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下的投资理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0:39
大时代下的投资理财

作者:vincelg 提交日期:2010-6-23

    07次贷危机以后,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欧三足鼎立的弱平衡结构已经打破,美国开始再次走向独大. 从年初出售银行债到上周公布两房退市,标志着美国国家金融信用全面推出市场金融债务.美国已经走出了金融债务危机,并成功的利用美元这个工具把自己的危机播撒到全世界. 其过程不赘述了,其必然性也不评论了. 总之, 放眼全球, 我们看到的就是主要经济地区接连不断的危机, 迪拜危机(欧洲危机的起点), 冰岛希腊危机,南美危机, 英法债务危机,日本中国债务危机----别惊讶,留心海外新闻的朋友知道, 后面的都已经点燃了,只是没爆而已.   
  点燃全球危机必然引导全球资本流向美国和避险工具--黄金. 这造就了美元和黄金一起狂飙的壮丽景观. 本周国际经济中的最大的事是中国开放了人民币结算业务,这与当年中国加入WTO一样,将对世界经济和中国政治经济造成深远影响,话题太大,也不提了. 说说现在国内外的基本形式吧.
  1, 全球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经济中, 这样的增长点从汽车到电子到信息都是科技创新引发的.从上世纪末网络经济泡沫后, 全球应用科技的火车头美国已经10多年没有突破性创新了. 而经济的所谓增长,完全靠的是无耻的掠夺方式. 掠夺别人,掠夺子孙后代. 这里不特指美国.
  2. 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现有基本商品消费能力下降,全球产能过剩. 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一大批中产阶级,财富迅速向极少数权利阶层集中. 现在维持基本商品(包括房地产)消费的是贪婪和基本道德丧失. 贪婪表现在对消费的鼓吹和透支, 道德丧失表现在强迫消费和浪费. 不展开了,最明显的例子想想电脑和医疗, 每个人都能想明白.
  3. 全球货币通缩. 货币指的是美国倾国力维护的全球结算地位的美元. 全球各地除了美国都危机了, 资金就都去美国了. 不过上面说过, 人民币管制放开了, 要向结算地位冲锋了. 这将引发新一轮的货币大战.
  4. 国内经济疲软,物价高启. 左一个刺激,右一个区域,货币都是以万亿计数的.但房地产和生产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少, 经济和物价不用判断,自己亲身感受.
  在新的增长点出现前, 经济模式就是明抢,强的抢弱的, 聪明的抢笨的. 从国际到国内都一样.
  1.美元和黄金齐涨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美元不能独大,部分资本没吸引过来.
  2. 消费能力不足, 产能过剩,基本商品包括房产再涨也涨不了太多了.
  3. 中外(一对多,美欧日等)货币和资源战争已经开启, 资本市场也不是铁桶了.
  4. 全球进入自然灾害频发段,粮食减产不可避免
  明白了基本面,思考保值理财战略就容易些了.
  固定投资和增加生产规模是逆势而为
  房地产和黄金已是强弩之末,涨也涨不多了,然后将迎来崩盘走势.
  短缺商品为王: 这里的短缺商品可以是升值潜力货币, 可以是稀缺资源, 还可以是农产品. 稀缺资源不能囤积,违法而且时间风险巨大. 这里指以稀缺资源为标的的资本工具, 股票,期货等.
