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道腴溯源 太极拳门户网站|太极拳视频 伴奏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47:54
太极拳修炼道腴溯源 作者:张宝银    文章来源:武林    点击数:745    更新时间:2005-6-29


    太极拳修炼,道腴何在?依据笔者体得,溯源如下:

    形顺

    不论演炼何派何式太极拳套路,应将“形顺”当作首要要领,理由是只有“形顺”才能“体松”;只有
“体松”,才能“气通”;只有“气通”,才能“力沉”。太极拳修炼旨在求一个“松”字,只有“松”,
“轻、沉、灵、空”才能不期而至,而“松”源于“顺”。太极拳行功走架,体内元气流动,必须有畅通无
阻的体内通道,而只有“形顺”,体内通道才能畅通,元气流动才能无阻,才能“气遍身躯”,“无微不到”。太极拳讲究“意到、气到、力到”,但是,如果舍弃“形顺”则“意不能到,气不能来,力不能至”。由此可悟,“形顺”是“意到、气到、力到”之本源。而时下流行的不少太极拳套路,舍弃“形顺”,追求“形美”,结果是体内通道不通,元气流行受阻,致使不少演练者落下诸多身心不适,此种情况现实中有之,亦见之于武术刊物文字中。

    国家推行的各种太极拳套路,动作统一,优美大方,用之于参赛表演无可厚非。但是,正是这“优美大
方”之动作,使原本“轻灵活泼”的太极拳变成刻意与呆板而失去应有的灵性和神韵;使太极拳在只有“外
形”而无“内意”的情况下演流为操舞;也使不少演练者在自我感觉飘飘然的状态下显现和潜伏着众多的不
适与堙郁。国家推行的太极拳套路。促进了更多的人参与太极拳运动,此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万万不可执
着封步于此,欲求太极祛病之真,强身之妙,则必须依据前贤名哲之拳论,对套路动作逐一进行审视与明辨,看其是否“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看其是否有利于体内元气的“畅流无阻”和自我感觉内气是否“浑圆自如与鼓荡”。太极拳演练,“形顺”力自生,“形悖”气自滞,形体之“松、沉、轻、灵、空”皆源于“形顺”。故“形顺”应作为太极拳演练的首要要领而“用心”求索体悟之。

    勿忘腰

    有问:太极拳修炼,“形顺”何以得之?答日:“勿忘腰”。

    太极拳论谆谆告诫,“腰脊为第一主宰”,“腰如轴立,气若轮行”。更有十三势行功诀云:“刻刻留
心在腰间”。但是,不少演练者行功走架时早将“用腰”忘到九霄云外,而一味地在手上划圆弧,在脚下左
挪右移,结果是“形不顺,体不松,气不通,力不沉,日日练功不见功”。其关键是行功走架时“忘了用腰”。太极拳行功走架必须以腰为主宰,必须以腰带臂,以臂带手,节节传递,节节贯串。行功走架“心要静,体要顺,时时想腰勿忘腰”,“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如果行功走架一时忘了腰,不妨缓缓停止,用心找到“腰”而后再动,如此忘了——找到——再忘了——再找到,“日日不已,久久为功”,腰就自然忘不掉了。而以腰行拳,自会“形顺”;“形顺”则意可自到,气会来,力能自至,功练一日,自会技精一日。

    拿住丹田

    拳论云:“拿住丹田练内功”,换言之,“练内功”必须“拿住丹田”。但是不少演练者并不重视于此,以至习拳多年,终在门外,其关键是演练中没有“拿住丹田”。在太极拳行功走架中应当拿住的丹田有四:上丹田祖窍穴,位于两眉中间;下丹田会阴穴;中丹田神阙穴,位于肚脐深处;后丹田命门穴,与神阙穴前后相对呼应。虚领顶劲,必须意想祖窍穴;养精蓄锐,必须意注会阴穴;身稳如山,必须意守神阙穴;虚实转换,必须意贯命门穴。此四个丹田,必须时时拿住勿令其开溜走失,如有哪个丹田逃逸出走,必须用心及时地将其缉拿归案。同样,如此“勤勤不息,久久为功”,四个丹田会“不拿”而自在,自可“形松而体沉”,内气自会日生,内劲自会日长,内功渐次而有成。太极拳是内功拳,而“内功”之获得,必须将“丹田拿住”,此修炼太极内功之不二法门,舍此别无它途。

    行文至此,对于“勿忘腰”与“拿住丹田”,笔者以俚歌之如下:

    意守丹田心想腰,拿住丹田转动腰。
    腰动肢动全身动,丹田转动亦随腰。
    练拳如果忘了腰,平心静气找到腰。
    练拳倘若不活腰,修到终期也是操。
    行功走架留心腰,坐卧立行常想腰。

    速度小议

    笔者认为,不论何派何种太极拳套路,尽管动作有异,变化不同,如不着眼于参赛表演,而着心于祛病、强身、练功夫,其行功走架“心法”应当是“快慢结合,缓急相间,动静互换”。慢时如潺潺之流水,缓时若悠悠之白云;快时似滚滚之江河,急时犹飞渡之乱云;静时如同不动之山岳。切记此皆在内而“不在外面”,重“内意”而不重“外形”。具体而言,行功走架时凡过渡之动作“心法”应微微快一些;凡定势前动作“心法”应缓缓而运行;凡定势之动作应平心静气,稳稳地静一静。而这种慢、缓、快、急、静速度之掌握万勿人为机械地有意操作,而是在逐日演练、摸索、体悟中出现的“勿忘勿助,似有若无,无过不及,不偏不倚”自然而然的变化行为。

    这种状态笔者感到合乎宇宙自然变通之道,照此行拳,自会有“意的感觉,气的感知,力的感触,神的
感应”,自会妙趣横生,佳境迭出。太极拳修功走架,如果一味地强调速度均匀,这是对大自然“行云流水”的曲解和误会,亦会使太极拳由于“意”的僵滞和懈怠而使“拳”缺乏机灵与活泼。

    健康絮语

    三丰祖师云“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延年益寿,不老如春,是健康与长寿同在,长寿与
健康并存。健康可以长寿,但长寿必须健康才是幸福,故古人有语云“寿而康”。长寿如不健康,其长寿乃
“难受”耳,如若疾病缠身,更苦不堪言。故笔者击节赞赏孙剑云大师语:太极拳修炼之目的是“生则健,
死则速”。笔者也认为太极拳修炼,“详推用意终何在,身体康强有精神”。

    “求松”“求沉”“求内功”,此太极拳修持之宗旨;

    “形顺”“用腰”“拿丹田”,乃太极拳修持之道腴。

    对于太极拳“求松”“求沉”之法,“内功修炼”之要,笔者“索本溯源”,体得如上。太极学问博大,学者贵在积累,笔者愚言,“芴然而粗”,谨供同道参悟,并望前辈名家赐教指正之。

 

 


  • 上一篇文章: 太极拳四正活步推手
  • 下一篇文章: 论太极拳炼气养气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