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教育差别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19:23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有差别的,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只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而另外的社会成员,要接受这种差别

  在当今的各种论坛上,“教育公正”是一个普遍话题,因为它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一代新人的成长。作为社会成员,关注和重视教育公平,是完全应该的。但在这里,我们涉及另一个话题,作为社会一个成员,你能接受教育差别吗?换句通俗的话说,如果你的孩子因为考分不足没有被名校录取,你能够接受吗?

  什么是教育公平?这主要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应该不分地位、地域、财产、性别地一视同仁。我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使每一个适龄孩子都受到学校教育。

  但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即教育又是有差别的。这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有差别的,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只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而另外的社会成员,要接受这种差别。

  比如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上学,这是可以做到的,政府必须予以保证,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这里。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优质学校,比如上重点示范中学。这样,他就不得不面临教育差别的问题,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教育差别永远存在,它是学校所在地域、校长办学水平、教师执教能力、学生生源组成等一系列因素组成的。如果你承认好学校是优质资源,那么就要承认优质资源永远短缺,这是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现在有些地方非常强调教育公平,但采取一种将优秀教师从名校抽调出来,派往“薄弱校”去“加强”的办法,并采用相应的办法平均分配学生生源。这样的做法就是教育公平吗?其实很值得怀疑,因为它在广义角度上是行不通的。一个学校之所以能办成名校有众多因素,除了教师和生源质量之外,还有校长治校、学校所在位置、历史学风积淀等等重要条件。一个优质学校之所以办得好,往往要靠几任校长接力赛般的努力,吸收合适的教师,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最终形成学校特色,并非调来几个教师、换了若干生源就可以立马改变的。采用削弱著名优质学校的办法实现教育公平,肯定是行不通的。

  打一个比方,北大、清华两校很吸引人,全国每年500万高考生,哪一个没有希冀过想考入这两所大学?但这两所大学每年能够招收的本科生大约在6000名左右。试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清华、北大教师的润泽,将两校教师平均地调往别的学校行不行?显然是办不到的。

  从宏观意义上说,应当强调和追求教育公正,将它视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另一面,从微观角度来考察,我们必须正视教育差别的存在,并且要学会接受这种差别,因为这种差别又是可以通过个体努力来逐渐消除或改善的。一方面,不能采用“一平二调”平均分配的机械手段来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要学会接受教育差别,然后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己,同样达到教育的基本目的。

  从公平的角度说,“择校”是必然存在的,问题在于,“择校”后边如果加上了一个“费”字而组成“择校费”这个词汇的时候,往往包藏着很大的社会不公,说明财富因素切入进来,搅乱了教育公平。全社会要反对和遏制的,正是这个东西。

  一方面坚持教育公平的诉求,一方面要承认和接受教育的差别,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认识趋向理性,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道路上积极而稳步地前进。(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