  判断中国资本市场下探后还有一波行情, 最后晚餐的行情,今年下半年启动

作者:忧郁蓝海豚 提交日期:2010-6-23 16:10:00 访问:2555 回复:28

一轮大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转折就在眼前!!    从4月中旬政府在商品房一片疯涨和欧债危机的混乱局面中,强势推出国10条开始,2个多月以来,在一片嚷嚷声中,各种产业、财政政策密集出台。市场也经历了风云突变,A股从3400到了2500,房地产的涨势也嘎然而至,尽管房价还没实质性的下降,但成交清淡,市场观望气氛浓烈。而实业则时有工人们对工资的诉求。
  两个多月以来,政府出台了严厉的房产调控政策,出台了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的重大产业政策调整。中美二次对话,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允许外资投资股指期货,而美国则有限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放松对中国高科技出口。
  接着,发改委出台关于经济转型的意见,各重量级人物出面谈经济转型,还有关于cpi的争吵等等。一直到最近几天。
  在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时机,在G20前几天,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之路重新启动;加大人民币全球结算范围;允许外资从经香港投资A股市场;加快落后产能结构性调整,取消落后产能的出口退税。并且密集批准了几个区域经济试点区。
  到这里,我认为,政府一轮大变革的轮廓已经浮出水面。一轮大变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
  其基本的框架是:
  一是房地产由投资投机推动型向消费需求型转变。
  土地捏在谁的手里,那么,谁就拿住了房地产价格的七寸,房地产的价格将不再受自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土地所有者的态度和政策是其决定因素。从公开的政策来看,温总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说法已经非常明确,当前的房价是政府认同的,但是,政府也认为房价不能再涨了,所以出台的调控政策是维持目前房价,打压投机,并引导需求消费。(要展开说,就有很长篇幅了)
  所以,我对房价后期的判断是,总体看趋于稳定和微涨,不排除短期波动,因投资者持有和交易成本问题,房地产已经基本失去了投资和投机价值(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但是,不要盼着房价大跌。
  二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很大。是一定要转型的,内需也是一定要扩大的。通胀在较长一段时间难以避免。
  从昨日的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就可以看出,这主要是淘汰低效高耗产业,发展高科技和新型产业,服务业。这个政策不可避免会造成相关行业就业困难,一些行业利润下降,但是淘汰落后产能是经济转型的应有之笔。
  政府密集批准的几个经济试点区或许说明政府有意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一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部分就业,另一方面期待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内需。
  通胀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避免,经济转型,热钱流入无可避免会造成一段时间的通胀加剧。
  三是人民币改革之路艰巨而意义特别重大
  2008年的危机,政府是利用4万亿救市。而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政府的着眼点落在了人民币改革上了。我理解政府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人民币弹性升值(波段式升值)缓解国际贸易压力,并通过资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放宽人民币全球结算限制,加速热钱流入和境外对人民币的持有热情。另外,境外持有的人民币可以通过香港直接投资A股,为境外人民币找到出路。
  这次汇改和2005年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是一个整体的政策,不是2005年单纯的币值升值。弹性汇率,加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做大国内股市,允许外资参与a股,这些都是一个整体,是关联的。目标是构筑一个有竞争力的人民币和壮大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为经济转型服务。
  同时,外资、境外人民币流入A股市场和股指期货,将大大提高股市的融资能力,缓解新股发行和增发压力,快速做大中国股市。也缓解近段时间大小非密集解禁和农行天量ipo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可以增强国内上市公司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从另一方面理解,未来一段时间,国家融资的步伐不会停缓,A股上升到空间也有限。
  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一种,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最终的出路意义尤其重大。当然,美元,欧元,日元,英镑,都不会坐视人民币的做强做大,蚕食他们的份额,新一轮的货币博弈又将艰难而持久。
  四是2500点是政策底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这个是预感,2500点,是政策面充分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后认为比较合适的底部,政府在2500的时候,密集出台的这些财政、金融政策,对股市都是具有较深远意义的利好,股市中期会有一波像样的行情。2500点位,本身有一定估值的合理性。所以,我认为当前可以考虑做多。现在市场差的是大家的认同和人气,政府、资金,该有的布局已经有了。
  五是大家将要适应和国际资本在同一市场竞争
  如上所说,国外资本将更加深入地进入和参与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甚至渗透各行各业的实业。大家要习惯和国外资本在同一平台竞争。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将在这个过程中艰难做大。不可避免,我们会付出学费和代价,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

作者:弘律 提交日期:2010-6-23 8:34:00 访问:4697 回复:134

我旗帜鲜明的支持中国政府正在开展的政经改革
    最近,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好事,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民生问题做得最多的几年,尽管效果怎样还有待观察,因为很多问题已经积习难改。但是胡温政府近几年的所作所为是实实在在的在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被很多人诟病,但我支持,我觉得这个计划来得有点晚了,不过终究是来了。很多年来工人们生产的东西自己买不起,国内的内需始终无法提振,老百姓总是感到生活压力大,基尼系数越来越高,富裕的越来越富裕,贫穷的一贫如洗,这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速度是不对称的。
  调整出口导向型经济也被很多企业主攻击,这一点我同样坚定不移的维护中国政府的政策,人民币汇率开始向市场化迈进,这是好事,从长远来看是大好事。出口退税也开始调整,很多污染重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开始取消,将来可能会逐渐波及到一般产品,不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外国人,这真是太好了。这些年中国税负指数太重,一方面与中国的贪污腐败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也与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外国消费者,让中国消费者没钱消费,这不悲哀么?
