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人的解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24:55
 一、解放人类:现代政治的根本目标和终极归依
政治是为创造有序的公共生活而存在,而有序的公共生活最基本的使命就是使人保全和发展。任何政治的发展和变迁最终都是体现为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政治的变化根源于人处在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正是由于人在社会之中的相互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政治的形态才得以不断变迁和发展。实现人的需求、人的抱负、人的能力等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人类的目标和方向。
1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实际上人类不断实现自我解放的历史。“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换句话说,国家、社会本质上都是“人的世界”,它们在根本上取决于这构成国家或社会的人。人是具体的。人的生产活动,不仅使人区别于动物,而且开启了人类的历史。人的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社会)关系,人是在不断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历史的,而这种创造历史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变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的解放是一个相对的历史范畴和动态的发展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在这三个阶段里面,马克思在现实的层面上又提出了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先要实现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政治解放主要指的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解放是一个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只有既消除了物役,又消除了人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形态才会真正落实于生活。
2制度变迁意味着人的解放的过程。制度代表了一个特定社会里人们所制定出来的和有组织的实践,制度为人所创造,实际上制度自产生之日就与人的行为直接相关。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契约、原始社会的不成文协议、口头约定、习惯等等,就是制度的最早形式,这些制度直接规范着人类的日常行为方式。当人类生产不断进步,人类的组织形式也日益不断发展,人们试图组织更有效的和更优良的组织和共同体来生存,于是国家应运而生,国家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制度和组织,它界定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界限,保障个人自由和社会民主的正常运行。于是,在国家的空间里,人类的自由和权利相对于前国家社会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和展开,也即人的解放的进行。另一方面,制度一经形成,它们就能深刻地塑造历史过程和个人生活,并影响其发展方向。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人们对现代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及其制度形式有了比较普遍的共识,于是不仅仅关注应该建构怎样的制度,还思考如何使现有的制度获得合理与有效的运行,也就是人与制度的不断互动构成政治生活的主题:人在完善制度,制度在塑造人。
3现代国家的构建包涵公民资格的形成。现代国家的形成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族构建,而民族构建的进程中是绝对离不开公民身份和公民资格的形成。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公民与政府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公民对国家权威的认同不断增强,而问题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展现,个人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实质就是人的解放在深入。二、逻辑起点:历史转折和人的解放
当代中国的历史,1978年必定是要在史书上划上重重一笔的一年。毛泽东时代是一个不断革命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毛泽东把历经半个世纪战乱的国家整合起来了,但是,他也是按照金字塔的权力结构整合起来的,这种结构把领袖推上了金字塔的顶端;毛泽东留下的不仅是贫穷,而且还有产生贫穷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毛泽东流下来的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其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也是毛时代政治形态展现的一个基本形式。但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这种转折意味着中国人告别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获得了新生,社会也开始获得生机,也就是人开始得到解放了。
历史的转折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的意义包涵着从革命政治到建设政治的转折。任剑涛就言简意赅地阐释了三十年里中国政治现代变迁的过程和形态:中国政治从解放政治发展到了生活政治,从街头政治演变到了书斋政治,从权力政治进步到了权利政治。历史的转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用“实践标准”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科学认识中国国情,从而做出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认为在这一阶段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次划时代的突破,因为它使人们开始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发展和中国实际这两个根本点上。第二,从“造反有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共产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大转移,邓小平重点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从“阶级斗争”到“和谐社会”。改革前,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执行了几十年,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不仅制造了成千上万的人间悲剧,也是经济建设一直摆在次要地位。改革后,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得到迅速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构思,反映了国家建设的关注点开始有意识地向社会本身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上转移,这是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开始思考现代国家的现实基础的建设,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建设。第四,从“谈人色变”到“关键在人”。1978年以前,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极对立,把“人”的问题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于是就出现了谈人色变和漠视人的情况。但是,针对这种特殊的历史,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强调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解放人,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江泽民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中的地位。历史的转折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的,慢慢摸索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实践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还是和谐社会、关键在人,其内在的逻辑可以在一点上得到统一,那就是人自身。因为不管是经济的发展也好,社会的发展的也好,政治的发展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很简单的硬道理: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
