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世界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4:07

移民的世界杯

(2010-07-04)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韩咏梅

  世界杯的广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四年一次,全世界合在一起,为的是区分。”

  今年,“区分”已经不再那么简单和清楚了。因为随着全球人才的迁徙,今年的世界杯有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多元种族、文化的队伍增加了。

  这一切是因为国际足联在2009年修改国际规定,过去如果一名球员在未满21岁时效力一支国家队,那他只有在年满21岁之后才能更改国籍为另一个国家效力。新的规定下,只要球员没有代表一个国家参加过国际A级比赛,他可以在任何年龄更改国籍,代表其他国家参赛,同时也没有设定在代表国居住的时限。

  这一改变,使得本届南非世界杯,增加了一个副旋律——移民的世界杯。

  参赛的32支队伍736名注册球员中,总计有145人以移民身份披上战袍。

  在这些多元化的球队里,最有意思的是德国队。

  这次的德国队23人名单中,其中11人有移民背景,波多尔斯基(Podolski)、克洛泽(Klose)和特罗霍夫斯基(Trochowski)是波兰出世或者是第二代波兰移民。顶替前队长巴拉克出征的赫迪拉(Khedira)出生在突尼斯家庭,前锋马林(Marin)是波斯尼亚后裔,博阿滕(Boateng)有加纳和德国双重国籍,卡考(Cacau)从名字听来就知道他不是德国人,他出生巴西。

  还有这一届崭露头角的千里马——21岁的厄齐尔(Ozil),他是土耳其移民的后代,英德大战前一天他的祖母在土耳其的医院病逝,他在南非大哭了一场后收拾心情,第二天在球场上继续扮演进攻组织者的角色,积极给队友制造机会,为德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德国是一个民族性格特征鲜明,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连这样的国家都有大量的移民出现,不得不承认,在如今这个时代,“移民”已经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普遍的迁移行为。这些移民改变了德国队的性格,过去德国队是标准的日耳曼人意志,朴实无华,防守严密,进攻坚决,所以有“德国战车”之誉。现在这辆“混合动力”的德国战车,除了速度和力度,还加上了细腻的技术,流畅的配合。        在一次访问中,厄齐尔回答记者有关德国队移民问题时说:“无论我们来自巴西、加纳还是波兰,我们都将自己看作是德国人,我们为能身披德国队战袍而骄傲,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翻查这些德国移民球员的资料发现,他们大多数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父母到德国,接受德国教育、交德国朋友,说德语,遵从德国的法律,接纳德国的社会价值观,在德国青少年足球队中接受训练、成长、成名。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极端——英格兰。

  英国超级联赛的水平是体育界公认的,它也是世界足球顶尖人才的大磁铁,但是一来到代表国家的世界杯,英格兰的明星球员们越来越踢不出完整流畅的团队风格,这次世界杯的惨败,反映了他们为了联赛的强大经济效益,忽略了国家队球员的培养,也没有吸收到新移民带来好处。因为球会都是功利的,挑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现成球员,为全世界制造了很多高身价的球星,自己国家队的球员反而缺少了考验和磨练的机会,所以英格兰这一届没有看到新的主力球员。

  这两种状况,在我们听来并不陌生,新加坡在吸收外来人才和移民方面,是全球最开放的国家之一,新移民也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不少的荣誉,但每次总有很大的一股力量给这些荣誉打折扣。不是因为新加坡人心胸较狭窄,而是情感的融合与功利的融入比较起来,后者是走不远的。

  一个能普遍让人接受的团队,不像乒乓、羽球或者游泳,只要给选手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大家各自发挥最大的实力,而是需要有像一流足球队一样无私、互助的团队精神。所以要组织一支实力强大而又多元融合的足球队,比组织一支强大的选手来源多元化的乒乓、游泳或者羽球队困难得多。一方面需要有实力与潜质俱佳的移民选手,另一方面本地选手除了潜质还要能接受和移民选手一样的刻苦锻炼。

  这一年来,乒乓和羽球都给我们传来了佳音,这些成绩都不容抹煞,然而这也仅是反映出功利层面上吸收外来人才的成功。如果我们在篮球、足球、排球这类讲究真正集体精神的运动项目上,能够以一支多元化团队夺下重要赛事的奖项,到时我们才可以说新加坡不只是一个让国际人才表现的平台,而是一个真正融合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