  现在在提出向香港学习反腐败,虽然对此举唱衰的人很多,但是不管如何,这一步是真正的迈出了,既然开始向香港学习反腐败,预计中国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很快也会被真正的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个经常发表文章的人,我直感这些年舆论监督正在一步一步的放开,过去我的很多文章发表不了,因为过于反动,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能见之于众。
  最近国家又在推行国民教育中长期计划,这一计划很有可能提升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程度,解决贫困阶层子女的就学问题,这对中国的影响会是长远的。
  我预计接下来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调整税收,增加民众的福利,甚至通过直接给农民和城市贫困人口发钱的手段去提振内需,当日农民兄弟补贴工业,今日工业反哺农业是理所应当的,也是提振中国内需的重要步骤。
  当然,这一系列的改革能否跑得比经济危机酿造的社会危机更快,则有待进一步观察,不管怎么说,凭良心来讲,政府现在做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因为它开始真正的在深水区进行改革了。
  一个社会的改革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经济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做到了;第二步是社会改革,这是今天正在做的工作;第三步是政治改革,这只能期待不久的将来。改革需要时间,我愿意旗帜鲜明的维护政府一次。

作者:滞胀十年 提交日期:2010-2-23 1:34:00 访问:5852 回复:20

谢国忠:滥发纸币 2012将发生第二轮金融崩溃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世界经济同死亡擦肩而过。崩溃于2008年的金融市场到2009年终于缓过一口气来。《时代》杂志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选为“年度人物”,理由是他“救了”美国和全球经济。这一选择意味深长:近十年来那种“永远都有免费午餐”的群体臆想虽然破产,但政府对金融业的慷慨救助等于又在请客吃饭。伯南克被看作救世主,是因为无人愿为危机负责,都希望伯南克能把这段糟糕的历史抹去。
  令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起死回生的魔法,其实就是那几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是那笔钱,而不是经济前景的改观救了金融市场的命。那笔钱催生了新兴市场泡沫,把全球经济硬撑起来。虽然那些钱要转化为通货膨胀尚需时日,但一旦完成了这种转化,危机的真正成本就会显现出来。如果届时世界经济结构仍不适宜启动新一轮增长周期,全世界将迎来十年滞胀。
  日后回首,柏林墙倒塌后的这20年将成为历史记忆中的又一个“镀金时代”。随着冷战的意识形态斗争告一段落,这个世界一下子投入全球化的怀抱,开始不择手段地赚钱。牟利成了塑造世界的最强动力。只要哪里的工资和环境标准最低,工厂就向哪里转移。在郊区大型超市的冲击下,社区店铺纷纷倒闭。凡是存在监管的地方,就有去监管化以“效率”之名大行其道。
  企业肆无忌惮地压低成本,致使收入分配中资本的份额上升,而劳动的份额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止,继滞胀而起的将是通货紧缩——劳动者同时也就是消费者,收入下滑令他们无力购买资本产出的过剩产品,从而对资本回报构成毁灭性打击。
  金融资本主义把资本的利润美梦放得更大。它靠把资本转化成纸面资产来收取一石二鸟之效:劳动者可凭资产升值进行抵押借款以支持消费,从而带动生产性资产的回报;资本家可将其盈余转化为纸面资产,间接向消费者放贷,而无需积累物质资产——其长期积累会抑制回报增长。这一看似令大家高兴的策略组合,实际上使收入不断地从劳动向资本转移。这种虚假的繁荣孕育了自身的毁灭。不知不觉中,资本家开始为其利润美梦付出代价:他们贷给消费者的那些被过高估值的纸面资产,如今作为贷款抵押品,偷偷潜回了他们的资产组合。
  收入向资本转移和资产膨胀的资产游戏玩了20年,2009年终于GAME OVER了——人们发现,金融衍生品根本不是什么可以帮助资本家毫无成本地减小风险的天才发明,而是出老千的工具。未来消费水平的下降将大幅度压低资本回报。而且,由于不能再指望资产升值来贴补低水平的薪金,劳动者会要求更高的工资。通常认为经济走弱不会带来高通胀,但这一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这场危机原本应该以另外一些措施来应对:对失败的金融机构实施国家接管、通过公开或隐蔽的政府担保融资来抑制投机、补贴就业并加强失业保障力度。对资本的定价失误是一系列泡沫的根源,因此实施改革,纠正资本定价方式,将有利于带动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为新一轮增长奠定基础。
