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7:21
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
本《學科指南》乃本科使用的最新版本,可作參考之用,惟部分章節在本科再開辦時或會有所修訂。
E314C  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
導言本指南要旨本科簡介本科宗旨本科目標
單元目標本科教材修讀建議導修課及工作坊成績評核
學習進度表本科編撰簡介網上學習系統總結
導言
E314C“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是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開辦的教育榮譽學士(小學教育)學位科目,屬於其中一科高級程度的選修科目。本科專供對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有興趣的教師選修。修讀時間為一年,學分值為十個學分。
 
本指南要旨
本指南包括下列七個部分,目的是要幫助學員清楚了解這個科目的主要內容,使學員能夠以自學形式完成課程並取得最大的效果。
本科的內容簡介 本科的宗旨 本科的目標 修讀本科的方法 導修課 成績評核 學習進度
遙距教育有別於傳統的直接講授教育。本校會發給教材,提供輔導,鼓勵學生以自學形式完成學業。因此,你修讀本科時,便要注意時間上的安排,克服自學時發生的種種困難,以恆心和毅力完成學業。
本科簡介
本科先從實際應用層面出發,探討並分析電腦資訊和教學媒體的使用,然後再闡述有關教育科技和資訊科技的理論和研究,誘發學員反思他們在實際教學時,如何選擇和使用教學媒體與資訊科技,以達致最佳的教學效果。
本科是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有關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與應用。這部分包括電腦的基礎知識、遠程通訊、互聯網絡、多媒體和一般電腦辦公室軟件的教學應用;此外,還會集中討論教學媒體的應用和電腦輔助學習,從而探討教學資源與課堂運用的關係;第二部分是教育科技和資訊科技的理論與功能。這部分是從教育科技和資訊科技的概說,闡述有關的教學理論,並分析這些理論應用在教學實務上的功能。最後,還會探討資訊時代學校教育需面對的問題,以及有關政策的推行和展望。
 
本科宗旨
本科旨在讓學員能夠整合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的重要理論,然後應用在教學上,並透過了解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政策,擴闊學員的視野。
本科目標
修讀本科後,你應能:
闡述電腦系統的基本概念與資訊科技的演進情況; 論說互聯網絡和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概況; 選擇和有效地使用一般電腦教學軟件; 選擇合適的媒體及析述其使用原則; 闡析電腦輔助學習在教學上的功能; 闡述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的涵義; 適當地運用學習理論和教學資源; 分析使用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發展方向; 析述學生、教師和學校在資訊科技年代中的角色及功能; 評論不同國家之教育及資訊科技的政策。
 
