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请理解茅于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42:09
作者:黎阳    文章来源:华岳论坛    点击数: 98    更新时间:2007-6-1
黎 阳
2007.5.31.
茅于轼说:“我们要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
此言一出,网上如同开了锅,各种评议指责不绝于耳。不管茅于轼的真正打算如何,至少在“吸引注意力”这一条上绝对成功——现代社会只要出名就有利可图,至于是“香名”还是“臭名”倒在其次。文艺界动不动就有人弄出点绯闻丑闻名誉官司来炒作提高“知名度”,如此雕虫小技商界政界难道就没人会玩?希特勒当年刚加入不过区区七人的纳粹党后就曾经玩过这一手,公开攻击当时一家很有名的大报,希望该报纸反驳自己。只要这家报纸反驳,哪怕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也照样等于替自己做了免费广告,“纳粹党”就可以借此扬名。(可惜那家报纸也不傻,根本不理这个茬,让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可见无论是无赖艺人还是无赖政客、无赖奸商,都是香不怕,臭不怕,夸不怕,骂不怕,就怕没人理睬答茬。象茅于轼这样精明的 “主流经济学家”岂能不懂其中奥妙?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茅于轼为什么总那么喜欢“语出惊人”了。
茅于轼已经很有名了,还需要用这样的手段继续出名吗?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显然对茅于轼还缺乏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理解。
且看以下事实:
茅于轼,1929年生,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现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由茅于轼、张曙光、盛洪、樊纲、唐寿宁与北京大象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于1993年7月创立。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1.茅于轼原来是学机械的,本专业一事无成,混到47岁“半路出家”改行搞“微观经济学研究”,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著名经济学家”。(另一个“主流经济学家”刘吉也是如此,本专业几十年一事无成,混不下去了,趁“改革开放”之机改行当了“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界”很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有资格当专门拣破烂、收垃圾、将其他行业淘汰下来的下脚料“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回收站”。)
2.“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民间智库”:“民营”的,要卖钱的,要赢利的,要为生存而处心积虑的。既然是“民营”,那必须“自负盈亏”,必须靠买卖生存,必须“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那么这“民营智库”的顾客都是谁?是普通老百姓吗?
看看“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网页自己列出的若干顾客:
北京东城区信息中心 北京西单商业区建设开发公司 四川瑞云集团 深圳龙岗工务局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建设部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亚洲开发银行 国际咨询公司A.T.Kearney公司 美国琼斯基金会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水务局 德国维腾大学 水利部 某大型投资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玉柴机器公司 香港恒胜国际集团 山西晋城钢岭地稀土金属有限公司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美国某寿险公司
(注:“某大型投资公司”、“美国某寿险公司”——还挺神秘的。)
看清楚了吧?顾客全是大单位、大公司、大财团、大老板——统统富人的干活。
茅于轼的经济来源除了正常的买卖还有额外赏赐:“我筹建一个2000万的基金会,任志强出了100万”——还是来自富人。
俗话说:“三十冒尖,四十登天,五十打蔫”。茅于轼混到快打蔫的47岁了还狗屁不是,趁改革之机改行当“主流经济学家”,弄了个“民营”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混饭吃——从小文不成武不就,要学问没学问,要本事没本事,要力气没力气,混到快五十了仍然一事无成,虽然摇身一变当了“主流经济学家”,但跟整天叫嚷“砸烂铁饭碗”却死死抱住“铁饭碗”的其他“主流精英”毕竟有所不同,说白了不过是个高级叫化子——那个“民营”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就是个用“学术”外衣包装起来的讨饭碗。茅于轼们整天捧着这高级“讨饭碗”走街串巷拜大户,满面堆笑用“学者”的“学术语言”说着跟普通叫化子意思完全相同的话:“老爷太太行行好,赏口饭吃吧!”
只要富人不光顾生意或不捐款,茅于轼的“民营”“天则经济研究所”还混得下去吗?一旦混不下去,茅于轼们还活得下去吗?民工可以靠卖力气吃饭,茅于轼们则连这样的退路都没有。就凭这样的经济地位,你说茅于轼敢得罪富人吗?能不千方百计为富人说话吗?
这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茅于轼已经很有名了,还需要用这样的手段继续出名”——商业炒作不嫌多。大声疾呼“我们要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让富人们听了高兴,多打赏一点,难道不好吗?
明白了这一点,茅于轼有如下主张就不难理解了:
——贪污五千亿不算大事
——中日东海问题应交企业家谈判
——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赞成抵制日货,政治应该远离市场
——商品房就是为有钱人建的,应该取消经济适用房
——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依靠市场。这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粮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只要管理得法,永远不会供应不足。
——全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超过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不保护农业
——如果拿人数来讲,恐怕怀念毛泽东是当前的主流。那是一个非常有破坏力的思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立面。
……
象“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之类论断凡长点脑子就知道是胡说八道:中国保护富人保护了几千年,照此逻辑穷人早变富了,根本不该再有穷人。既然没有穷人,那哪里还有什么贫富之别?还有什么保护富人的问题?茅于轼号称“主流经济学家”,难道连这点最简单的形式逻辑常识都没有?当然不是。关键是经济利益摆在那里,明知解释不通,仍然照说不误:“花钱买屁——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存在决定意识”。茅于轼既然当了富人包养的“二奶学者”,他就无论如何不能得罪富人。用毛泽东的话说,这叫“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什么藤开什么花,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用当前的时髦话说,这叫“屁股决定脑袋”。用鲁迅的话说,这叫“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用电影《刘三姐》里的一段歌词,这叫“住你口,你是财主桌下狗。凭得生来牙齿利,啃得几根剩骨头。”
明白了茅于轼的社会存在,自然就能理解茅于轼为什么那么起劲地为毫无保留地站在富人一边说话,也就不必在枉费心机试图靠“摆事实讲道理”来改变茅于轼的观点——就象不必枉费心机试图靠苦口婆心改变狗吃屎的本性一样。
不过“理解”不等于“赞同”。“理解”茅于轼,不再枉费心机试图说服“理解”,不等于不需要批驳茅于轼的胡说八道——至少让别人不要上当受骗。再套用用电影《刘三姐》里的一段歌词,这叫“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