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教育五大“闹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0:43
列举中国教育五大“闹剧”
文/飞天含雪
qq 543415188
中国目前有几个指标是呈现上升势头的,像人民币价值,GDP等等。与此同时,“闹剧”也不少,娱乐圈,互联网以及目前的中国教育都频出“闹剧”。娱乐圈,人气制胜,“闹剧”在所难免,互联网,有的公司唯利是图,也多次上演“闹剧”,而中国教育,本该是中国最单纯的“产业”,也屡屡爆出“闹剧”,这些“闹剧”,有的像“例行路演”,有的则是“走过场”,还有的很“荒唐”……在此,笔者仅例举几大“闹剧”,供大家思考,玩味。
闹剧之一------四六级
四六级改革也有一段时间了,以前,四六级以“合格证”为卖点,没有拿到四级证书的人甚至拿不到学位证,这种“捆绑式”的销售方式历来饱受批评,太过落后,因此,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四六级制度果断改革------“合格证”改“记分卡”。
“记分卡”的第一个好处,就是60分和80的差距被“无限放大”,能区别出水平高低,不像“合格证”,看不出个究竟;第二个好处,就是创收------给“四六级委员会”带来更多收益,以前拿了证就不用再考了,现在不一样,你考个60分脸上无光,还得继续考,继续折腾。
这种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捆绑销售”并未改观,预计悲剧还将继续上演,“大四学生因未能过四级而跳楼自尽”……这种新闻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破解秘笈:必须把“捆绑销售”制度取消,将“决策权”交与社会,那些不学好英语的在求职过程中自然会碰到钉子。
闹剧之二------教学评估
对高校的教学评估,用于“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评定的重要依据,搞得很正式,对高校所存在的问题,专家组也“口无遮拦”,校方态度也很诚恳诚实,在过去的几年中,教学评估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
不过,这些年情况有变,校方“有备而来”-----说白了,就是临时做做样子,检查时和不检查完全两个样,专家组也“走过场”,反正知道学校是“装乖”,网开一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教学评估有没有“商业贿赂”呢?如果说校方贿赂过专家组,专家组故意放水,里应外合,沆瀣一气,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近年来中国屡屡发生矿难就是因为“商业贿赂”,不过矿难只会带来局部的人财损失,教学评估若出了问题,直接导致一批“豆腐渣”工程诞生,谈何“富国强民”。
破解秘笈:不妨取消“教学评估”,既然都是相互欺骗的把戏,拿来干嘛。目前批判高校好坏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学校的招牌,师资,科研,规模等内部因素;二,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给社会带来的附加值。将“教学评估”的权利交给社会是最准确最明智的方法。
闹剧之三------形象工程
2006年,一些新闻曾在网络上引起轰动,“聊城大学8000万豪华校门”,“厦门大学将高尔夫球纳入体育课范畴”,“人大食堂打造观光电梯”,这些新闻让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一个词-----“形象工程”。
就象什么《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所谓大片,耗费巨资,豪华明星阵容,不过是撑撑门面而已,到底好不好还得由观众说了算。大学也是一样,外表装潢得再漂亮也没用,内在品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漂亮的大学不见得培养漂亮的人才,就象巨资打造的大片不见得有很高的票房一样。
即便如此,这样做也非一无是处,校方打了三把如意算盘:一,装饰门面招贤纳才;二,对付检查这是最简便的办法,人家说你硬件齐备;三,可能有贪污贿赂,借工程建设大捞一把。
破解秘笈:拿本该用于质量建设的资金到形象工程上,等于是“卖孩子买猴”,不如把这些开支用到实处,不如多买些图书,多买些电脑……
闹剧之四------造假门
2006年还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就是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造假,世界级的数学家PK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场面蔚为壮观。北大矢口否认,但丘成桐拿数据说话,引经据典,北大供认不讳的“造假”想必是空穴来风。我们注意到,这些年北大也出过一些问题,什么北大毕业生卖肉,陪聊等不胜枚举,或多或少与“造假门”有联系-----造假造惹的祸。
连藏在教育部眼皮底下的北大都敢造假,何况其他游离于教育部管制的学校了,更加目无法纪,变本加厉,学历造假,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大学生素质是大势所趋------上梁不正下梁歪,当老师的带头造假,何况乎我们的学生。
破解秘笈:要杜绝任何造假,很难很难,不过我们可以尽力去做,除有关部门要加强“打假”外,学校应该尽量实施竞聘机制,“能者”上,“不能者”下,对论文等尤其要强化“监督”,别什么拷贝抄袭SCI的都来蒙混过关了。
闹剧之五------考研热
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外,现在的学历也呈持续走高之势,考研大军愈加庞大,有人告诉我,考研可以暂时逃避社会的激烈竞争,这种“迂回”策略不失为权宜之计,可以暂时解决一些问题,若要根除,还得靠“高素质”。
的确这样,在社会呼唤“高学历”人才的同时,恐怕关键的还是要“高素质”,可惜的是,学历走高,素质走低------研究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再者,考研不过把现实推后三年,逃的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该面对还是要面对,不过三年的代价,也得到一个文凭,不管值不值,先拿到手给自己贴个标签再说,以备后患,N多人便为此苦心积虑。
考研热持续到今天,直接因素是大学生太多,就业加剧;间接因素是门槛降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是前者顺水推舟的结果。结果,很多单位反映,现在研究生素质反不如以前本科生素质,此其一,其二,考研大军的壮大也没有给社会“分到流”,相反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一大批“高学历”人才的涌入,竞争日趋白热化。
破解秘笈:不妨提高门槛,即便“枉杀一千庸才”,也不“放过一个人才”,这样,那些庸才拿不到高学历,一方面心服口服,另一方面不会也没有能力抢人才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