三、四大解放:改革时代人的解放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中国改革首先是人的思想解放。从1978年到1997年的中国发生过三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这不仅仅是中国领导层在思想路线上反“左”,防“右”的斗争,而且是所有人的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第一次思想解放,打破了“个人崇拜”,也打破了政治全面垄断经济、垄断社会的格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其核心内容。邓小平郑重指出: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地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地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地领导制度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地改革。在具体措施上,废除领袖职务终身制、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废除“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反对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地步伐。这次思想解放,关键是使人从文革的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破除迷信和狂热,使人回到社会、回到正常的生活。1992年的破除姓“社”姓“资”的第二次思想解放,主要是打破“计划经济崇拜”,打破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地思想误区。这次的思想解放在指导思想上确认了中国搞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创造了最为根本的前提条件。1997年打破姓“公”姓“私”第三次思想解放,这次思想解放关键是解决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这一重大问题,阐清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的基本形式是社会公有制,而社会公有制的核心含意是社会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包括多种形式,而股份制是社会所有制的一个主要形式。吴敬琏则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而不是其他思想。”这次思想解放进一步激发和提高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从而形成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思想的解放使得现代社会的成长才有了可能。
2人的利益解放。人的利益的解放是由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来逐步实现的。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是有序的,走的是增量改革的道路。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的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改革不是从涉及较大利益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环境改革起步,而是着眼于改进微观激励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这是因为,给微观经营单位放权让利,从而创造了新增资源并且把这些新增资源向受压抑部门的配置,给全社会带来都带来了好处。到80年代中期,进行全面改革的尝试,改革战略发生转变,从以农村为重点向以城市为重点的战略转移,直至90年代初期开始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之中,国家向社会的让渡是逐步的,社会的成长也是渐进的,人的利益更是一步一步得到实现和保证。人的利益是现代社会成长和发展的根本。
3人的权利解放。人的权利的解放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逐步获取的。一是围绕着权力关系的调整,就是放权。党向国家放权,国家向社会放权,政府向单位或个人放权,单位向个人放权,这种放权使得社会和个体相比较改革前而言获得更大更多的自主权,使得个体获得较多的独立自由的空间。中国市场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使个人在社会中日益独立和分化出来,并且使物在社会关系之中发生重要作用,并积极自觉地通过物来表现和实现自己。这一特征使市场化对人的发展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就是逐步冲破旧体制下的人格依附关系,从经济关系来促进个人的形成,真正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之中,人的自由平等意识将得到增强,进取精神和效率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而整个社会也将日益开放和多元化,所有这一切必将使个人发展的方式得到新的解放。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使得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逐渐得以实现和保证,公民的权利平等地位得以保障,特别是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式的确立,使得权利的逐步解放走向制度化。正是因为人的权利逐步实现,使得现代社会独立自由的个体、平等的公民关系得以维系和保障。
4人的存在空间解放。改革前,党、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人所存在的空间是单位,中国的“单位”是国家组织社会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构成方式。单位承担了社会整合、政治控制、行政管理和生活资源分配的功能。单位是高度政治化的,因此,这种状态之下的人既是一个单位人也是一个纯粹政治人,超大规模的中国社会正是依靠单位组织的多重复合功能,维持着一种特有的秩序于结构。由于思想解放,利益解放,权利解放,使得社会个体日益独立,社会日益分化,呈现多元化的结构,这种状态得以渐渐改变,人的存在空间也得以慢慢改变,从单位人慢慢转向个体人,从政治人慢慢转向社会人,90年代后期以来的“社区建设”运动,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的扩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社区是多种类型组织的聚合体,它不仅协调与整合社区内部的组织之间的利益与资源,而且还间接涉及辖区内各种类型的单位组织的利益,因此,在“后单位社会”里面,社区从单位那里承接了许多的职能和功能,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的职能,开始逐渐转移到社区本身,这种转移意味着社会实体与国家间的行政依附关系逐渐解体,社会成员和单位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回归人本身。四、制度建设:改革时代人的解放基本战略
改革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人的解放也必须继续。人的解放是改革后建设现代国家的逻辑起点,而人的解放在国家建设的层面上又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也就是说这种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人的解放和国家的成长是通过什么连接在一起的呢?这就是制度。是制度的发展和不断创新使得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才得以协调发展。正是因为不断的制度化才使得思想的解放、利益的解放、权利的解放和空间的解放,能够在共同的时空下统一起来。
无论是人的解放,还是建设现代国家,中国始终是不能偏离现代化的轨道,因为现代化意味着一个长久稳定的制度体系的确立。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建设的核心使命就是三个:主权独立、民主确立、制度屹立。国家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制度的屹立,它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获得有效的权威,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是制度与经济、社会、文化高度契合,获得广泛认同,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这个角度透视当下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方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应当是: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确立起一套能够屹立不动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国家的全局稳定、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扩大公民个人自由、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加快民主化进程这毫无疑问是必须的,但是,这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规律来看,公共权威的确立,有能力、有效率的政府是必须的,许多的问题是需要公共权威来解决的。“没有一部有效的国家机器,无论是‘自由’、‘公民社会’,还是‘民主’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家基本制度建设应优先于大规模的民主化,要先行一步,因为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法治和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否则民主化就可能演化为泛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这是在宏观层次上的基本战略,他既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实的逻辑,符合人人与制度关系的基本原理,也遵循了人的解放是一个渐进长期过程的基本规律。然而,问题往往是在多层面发生作用,制度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实处,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制度建设中,朝着人的解放这一基本的目标,什么样的东西是最重要和最急需的呢?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民主非常好,可是它来自于哪里呢?他认为美国民主来自于美国最早的英裔美国人所形成的乡镇自治,这个乡镇自治所实行的就是人民主权,乡镇自治为什么能够实行?他认为根本是最初的这些人具备平等身份,而平等身份又是源于乡镇精神,而乡镇精神的核心是独立和有权,也就是个体的独立自由和个体的基本权利。可能在于公民身份的平等。中国改革后人逐步得以解放,人的利益逐步得以保证,个体日益独立,权利也逐步得以实现和保障,即个体日益独立和自主。这其实是来自于我们今天讲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因为有了社会的成长和建设,发展公民协商,形成政治协商,最后又保证了这种独立自主。所以,从微观层面讲,制度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公民个体身份的平等,从而实现个体独立和自主,这也是人的解放在微观层面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