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资讯 - 李鸿章与大上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03:33
李鸿章与大上海 2009-12-15       文汇读书周报    点击: 422

 

 

 

李鸿章在上海的私家花园——丁香花园

 

1864年太平军一路挥师包围上海,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以解上海之围。当他登陆上海的时候,眼前的一幕绝对令他神往遐思。外滩,洋舰上那些洋枪、洋炮等军事装备如此威风,那洋楼、洋车、洋灯、洋火、洋烟、洋酒等种种洋玩意儿,大上海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简直令这个从京师来的李鸿章看得是天花乱坠。于是聪明的李鸿章便决定,以后他要在上海好好做点事。之后有人说,上海使李鸿章发迹,而李鸿章使上海更加西化。真是这样吗?

 

    主持人:其实在鸦片战争中,签署《南京条约》之后要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上海是这五个口岸当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地方,可没想到后来发展得这么好。

 

    嘉宾:这个跟英国驻上海的第一任总领事巴富尔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当时巴富尔来到上海之后,他执意要住进上海的老城厢,可是上海的老城厢一共方圆才两平方公里,里面竟然住着二十万人,所以上海道台宫慕久就是不让他住,巴富尔他们上街去吆喝,看谁租给我房子。当时就有一个由广东来到上海的商人应下这件事情了。英国人肯出钱啊,他给的价高啊,自然这广东人就把房子租给他们了,他就在那儿建立了英国驻上海的领事馆。

 

    可是英国人在上海住下来后,和上海的许多当地人经常发生矛盾。这里有生活习惯的,有风俗的,有不同文化上的区别,所以常常冲突不断,其中发生了一件在当时影响很大的事情。有一个温州人在上海城里开了一个瓷器店,有一天两个英国人进到瓷器店里选了一对陶瓶,有一尺半高,当时花的是三十六两银子。他们买走陶瓶之后,商店的主人还非常高兴。可是没想到,转脸这两个洋人又回来了,他们说,一只陶瓶的底下有一道裂纹,你这瓶子是残的,我不要了。

 

    这瓶子卖出去了,底下又出现了一道裂纹,当然卖主也不干啊,两个英国人跟这个店家就争执起来了。可是,闹了半天,中国人争不过英国人,也打不过英国人,最后没辙,把这瓶子又收回来了,退还了人家三十六两银子。

 

    当时店主生气啊,把他洋车上的洋灯给砸了,这回更麻烦了,洋人更不干了,最后争执半天,又赔了人家二十两银子的灯钱。

 

    主持人:这怎么一出现争执就是中国人吃亏啊?

 

    嘉宾:洋人他还有枪呢,中国老百姓当时没枪,所以洋人他厉害,他横,那也没有办法啊,官家也惹不起英国人啊,所以民怨又起,底下纷纷传说,上海县丞收了英国人的贿赂,所以才把英国人给判赢了。

 

    主持人:老这样的话,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中英居民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化。

 

    嘉宾:是。其实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巴富尔他一直在琢磨,因为华洋不断地有矛盾。后来他看中了上海城外的一块滩涂,这就是最早的上海滩。因为外滩紧挨着黄浦江,他想英国的军舰开到黄埔江边上,我的领事馆要建在滩头,那完全在英国军舰的保护之下,那英国人要多安全有多安全。

 

    主持人:巴富尔一开始就提出对这块地要实行永久买断,买断土地所有权。

 

    嘉宾:宫慕久不卖,他说,外滩这块地方,只能租不能卖。这巴富尔一听,成,你要租,我就永租。那就是说我要永远地世世代代地租下去。最终英国人占领了外滩,租下了外滩。大上海就是从当初的外滩发展起来的。

 

    主持人:李鸿章到了上海,实际上上海的景象当时已经是比较繁华了,在李鸿章的眼中,那扑面而来的是众多的洋玩意儿。

 

    嘉宾:对。李鸿章见到的是洋楼、洋房、洋烟、洋酒、洋车、洋火,充斥在他面前的就是一个字,洋。

 

    主持人:包括穿着,什么洋装、洋伞、洋袜,还坐什么洋车等等,看得李鸿章是目不暇接,那种西化力量的强大,令他非常震撼。为什么西方洋人所带来的这些东西,能够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能够为旧时那样一片滩涂带来如此的繁荣?

