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第一次大沽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4:42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第一次大沽之战

  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大沽抗击英法联军的第一次战斗。
  七年底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法国全权代表葛罗等又在香港密谋策划,确定联军先开往上海,威逼清廷签订新约;若不达目的,便北犯白河口,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这一阴谋得到美国公使列卫廉、俄国公使普提雅廷的赞同、支持。十二月下旬(1858年2月初),英、法、美、俄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于八年二月十七日(3月31日)以前,派出全权大臣赴上海谈判,否则举兵北上,扩大战争。随即,英、法、美、俄四国使臣先后离广州,前往上海。咸丰帝从两江总督何桂清(1816―1862)的奏报中获悉四国照会以后,对事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此次夷人来沪投递照会,并言欲赴天津,显系虚声恫吓,欲以肆其无厌之求”,谕令两江总督何桂清分别照会四国,要求英、法、美公使驶回广州,去与新任两广总督黄宗汉(?―1864)商办;俄使到黑龙江与黑龙江将军奕山交涉(因俄国与五口通商素无关系)。四国公使对清政府这种态度自然不满意。八年二月,英、法、美公使北上。三月初七日会齐白河口外。十一月,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强硬要求派出全权大臣前来海口进行谈判。英、法公使竟限令6日内答复,否则采取军事行动。十五日,咸丰帝加派直隶总督谭廷襄(?―1870)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口办理交涉。英、法公使借口谭没有便宜行事的全权资格,悍然拒绝与之会谈。美、俄公使则打出“调停”的旗号,劝告清政府尽快会谈。与此同时,英法联军陆续驶抵大沽口,进行进攻大沽炮台的各种准备。
大沽是天津的门户,近口30余里有拦江沙一道,称“口外之险”,大船不便航行。海口北岸有1座炮台,由游击沙元春率部防守。南岸有左、主、右3座炮台,由天津镇总兵达年、游击德魁、都司讷勤和、游击陈毅等率部防守。海口距大沽村(东沽、西沽)五六里,距天津一百八九十里。谭廷襄率督标各营驻防大沽东、西二村之间的海神庙。守兵共约8000人,并有神机营大炮200余门。雇募海船、盐船40余只,于海神庙前,搭一座浮桥,联络两岸,协同作战。此外,清廷还调派刑部左侍郎国瑞、护军统领珠勤亨、副都统富勤敦泰等率京营马步各队及火器营、健锐营兵2000余人,携炮30门(内有数门万斤大炮),赶赴海口,由谭廷襄节制。谭廷襄分派他们担任南北两岸炮台的后路接应。而陆续驶抵大沽口外的英、法 、美等国舰船,截至四月初七共约30艘,兵力2600余人。比较起来,大沽清军数倍于敌。当日傍晚,联军16艘舰艇和20余只舢板,载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驶入拦江沙内,待命而动。四月初八上午8时,英法联军向谭廷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让四国公使前往天津,并限令清军两小时交出炮台。清政府不予理会。两小时后,英法联军炮艇闯进大沽口,向大沽口炮台发动猛烈攻击。由于战前咸丰帝有令在先:“不得先行开炮”,因此,直到英法联军开炮轰击以后,南北各炮台才先后开始抵御。广大爱国官兵予以侵略者迎头痛击,击沉敌舢板4只,毙敌近100人。法炮艇“霰弹”号遭到重创,艇长被打死,11人被打伤。接着,口外的联军旗舰“斯莱尼”号及其主力舰只的大口径火炮猛烈轰击南北炮台,致使炮台顶盖、炮墙被轰毁,有的大炮被炸毁,守兵伤亡惨重。11时,联军的两支陆战队强行登陆,向炮台接近。守军坚守炮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而总督谭廷襄、布政使钱?、直隶提督张殿元、署天津镇总兵达年等负责指挥战争的文武官员,“闻炮声,心胆先怯”,率先奔逃,致使士气受挫。当联军陆战队逼进炮台附近时,后路接应清军惊溃。炮台守兵孤军奋战,游击沙元春、都司陈毅、千总常荣恩、刘英魁等指挥战斗,英勇杀敌,最 后奋战身死。各炮台遂相继失守,死伤士兵4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