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秦邦宪)辉煌、短暂与悲壮的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4:23:19

博古(秦邦宪)辉煌、短暂与悲壮的一生

黎 辛 2010年06月21日08:1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博古(秦邦宪)辉煌、短暂与悲壮的一生--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编者按:黎辛,原名郭有勇,博古(秦邦宪)研究专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出生,是当年博古的部下,曾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编辑,新华社随第二野战军战地记者,中共中央中南局《长江日报》副总编辑,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兼中南大行政区文化局代局长、代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协整风领导核心小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家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出版专著十多部,1987年从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离休。透过本文,读者可从一个独特的视域了解博古的一生。

  2007年6月,我出席了在无锡举办的我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的铜像揭幕仪式,这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是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说:“秦邦宪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百年诞辰之际,谨表缅怀之情,请向其亲属转达我诚挚的慰问!”

  博古39岁为国捐躯,一生虽然短暂,却有四个地方为他塑像。这四个塑像是他一生中的四个里程碑。

  博古诞生于1907年6月24日,早年在无锡、苏州求学,思想进步,为学生领袖。他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在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预科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合并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该校将他与梁思成作为品学兼优突出的学生榜样,为他们做了雕像。

  博古1925年入党,1926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即赴苏联学习,取俄文名“博古诺夫”,演化成博古。1930年回国后,博古、秦邦宪两个名字交替使用。1931年4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此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与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都远不足半数,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这时米夫已经离开中国)的提议,决定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6人组成,以博古负总责。10月10日,共产国际批准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组成,年仅24岁的博古临危受命,任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
【1】 【2】 【3】 【4】 【5】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进入>>>【党史频道】

  【精彩推荐组图:大将徐海东子女今何在 为革命牺牲66位亲人

  谁是“毛体书法”的真正传人林彪在井冈山"崛起"前后

  【周刊】共产党如何化解皖南事变危机|文强被改造的26年

  1959朱德为啥没当共和国主席红军为何没有第三方面军?

  “四清”运动中 毛泽东与“裸体模特”风波始末

懋功会师后的张国焘与博古

黎 辛 2010年06月21日08:59   来源:《北京日报》 懋功会师后的张国焘与博古--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博古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洛甫)与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任总书记。

  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常委会立即决定战略大转移去湘西,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大转移前,博古赞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的“大搬家”去湘西与中央政府纵队单独编队。张闻天1943年12月16日在延安整风时的发言笔记这样写道:“在出发以前最高三人团要把我们一律分到各军团去,后因毛泽东提议未分散,那么这个齐声指责的轿子原来是毛泽东让抬起来的。”黎汝清在《湘江之战》、石仲泉在《长征行》中这样披露:中央纵队行动迟缓,过湘江前每日走40里。11月27日开始,朱德与博古、周恩来一起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连发3次“加急”电报,命令“扔掉辎重”“火速过江”,中央纵队不听,160华里走了3天半,到12月1日中央纵队才到湘江渡口。到了遵义清点红军人数时,只剩26919人,减少54740人。

  1935年1月15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博古提出总结湘江战败。张闻天与周恩来主张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服从多数,同意议题改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17日的会议,博古同意张闻天起草的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的军事领导三人小组,由朱德总司令与周恩来政委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为军事指挥最后下决定的负责人等。

  2月5日,周恩来找博古说,蒋介石文武双全,知识面广,又有政治手段,中国革命要打倒蒋介石,我们必须要找个比他强的人领导。我考虑了很久,这个人是毛泽东。现在我们商量由张闻天接替你当总书记,也是过渡的。

  博古立即交出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书记和中央书记的三枚印章,同时提出要他与王明约定的联络员潘汉年去向共产国际报告,争取共产国际批准。因为如果共产国际不批准,这样交权是不算数的。遵义会议是革命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博古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注意维护毛泽东的威信与党的团结,先后赞同毛泽东帮助周恩来最后下决心,逐步把毛泽东扶起来。

  1935年6月16日,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张国焘与陈昌浩分别来找博古,了解遵义会议情况,说遵义会议的决定不合法,四方面军不同意。博古是共产国际批准的合法总书记,张国焘是建党元老、第一次党代会12个代表之一,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四方面军总负责人,领军8万人,多过中央红军数倍。如果他俩站在一起,又有其他支持者,形势又会怎样?可想而知。但是,28岁的博古是非分明,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此,毛泽东向周恩来说:“博古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

  遵义会议后,关于长征路线8次改变落脚点与进行战争,博古与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都一致。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27日常委分工,博古任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主席。在此期间,博古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稳定社会,提高陕北根据地经济,为纠正刘志丹等人的冤假错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稳定陕北根据地的形势起了决定性作用。(徐冀摘自《党史文苑》2010年2月[上]黎辛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