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艺人又摘“木雕状元”桂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10:25
东阳木雕艺人又摘“木雕状元”桂冠  2010年6月30日 10:14  东阳新闻网

  新晋状元的师傅、上届“状元”夏浪说:成名未必要趁早,实力才是最重要

 

  金立群在比赛中。

  “真的,他真的是东阳人吗?”19日,福建莆田,第二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鸣锣,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注视着中国木雕界的“新科状元”金立群,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东阳有这样的人才,事先我居然毫不知情。”当陆光正得知,这位肤色略黑的年轻人,还是夏浪的徒弟也即自己的“徒孙”时,更是大为感奋。

  备战,其实一年前就已开始

  在福建莆田举行的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随着主办方升格为中国轻工联合会并引入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评选后,这一展事成了中国木雕界群雄竞逐的沙场。就在去年,我市木雕艺人夏浪获得了首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状元”,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木雕艺人瞄准了这一桂冠并跃跃欲试。

  而在夏浪的心里,也有了合适的人选——跟着自己4年、有着扎实功底的金立群。“在我夺冠回来后,我就对金立群说,下次你去,一定能行!因为这是个靠实力说话的比赛。”经过这番涉水探珠,夏浪已了解到,由于福建艺人有主场作战的优势,评选标准通常倾向于他们所擅长的圆雕,而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见长,要想让评委“声气相通”,必须以高超的圆雕技艺让其他选手心悦诚服,金立群的长项正在于圆雕。

  一年来,金立群就切实按照师傅的指点,不断地强化着圆雕技法,并从技向艺逐渐攀升,“不断地让技术变得纯熟,但仅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各种先进文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领悟与表现。”金立群说,此举对自己仅有的初中学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营养”补充。

  积累,已有二十余年的磨练

  今年36岁的金立群是巍山镇怀鲁村人,初中毕业后他就学习木雕技艺,带过他的师傅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对木雕有一定的天赋。掌握了东阳木雕平面雕刻技法后的金立群并不满足,于20岁那年跑到嵊州学习圆雕技艺。十来年间,他跟着师傅结识了当地不少名家,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形成了圆润流畅的刀法,在当地业界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2005年,不顾自己当时已拿着每日100多元的薪酬,金立群回到了东阳,因为他觉得,热爱木雕艺术的人只有在东阳这座声誉日隆的中国木雕之城,才能找到正确的坐标,才能有一个观照自我、提升自我的参照系。尽管回东初期他的日工资只有80多元,但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肯定能实现自我价值。果然,一段时间后他的收入就大幅增长——为了留住这位技艺全面、悟性出色的雕刻师,众多企业开出了高价。如今,金立群的日薪已是同行中的最高档。

  也正是在这期间,金立群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师傅的夏浪。两人的感觉是相见恨晚,对夏浪来说,他喜欢行事稳重踏实、靠技艺吃饭的年轻人;对金立群而言,他在技艺上迫切需要突破与提升,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引路人。

  夏浪把金立群揽到自己的麾下,开始了对他的打磨。首当其冲的,就是指点他将圆雕与平面浮雕更好地结合,指导他用丰富的艺术语言表现作品的主题与内涵。“就像一块毛坯,师傅不断地对我进行修光打磨,让我对作品的表现力有了更深的体悟。”金立群说,跟着夏浪的4年,自己差不多经历了从“增量积累”到“语境转换”的过程,对木雕艺术语言有了更多的把握。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陆会勇记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金立群的作品时那种“惊艳”的感觉。那是2006年,陆会勇偶然见到了一幅大型壁挂《水浒108将》,丰满的构图,饱满的层次,“这绝非靠浸淫于东阳平面雕刻的艺人所能轻易拿下的,但作者游刃有余于作品的表现,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而且这虽不是他自己设计的题材,但他对主题的理解与表现非常到位,这就更难能可贵了。”当陆会勇了解到近年来东阳木雕中诸多精品力作,都是这位年轻人在操刀时,更将他引为知己,“这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把替人加工作品视为磨练机会的坐冷板凳的心态,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所需要的。”

夺冠,是实力与助力的结合

  收到大赛通知,精心选择题材,多方尝试修改,自信迎接挑战,捧得桂冠凯旋,这一系列的过程,在金立群看来几近完美。“师傅对我说,这次比赛一定要去,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我是为东阳木雕的名誉而战。”在这种压力下,金立群不敢言退,最后,他选择了“迎着困难上,朝着基层下”。

  所谓“朝着基层下”,就是把创作的目光投向了基层。夏浪告诉徒弟:去年他夺冠后,陆光正大师发表了感言,不少对手其实是输在了文化内涵上,许多选手只是顺手拈来传统题材,司空见惯,毫无新意,而夏浪结合抗震救灾的主题,创作了“众志成城”的作品,生动地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因此这一次一定要选择现代题材,而且是着眼于民生,体现题材的创新。师徒两人冥思苦想,最终锁定了“好日子”这一主题,通过塑造一位打腰鼓妇女的形象,讴歌改革开放以来的好日子。

  为了制作小样,金立群连续多天到广场上观察妇女们敲鼓的动作,并向她们请教要领,甚至连斜襟衫有几个纽扣这样的细节,都做了专门了解。小样初成后,金立群请陆会勇指点,在改善人物的表情神态与肌肉张力上,陆会勇提出了建议。很快,图稿通过了评委会的初审,金立群成了进入决赛的25名选手之一。

  比赛当日,在抽签决定座次时,金立群意外地抽到了师傅去年比赛时的同一个座次,“那上面的屋顶可能破损了,有着轻微的雨声。当时很多人都说这个位置不好,但师傅以超然的心态对待,在雨声的伴奏下完成了‘考试’。如今,我坐在他的这个位置上,同样有雨声给我伴奏,这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吧。”他心无旁骛地构图、打坯……却不知自己的雕刀,在挑剔掉木头多余部分的同时,也将一个个对手“挑落马下”了。

  爱徒“蟾宫折桂”,夏浪心中充满了喜悦。作为上届比赛的状元,夏浪被邀请至现场为新科状元“加冕”。“这个状元对你是名至实归。成名不一定要趁早,那样容易染上浮躁症,切实做好自己,夯实基础,积累实力,你的价值终会被人承认。”面对着师傅的金玉良言,金立群说,以后他只想以艺立身,毕竟,饭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