單元目標
為配合本科的整體目標,各修讀單元均有相應的具體目標,列於各單元的開首部分,請你細心閱讀。能完成各單元的目標,即完成了本科的修讀目標,實踐了自學精神。
本科教材
本科教材包括學科指南、修讀單元、指定讀物和互聯網的學習資料。
學科指南
學科指南介紹本科的特點和內容,指導你如何修讀本科。學科指南也提供有關導修課和成績評核的資料。
修讀單元
本科設有十個修讀單元,學習時間合共四十週。每個單元都包括具體目標、學科內容、活動、測試題等。現將十個學習單元的名稱表列如下︰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與應用
單元一:電腦與資訊科技的發展
單元二: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教學應用
單元三:一般電腦軟件的教學應用
單元四:教學媒體的應用
單元五:電腦輔助學習
第二部分 理論與功能
單元六: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概說
單元七:教學理論
單元八:教學應用分析
單元九:資訊時代的學校教育
單元十:教育科技及資訊科技政策
指定教科書
本科選用以下指定教科書:
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指定讀物
本科選用一些文獻,以便學員對相關課題作出分析和研究。這些文獻將按單元匯集成教材,作為指定讀物。
參考書目
張玉燕(1994)《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世忠(1998)《教學科技—評鑑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霄亭等編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宵亭等(2001)《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則剛等譯(1998)《教學科技的定義與範疇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宵亭(1999)《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施純協(1999)《資訊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施冠慨主編(1998)《教學科技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溫世仁(1999)《教育的未來》(e-education),台北:聯經。〔連CD-ROM〕。
施冠慨(1991)《有效運用教育媒體的策略》,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視聽教育中心。
施純協(1990)《電腦與文化》,台北:知行。
施純協(1989)《科技教育之歸根與常道》,台北:知行。
沈亞梵(1992)《教師自製與應用視聽教學媒體能力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謝銘洋(1993)《教學媒體與著作權法》,台北: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教學媒體與著作權法研討會。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基金會主編(1998)《系統化教學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李宗薇(1991)《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1995)《教育媒體研究》(精),台北:師大書苑。
魏立欣譯,Roblyer, M D 著(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Forcier, R C (1996) The Computer as a Productivity Tool in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 Merrill.
Griffin, J and Bash, L (eds) (1995) Comput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NY: Cassell.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NY: Prentice Hall.
Michael, R and Thompson, A (1997) Educational Computing found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
Merrill, P F et al (1996) Computers in Education, NY: Allyn and Bacon. Nicholson, A Y W and Ngai, J Y K (1995) ‘Converting a traditional multimedia kit into an interactive video CD-RO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vol. 24, no. 3.
Roblyer, M D J, Edwards, A and Havriluk, M A (1997)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NY: Prentice-Hall.
Settler, P (1990)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lorado: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Schwier, R A and Misanchuk, E R (1993)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imonson, M R and Thompson, A D (1997) Educational Computing Found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 J : Merrill.
Simonson, M R & Thompson, A D (1997) Educational Computing Foundations, 3rd edn., NY: Prentice Hall.
Underwood, J (1994) Computer Based Learning: Potential into Practice,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Wresch, W (1997) A Teacher‘s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NY: Prentice Hall.
學員所需設備
下列為修讀本科所需硬件及軟件的建議。學員可按個別需要到公開大學電腦中心進行實習,但若學員自己擁有下列配備則更佳。建議基本配備如下︰ 一部IBM相容的電腦,微型處理器為Pentium或更佳的規格,內置不少於32MB的記憶體 能支援800 x 600或以上解像度的SVGA顯示卡及顯示屏幕 一部硬磁盤機,可用的容量不少於500MB 一部具有1.44MB容量的3.5”軟磁盤機 一部光碟機,速度在8倍速或以上 音效卡及揚聲器 滑鼠或中文手寫板 連接互聯網的設備 一部能支援圖像和中文的打印機 中文視窗98/XP或更新版本的作業系統 中文Microsoft Office 2000或2003 中文萬維網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6.0或更新的版本 國際互聯網戶口及上網套件
修讀建議
以下是修讀本科的一些建議:
準備好一個學習時間表。你的學科主任已為你準備好一個修讀進度表,並且與這份教材一併發給你。若要準時繳交作業及有充分時間準備考試,你必須認真地按照學科主任所建議的學習進度修讀本科。此外,你亦會收到一份導修時間表,清楚列寫了你的導修日期、時間及地點,請把這些日期記下。 本科各單元內容的設置是採取先實務後理論、由淺入深。因此,請你順次研讀本科十個單元。 修讀每一個單元時,先閱讀該單元的“緒言”和“單元目標”,然後才研讀單元內容。單元內容設有一些測試題和活動。你必須認真回答這些測試題和活動。大部分的測試題都在單元的最後部分附有答案,請你先嘗試回答,然後才核對答案。無論怎樣,希望你能先完成測試題或活動,才繼續研讀下去。 單元內時有指示要求你閱讀某些指定讀物,你應依照指示仔細閱讀,因為這些指定讀物是本科的部分內容。你若希望對該單元的內容有更深入的認識,可以選讀單元所列的有關“參考書目”。 本科設有的互聯網學習材料,這些材料也是本科內容的一部份。你須詳閱裝置說明,以便瞭解實際操作的步驟,然後配合單元內容的指示,瀏覽有關的資料。 按照導修時間表,參加導修課、工作坊和補習式指導。 完成最後一個單元後,便應把本科內容溫習,準備考試。溫習時,除了應重溫單元內容和指定讀物外,亦應重溫你做過的測試題、作業和導師給你作業的評語。
導修課及工作坊
本科設有一系列導修課、工作坊和補習式指導。導修課共有十次,每次二小時,合共二十小時。工作坊分成四次,每次亦是二小時,合共八小時;另設有補習式指導二次,每次二小時,合共四小時。學員可以在導修課及工作坊內提出問題討論,並在工作坊時間到電腦實驗室學習操作和運用電腦,而且可以利用電話或電子郵件找導師輔導。至於是否需要上導修課或工作坊,本科對此並沒有作出硬性規定,學員可自行決定。
我們希望你在出席導修課前依照導師指示作好準備。其實,導修課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向導師提出在學習時遇到的難題。你也可以藉此機會與同學分享你的學習心得。
成績評核
本科的目的在於使學員能通過學習教材達到學習目標。每一單元都設有測試題,讓學員自行測試是否已經掌握、熟習所學內容。成績的評核的範圍包括導師評改作業及期終考試兩部分。
各學習單元均要求學員完成活動和測試題,以幫助學員自我確定是否已掌握必須的技巧和理論。本科成績評核,是通過五份導師評改作業和一次期終考試,以測試學員能否嚴謹而有條理地在各學習單元內,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達到考核的目的。
導師評改作業
本科包括五份由導師評改的作業。其中一份為專題作業,分數佔整個學科的百分之二十,其餘四份作業,本校只取其中成績最好的三份作為成績評核,分數共佔百分之三十。
期終考試
本科的期終考試為筆答題,時間為三小時,積分相當於學科總分的百分之五十。
學習進度表
以下是本科課程組織的一覽表︰



