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归国学子的平民教育情怀——记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22:33
转载〕一个归国学子的平民教育情怀——记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
2007-03-20 10:24:31
大中小

文:姚苏凌发表时间2007-3-16
编者按: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了自己的平民教育观“……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大。我们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都离不开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先温总理的讲话一步,已有一位有识之士在身体力行办平民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木工“匠士”。
他就是留美归国学子、成功企业家、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
聂圣哲先生,稳重的学者风度让人如沐春风,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中西文化浸染的气质。他在美国学习、创业了八年,在材料科学领域颇有建树,更让他欣慰的是找到了极感兴趣的事业——从事美制现代木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聂先生集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于一身。站在他的面前,不由地被他强烈的热情和浓重的侵占力深深地吸引。他思维活跃,总是语出惊人,让人回味。
他深爱着祖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后在苏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现代美制木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及建造的公司——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并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典范。
事业有成的聂先生非常热爱平民教育事业,他创办了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和休宁德胜平民学校,开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
归来:荣华我故土
聂圣哲先生,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他的母亲是朱熹的后代,他身上有着大儒的风范,却又流淌着现代文明的血液,带给人的总是全新的理念。
他是“川大杰出校友”之—。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四川大学成立110周年校庆时,他捐赠给母校一幢迎宾楼,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他在母校校庆的致问中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四川大学,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没有见过公共汽车、没有洗过淋浴、不知道打电话还要拨号码的农村孩子来说,可能今天的我还是山沟里的一位农民,或者,是一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蜷缩在城市边缘的打工盲流。我永远不能忘记,1981年,我揣着东拼西凑的16元人民币和30斤全国粮票,挑着草席、铺盖,来到锦江之滨的四川大学。是川大给我买了蚊帐,是川大给我发了棉袄,是川大让我吃饱了每一顿饭……并且,每逢端午、中秋佳节我还能将省下来的助学金寄上几元给我的母亲,那是一个辛劳的农村妇女多么快乐的时刻。”
“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亲爱的母校不仅给了我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而且,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的指引下,川大给了我这样一个无知的青年以思想源泉和自由的思索空间。记得有一次,当国内某所超级大学的校长对我说,当年没有把我这样的学生录取到他们学校真是一种遗憾时,我的回答是,没有川大的培养便没有我的今天!那时,我的内心里是多么的为我敬爱的母校——四川大学而自豪。”
聂先生认为是有效的教育让他拥有了今天的一切,所以,他有着坚定的信念——要改变国情,要提高全民素质,必须要让每个平民得到有效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每个平民获得有效的教育,国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是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的口号。
而现实是中国贫困地区大量儿童失学现象仍旧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给社会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和隐患,亟需解决。这也是聂先生之所以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之一,他想在祖国的土地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们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努力使后来的孩子们不再和自己一样经历那贫困的童年。
聂先生告诉记者:“在徽州山区,大概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人高中,而即使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又有一半不能升入大学。也就是说,山区的孩子当中,只有四分之一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其余的四分之三将进入就业市场。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在没有接受系统的劳动技能训练、缺乏必要的劳动素质的情况下,被匆忙推向就业市场,仍然脱离不了简单出卖劳动力的窠臼,其困惑和彷徨可想而知。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些农民就难以摆脱贫困。而显然,一般的正统教育做不到这一点。”
聂先生说:“中国的正统教育是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无法解决农民教育问题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中国最需要的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二流教育’、‘次等教育’,政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力度也不够。而大量农民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职业教育。我想帮助农民,那我就来补这个空缺,办农民职业教育。”
于是,聂先生决定创办一所职业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摸索创造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匠士:农民工“学士化”
教孩子们学什么呢?职业定位让聂先生颇费了一番脑子,最后还是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木匠,这在中国职业教育里是首创。