  可惜啊!“泡沫既得利益集团”有本事搞定美国政府,获得亿万美元的救助,让纳税人来埋单。他们利用危机中的公众恐慌情绪,兜售“只有救活金融业才能阻止经济下滑”的故事。其实那是个弥天大谎。直接去补贴失业,花一半钱就收到稳定经济的实效。剩下的一半就可以拿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但这一轮金融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滥发纸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虽然这个过程在全球化时代会有所减缓,但该来的还是会来。过去十年,中国靠它的过剩劳动力和过度投资,充当了全世界对抗通胀的主力军;通过产业转移,美国的制造品价格向中国看齐,这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中国的价格就是世界的价格;由于劳动力开始短缺,地价已然畸高,中国的生产成本必然会上升。在这个货币供应激增的年代,中国已无法拽住通胀的尾巴。
  2010年,全球通胀将会抬头。各国央行将先后加息,但它们会慢一拍——加息总是赶不上通胀。它们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想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加息是抑制通胀预期的信号,会诱骗储户持有银行存款——其实存款是贬值的。但是犹犹豫豫地对抗通胀最终只会导致高通胀。到2012年,通胀将高得足以引发公众恐慌。各国央行会被迫急剧加息。第二轮金融崩溃将接踵而至。
  2008年,世界经济同死亡擦肩而过。2012年,它恐怕没那么幸运。 作者:强壮的大蚂蚁 回复日期:2010-06-23 15:18:55      大尉兄分析的很好,中国目前的形式的确是内忧外困。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二次汇改的问题,现在的货币基本上都是信用货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资源实力决定了货币的价值。
  05年的第一次汇改的背景,房产价格处于低位,股票价格处于低位,当随着人民币升值8.3到现在6.82,中国境内的资产价格基本上翻了好几番,现在二次汇改人民币继续升值,肯定会出现资产泡沫化,原来沉淀在境内的外资不趁着汇改的东风撤退更待何时?
  就和同学们说的一样,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是老外眼中的一口肥肉,老百姓辛辛苦苦打工创汇被政府外面亏得一塌糊涂,人民币资产泡沫化以后,国内当初顺差进来的人民币又要以美金的形式出去,一来一回辛苦的代价一场空。。。
  以上4条消息,大家需要冷静观察后续政策,目前处于多事之秋,下半年应该有很多大事发生。
  今天大盘继续缩量徘徊,2550暂时成为新的支撑,涨跌两难,消息面可能会成为近来大盘选择方向的的突破,上涨则看2600-2630的压力,下跌则看2500的支撑。最近国家很需要钱,外面亏得多了,里面维持庞大机构运转都需要钱,方向不明朗就观望吧。。
  商品今天波动很大,开盘全跳水,唯独棉花绝地拉起,昨天埋单的意图是日线形成空放炮,外围晚上不会太乐观,今天探底的概率较大,结果事与愿违,开盘20分钟在16600附近全部止损平仓了,虽然损失自己可以承受,但是判断失误心里还是不爽,今天收盘商品没有随股市波动基本上全部翻红,棉花和锌最强,锌从开盘跌1%到最高涨3%波动近4%,工业品近期周线级别反弹概率较大,同学们仔细观察,轻仓操作。
  交易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错和对的概率各50%,错了怎么办?睡一觉忘记它,重新开始。。O(∩_∩)O~自我安慰下。
  近期重点关注消息面和汇率变化,汇率为所有资本之母,大家除了美元外,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都要关注,汇率犹如海洋,水总是往洼地流动,资本总是向利润高的方向流动。。。
  随着二次汇改,加息估计要放缓一段时间了,看看这次中美谁先加息,这就是博弈,目前的局面看是美国人牵着中国的鼻子走,后面变数很多,大家继续交流。。。。  克鲁格曼登报狂批美国政府不懂经济常识2010-06-23 08:38:09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批美国政府不懂经济常识,无奈发问:现在支出,因为目前经济依然低迷;以后储蓄,因为届时经济将会恢复。理解这个问题能有多难?
