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词之美  构建诗意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3:18
诗词作为姹紫嫣红的文学园地中一朵灿烂芬芳的艺术奇葩,它不仅绽放出了几千年来我国辉煌文学成就的风姿,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不仅如此,诗歌同时也是一个人修炼自我、陶冶性情,步入人生崇高境界的美育之术。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经常背诵、积累和品悟诗词,在写作中善于借用、化用或活用诗词,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感,扩增言语素材,彰显文章亮点,而且还能在文化与文学双重因子的悄然滋润下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适时地运用诗歌为教学服务,同样能收到不同凡响、耳目一新的奇妙效果。
一、提要知识,简明易记
在语文学习中,有一些不容回避的“死知识”需要识记和掌握,如知人论世的了解,文学常识的概知,文化现象的积淀,语法知识的梳理,都需要有意识记与内化。面对如此繁杂而又屑碎的知识内容,如果零星而机械地记忆,必然效率低下且容易遗忘。反之,如运用“诗歌串联法”把一课、一单元或一个知识点或易混知识点加以归纳、整理,以诗歌的形式予以全新“包装”,则简明扼要,利诵易记。如关于借代与借喻的异同,学生常难区分,不易把握,为了好懂易记,不妨以诗对比如下:本体不现他物代,以物替物是相同。只代不喻为借代,喻中有代是借喻。事物相关为借代,两者相似乃借喻。借喻能改明暗喻,借代未可稳如山。
二、启收课题,精巧雅致
在课题的开启和收束阶段,如果能因文制宜,依境而生地或教师吟诵或师生共和诗词切入课题或总结课堂,既富浓烈之情,又具典雅之美。开课之初的诗词导入,常常能渲染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情感磁场,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与学习激情得以勃发;而课题尾声的诗词收束则能起到画龙点晴,余音绕梁之功效。于是乎,诗意的结构与课堂,诗意的语言和语文便会应诗而生,兴味盎然。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开始以汪国真的励志诗篇《热爱生命》入题,与首节生活、生命的主题相契合,结尾以余光中包含深情的《今生今世》结题,与第二节母爱、亲情的情愫相融合。当然,以诗词开题和结题的手法,最好适用于诗词、戏曲、散文等文学性、抒情性较强的文学体裁,如此方可产生锦上添花、水乳交融之效,否则恐有文体剥离,不伦不类之感。
三、课堂点评,余香满耳
课堂点评用语既应要言不烦,简短明了,又需饱含感情,切中肯綮。相比之下,诗词更兼具二者特质。如果师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借用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予以适时、适度地小结和评点,定会收到简捷明快,而又不失隽永幽默的评价效果。如在听完一位同学字正腔圆、声调高亢地朗读完《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精彩语段后,一位学生这样评价道:××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可是他“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杀气太重了一点,少了一份“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柔美。当一位平时不爱思考、不敢发言的学生在我百折不挠的启发诱导下终于触及到问题的要点时,我趁机启发和鼓励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有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悴憔”的执着和追寻,才能最终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结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事实证明,只要你肯尝试和付出,你完全能“目穷千里,更上层楼”的。
四、美点细品,凸现体验
现代语文倡导个性化、体验式、开放型的主体阅读理念,以期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中无可替代的独立的“主人翁”地位,构建起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读者意义”。阅读鉴赏中,语言的品味与揣摩,意境的领悟与涵咏,人物的分析与认识,主旨的挖掘,手法的探究,都是应当重点关注和细细咀嚼的美点和读点。如果能充分调动诗歌的手段进行赏析和品味,则美的形式和内容,美的外壳和内核将会相得益彰,韵味无穷。如在和学生一起品读《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这一诗情画意的片断时,为了重点品味文中清新的语言美和淡雅的意境美,我请学生用“诗歌集美”的方法筛选、提取文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词句,然后组合点缀成一首首或句式整饬,或错落有致的古体或现代诗歌。有学生这样吟唱到:田田的叶子啊,/亭亭舞女的裙。/袅娜开着的白花,/那是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朵儿羞涩,/是美人出浴。/缕缕清香,/如渺茫歌声。/叶花颤动,似闪电过荷。/叶子密挨起波痕,/流水脉脉叶风致。在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林黛玉和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的分析归纳时,我要求学生以诗歌判词的形式来简练、准确地描述他们眼中的主人公,学生们勾描到:待人接物善机变,口蜜腹剑城府深;娇花照水泪点点,步步留心言行慎;顾盼多情性乖张,冲冠一怒摔美玉。
五、应用拓展,美不胜收
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应当着重培育的三大核心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不断锻造和提升自己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追求目标。在三大能力的培养和演练中,既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要兼顾“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诗歌外着华美凝练的语言外衣,内具丰富厚重的审美意蕴,不仅是语文学习中练习遣词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推手,也是语文精神家园中情感迸发,思想萌芽的人文乐土。无疑,诗歌应当也能够肩负起思考与领悟,审美与创美的重担。如在阅读之后的应用与拓展练习中,古典、现代诗的相互转换改写,对诗中原有意象的意义及情感的衍生创写,对原诗词体式的模拟仿写,对文质兼美散文的诗化缩写,都是读后积累与整合,深化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的有效训练方式。如在《故都的秋》一文教学中,我以短小而蕴藉的诗篇来同学生交流我的教后感受与真情独白:匆匆的,/我来了;/风雨兼尘,/是为了饱尝那梦中的,/秋的盛宴。/清、静、悲凉,/装满了我的味道。/你看,那牵牛的花海,/是你微醉的容颜;/槐树的落蕊,/撒下我满地的思绪。/屋檐下的寒蝉,/在为我诉说心语。/但我不能对语,泪眼是濛濛的秋雨。/孤枣也为我站立,/站立着故都对我的眷意。
六、作文讲评,纲举目张
作文的写后评讲与及时反馈是整个写作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疏于指导,或评讲不得其法,终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学生只会写而无获,作而不进。在作文评讲中,教师如果能把此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写作的一些技巧、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与归纳,提炼成一首首晓畅明白,朗朗上口的写作歌谣,或组织引导学生自己以诗歌的形式反思、总结写作的得失,经验与体会,既能言简意赅地把准问题的症结,增强评讲的实效性,提升学生自我评判作文的能力,又能保证写作理论知识概括的条理化,系统性,使之诵以致用。如在讲评“作点辩证分析”这一作文单元时,我和学生总结出了以下八点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要领:议论文写作歌/标题亮丽一半文,论点论据两类型。/思路清晰有条理,议论为主定文体。/道理事例不分离,材料使用须简明。/历史现实来作证,辩证分析两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