聂先生解释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考虑到休宁当地的经济优势和传统基础。休宁是山区小县,工业基础薄弱,林业资源丰富,有‘徽杉仓库’的美誉。发展和振兴休宁经济,自然要围绕林业经济做文章。传统上,休宁多输出木材原料这样的初级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农民挣钱有限。教孩子们学木匠,就是增加林业经济的技术含量,使林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成倍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于是,2003年10月10日,聂先生捐资200万元,与休宁县县政府合作成立了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木工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和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学校只向农村招生,并且首先考虑家境贫寒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学生更能吃苦。木工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除了去大城市就业之外,还可以扎根当地,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
木工学校与众不同,贯彻的是全新的聂式平民教育理念,校训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聂先生说:“人格的完善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日标。我希望平民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品行端正且能吃苦耐劳的人。具备了这两点,一个人即使在学业上不是很出色,但至少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2005年6月24日,木工学校的第一批38名学员毕业,并获得“匠士”学位证书,标志我国历史上首批科班出身的木工“匠士”诞生。“匠士”是聂先生的创意,“匠”代表职业技能,“士”蕴含着道德修养,这是职业教育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头衔。在他的设想中,“匠士”凭着两年的严格训练以及“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的熏陶,将来不仅可以胜任放样师、制模师甚至道具师等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而且也能以他们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影响社会。
喝彩:一个闪亮的启迪
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是打破沉闷的应试教育的一道曙光。
安徽休宁县委书记胡宁是聂式平民教育理念的响应者。他这样评价聂先生:“与其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精神的知识分子更为准确。”胡宁认为:“相对于精英教育,平民教育更为符合农村教育的现状,也更为切合农村发展的需要。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造血’功能的弱化,而病根在于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现在补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强。对缓解贫困山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压力,平民学校这种办学模式的作用不言自明。这38个孩子的价值,不在于他们将来能为休宁县做出多大的贡献,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在他们身上的教育试验,改变一些理念,令农村教育更为完善,更能够切合农村发展的需要。创办木工学校,一方面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求出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蓝领工人。”
聂先生的木工学校给中国职业教育很多启迪。
“木工学校可以说是办得非常成功。他们是踏踏实实地在做教育,是真正培养有技术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首先教会了学生做人,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我认为,这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陶行知老人在推行平民教育时所追求的。”休宁县第一职业高中副校长陈颖说,“我到这里工作一年,看了很多,也学了很多。我准备以后也把他们的一些教学方式和管理经验,吸收到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中来。木工学校现在所做的,至少给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标尺。”
“职业教育的道路该怎么走,首批‘匠士’的诞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在毕业典礼上,同济大学德胜住宅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政先生说,木工学校现在所做的,已经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板。
当大家还在津津乐道“匠士”所开创的教育和社会意义的时候,聂先生又捐资在休宁创办了一所公益性质的小学——休宁德胜平民学校,实践着他的平民教育理念: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平民的事、过平民的生活,将来走向社会后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平民。
聂先生介绍说:“这所平民小学着重面向全县招收贫困、勤劳、厚道的农家子弟;办学宗旨是让山区的贫困学生能上学,能受良好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来自平民、学做平民、当好平民,按照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行知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君子,培养有用之人。现在一、二年级74位贫困同学生是从196个家庭中遴选后确定的,学校为就读的学生全免杂费、书本等学习费用,而且还免费提供衣、食、宿等一切费用,每年招收一个班级的平民孩子。”
聂先生真诚地对记者说:“让家乡的穷孩子上学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我常常想到徽州先贤、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及育才学校,我想步其后尘,以陶先生为榜样。因为现在的教育状况让我感到只有给这些孩子提供有效的教育,才能把他们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当记者想请聂先生谈谈他为什么有这种善举的时候,聂先生不太愿意多说。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他最后说了两点:第一,他喜欢教育,能从中得到快乐,这就像有些人喜欢打麻将一样;第二,一个人如果把财富留给后代或带进坟墓是可耻的,他不想做一个可耻的人。
聂先生对家乡的爱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也不是—次性的慈善捐赠,而是用他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眼光来爱,是前瞻性地着眼未来。或许施舍金钱简单而善名易得,但是聂先生弃易求难、舍近求远,他耗费心血,除了投资资金,更多的是投资智慧和远见,为社会和谐发展谋出路。他播种文明的种子,放飞希望,也给中国平民教育的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新农村以有益的启迪。
《中国政协》杂志 二00七年第二期
(责编: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