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桥牌”:大事件中的大手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7:10

        金报“桥牌”:大事件中的大手笔

                        《现代金报》杭州湾跨海大桥报道解析

 

      

                       

如何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方面更出色,是新闻媒体在新闻实践中持续探索的一个课题。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举国瞩目,做为重大新闻事件,给媒体的新闻报道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施展空间。新华社在宁波出版的《现代金报》(下称金报),在这场新闻大战中新闻“桥牌”在握,以大手笔显现大作为。

金报围绕杭州湾大桥的一系列报道,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宁波的最新坐标——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定位,也让人感受到做为浙东南中心城市的宁波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必修的功课。做为媒体中的一员,金报带领读者感受着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振奋和喜悦、思考着大桥给宁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承担着作为新华社社办媒体所肩负的更深更重的责任和使命。

 

策划牌:先发制人抓新闻,后发制人推思想

 

金报做为主流日报,始终遵循重大新闻事件策划先发制人的原则;先发制人, 是昙花一现, 靠超前思维形成独家新闻。同时,日报的重大事件新闻策划同样离不开后发制人;后发制人,是昙花二现、昙花三现, 靠二次思维显示一家媒体的后劲、实力。金报的大桥报道从《大桥通史》到《大城崛起》,完成了一次从先发制人到后发制人的精彩新闻实践,印证了媒体更重要的操守是,为读者提供思想,或者思想的维度。

金报大桥报道总编辑亲自挂帅,组织专门报道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干,选择最好的报道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报道杭州湾大桥,忠实地记录和见证大桥从建设到通车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资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因其包含着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现浙江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等多种要素而备受瞩目。自大桥建设以来,金报密切关注和跟踪大桥建设的每一次重大进展,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对大桥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惜版面进行报道。2007年6月25日,杭州湾大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金报为此组织了一支最强的报道队伍,历时一个月时间,推出了12个版面的《大桥通史》特刊,对杭州湾大桥的历史、现状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做了深入全面细致的报道和剖析,让读者第一次对杭州湾大桥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科技攻坚和技术创新,以及对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为配合今年的5月1日大桥通车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报道,金报早在一个月前,就由总编辑挂帅,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报道团队,在大桥通车前的4月29日,推出了12个整版的《大城崛起》特刊。这份特刊从大桥通车后宁波中心城市的定位,到宁波应该如何打好大桥这张“牌”;从宁波加工企业面临的再次洗牌,到宁波服务业应如何乘“桥”而上,再度崛起;从大桥如何穿起宁波的旅游碎片,到寻找宁波的文化的新坐标等等,全方位、多视角地向读者展示了大桥之于宁波的深远意义。报道体现出本报特有的思想维度和独特的报道创意。

 

独家牌:从独家资源到独家视角、独家创意

 

挖掘独家题材,选择独家视角,为读者奉献独家报道,增强报道的必读性是平面媒体与电视、网络,乃至平面媒体之间竞争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追求“差异优势”;而构成“差异优势”的好报道,离不开“独家、首发、现场感、观点犀利”等元素。当今,读者口味日益“刁钻”、新闻资源渐趋共享、报道同质化趋于严重、媒体竞争日渐残酷,想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抓独家“活鱼”,越来越难。

金报发挥新华社社办媒体的队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大桥新闻报道上立足宁波,在新闻视角上走出宁波,站在长三角的高度俯瞰宁波,从全国港口城市的大视角审视宁波,高屋建瓴,使报道内涵更深远,立意更宏大。

做为新华社媒体,金报拥特有的渠道资源。在大桥报道的媒体比拼中,金报力求使自己成为杭州湾大桥报道中的一个真正称职的媒体,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之一。强烈的使命感和难得的报道机遇让金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报社领导层一起上阵,共同研究确定报道思路,精心策划每一个报道选题,规划多条采访路线,安排记者按报道分工,分赴舟山、嘉兴、温州、南通、大连、青岛等地采访。记者所到之处请专家谈大桥带来的“辐射功能”、周边城市如何寻求“错位发展”;找大连、青岛、南通市长谈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如何借鉴港口城市发展模式,捕捉发展机遇;找市民谈大桥建设和开通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和影响……

一位著名报人提出:“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点’和‘第一时间’,它还意味着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要力争对同一新闻事件,挖掘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阐发出新的观点。”

