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无"滞胀" 但宏观调控面对六大"两难"问题P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56:58

中国经济无"滞胀"  但宏观调控面对六大"两难"问题

2010年07月10日13: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经济无"滞胀"  但宏观调控面对六大"两难"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随着近几个月来中国工业增速的逐月回落,以及物价涨幅的逐月走高,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滞胀”。新华社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

  中国经济正处于适度增长区间,物价上涨温和可控

  刘树成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滞胀”,而是处于新一轮上升期的初期。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回归到正常状态,正处于适度增长区间,物价上涨温和可控。”

  “月度经济看工业生产。从近几年月度工业增速看,15%至20%属于正常区间,更多月份处在16%上下。现在工业增速从年初的20.7%回落到5月份的16.5%,适度减速是正常的。”刘树成说。

  刘树成认为,一方面,工业增速减缓有去年基数前低后高的原因,另一方面工业增速从去年3月份开始连续反弹11个月后超过了20%,不能再往高走,否则容易过热。

  物价走势各界高度关注,刘树成认为,5月份CPI同比上涨3.1%属于正常范围。一方面去年物价也是前低后高,会产生翘尾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还是结构性的。

  “历史经验表明,只要经济增长不过热,物价上涨就是局部性和结构性的,就好控制。今年以来的物价是温和上涨,是可控的。”刘树成说。

  宏观调控面对六大“两难”问题考验

  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总体良好,但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宏观调控政策松紧度的把握出现了“两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取得成效后,有个退出问题。但如果退出得过早,经济增速就可能下滑;如果退出过晚,通胀压力就会很大。现在已经有几个国家开始加息,我国目前还在紧密跟踪态势,防止退出过早或退出力度过大影响经济发展。

  ——房价调控“两难”。这么高的房价,不调控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今年两会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现在看刚刚把房价在高位上稳住了,买卖双方在观望。但如果房地产和房地产投资大萎缩,也直接影响经济增速。

  ——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两难”。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要提高居民收入。但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刚从危机中缓过来又面临新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怎么分好“蛋糕”,很难。

  ——物价调控面临“两难”。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有必要对原来比较低的资源价格进行改革。但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社会非常关注,要把握好力度,否则助长物价上涨压力。

  ——人民币汇率面临“两难”。如果升值过快,将面临出口形势恶化、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压力,也容易将来一旦有风吹草动贬值也会过快,币值大起大落。如果不升值,国际上的压力大。持续小幅上调也容易造成热钱大量流入。这就需要很好把握。

  ——外贸出口面临“两难”。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大浪潮过去,世界经济复苏,要借机扩大出口。另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目前看是小风小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大风大浪,外需形势不容乐观。

  宏观政策不是从扩张转向紧缩,而是从扩张逐渐往中性上走

  “两难”局面更需要应对周全。在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方面,刘树成指出,在经济上升期的初期,宏观调控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延长上升期。延长就要“走稳”,去年经济增速受危机冲击高台跳水时,经济要“稳住神”;如今经济回升,要稳定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

  “目前的宏观政策不是从扩张转向紧缩,而是从扩张逐渐往中性上走,目的是让市场更多发挥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干预。”刘树成概括。

  在一些长期问题上,刘树成认为,要靠体制机制的改变来解决。例如,房价调控政策难度较大,建设一个庞大的公租房市场就有可能控制住高房价。收入分配方面,涉及税制改革等大问题,要尽快出台一些可以立即实施的措施,比如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

  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动力何在?刘树成分析有六方面动力:经济体制仍在不断完善,改革的动力还未释放完;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经济发展基础条件扎实;我国城镇化率为47%,到60%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五年将从“中下等”收入国家发展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消费空间巨大;新的科技革命将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源泉;东、中、西部在应对危机中都进行了相应调整,也为下一轮增长找到了各自的空间。(记者 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