  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发表文章《现在支出,以后储蓄》,怒批美国政策制定者不懂经济常识。以下为克鲁格曼的评论文章:  现在支出,因为目前经济依然低迷;以后储蓄,因为届时经济将会恢复。理解这个问题能有多难?  无休止的政治辩论告诉我们,非常难。放眼全世界,政客们都决意反其道而行之。  在经济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克扣经济给养,而处理长期债务问题时,其行径也如出一辙。  但是或许再把这一问题解释的清楚点儿还能够改变一些老脑筋。所以咱们就来说说长期和短期债务赤字预算,而焦点则放在美国身上。  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美国政府目前赤字预算严重。但是大部分赤字是这场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使政府收入下降,需要额外支出来挽救金融系统。而危机一旦消除,状况就会改善。国会预算办公室在递交奥巴马的预算提议分析中,预测经济复苏将会使年度预算赤字从今年占gdp的10%下降到2014年的4%。  不幸的是,这些还不够。即使政府年度借贷占gdp的比例稳定在4%,其总债务增长速度也将继续快于收入。此外,预算办公室预测,2014年赤字将“触底反弹”,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加。  所以债务问题将长期伴随着美国。而这一问题的应对首先需要的就是将医疗支出保持在可控水平,舍此则回天乏术。此外,还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或削减其它支出。作为经济学议题,这并不难实现——特别是,适度提高增值税,比如说五个百分点,就能大幅减少收支差距,同时美国总体税收处于发达国家最低水平的现状也仍将保持。
 但是,反正我们早晚要提高税收、削减开支,何不现在动手?不可以。   现在,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不景气的经济正在造成长期危害。每年,伴随着极高的失业率而来的,还有那些永远无法重返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失业者,沦为长期的弱势群体。每年,寻找工作的人数是空缺职位数的五倍,意味着每年数十万美国毕业生甚至没有机会展开他们的职业生涯。月复一月,美国正在滑向日本曾经陷入的通胀深渊。  在这种时候还捏紧钱袋不仅残酷,而且还将危及美国的未来。而这甚至对减少未来的债务负担于事无补,因为现在的吝啬支出会威胁到经济复苏,一并威胁的还有收入增长的希望。  因此,现在并非财政紧缩的好时机。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时机才成熟呢?答案是,彼时债务赤字成为首要问题,当且仅当美联储有能力抵消增税和削减开支造成的负面效应时。  现在,美联储还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它能控制的利率为零,已经低到不能再低。最终,随着失业率下降——或许降至7%以下或更低,美联储将提高利率以遏制潜在的通货膨胀。这时才算时机成熟:政府开始削减支出,美联储则延缓加息以确保削减支出不至于造成经济下滑。  只是这样的时机尚需久远,或许至少要等上两年。因此现在的任务是支出,以后再谋开源节流。  但如我所言,许多政客都决意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一些国会议员,拒绝对长期失业者施以援手,更不用说财政吃紧的州政府了,都称我们无力承担。这样,他们在我们真正需要支出的时候偏偏减少开支,让经济复苏如临危崖。  国会却有人不遗余力地为一小撮得以继承百万美金资产的幸运儿呼吁减税。目前这对经济来说无济于事,长期来看,倒会每年减少上亿美元的财政税收。  没错,我们需要解决长期的债务问题,但不能以在经济急需帮助时釜底抽薪为代价! 作者:阳明子语 回复日期:2010-06-23 01:28:50      客观角度的危机论证——中国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危机?
