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从1929年算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4:52
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从1929年算起

巴勒斯坦被一些历史学家叫作“地球上流血的伤口”。如果从1929年算起,巴勒斯坦人与犹太民族之间的流血冲突,已经有70多年了。那年的希伯伦事件,犹太人受到阿拉伯群众围攻,他们身处困境、没有还击之力,死亡67人,另有60人受伤,犹太会堂被夷为平地。那次事件后,犹太人在希伯伦建立了纪念馆,用以悼念死难者。这是巴以武装冲突最早、对犹太人影响最深刻的事件之一。

谁都管不了

巴以冲突经历许多春秋,好几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管过这里的事。实际上,要数土耳其最轻松。犹太人当初为了去巴勒斯坦建国,最先找到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帝国苏丹直截了当地答复:不行。

紧接着,英国人来了,把日暮途穷的土耳其帝国赶走。英国人在胜利之余,也把阿犹矛盾承接下来。阿、犹居民虽说是大英王国的臣民,可他们却从来不是顺民,相互打得死去活来,争吵、仇杀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英国人在巴勒斯坦没过多少清闲的日子,几乎每个月都发生犹太人向这片土地非法移民的问题。见到这种阵势,英国人觉得管不了,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球踢到了联合国。联合国也没什么高招,就是派几个人到巴勒斯坦瞧一瞧。联合国代表到了这里,犹太人张开双臂欢迎,阿拉伯人却十分失望、愤怒。联合国大员们发现阿犹之间水火不相容。那时候,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移民已达到55万人,而且已经建设得很好,虽然是把自己的菜种到了别人家的菜园子。

无奈之下,代表团采取了两不得罪的办法,建议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至于耶路撒冷,谁都不给,归联合国自己管。

实际上,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等于给犹太民族开了建国证。联合国作出那样的决议,阿拉伯人与联合国拒不合作的态度大概也起了作用。有评论说,愤怒使阿拉伯人丧失了对敌斗争的理性,不注意斗争策略,把做联合国工作这张牌拱手交给了犹太人。当时负责向联合国游说的犹太外交官阿巴·埃班说:“我们就是靠阿拉伯人犯错误活着。”  

强弱太悬殊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为了在巴勒斯坦这块古老的土地生存下去,它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打了7场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场上的多次胜利,站稳了脚跟。不过,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并没有被消灭掉,他们的反抗也不会停止。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1964年成立,先是要赶走以色列人,后来改变目标,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今天,他们仍在为实现这种权利而斗争。

如今,巴以之间的仇视和流血事件还在重演,只不过形势已大不相同。以色列人不再是手无寸铁。只要设在特拉维夫的国防军总参谋部一道命令,坦克部队、武装直升机和F-15、F-16战斗机就会从平时不起眼的地方冒出,成队、成行地冲出来,越过巴以临时边境,向人口密集、设施落后的巴勒斯坦自治地区进剿。

巴勒斯坦人呢?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手里的武器仍是石块、斧头,增加了一些轻武器或炸弹。不管怎么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已形成以强凌弱、老鹰抓小鸡式的冲突模式。

握手言和难

巴以这两个民族很少有真正休战、握手言和的时候。眼前活跃着的阿里尔·沙龙,过去是当排长出身,多次带兵到阿拉伯村庄搞爆炸,被以色列媒体歌颂为战斗英雄。他迷信武力,特别推崇他的上司、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将军的报复哲学。以色列针对恐怖主义要狠狠地回击,效果要达到“阿拉伯人一听到罐头盒响,即像麻雀那样四处逃散”。

美国人信奉“胡萝卜加大棒”的治国箴言,沙龙对阿拉伯人的策略就显得太简单了,他只相信拳头。2000年9月,他跑到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触犯了众怒,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尤其是2001年3月他上台以来,更相信武力能征服一切,只要他的棍子硬,巴勒斯坦人只能选择屈服,再也不能跟他讲条件。在以强凌弱的形势下,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都奈何不了他。这种思想主导下的中东,形势更麻烦了。

巴以冲突,说到底是为了争利益。他们争的东西最要命,因为关系到巴勒斯坦这块土地的归属,它的主人是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这种斗争,谁都不会妥协。

以色列虽然强大,却无法扑灭巴勒斯坦斗争的烈火。巴勒斯坦青年无法跟以军在战场上对垒,便不顾牺牲搞人体炸弹。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几十年来,巴以都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武装冲突还会持续,谁来调停也不会带来和平。巴勒斯坦这块古老的土地,距离和平、距离欢笑,都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