分 單元
名稱
學習週數 導師評改作業

電腦與資訊科技的發展
4

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教學應用
4 1

一般電腦軟件的教學應用
5

教學媒體的應用
4 2

電腦輔助學習
5



分 六
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概說
3 3(專題作業)

教學理論
4

教學應用分析
4 4

資訊時代的學校教育
4

教育科技及資訊科技政策
3 5
40 周 5 次作業
本科編撰簡介
本科是由陳家聲先生、袁海球博士、甄寶華先生和倪友基先生編撰。
陳家聲先生在獲取理科榮譽學士學位之後,便擔任教師工作超過十年。他亦有很多其他教育工作的經驗,例如他曾任學校督學、中學會考某科的主考及兼任大學導師和講師等。他對課程發展工作的不同範疇均有不少認識,亦曾擔任課程設計、實施 和評估等工作。作為一位師訓工作者,陳家聲先生除了具備教育文憑和教育碩士學位等學歷外,他還有不少主講教師研習班 和任教教育學士、碩士學位課程的實際師訓等經驗。陳先生對設計教學互動多媒體光碟尤感興趣,他更率先設計一專為教師而設的國際電腦網絡課程。此外,他亦熱衷於研究有關教育科技和教育資訊科技的政策,以及萬維網對教學的影響等。陳先生曾於本地及海外的期刊中刊登過不少有關資訊科技的文章。
袁海球博士曾先後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教育文憑、 教育碩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憑,La Trobe 大學高級電腦科學研究文憑和哲學博士等學歷。袁博士現為澳洲電腦學會(ACS)和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袁博士曾在香港及澳洲任職於多間中學、專上學院及大學,教授有關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的課程。他的研究範圍包括教育、資訊科技和人工智能等。袁博士曾於期刊和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甄寶華先生早年畢業於教育學院,曾於本地學校任教多年。在取得教育學士學位後於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並任“醫務資 訊”學科之導師,期間於多份學術期刊上發表有關成人教育之論文。其後甄先生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資訊科技教育並取得哲學碩士學位,之後曾任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導師。甄先生現職教育署督學,參與設計各類有關應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培訓課程、 講座、展覽,與及講學等工作。
倪友基先生於1981年在香港大學獲取科學榮譽學士,主修物理、數學和電腦;並於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取教育碩士, 專修教育傳意與科技。由1981年開始,倪友基先生加入教育工作者的行列,並於荃灣梁省德中學任教數學、電腦和科學等科目,從中獲得不少寶貴的教育經驗。在1989年,倪友基先生加入職業訓練局擔任視聽統籌主任一職,負責向工業學院講師提供視聽服務。1993年,倪先生加入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任職高級課程主任,專責統籌教育科技工作,他除了提供教育科技支援外,亦向處內所有員工提供有關教育科技的專業技術和顧問服務。倪先生在教育科技工作上有廣泛經驗,曾管理和編製多項不同種類媒體的設計,例如傳統媒體、視像節目、互動視像節目、電腦輔助學習軟件、多媒體光碟和互聯網絡資源等。至於研究方面,倪先生的興趣主要是視像、電腦輔助軟件、多媒體和互聯網絡等資源的製作,以及如何運用此等資源提升教與學的效能等。
網上學習系統
本科使用香港公開大學的“網上學習系統”為你提供額外支援。你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系統”閱覽修讀單元及取得與本科有關的最新資訊,也可以使用該系統和導師、學科主任及其他同學聯絡。有關“網上學習系統”的細節及使用方法,請參閱《網上學習系統用戶手冊》。
總結
希望當你修畢 E314C“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後,你能夠在實際教學時,懂得如何選擇和使用教學媒體與資訊科技,以達致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修讀的過程中,希望你不單只可以吸收到新的知識,更希望你能夠感受到進修的樂趣。在此,謹祝你學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