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中国下一步改革需顶层设计 要有大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3:06
2010年06月23日 19:14: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人物简介
马晓河,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在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市计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陕西渭南市人民政府顾问,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顾问。
主要著作:
我国二元结构矛盾与工业化战略选择(1996);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1999);我国农村税费政策研究(2002);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2004-2)。
主要学术论文
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2;走以大带小的城市化道路2002;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思考2002;解决“三农”问题呼唤农村金融改革2003-10-28。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70期日前举办。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发表题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它是渐进式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当前,民众要求参与政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从下往上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往下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改革与过去的改革不同,需要有更新的改革路线图。但是,这种改革必然会导致一些人损失利益,所以肯定会有阻力。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的人进行顶层设计。
制度创新改变了中国
马晓河说,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三大制度创新改变了中国。这三大制度创新是:产权制度改革、吏制改革、对外开放。这三大制度的核心是解决了两个群体的问题:第一个解决了弱势群体或者说是穷人的吃饭问题,第二是解决了精英的出路问题。
第一,产权制度改革。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一开始是在农村先开始的,就是承包制。于是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制度不一样粮食产量就上来了,大家就有饭吃了。产权制度改革随后又在城市推进。1985年之后工厂也开始实施承包制,工厂开始发计件工资,随后又搞股份制改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民营化等等,使城市的许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起来,工人有工作,也就有饭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工厂承包制的推进,使得广大的弱势群体有饭吃、有业就、有学上,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第二,吏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在过去叫吏制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吏制改革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恢复高考,让千万知青通过公平考试走入国家的政体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各个岗位,给中国奠定了牢靠的人力资本基础,保证了后来中国的繁荣发展。二是建立了干部轮替制度。政治局委员70岁下,国务院总理干两届下,市长当到一定的时候换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举措。当官员有各种条件,大家都不想下来,可是这样底下的人就上不去。轮替制度给了年轻人机会,保证了体制的生机。
第三,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引进了资本、技术和管理,使得中国经济由过去完全封闭的状态纳入到世界体系里去,中国的观念、政策制度、产业体系都改变了。再通过发展,使得中国从过去的外汇短缺、贸易赤字双缺口变成了双剩余。
通过以上三大举措,解决了穷人和精英这两个群体的问题,让这两个群体各自都有事情干,社会就稳定了。中国改革30年,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两个群体的问题,让他们有正当渠道各司其职,使中国强大了起来。
搜索更多改革 的新闻
新华调查:“高录取率”能否“激活”高考改革
马晓河:中国下一步改革需要有大智慧的人进行顶层设计
湖北乡镇机构改革:“以钱养事”让群众掌握话语权
收入分配改革渐近 中国走向"橄榄型"格局之路现曙光
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步入攻坚
农电改革12年后再谋变 “天价电”暴露体制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