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存在物价普遍上涨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5:02
世界银行30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粮价上涨引发普遍物价上涨的风险。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分析,中国粮食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因素密不可分。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国际粮食库存达到新的低点。预计2007年年中将降到总使用量的15.8%,相比之下,自1990年以来这一数据水平是27%。目前,这一水平只略高于1972年-1973年的15.4%的水平,而当时随之而来的是1974年—1975年粮食价格翻了一番多,并导致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其次粮食的需求持续上升导致价格压力持续存在。石油生产国收入的强劲增长,推动了石油输出国家粮食消费从2000年到2005年增长了17%,一些非洲国家增长了25%。
而乙醇生产等对玉米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的价格。目前在美国,乙醇生产的大幅增加使玉米的使用量战刀了美国玉米产量的20%,而且预计在2007年将达到25%,目前美国农民增加了对玉米的种植,但是这意味着将用作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土地转为种植玉米,这将引起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
此外,粮食种植成本的提高也将导致价格会持续走高。而世界银行认为这种粮食上涨的效应很可能带动物价的普遍上涨。
另据报道,市场分析,5月份的CPI同比增长幅度将再度超过3%的警戒线,比4月份变化水平将出现明显回升。市场人士认为,造成5月份CPI反弹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月肉禽制品与蛋类产品价格出现了“逆季节”而动的上扬走势。
中国的CPI数据构成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非食品类与食品类。其中,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33.2%,而非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66.8%。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中国CPI构成中,非食品因素变化与波动的范围非常狭窄。从2005年9月份以来的情况看,该要素的月度同比变化幅度在1.0%-1.3%之间;从市场预测研究的主流来看,该要素的变动相对稳定,因此市场短期预测的重点基本立足于测算食品价格要素的变动。
单纯从食品要素角度来看,目前公开信息显示,中国CPI中的食品构成主要有七大类:粮食、肉禽制品、蛋类、蔬菜、水产品、鲜果以及油脂类。上述七大类产品在食品要素构成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权重。从历史数据检验来看,上述七类产品占据CPI食品构成的比重可以大致估算。
由于2007年5月份食品因素价格同比变动,在算法上相当于2006年6月份至2007年5月份食品环比增长幅度的连乘积,而2006年6月份至2007年4月份食品环比增长幅度是已知数,其环比连乘结果是107.83%,则问题的焦点将集中于测算5月份食品价格相对于4月份的环比增长速度。
利用国家商务部月度跟踪的食品要素价格变化并结合各要素权重进行测算。根据国家商务部每周跟踪调查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整理而成的4、5月份各食品要素价格变化见附表。
按照上述各类别环比变动幅度并结合各要素占据食品的权重,则计算而出的5月份食品类要素的环比变动幅度为-0.11%,则食品要素在5月份的同比变化幅度大约为107.83%*99.89%=107.71%。
而从非食品类要素价格的历史同期环比数据来看,5月份非食品要素的月度环比大约为0.20%(按照该比率测算,5月份非食品要素的同比增长幅度为1.02%,基本符合非食品要素的历史月度同比变化幅度)。5月份非食品类要素价格的同比增长幅度为101.02%。
在上述基础上测算得知,5月份CPI同比变化幅度为107.71%*33.2%+101.02%*66.8%=103.23%。即5月份的CPI同比增长幅度将再度超过所谓“3%”的警戒线,比4月份变化水平将出现明显回升。
市场人士认为,造成5月份CPI反弹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月肉禽制品与蛋类产品价格出现了“逆季节”而动的上扬走势,由于这两类产品占据食品类的权重较高,因此直接拉动了CPI的反季节上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