 

    嘉宾:这个西化力量对李鸿章的影响特别大。因为他见到的是西化的力量和中华文明的博弈。尤其在上海,在外滩,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明显。比如中国过去只有街、巷、道、路,可是到了外滩,到了上海就全变了,人家叫马路。

 

    主持人:因为上海开埠的时候,洋人就在南京路附近修建了一个跑马场。但是那个跑马场太小了,洋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马跑得更加尽兴一点,然后拉出了一条碎石铺的路,这条路上面,洋人有时是跑马,有的时候兼作遛马也赛马。所以后来呢,就把这条路叫成了马路。

 

    马路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当年英国有一个叫马卡丹的人,他修造了一种路,也是用碎石铺路,平坦开阔,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他这种路用起来特别坚固、实用,后来这种修筑方法竟然成了他的专利。英国的城市建设当中普遍采用,以至于推广到全世界。所以后来传到咱们中国,就管它叫马卡丹路。马卡丹路,最终不就成了马路了吗?

 

    说到这马路街道,其实以前那都是黑灯瞎火,到了晚上就是一片黑暗。后来洋人引进了煤气灯,还有这个电灯以后,才变得明亮起来。到了李鸿章那个时候,那是不是已经一片灯火了?

 

    嘉宾:还没有呢。有一天李鸿章和英国医生马格里在一块儿的时候,他装了一锅子烟,然后“嗤”地划着了一根火柴,他就问这个马格里,这火柴也是你们英国人发明的吗?

 

    马格里说,这火柴可不是我们英国人发明的,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

 

    主持人:那么李鸿章见到马格里使用火柴对他有什么触动?

 

    嘉宾:当然有触动,他想这洋火干嘛非得你们洋人制造啊,我们也制造啊。因为有人告诉他,洋火是一两银子买十盒,多值钱啊,所以李鸿章后来在天津就建了一个自来火局。他一开始上马生产的时候,生产的是圆筒的大头火柴。但是方向错了,因为中国人都是富家的公子哥用洋火,普通老百姓哪儿用得起啊?所以这个火柴只能是皇宫里头用,最终这天津自来火局也没办下去。

 

    主持人:看来这火柴的国产化也不是那么容易。接下来咱们来说说这个夜上海的问题。您说上海刚开埠的时候,路灯引进之前,它应该还是黑乎乎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就有了歌中所描述的华灯和这种夜上海的美景?华灯和夜上海的美景是怎么样和上海滩联系到一起的?

 

    嘉宾:当时说的华灯,也不是我们现在的电灯,那是煤气灯。在1865年的11月,上海的第一家煤气厂诞生了,也就是英国的大英自来火房正式投产供气。英国人在外滩竖立了好多杆子,那杆子上面顶的好像英国人戴的旧式帽子。傍晚的时候,一下开关,突然灯亮,大放光明。在外滩的上海人又震惊又惊喜,这才是华灯初放呢。中国人哪儿见过这东西啊?

 

    主持人:所以当时有诗云,“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一片盛赞,不过后来这个煤气灯却引发了一场恐慌,原因是有人传言说那个自来火,你要是光着脚经过它的话,它这个妖火会把人给烧烤而死。

 

    嘉宾:这是愚昧所致。实际上,当时发生的这个事件是,有一个患有癫痫的病人,是一个挑夫吧,他晚上经过外滩的时候,突然之间癫痫发作了,一下子倒地而亡。可是过路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说他是让地火给烧死了。所以一下子让上海人越传越怕,说外滩有地火,洋人带来了地火。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影响极大,很多人再也不敢到华灯绽放的外滩去了,怕烧死,怕出事儿。最终许多有钱人定制了高底鞋,套在脚上,就是为了不被烫伤,不被烧死。

 

    主持人:那么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李鸿章正好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就在上海,他是怎么处理这事儿的呢?

