民,还接受了1000 万左右因1971 年孟加拉国战争逃离家园的孟加拉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巴基斯坦因为战争而收留的阿富汗难民之外,印度可是世界上收留流亡人数最多的地方。他清楚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即“这些人道行动从未阻止印度与这些流亡人的母国之间寻求建立友好关系”。
  在印度的中国研究中,这几年西藏也被放在印中水资源议题的脉络中来研究。众所皆知,西藏是印度的几条主要大河像布拉马普特拉(Brahmaputra) 河、印度河的重要发源地。西藏高原广袤的冰川、地下河以及其高海拔等特质,都使得西藏成为极地之外地球上容量最大的水库。重要的是,在所有的亚洲主要河流中,只有恒河并不起源于西藏高原,但即使如此它还是有两条主要支流流经西藏。而且,布拉玛· 切拉尼( BrahmaChellaney) 还指出,“中国正在计划将西藏高原主要的水源转换到内陆盆地与内陆河,这将会减少跨国河流与其他沿岸国家的水流量”。他说:“在这样一个水资源转换计划可能引发的水资源冲突爆发之前,中国应该与下游国家建立一个制度化的、合作性的协议”,因为“这些计划牵涉到西藏可能就是印中分歧的主要核心”。他希望“西藏仍将可以是印中之间的政治桥梁……”,假如水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资源,而非冲突的来源”。
  此外,当谈到印中“大博弈”( the GreatIndia-China Game) 的达旺( Tawang) 地带或是一些边界议题时,设在新德里的政策选择研究中心( New Delhi-based Center for PolicyAlternatives ) 主席古鲁斯瓦米( MohanGuruswamy) 说:“当大英帝国与苏联帝国崩溃后,惟一能够继承这种肮脏血腥的游戏者只有印度与中国,更可怕的是这两个世界上的主要军事强国都公然部署核武器。”他坚持“中国与印度应该要信赖对方,视对方为真正的朋友,而不要猜忌与怀疑”。尼赫鲁大学的斯瓦兰·辛格( Swaran Singh) 清楚地指出,“西藏与印度的关系是中国在思索印度时最大的刺激点”,人们注意到,“印度不断地重申……印度视西藏为中国完整‘领土’上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还没有发挥改善印中关系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可以推之,印度对西藏的政策其实是根据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所决定的。
  二、印度的西藏政策
  印度的西藏政策基本上没有因为2008年拉萨发生的暴力事件而有所改变。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事件发生期间以及事件之后,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始终保持谨慎与低调。外交部对发生于拉萨地区的暴力事件以及无辜死难的民众表示“哀伤”,并呼吁对于此事应该“以对话和非暴力的方式”进行处理。即使当被问到在北京奥运期间,如果印度的藏人试图安排坏人进入西藏发动抗议的问题时,印度官方也强烈表示不赞成此种极端做法。
  要讨论印度的西藏政策,我们可以先回溯印度在独立前对西藏的做法。1947 ~ 1954年期间,印度的西藏政策主要围绕着是否承认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展开讨论。西藏也的确参与了1947 年3 ~ 4 月间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关系会议,就在之前的几个月,印度刚刚正式独立不久。然而,到了1954 年4 月,基于潘查希拉协议( Panchsheelagreement) ,尼赫鲁放弃了这样的立场,而且也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同意放弃英属时期在西藏的境外特权。在这之后,继任的印度政府也继续遵循这个政策。钦奈热带研究机构( Chennai based Institute ofTropical Studies) 所长拉曼( B. Raman) 认为,“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羞辱中国,而应劝说中国调整西藏政策,与藏人的尊者持续地对话协商问题”。根据他的说法,“印度应该扮演一个面对这场对话的角色”。
  1988 年12 月,拉吉夫· 甘地( Rajiv Gandhi)访问中国并就边界问题展开双边会谈。随后,双方在1993 ~ 1996 年间签署了一些协议,用对话的方式使得边界问题有所进展,消除了一些猜忌,也让两国之间的交往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人们的信心。2003 年,总理瓦杰帕伊( Atal BihariVajpayee) 在访问中国时,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年7 月24 日,在国会联邦院讨论中,印度总理表示,他要访问的国家包括中国。
  此外,2008 年1 月,在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 访问中国时,西藏并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文件或是演讲中。国立新加坡大学的南亚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uthAsian Studies) 的慕尼( S. D. Muni) 认为,“中国非常欢迎印度发表‘一个中国’政策,而新德里则尽量避免与中国谈到西藏问题”。然而,斯瓦兰·辛格( Swaran Signgh) 强调,西藏仍是“印中关系之间长期以来最具有决定性质的议题”。这就是印度对西藏政策之所以要搁置的原因。
  三、结论
  西藏已经是一个影响印度的中国研究与印中关系的重要因素。从2008 年拉萨暴力事件中确实可以看出,他们对西藏的未来感到不安,而这恰好提供了一个更新的视角,让人们关注印度的中国研究如何发展。当打砸抢暴力事件发生时,印度面对整个事件采取的态度始终是“外交上谴责而政治上谨慎”,也同时表达了不赞成“藏民抗议者的暴力行为”等立场。新徳里仍然持续地观察中国政府与达赖之间的对话,对话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印度广大地区的安全问题以及它与中国的全面关系。由于印度对西藏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要视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而决定,因此很明显,在印度的中国研究中,西藏问题将持续地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来源:网络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qqsw/zlwj/article_20100713132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