在占有丰富采访素材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金报在报道中提出了“宁波将扮演长三角新势力”,“港桥海引擎启动,宁波将成为发达区域中心城市”、“宁波工厂该加速洗牌,服务业应乘桥而上”等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闻构想。报道立足宁波,着眼长三角,再辐射全国,力求为读者展开一个更大的经济视野,一幅更壮观的历史和现实图景,从而激发人们更丰富的联想,让读者在飞扬激荡的思辨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报道立意深远、气势宏大、高屋建瓴,得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金报同时特别强调独家包装,独家版面编辑语言,把稿件“扮靓”,把版面“扮靓”,形成独家创意,使报道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互动牌:建立新闻共鸣主渠道

 

互动是媒体与受众建立新闻共鸣的主渠道。

金报的大桥报道在坚持重大报道的宣传功能的同时,兼顾可参与性,让广大读者与大桥建设之间实现互动共鸣,可以扩大媒体的报道效果和影响力,激发了读者热爱宁波,热爱家乡的热情。

    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开工建设起,就已经成为宁波的一道可载入历史的壮丽景观,能事先看到大桥建设情况,领略大桥独特的风采,早已成为人们的一个美好梦想。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心愿,本报今年3月策划了“金报带你看大桥”活动,招集宁波各界在各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由本报与大桥建设工程指挥部联系,组织大家观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奇观。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4次组织近百人走上大桥,一睹大桥和大桥建设者的风采。有机会第一次走上大桥的读者对关于大桥的一切都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了解大桥的建筑特点,施工难度,抗击风浪的措施,展望大桥通车后给他们带来的诸多方便。一些参加“看大桥”活动的市民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走上这座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我们看到的是国力的昌盛,是科技的振兴,是经济的腾飞,是宁波未来更加美好壮丽的图景。百闻不如一见啊!”

为了让读者更切实地感受到大桥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报还与嘉兴日报进行媒体联动,开辟了“大桥两岸行”专栏,用两地记者的眼光,向读者展示杭州湾大桥通车后将给两地人民带来的福运和机遇。通过这组报道,我们不仅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大桥通车后将给两地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了宁波和嘉兴两地在经济上共生互补,也让读者第一次了解了发源于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会因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彻底实现了与发源于嘉兴的同样古老的马家浜文化的交融。

 

服务牌:媒体务必秉持的民生理念

 

解疑释惑,服务大众,体现了金报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所秉持的民生理念。

在关于杭州湾大桥报道中,金报一再阐述飞架南北的跨海大桥,有利于增强以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完成长三角的区域的交通布局,促进环杭州湾产业带战略发展布局的实施;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领域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但市民的心中仍有一些疑问需要找到答案。比如大桥耗资118亿人民币,用这么多钱建大桥究竟值不值?为此,金报在报道中请专家为读者算了几笔账。

一是民生帐,从沪甬两地的班车绕杭州湾“大喇叭”走沪杭甬高速公路,至少要4个小时。而大桥开通后,从上海到宁波的直线距离骤然从304公里缩短到179公里,最快1小时40分钟就可以到达。而上海到温州的距离缩短到427公里,车程将由原来的7小时缩短到4小时内,上海到台州的距离也将缩短到5小时车程左右。这座大桥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让长三角变“小”了。民生账合不合算老百姓心里有数了。

二是旅游账。跨海大桥开通后会产生旅游辐射效应,奉化景区溪口由4A级景区升格成5A级,慈溪达蓬山旅游度假村今年也将正式开放。而跨海大桥本身也成了旅行社争抢的对象,慈溪、宁波、嘉兴三地已推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一日游的旅游产品,跨海大桥带来的好处就是宁波也进入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两小时旅游圈,两小时交通就可以做成1日游,省掉住宿费,团费可少一半,哪个地区进了这个圈,哪个地区就财源滚滚。  

三是生命账。从建桥的那天起,设计者考虑第一位的就是怎样让司机安全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桥面的钢箱间预留可移动空隙,热胀冷缩不会让路面起鼓,栏杆上安装防风屏障,海风到了桥面速度就减小。另外,司机最怕的就是路边景色不变导致疲劳,而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在36公里范围内可以经过引桥,航道桥的风景变换,疲劳导致车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多重设计让司机行车更安全,走跨海大桥无疑是安全的。

类似服务民生,解疑释惑的“以人为本”的报道,贯穿于金关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报道的始终,既让读者了解到关于杭州湾大桥的各种知识常识,也剔除了存在于读者心中的隐忧,报道所带来的正面效果是常规新闻报道所不可替代的。

当然,新闻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样会有这样那样不完善的地方存在。依托杭州湾大桥建设通车这样的一个重大新闻契机,全面深入地宣传宁波、服务宁波,对我们金报人来说,他们通过自己的大手笔新闻“桥牌”,交上了一份令读者满意的“新闻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