  本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已经乐不思蜀了,可千万别再乐不思道了,否则后悔的时候,只怕是连蜀道都找不到了。”
  有本小说里曾经提到过,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我认为颇有道理,在所谓全球市场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只有关注了,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得到改正的机会,但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根本不去关注,不去看,这样一来让问题经年累月的积攒下来,最后一句市场化一了百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许多场合以及书里听到看到过不少危机论,中国究竟是否存在危机,其论据已经罄竹难书,民生、经济、能源、军事等等方面确实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危机,但我想论证的,是从客观规律上判断中国未来是否会爆发这些危机,以及什么时候爆发,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从而找出救国之道。
  笔者人微言轻,并无雄才大略,但纵观中国历史上与世界各国历史上各种不同形式的危机爆发事件,发现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笔者将跟帖完成对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军事等几大方面的危机论述,从而让大家一起从中找出结论,为祖国也好、为个人也罢,人生若不思考,犹若死水一潭。 作者:rascal1 提交日期:2010-6-23 21:47:00 访问:10320 回复:28 突如其来的转向    “人民币问题是我国内政问题”的声音言犹在耳,外汇改革的脚步却出乎意料的悄然而至。周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对外宣布新一轮的汇改正式启动,有以下几个要点:不会一次性重估调整;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向占领了周一各大财经媒体的头版,各国都在分析目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政策的调整将会产生的影响。从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就不绝于耳。近一段时间,美国国会就针对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展开激辩。在考虑多方面因素,中国政府又表现出强硬态度,美国财政部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最后裁定结果。但是,G20会议即将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与会各国为了自身经济的复苏,及有可能在会上攻讦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其被动接招,中国政府选择主动出击,在意外的时间意外的宣布了意外的消息。  
  那么一连串“意外”会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呢?   改革的目的就是改革者能够从中获益,汇改的再次启动能够给中国带来好处。首先,政府的外汇政策所承受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并且为以后的灵活调整埋下了伏笔。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在上一轮汇改中停留在了6.82左右的水平,自金融危机以来就没有太多变化,这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原来紧盯美元有关。表面上看人民币汇率陷入停滞,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债务危机的爆发让欧元兑美元汇率跌到了谷底,较年初而言欧元兑人民币也贬值了14%,人民币汇率并非一成不变。现在,中国政府又退了一步,在书面和实践中都实施了进一步的汇改。以退为进的策略不仅能够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还能为今后灵活使用外汇政策打下基础,毕竟在基调上已经做出了让步。其次,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提高。一方面,汇改政策向市场传递了人民币将会升值的信号。本币的升值能够抵消一部分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同时货币购买力也有上升。汇改实际上会增加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会预期带动国内资产价格的上涨,周一上证A股就大涨将近3%。资产增值能够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收入提高就能刺激居民的消费行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最后,产业升级的步伐会得到加快。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企业的资金实力,他们将会有更大的底气去国际上进行收购并购,或是购买技术专利,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外贸企业也会被动地改变经营策略,向贸易链上游发展。  
  不过,汇改的实施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第一,热钱流入将会产生威胁。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央行加息预期的影响下,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国际热钱的新目标。从套利交易(Carrytrade)到推高资产泡沫,热钱逐利的本性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隐患。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久远,澳大利亚却是近在眼前。当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投机者终止套利交易时,澳元在一周内贬值三分之一。若不是国内巨大资源储备的支持,澳大利亚也将成为金融海啸的受难者之一。诚然中国可以采取严厉的资本管制措施,比如像泰国政府2005年要求国外投资者需在泰国央行存入投资额度30%的保证金,或是和巴西一样对于境外投资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资金收取2%的赋税。但是资本管制必将受到其他国家的猛烈反对,中国也将丧失刚刚在政策空间上获得的主动,得不偿失。第二,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面临考验。汇改将会由盯住美元变成盯住一篮子货币,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目前中国是拥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中国若实施抛售会压低美国国债的价格,使得自身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国有银行不良债务(大多由美元资产抵押置换)问题会相当棘手。并且,一篮子货币的目前来看不如美元稳定。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调整之后,在类似本次金融海啸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储备货币大面积贬值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第三,国内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上一轮汇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8.2升值至6.8,幅度达到21%,已经大量压缩了许多出口外贸型企业的利润。