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的成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3:52
贪官的成本 [ 2009-11-2 21:25:39 | By: 牟丕志 ]  

《贪官传》一书中开篇就说:“伐阅史册,贪官如蚁,不能尽书。”这说的是封建社会贪官太多。如今呢?贪官说多说少似乎都不准确,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谚语云:“没有最腐,只有更腐。”说得过激一点,并非没有道理。

我国大力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应该说,收获是巨大的,很多贪官落入法网,特别是很多高层官员被拉下了马。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琢磨,一方面大批贪官落入法网,身败名裂,一些人被判极刑,另一方面贪官有增无减,呈现出“前腐后继”的怪现象。我们在媒体上、从生活中感觉到大量贪官的存在及其严重危害。贪官违法乱纪,罪大恶极,与人民所不容,一旦被捉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可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着去当贪官呢?而且要冒那样大的风险?贪官怎么要钱不要安全呢?贪官是不是像鱼咬钩一样太傻了?

在下愚笨,但再幼稚也不至于幼稚到认为贪官是傻子和笨蛋的地步。我总觉得贪官都是精明之人,绝非傻子。想想看,现在官场竞争多么激烈,没有较高的智商不可能弄上个一官半职的。贪官也是官,决不能等闲视之,只有大笨蛋才会说官员是笨蛋呢。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争相去当贪官呢?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应该是当贪官有利可图。人是逐利动物,那里有利,人就向哪里奔,这是经济学常识。古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经济学角度讲,一件事有利可图时,人们便会趋之若鹜。这样我们不难猜想到,当贪官是一种十分盈利的行当。既然十分盈利,很多人争当贪官便不足为奇了。如果把当贪官视做一种经营行为,那么我们很容易找到贪官前腐后继的原因了。

说到经营就离不开成本。贪官中除了有的人在买官时投过资外,其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即自己一个人的劳动力。投入一个劳动力的生意可谓天下成本最小的经营项目了。就是开个雪糕店,也需投入三两个人的人力,几十万或万元的资本金。显而易见,贪官的成本是极低的。

而贪官的所获利润就十分丰厚了。贪官有“受贿收入”、“灰色收入”、“无形收入”等等额外收入。这其中包括索贿受贿、贪占公款、私分公款等。这从核算角度讲就是利润。现在逮住一个贪官,其贪污受贿及不明来源财产达几百万、上千万已是稀松平常,贪污受贿几千万上亿元已屡见不鲜。可以说,贪官的生意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要计算利润率,我想世界上任何一种经营项目也不及贪官的生意。古语讲: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就是贪官获利的生动写照。可以这样说,一个贪官“盈”的利,其子孙后代几代人都花不完。所以,凡是贪官,他(她)都知道当贪官犯法,当贪官害国害民。但当贪官利大,于是便顾不得许多了。每当一些被绳之以法的贪官说什么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放松世界观改造之类的话时,我心里一百个不相信。当初,贪官总认为自己不会被抓住,既然被抓了就得找找思想根源,糊弄老百姓。

其实,做什么生意都有风险,就连在下所供职的机关,风险也很大,在此不再赘言。我觉得,当今贪官这个生意的风险实在太小了。有人把贪官风险比喻成乘飞机,乘飞机有掉下来摔死的危险,但那样的危险一般不易碰到,碰到了只能认倒霉。我曾看过有关专家对贪官风险的分析:大约有10%的贪官被群众举报,在被举报的贪官中有10%被检察机关纳入视线,在纳入线的贪官中经过反复调查取证,最终交法院判刑的占10%,这样一算,三个百之十相乘,贪官的风险为1‰。就是说有1000个贪官,只能逮住一个。天哪,原来贪官这个生意只有这么低的风险。怪不得那么多的人争当贪官。

当然,贪官风险这个数据未必准确,只是推测,但大体上反映了一种现状。由此,贪官“前仆后继”或“前腐后继”的根由就变得十分清晰而简单了。联合国的官员说:“腐败低廉的生产成本足以使殖民时代洗劫加勒比海与太平洋地区的强盗们感到嫉妒。因为利用职权进行欺诈的行为,耗费的成本只占取得的收益的3%。”说的就是这层意思。腐败成本和风险如此之低,贪官趋之若鹜就不足为奇了。

治病须对症下药才行。找到了问题的成因,那么解决问题便可有的放矢了。实施民主,限制官员的权力,使贪官不能轻易获利;加大反腐力度,增加贪官的经营成本和风险。经济学告诉我们,当一种生意无利可图的时候,便没人经营这种生意了。因此,适当限制官员的权力和加大反腐败力度使贪官无利可图的时候,我们将迎来一个文明、廉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