 

    嘉宾:他立即从广州招来了专门研究物理和化学的葡萄牙人,问他们地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葡萄牙人莫里斯告诉他,地火是煤和磷在高温下,也就是太阳的直射下,它自燃时,那才是地火。而现在上海滩使华灯绽放的根本不是什么地火,而是煤气的灯光,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

 

    主持人:但是怎么样才能让那些人相信,这自来火是不会烧死人的呢?

 

    嘉宾:还是作试验啊,这是李鸿章的绝招。他就把那些做了高底鞋的人,许多都是有钱人啊,都招到他的属衙之下,让莫里斯亲自跟他们讲述地火和煤气灯光的区别,跟他们讲述那是迷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外滩根本没有地火,给大家解疑释难。

 

    主持人:所以说,这李鸿章为了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然后加快市政建设,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挺有效的。

 

    嘉宾:大家知道,其实真正的电灯是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的,发明的时间是1879年,但是,恰恰就在这一年的5月28日,上海的第一家发电厂开始投产发电了。这时候夜幕下的大上海,那才叫真正的华灯绽放呢。

 

    主持人:据说当时那电灯亮了之后,有一位老人还拿着烟袋锅子凑上去点了半天,结果这烟锅子点不着,被传为笑谈。嘉宾:因为中国人的概念当中,老是说,灯火,灯火,他不明白灯是灯,火是火。但是大多数上海人都感到特别欣慰,喜欢外滩的灯火通明。在《沪上新竹枝词》当中还有这样的诗:“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此一“不夜城”却是电灯使然。

 

    主持人:由此上海就有了不夜城的美称。李鸿章那阵子在上海真是大开了眼界。不过在上海,李鸿章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功绩,至今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还记载着这么一件中国的大事儿,说公元1865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在上海建立。

 

    嘉宾:因为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时期四十多个兵工厂当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主持人:国人都知道,这江南制造局是由李鸿章一手操办起来的,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厂。那么李鸿章当时办江南制造局的初衷是什么?

 

    嘉宾:在鸦片战争的二十五年之后,李鸿章从铁船利炮当中寻求出路,所以他特别主张要成立江南制造局。现在在江南造船博物馆里还有李鸿章当年写的奏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这就是李鸿章当年要坚决成立江南制造局的初衷。

 

    主持人:江南制造局为什么在当时就能有那么大的规模呢?

 

    嘉宾:因为它首先买下了一个美国人的旗记铁厂,而且又把上海炮局和苏州的炮局合并在一起,再加上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当中的一个容闳从美国买来很多设备,所以李鸿章坚决成立江南制造局。9月29日,清政府正式批准李鸿章成立江南制造局。李鸿章自任第一任厂长,他这厂长当的年头还最长呢。

 

    主持人:现在李中堂任李厂长了。在这个李厂长的主导之下,江南制造局造出了真正的国产的兵船。据说第一艘兵船造出来了之后,沿着浦江出发,经过英美两领馆的时候,是鸣炮庆贺啊。

 

    嘉宾:当时是1868年,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到解放之后的1953年,我们正式把它改为江南造船厂。

 

    主持人:除了江南制造局之外,咱们都知道,上海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在这个地方纺织业非常繁荣。据说这个也跟李鸿章有一定的关系。

 

    嘉宾:因为上海机器织布局就是李鸿章创办的,可是后来不幸被焚,最终在李鸿章的委派下,由盛宣怀操办改成了华盛机器纺织总厂。从此中国人就可以穿上由国产工业织出的布而做成的衣服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商人都蜂拥到上海开办纺织厂,所以上海成为中国纺织的第一大工业城市。

 

    主持人:所以李鸿章跟上海渊源颇深。不光是在重工业方面他颇有建树,同时在轻纺织工业方面也贡献很大。现在上海能够领先全国的经济,我看,我们要追根溯源的话,在洋务运动当中,李鸿章具备的先进思想和洋务领袖的身份,使他成为了上海领先中国经济的因素之一。恐怕他为上海的今天,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