本轮汇改若是步伐太快,这些企业将会面对无力继续经营的危险。在结构调整完成之前,国家在进行汇改的同时也应该努力保护我国外贸企业。  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周日从中国传出的新闻持赞许态度,不过他们的实际心理可以分为两类:热烈欢迎和喜忧参半。热烈欢迎的国家包括欧盟和韩国等,他们都是主要依靠外贸出口的国家,人民币的升值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打开巨大的中国市场。此外,欧盟与中国之间目前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汇改的进行有助于减少赤字,增加本国就业,也算缓解了欧洲债务危机的不利影响。喜忧参半的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美国同样将获得减少贸易赤字,增加本国就业的红包。但中国减少美元资产的持有也让美国有所顾虑:巨大的财政赤字能够继续下去吗?日本近年来同中国间的贸易达到了一个平衡的水平,人民币升值将会打破这一均衡。日本所进口“中国制造”商品的成本提高,日本在华生产用于出口的商品的成本也将提高。前不久国内本田厂事件,诉求提高工资就是一个信号。成本优势不在,日本在华的投资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在外汇政策上的转向是以最小的牺牲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周日的汇改政策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并未指出汇率变动的方向和频率,央行也强调汇率改革仍会逐步进行。人民币的未来还是要进一步观察中国和世界,特别是美国之间的博弈。这次突如其来的转向更像是一个开始,它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来临。  今天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下跌,应该是央行希望市场明白新的汇改目的在于让人民币灵活浮动。不过人民币未来升值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不太可能单边大幅上涨而已。
作者:alexjzhu 回复日期:2010-06-24 10:03:30 
    汇改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打压出口企业。别和我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解决中国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发展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关键,然而这些产业多数利润率较低,经不起汇改折腾。  
  对外汇改提升人民币,对内提高工人工资,两面夹击,杀鸡取卵,最终谁受害?企业主?省省吧,企业主觉得实业不来钱,大可不干,转投房产股市黄金,甚至投资移民。工人们呢?能不吃饭改吃糠和树皮么? 提工资和劳动法这件事情,短期来看是工人利益得到强力维护,工资上涨,长期来看倒了血霉的还是工人自己。从更长远来看,民间资本都不搞实业了,自然来各种泡沫或流出国外,失业率增加,工人又由于经济泡沫化反而被抛下,那么工人会怎么样?作为人口主题的普通工人和白领活不好,农民也自然遭殃,那么工人和农民会怎么样?GCD比我们更清楚。 作者:苗实 提交日期:2010-4-12 9:51:00 访问:2535 回复:17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前须先加息刺破泡沫    中国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尽早退出。否则,在可见的将来,通胀率可能达到两位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提高利率。有必要的话,再提汇率。若不断小幅提高汇率,则会加剧房地产泡沫和通胀压力,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人民币小幅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两大问题:国内的通胀压力和来自美国的政治施压。小幅升值会进一步吸引“热钱”,加剧通胀压力。进口在中国消费中所占比重极小,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会对CPI产生多大影响。美国的利益集团呼吁人民币升值三分之一或更多,小幅升值根本不能安抚他们。
  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再次显现。国内的通胀压力和美国的政治施压更助长了这一预期。这一预期之所以会持续,首先是因为金融市场没有别的猛料可炒;其次,挂钩货币升值是免费的午餐,而免费午餐最能刺激金融市场的神经。
  人民币升值预期如此之强、如此之久,或许也是中国出现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的最重要原因。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例如,股票价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存货价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新增房地产销售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物价对收入比率,租金年报酬率,以及空置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是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考虑GDP因素,或许比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更为严重。人民币升值预期令热钱涌入中国,引发流动性过剩和投机,更助长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流动性现在又引发通胀迅速抬头。只要看看身边的情况就能知道通胀有多严重,怎么衡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否认通胀的严重性是典型的鸵鸟政策,自欺欺人。东南亚国家就是这样卷入了经济危机,他们压低利率,助长投机,最终毁了自己的银行体系。
  如果货币刺激政策退出,房地产泡沫就会降温或者破裂。这也正是众多利益集团一直反对提高利率的原因。相反,他们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
  一个正常的经济体,货币升值后,可通过降低进口价格来抑制通胀。但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货币小幅升值根本不能抑制通胀。但也有可能基于政治考虑,并非为抑制通胀而决定小幅升值。这一政策选择之所以在许多利益集团中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会推动热钱流入,支持并扩大房地产泡沫。当然,扩大房地产泡沫只会加剧通胀。相反,大幅升值可以打消货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从而抑制通胀,引发“热钱”撤离中国。但我怀疑,是否有人会支持这一政策。
  中国要从房地产泡沫中“软着陆”,就得稳步提高利率。如果可能,2010年上调2个百分点,2011年上调3个百分点,2012年再上调更多。这一轨迹不会使泡沫破裂。但它会防止真实利率更进一步下降。在将来某一点上,真实利率会缓缓提升,慢慢控制住投机。真实利率不再进一步下跌,会阻止通胀预期的加速,由此阻止通胀加剧。
  人民币必须升值是华尔街目前最广为信奉的看法,而这一观点之深入人心也是史所未闻。不过,华尔街在重大主张的正确性上有着糟糕的记录。过去20年间,华尔街三个重大主张都是错误的:东亚奇迹、IT变革和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变革).
