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陪访制两头皆不讨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3:44
梁萍:官员的陪访制两头皆不讨好2009年06月26日 15:15千龙新闻网【 】 【打印】 14位网友发表评论

作者:梁萍

瑞金的赴省访、赴京访一直数量很大,曾多年被江西列为控制赴京访重点管理县。于是,在过去半年里,江西瑞金试图与上访群众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当地推出“陪访制”,即规定乡镇或村级干部要陪同群众上访。(6月26日《新京报》)

相对于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兴师动众,并“全副武装”地对上访者所采取的“围追堵截”手段,甚至将其“逮”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关进精神病院之做法等等,而改换美其名曰的“陪访制”。这看来是“人性”多了,“和谐”多了。然而,上访者对于此举似乎并不领情。因为,据报道称:在今年该地一季度的496件接访中,陪访仅有19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依笔者来看,其源于过去一些基层干部将上访者实在是整怕了。于是,在许多上访者心中对“陪访制”会认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而没安好心。

那么,真的是上访者将新举措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吗?对于这个问题,谁能摸得准,说得清呢?或许只有施行“陪访”的干部们才清楚。当然,还有天知,地知。总之,公众对这摇身一变的做法是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回不过神”的。而经历了过去种种上访“磨难”的上访者,仍然还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中,于是至今也是后怕不已。因此,谁会不怀疑“陪访制”是居心叵测呢?否则,那会比之前更倒霉的。因为,手段中既有硬的,也有软的,而在温水中被慢慢加温而烫死,这种不明不白的结果,那是更为残忍而可怕的。

当然,这或许有以小人之心,而度君子之腹的嫌疑。因为,毕竟政府的行为在总体上是阳光的。所以,施行“陪访制”的初衷或本意是正面的,更是良好的,而且现在也没变,未来也会一如既往而永远不变。但是,这个所谓的初衷或本意既然是“希望把问题留在基层解决”。那么,让基层干部陪着上访人去上访,这是在实现这个目的吗?因为,虽然有基层干部陪行,而这一去还是把问题从基层带走了。因此,我们不禁就要问:“陪访制”的目的真的是“希望把问题留在基层解决”吗?行为与目的矛盾,这不让人觉得好笑吗?继而,我们不禁又要问:“陪访制”的“醉翁之意”到底是在为着哪般呢?

为哪般?既然不是公开所言的目的,那就很值得怀疑了。而一怀疑,在我们不尽的猜猜猜中,于是答案就多了。当然,更多的人会联系起过去的那些人或那些事来猜去想。如此而来,虽然答案纵有千千万万,但或许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陪访制”是来“干扰”,甚至“破坏”上访的。于是,这很会让人想起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所遇的那些美女妖精。她们看上去很美,也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最终却是会吃人的。因此,哪个上访者又会与“来意不明者”一路同行呢?于是,要抹去“陪访制”所出现的尴尬,除非能让我们看到其真正的理由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否则,上访者会让其有多远就滚多远的。

话说回来,之所以要上访,就是对基层或某一级的处理意见不满意,甚至许多问题在向上提交后根本就没人过问,没人管。于是,在不能接受或无果的驱使之下,才不得已而让一些人走上了上访之路的。而上访之路,即使畅通无阻,那也不是如逛街或走亲访友那么轻松快乐的,而且还要花钱花时间。所以,上访行为是具有一定成本压力的。于是,只要基层处理得当了,谁吃饱了还会自找麻烦地去走上访之路呢?当然,这其中也有转不过弯或明不过理的上访者。但是,这仍然不是借口。因为,这是一种对群众问题的处理,其工作未做到家的失败。

当然,这种失败并非不可原谅。只要是问心无愧地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上,公平公正并让“旁观者”也认为是合理合规及合法的,而且是很“人性”化的和尽心尽力地去做了等等情况下。如果,上访者仍然不“服”,那也就只有深表“遗憾”了。但是,此时可以“鼓励”其去上访。当然,这也是上访者的权利和自由,而谁也拦不着,也不该拦。其正如法院在宣判后,“鼓励”当事人去上诉一样。不过,能将问题一步到位在基层就圆满处理好了,这是皆大欢喜而最好不过的。

因此,没人去上访,这是根本不可能如此“和谐完美”的。但是,许多上访者的问题却是与基层政权组织有关的,于是更多的问题是与其具有一定“对立”性的。所以,说白点,上访者是在走着“民告官”的上访之路。而使用“陪访制”,一来哪个“原告”愿与“被告”同行呢?即使是所谓的友好同行。二来,有“被告”形影不离,而到了上访之部门,上访者还能“无拘无束”或“无忧无虑”地讲事情吗?虽然,有三人对六面能把事情讲得更清楚,以及有理走遍天下等之说。但是,那些基层“陪访者”,即使是村长也算是个干部。所以,这或多或少还是会影响到上访者反映问题之畅所欲言性的。而且,有些话还是上访者要与上级干部单独才能谈的。因此,派几个“陪访者”与上访者去上访,这个做法至少显得是有些“怪怪”的,或者“别扭”的。

再则,一个地区上访的人少,这还好办。但是,如果多了呢?基层乡镇或村级还有那么多的干部派去作陪吗?所以,这是很不现实的举措。因为,毕竟民多官少。而且,即使基层干部“分身有术”而能应付得过来。那么,“陪访者”的一路差旅费,其又用什么会计科目来报销呢?当然,报帐或许难不倒一些官员。但是,这笔费用如果很高呢?这又上哪去找钱而为呢?所以,这又是更不现实的。

因此,“陪访制”仅仅是看上去而表面很美的事。当然,即使这种美感,也只是在主张的官员眼中才会有,而对于更多的人,尤其是在百姓的眼中,其根本就是一文不值的,并是可笑的,更重要的也是很可疑的。