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市场的明日帝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3:05
近期的搜索市场可谓暗流涌动,社区化、多米诺计划、新输入法、商业流量……一系列新概念、新事件在不断的刺激着业界和市场的神经,搜索市场的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在纷乱的市场现状下,搜索巨头们各自不同的发展走向也都逐渐浮出水面。
2006年上演"独角戏"回顾2006年的搜索营销市场,在Google依然摇摆于继续走技术路线还是实行"草根营销"的时候,雅虎已经率先完成了本土化,并以榜眼的身份向国内搜 索市场的老大百度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2006年3月,雅虎和百度双方几乎同时在校园及社会上发起人才热聘,展开了一场针对搜索引擎技术人才的争夺战:百度列出多达200个职位,雅虎则在两家大型招聘网站大做广告。不仅如此,雅虎还启动了名为"搜索引擎谁是谁 "的大规模测试,并设立了总额近100万元的奖金,欲改变用户的搜索习惯,其目标也是直指百度。与此同时,结合在中国推出的新一代YST技术,雅虎还启动了独立搜索域名www.yahoo.cn,侧重于满足有明确搜索需求用户的现实需要,对百度、谷歌的简洁页面构成直接挑战。另外,IMatch智能搜索的上线和全新反点击欺诈技术的推出等一系列的举动,让雅虎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的可喜进步。
中国科学院8月份完成的《基于客户体验的搜索引擎相关性改进报告》表明:国内三大中文搜索引擎中,雅虎在搜索相关性上已经比肩百度,并在"页面相关性"、"标题摘要"等指标的评价上胜出。同时,在《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中,雅虎以3.84的客户满意度高居榜首。
2007年出现"三岔口"目前,搜索引擎成为被企业认可的网站推广手段之一,也是网络营销服务商最主要的服务内容,搜索营销的价值被企业普遍接受。同时,中国的搜索营销市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预测,搜索引擎广告在未来3年还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也正因为如此,搜索引擎厂商对市场的争夺也益发激烈。
经过2006年一系列的大手笔之后,雅虎在2007年显然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将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借助雅虎美国的强大经验和技术支持以及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源投入和本土运作经验,进一步融合淘宝、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资源优势,成为中国互联网营销与商务应用、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这也意味着雅虎将把通过提升商业流量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今年的战略重心,同百度过于娱乐化的用户群体有了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通过与阿里巴巴的资源整合,雅虎实现了众多平台的整合,构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网络营销体系,在这个平台上雅虎拥有数量庞大的优质商业用户群体,加之雅虎多年来累积的高素质网民群体,共同构成了雅虎搜索竞价产品的商业价值。《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雅虎的商业流量百分比为88.9%,Google为8 5.6%,百度为79.5%。这也成为雅虎向百度与Google叫板搜索竞价市场的资本。
此流量非彼流量随着企业客户对搜索竞价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效果评估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过去,很多公司营销者可能会简单地认为,花"合适的价钱"购买一个潜在客户登陆其网站是值得的。但实际上,那些无创收的流量对公司长期销售额来说是虚的,对企业几乎没有意义,而他们往往会过高的评估那些没有创收的流量的真实价值。
专家指出,对于使用搜索营销的企业来说,搜索厂商带来的商业流量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也是企业用户选择搜索厂商最应看重的因素之一。因为商业流量比重越高,企业广告被点击后达成实际销售的几率就越大,可以说搜索引擎的商业流量与搜索竞价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商业流量已经成为企业客户选择竞价厂商的一项重要标准。
据了解,雅虎搜索竞价以性价比高、推广效果突出等优势赢得了广大中小企业客户的青睐。《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同去年同期相比,雅虎的忠诚度上升了15.6个百分点,成为用户忠诚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搜索引擎,CCWResearch发布的《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雅虎以3.84的客户满意度超越百度、Google而高居榜首。
巨头的终极诱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模式,搜索竞价以其目标性强、潜在客户多、能够实现按效果付费和性价比高等优势很快占据了营销领域的高点,成为网络营销中成长最快的业务。来自i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200 6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代理商收入)将达到65亿元,将较2005年增长55.9%,并且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到2010年时,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57亿。
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为搜索竞价厂商描绘了一副壮观的帝国蓝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搜索市场的升温,搜索巨头对于目标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都力图成为一统市场的霸主。摩根士丹利在香港的分析师RichardJi评论说,2007年将是中国搜索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有了充足储备的企业将成为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