  1995年华尔街最广泛的共识是东南亚货币比如马来西亚林吉特一定会升值。当时,“东亚奇迹说”在华尔街盛行。东南亚各国以及韩国的经济增长势头确实保持了很多年,但是由此就认为其货币会升值是错误的。1995年很多著名的对冲基金都大量入主这些货币。两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些两年前面临升值压力的货币随即崩盘。
  华尔街还错误判断了货币坚挺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东亚奇迹”是基于廉价货币支撑下的出口增长。通胀会引起货币升值,从而终结这一经济模式。这种出口型经济体可以在通胀严峻前,通过货币迅速并大幅升值来避免通胀。但是,如果通胀已持续数年,本国货币的实际价值已经大幅升值,正确的方法就是大幅提高汇率以抑制通胀。1995年,东亚奇迹经济体的货币均已在多年高通胀后升值。华尔街的共识导致对上述国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增加。最后,升值压力实际是个泡沫。
  2000年,互联网革命激发了华尔街的想象: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事实确实如此。但是,那些狂热买进互联网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数十亿元。2000年的互联网热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许多分析人士吹捧网络公司,认为他们会收获这场革命的所有硕果。尽管这些公司实际推动了革命的发生,但是他们之间的竞争引起价格走低,从而使消费者,而非这些公司本身获益更多。这早已为以往所有的技术革新所揭示。
  金融创新以衍生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形式出现,宣称这会降低交易风险,减小融资成本。人们信任这些创新产品,导致对其需求增加,并不断提升杠杆率,引发了信贷泡沫。几年来,信贷泡沫使经济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破产率。可见的风险的降低更增加了人们的信心,认为衍生产品确实降低了风险,从而增加了对这些产品的需求。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其实是个泡沫。
  既然华尔街在过去20年间最重要的主张都是错的,那么这次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主张是否也错了呢?表面看来,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观点不证自明。像任何一种商品一样,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当供求不匹配时,外汇储备就会上升或下降。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过去五年里已大幅攀升,也就是说,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表面看人民币估值过低。
  但是,历史上,货币升值压力作为泡沫的例证也所在多有。有人可能会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巨大,占了外汇储备增加值的一半左右,“热钱”带来的压力可能只占一半,因此不可能构成泡沫。我惊讶的是,中国竟然还有贸易顺差,尽管顺差正在减少。考虑到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国经济过热,贸易逆差的可能性应该更大。我认为,目前的顺差更多源于扭曲的国内物价体系,而非低估的货币。
  首先,高房价是中产阶级消费的主要障碍。在成熟经济体中,从财富的相对效应看,房价上涨是促进消费的,因为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在中国,财富的相对效应很有限,因为对中产阶级而言,信贷系统并不能将资本收益货币化。但有些例外,如新婚夫妇就不得不攒钱买房。实际上,房价太高,他们的父母也得存钱来资助他们。因此,中国的房产泡沫抑制了消费,推动了贸易顺差。
  其次,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中产阶级而言还是很高。汽车就很明显。即使是国产车,中国的价格也是世界最高。进口车价要高出100%,位居全球最高价之列。而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仅为经合组织国家的20%—30%,消费水平应该更低。日渐增加的中产阶级促使中国汽车需求一直快速增长。当然,进口也会更高,减少了贸易顺差。
  第三,中国中产阶级的税负太高。中国的收入水平相当低,但却征收国际最高标准的税率,其中边际所得税为45%。而17%的所得税也可使中国跻身世界税率最高的国家之列。因为中国倾向于把税收用于投资,而重税则抑制消费。
  如果中国房价、消费价格、税率下降到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还会有贸易顺差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对中国而言,正确的政策就应该是调整价格,而不是调整汇率。
  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获得成功,它的货币价值应该提高。这种升值可能是提高汇率或是通货膨胀。我担心的是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中国的实际汇率在过去三年中可能已大幅升值。即使中国报告的通货膨胀率已相对下降,而我们每天却面对物价飞涨。来访的外宾经常惊讶于中国的物价之高。
  我不确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完全就是泡沫,但很大程度上是这样。与其关注自身的升值压力,不如先去解决热钱和国内价格扭曲的问题。如果人民币仍旧供不应求,汇率就应该浮动。
  许多分析人士辩称,利率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热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热钱来中国是由于货币升值预期和资产泡沫,而非利率。利率提高,房产的升值预期就会减弱。“热钱”更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
  人民币升值必会引发另一轮狂潮。结果是房地产繁荣短期内还可支持经济,但长远看,后果十分严重。
  浮动汇率的诱惑很强。貌似没有成本。许多人希望美国能从中得到安慰。即使出口商会受到一点损失,国内经济目前则会受益,这貌似一个完美的短期安排。但是,这件事其实做错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看上去像免费午餐的东西,长期看代价往往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