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素质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9:02
陈红梅 (高中物理 河北邯郸物理一班 )

  新物理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课程实施主要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成功仅有新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和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是不够的,在极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程的实施,即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理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及成败。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必然会对高中物理教师素质在教育教学科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所谓教师素质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概念,一般人们在给它下定义时都力图体现出其职业特征和时代特征。在这一意义下,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通过科学培养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素质。它由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行为素质构成。在讨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素质时,对那些时代特征体现不甚明显的相对稳定的教师素质,诸如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高尚职业道德,现代教师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训练有素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心理品质,强健的体魄和端庄稳重的教师礼仪风貌等暂且不说,这里笔者着重就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素质开展讨论。

  笔者认为,能够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这一时代特征的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1 新物理课程标准带来的变化

  新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1.1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时代发展对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出发设置课程目标。例如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物理课程标准的价值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鲜明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新物理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原则,重建了新的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改变原来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使得教育教学成为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事业。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学完共同必修模块后可得4学分,接着学生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1.3 新物理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程的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突出了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有利于学校、地方课程资源优势的开发,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

  1.4 新物理课程标准标志性的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5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课程改革最终也不过是教科书的更替。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探讨在知识转型以后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1.6 新物理课程标准的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当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促进课程管理不断改革,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1.7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教师的理解和参与。新课程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教师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工匠,而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勤于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2 新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成败,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新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环境、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使得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实现从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从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从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者、成为专家。因此笔者认为新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

  2.1 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第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教师做科研不同于大学专家学者的科研。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创建新的理论,发表具有高深理论水平的学术论文。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采取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展开研究,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如:怎样选题、怎样收集信息和资料,怎样设计研究方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活动,怎样展示和运用研究成果,等等。 2.2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能够参与课程开发。新课程文化是一种共建的合作的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课程知识和合作精神。

  课程意识。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是课程的研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因此,在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具备这样的意识:课程开发不只是专家的事业,也应该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内容之一;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更应是一种过程;不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而且还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

  课程开发能力。教师不但要有现代的课程意识,而且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只有教师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特点,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而学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订的教学决策。课程开发能力具体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

  课程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类知识更多的是要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地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是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所具有的关于现实的背景知识。

  合作精神。课程开发本来就是一件集体配合的活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例如,教师与课程专家、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方面的合作。

  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等。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者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2.3 课堂教学设计素质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重构课堂。只要存在教育现象,课堂必定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新课程实施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专题,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时,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是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在教学中探索引导学生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的有效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等。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总是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这种做法割断了知识与智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人性的联系,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在新物理课程标准中,我们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上。教师切不可压缩或者省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而急于将自己或前人的结论告知学生,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结论形成往往在过程前后并不是十分一致的,关键要让学生有"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过程。

  2.4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育技术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手段的总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等。在信息论、网络化的今天,教师能否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职业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不善于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就无法被利用,教师自己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终身学习;教师可用的教育技术就会十分单一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和有效学习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掌握并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这里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教师不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同时还是指导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的制作者和选择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教师的个别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风格注入活力。在过去单一化的教育技术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在严格的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大多数教师都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少谈得上有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而新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多元化,要求物理教师运用大量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就可以大大凸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选择或编制教学软件,提供给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这样既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潜力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又便于教师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将被越来越显现出来,而且将更加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必将成为新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重要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素质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首先,教学演示。这包括: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网上课程;等等。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课程内容。在这一水平上,信息技术不再仅是演示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如构建网上学习社区、网上论坛等新的教学平台等。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新的学习环境渗透着一种信息的文化,它将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实现新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整合的目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和融合域,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2.5 教学评价素质

  新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外乎是教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小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求评价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个别差异,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样,发展性评价还要求教师要更加主动、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改进及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新物理课程标准向一线的物理教师建议的质性的评价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其中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是目前国家课程实验区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工具,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个人成长记录袋,如何提高个人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效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尽管有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摸索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评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