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段”色变与民情“直通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7:19

谈“段”色变与民情“直通车”

不同群体对“段子”的态度如何?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起的调查及讨论中,许多受访者表达了他们的个人意见,我们对此次调查的重点群体——学者、官员、白领及大学生等部分精彩观点进行了摘编——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8期)

    学者群体

    “大道不通,小道畅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马克:手机段子良莠不齐,不好笼统判断其正面与负面作用。除了黄段子,一般传播广的都较深刻或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态和舆情。手机段子在若干方面与过去常讲的“小道消息”类似,差别在于段子比较少见具体消息,多是对社会生态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情况实际上与公开场合正常表达受种种限制有关,所谓“大道不通,小道畅通”是也。如果说公开场合“假大空”流行,手机段子则往往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看法。对手机段子的监管,我以为重点在黄段子,但必须防止滥用权力、以主观好恶或判断为标准,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至于所谓红段子,如果确实广泛传播(自愿而非操纵),一定是好段子,但切忌人为操纵,沦为“假大空”。至于官场盛行的段子,关键在于什么内容。黄段子肯定污染了政治生态,反映了官员的无聊和无所事事(不排除有舒缓压力的因素)。如果官场治理改善了,这类段子也难以流行。

    现成的段子祝福含量太少

    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我过年的时候会收到很多学生的祝福短信,我一般都不回复段子,都是自己写一些祝福的话发给他们,都是对他们在新的一年的期望和鼓励。我觉得直接回复现成的段子,里面负载的祝福含量太少了。

    手机段子的出现,我很喜欢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张宗斌教授:手机段子实际上是手机短信的一种存在形式。我非常喜欢短信这个通讯方式。因为,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同事、朋友等群体之间的联络,如果贸然打电话,可能会碰到对方忙碌或者不方便接电话的情况,而此时一个短信就可以既不打扰对方的工作,又可以传达彼此信息。所以,短信一直是我主要使用的联络方式。

    对于手机段子,我平时也经常相互转发。平日里,经常会收到一些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段子,就非常想与周围的人分享。所以,手机段子的出现,我很喜欢。

    官员群体

    对待段子现象,要有一种平常心态

    江苏省委组织部洪浩:段子现象是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潮的客观反映。它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和传播手段,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新生事物,也是传统社会民谣的现代演绎。对待段子现象,要有一种平常心态,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谈“段”色变。应把它视为社会文明进步和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给予公民言论表达的自由和思想交流的空间。作为党委和政府,要正视段子现象,采取积极的态度,善于从段子中捕捉信息,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反思施政的得与失、进与退,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同时,要加强引导,通过段子来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平衡舆论,实现手机信息生态的平衡。

    不妨把它作为民情“直通车”

    杭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张永谊: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拒绝手机短信的流行,倒不妨把它作为民情“直通车”,调控公众心理,实现民情民意的“零距离”,通过它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护民权、解民忧。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公众传媒平台,引领社会舆论,倡导社会文明,提倡健康生活,培育高尚情趣,真正起到传播知识、解疑释惑、陶情怡性的作用。

    承担拉近关系、联络情感的功能

    北京市房山区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张斌:由于我收发手机“段子”都比较少,可能看法不具有代表性。从我个人来讲,手机段子只占与朋友之间短信交往的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一般当做普通短信对待,有意思的看一看,笑一笑,偶尔转发一两个人,不会特别喜欢或讨厌。过节的祝福短信,也可能会用心编几句话,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也类似于“段子”,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要发给很多人,而收信者会收到很多短信,因此想应时应景,突出一点特色和风格,免得雷同。

    大学生群体

    宁愿收到几个字的简单祝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健波:我不喜欢段子,看起来文绉绉的,似乎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实际上,却是大家懒得编辑短信的表现。每逢节假日我宁愿收到几个字的简单祝福,也不愿意收到类似段子的长篇大论。

    我对手机段子有些厌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郝静:我原来特别喜欢手机段子,一些美丽的文学语言,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渐渐地,我对手机段子就有些厌烦了。尤其是过节的时候,经常会收到同样的祝福短信。本来浓浓的同学情谊、朋友情谊,似乎都被这些程式化的段子短信给隔离了。我现在更喜欢收到朋友自己创造的短信,不论或长或短,最起码用心了。我感觉这个很重要。

    不会因为没话找话而尴尬

    湖南师范大学吕娜:许多时候,人们之间有交往的需求,但是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共同话题,因为现代人之间隔阂比较深,即使原本很亲密的朋友,分开一段时间以后,也往往互相不知道近况;而一些普通关系的朋友,嘘寒问暖就更加不容易。一方面想交往,另一方面坦诚直接、无障碍的交流又比较困难,不晓得从何说起,于是只好借助一些现成的“段子”联络一下,既可以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接触,又不会因为没话找话而尴尬。

    白领群体

    流行的东西生命力本来就短暂

    中国农业银行李新桢:我感觉段子也是一种流行因素,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相互都很喜欢发段子,谁有了精彩的段子,都争相转发。那个时候,对段子确实挺热衷。但逐渐地,不知是年龄大了,思想成熟了,还是流行的东西生命力本来就短暂,我,包括我原来的很多同学、朋友也都不怎么发段子了。现在即使收到了段子,我也喜欢自己编辑,哪怕是短短的几个字回复。

    转发、群发的祝福短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河北唐山电视台记者郝正圆: 对手机段子不支持,也不反对,比较中立。对段子交往,我觉得是朋友之间的一个比较好的纽带,完全可以作为业余的娱乐来看。

    很少收到手机段子,只有在过年时才会收到几条。那种转发、群发的祝福短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大都是敷衍了事,因此自己一般也都是转发一个祝福短信回复过去。这些段子基本上都是在没什么交情的人中间才会流传。如果是真正的知己,根本不会转发这种无聊的东西。

    小圈子之间流行,不会是主流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黄珊珊:手机段子,我感觉挺好的,平时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发个段子,加强联络,很有必要。有的时候,我也喜欢自己卖弄一下,写个段子,相互娱乐一下。手机段子可能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小圈子之间流行,不会是主流,也不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毕竟现在网络发达,信息越来越开放,从传播成本和有效性看,段子都可能不如帖子。收发手机段子只是人对人、点对点的交流,属于私人交往关系,即使是部分公务员甚至领导干部参与其中,也可能只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会对公共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采访者:周晓燕、高源、马静、杜美丽、杜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